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1.(1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蕴含着生命的神奇和美丽。下列均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灵芝、泥土B.蟑螂、雪花
C.水仙、蚂蚁D.生石花、直升机
2.(1分)某湿地公园内,一群野鸭在水中觅食,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生长和发育B.需要摄入营养物质
C.能繁殖后代D.能进行呼吸
3.(1分)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较温暖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较寒冷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分布有影响( )
A.温度B.空气C.水分D.土壤
4.(1分)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保护濒危生物
B.培育粮食新品种
C.测定新冠病毒基因序列
D.建立天宫空间站
5.(1分)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的结构是( )
A.①B.②C.③D.④
6.(1分)利用下列目镜和物镜组合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为15×、物镜30×B.目镜为20×、物镜15×
C.目镜为10×、物镜25×D.目镜为20×、物镜5×
7.(1分)在实验课上,小松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较暗。他采取的下列措施中( )
A.换用反光镜的凹面
B.在实验室采光好的位置进行观察
C.移动玻片标本
D.换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
8.(1分)下列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
A.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统计野生鸟的种类
B.卫生部门普查中学生的近视情况
C.用放大镜观察蒲公英茎上绒毛的特点
D.管理部门清查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
9.(1分)在收获小麦时,晒干的麦堆里,温度较低,温度较高。如果把手插进没有晒干的麦堆,感觉里面是暖和的。有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提出:这可能是因为没有晒干的小麦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释放热量造成的(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实施计划D.得出结论
10.(1分)小铭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青菜幼苗生长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则他要研究的变量是( )
A.光照B.温度C.空气D.水分
11.(1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 )
①大气圈的底部
②水圈的大部
③整个地球
④岩石圈的表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1分)小腾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可向①的水中吹气,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进行该实验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消耗原有的淀粉
C.将装置①放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里,②中的气泡会更多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如图③所示,说明②中的气泡为氧气
13.(1分)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蔬菜的产量( )
A.氧气B.氨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14.(1分)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满足自身生长、繁殖的需要
B.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C.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D.煤炭、石油等燃料里能量的来源
15.(1分)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水稻时,为了提高产量,专门挑选叶片直、窄的水稻植株,两面受光,其目的是( )
A.加强光合作用B.加快蒸腾作用
C.促进呼吸作用D.促进植物吸水
16.(1分)小萱选择生长状况相似、健壮的甲、乙两组豌豆幼苗,分别放在土壤浸出液和清水中培养,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两周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清水的有无
B.该实验可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C.乙组豌豆苗增加质量比甲组多
D.该实验说明豌豆幼苗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7.(1分)园林工人在移栽绿化树木时,根部常常带一大土坨,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根对水分的吸收
B.促进叶的光合作用
C.防止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D.促进根的呼吸,防止植物萎蔫
18.(1分)小蕊在测定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应选用容易燃烧的食物
B.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进行重复实验
C.乙装置加保温材料,可减少热量散失
D.燃烧等量的食物,甲测的值高于乙
19.(1分)蜜桔、脐橙和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经常食用能够防治( )
A.坏血病B.佝偻病C.大脖子病D.夜盲症
20.(1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除了戴口罩跟勤洗手外,提高身体免疫力也特别重要。下列不符合合理营养观念的是( )
A.每日三餐、按时进食
B.用饮料代替日常饮用水
C.食物多样、粗细粮搭配
D.饮食清淡少盐、食不过量
21.(1分)如图为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其中能暂时贮存食物的器官是( )
A.①B.②C.③D.④
22.(1分)食物中的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人体内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 )
A.胃液、胆汁、胰液B.唾液、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胰液D.胆汁、肠液、胰液
23.(1分)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小敏设置了如下表所示三组实验(三组的馒头是等量的),一段时间后( )
A.③<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②D.③<②<①
24.(1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都流向分解者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渐增多
25.(1分)我国北方草原的牧民曾因为狼捕食牛、羊,大规模捕杀狼。狼是野兔的天敌,请分析狼大量减少后( )
A.变化不大B.快速增加
C.迅速减少D.先减少后增多
26.(1分)将萝卜放在室温保存,一段时间后萝卜出现“空心”现象,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吸收作用D.分解作用
27.(1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部位通常是______,该部位也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
A.咽B.食道C.鼻D.气管
28.(1分)如图是小毅同学制作的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模拟的是气管B.③模拟的是肺
C.甲模拟吸气过程D.乙装置中,膈肌收缩
29.(1分)人体细胞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图中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 )
A.①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②过程中,a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②③过程都会发生气体交换
D.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量增多
30.(1分)下列不利于呼吸系统健康的是( )
A.锻炼身体,增强肺活量
B.建议家人不要在室内吸烟
C.长跑时一直用嘴呼吸
D.雾霾天气外出时戴好口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30分)
31.(5分)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适应并影响着环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沙棘的根系发达,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 (填“干旱”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2)在沙漠地区种植梭梭树,能防风固沙,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 。
(3)如下表为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的特点。
①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是 ;具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
②草原上的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森林中的动物善于树栖和攀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2.(5分)如图1是某同学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结构图,图2是该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设计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呈现绿色,主要是因为图1中[②] 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2)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图1中的[③] 运输到茎,进而运输到其他器官。
(3)将盆栽银边天竺葵(边缘呈银白色)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如图2),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将此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结果A、C两处不变蓝,B处变蓝。
a.将银边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b.图2中A和B处作对照,实验变量是 。
c.分析图2中B和C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3.(5分)如图1是植物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小青同学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进行的植物吸水和失水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1中的 (填序号)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在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各个器官。
(2)图2中,B烧杯中放的是 (填“清水”或“浓盐水”),萝卜条呈现出④状态,说明发生了 (填“吸水”或“失水”)的过程。
(3)根据图2中的实验现象,分析大量施肥后植物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土壤溶液浓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大量失水。
34.(5分)如图1是三位同学的午餐食谱,图2是小肠内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丰富的菜品能保障膳食均衡,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图1午餐食谱中,营养搭配较合理的是 。
(2)图1食谱中,白米饭、馒头、面包中的主要成分是 ,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而牛肉、茶叶蛋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中 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不可缺少的物质。
(3)鸡蛋、牛肉中的蛋白质在小肠处最终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图2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 ,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35.(5分)生态农业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如图是某生态农场模式图
(1)图中作为生产者的有 。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能将秸秆和动物粪便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农作物重新利用。
(2)请写出图中包含害虫的一条食物链: 。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农场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填“强”或“弱”)。
(4)传统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导致粮食产量降低。该生态农业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借鉴,举出一例: 。
36.(5分)为了探究黄豆种子的呼吸作用,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两个装置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在甲、乙两瓶中各插入一只温度计,将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观察发现甲瓶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而乙瓶中温度计示数基本不变。将燃烧的蜡烛分别伸入两瓶中,乙瓶中蜡烛正常燃烧。
(1)甲瓶中温度计示数升高,乙瓶中温度计示数基本不变 。
(2)甲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蜡烛正常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在准备材料时,两组均选择饱满、完整、形态相似且大小相同的黄豆种子,是为了 。
(4)根据上述实验,请你为种子库贮藏种子提出两条建议:
① ;
②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1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蕴含着生命的神奇和美丽。下列均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灵芝、泥土B.蟑螂、雪花
C.水仙、蚂蚁D.生石花、直升机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BD、其中的泥土、直升机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C、水仙,属于生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1分)某湿地公园内,一群野鸭在水中觅食,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生长和发育B.需要摄入营养物质
C.能繁殖后代D.能进行呼吸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某湿地公园内,一群野鸭在水中觅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1分)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较温暖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较寒冷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分布有影响( )
A.温度B.空气C.水分D.土壤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解答】解: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较温暖的地方、较寒冷的地方。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1分)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保护濒危生物
B.培育粮食新品种
C.测定新冠病毒基因序列
D.建立天宫空间站
【分析】当今生物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诊断疾病等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对人类生活的发展和个人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解答】解:保护濒危生物、培育粮食新品种,这三者都是利用生物学相关技术,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应熟知当今生物科技的发展趋势,结合选项采用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5.(1分)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的结构是( )
A.①B.②C.③D.④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反光镜。
【解答】解: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的结构是②粗准焦螺旋,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1分)利用下列目镜和物镜组合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为15×、物镜30×B.目镜为20×、物镜15×
C.目镜为10×、物镜25×D.目镜为20×、物镜5×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B放大300倍;D放大100倍,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D。
【点评】掌握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是解题的关键。
7.(1分)在实验课上,小松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较暗。他采取的下列措施中( )
A.换用反光镜的凹面
B.在实验室采光好的位置进行观察
C.移动玻片标本
D.换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解答】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时、凹面镜调节,光线暗时用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和大光圈。移动玻片标本能够寻找物像不起到增加视野亮度作用。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1分)下列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
A.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统计野生鸟的种类
B.卫生部门普查中学生的近视情况
C.用放大镜观察蒲公英茎上绒毛的特点
D.管理部门清查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
【分析】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解答】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并作出分析,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弄清前因后果。
ABD、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统计野生鸟的种类、管理部门清查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ABD不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观察蒲公英茎上绒毛的特点属于观察法。
故选:C。
【点评】调查法是生物学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9.(1分)在收获小麦时,晒干的麦堆里,温度较低,温度较高。如果把手插进没有晒干的麦堆,感觉里面是暖和的。有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提出:这可能是因为没有晒干的小麦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释放热量造成的(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实施计划D.得出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0.(1分)小铭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青菜幼苗生长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则他要研究的变量是( )
A.光照B.温度C.空气D.水分
【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这个不同的条件。本实验中光照,只有水分不同,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非生物因素对青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11.(1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 )
①大气圈的底部
②水圈的大部
③整个地球
④岩石圈的表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12.(1分)小腾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可向①的水中吹气,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进行该实验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消耗原有的淀粉
C.将装置①放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里,②中的气泡会更多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如图③所示,说明②中的气泡为氧气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前向图①中吹气,进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该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进行该实验前,B错误。
C、将装置①放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产生的氧气会更多,正确;
D、氧气有助燃的现象,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故选:B。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3.(1分)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蔬菜的产量( )
A.氧气B.氨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气肥”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在温室中种植蔬菜,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所以,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这种”气肥“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
14.(1分)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满足自身生长、繁殖的需要
B.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C.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D.煤炭、石油等燃料里能量的来源
【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
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源。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
【解答】解:AB、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源。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太阳能,煤炭,D正确。
故选:C。
【点评】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才能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
15.(1分)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水稻时,为了提高产量,专门挑选叶片直、窄的水稻植株,两面受光,其目的是( )
A.加强光合作用B.加快蒸腾作用
C.促进呼吸作用D.促进植物吸水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
【解答】解:A.叶片互不遮挡,便于水稻叶片接受更多的阳光,专门挑选叶片直,可以有效地增加光合作用的功效,故A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窄并不利于蒸腾作用的进行;
C.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窄这些结构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
D.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吸胀作用和渗透作用,叶片直,影响了植物的吸水。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原理。
16.(1分)小萱选择生长状况相似、健壮的甲、乙两组豌豆幼苗,分别放在土壤浸出液和清水中培养,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两周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清水的有无
B.该实验可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C.乙组豌豆苗增加质量比甲组多
D.该实验说明豌豆幼苗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解:A、根据信息:将两株同样大小的豌豆幼苗,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的有无。
B、实验装置应该置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B错误。
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甲组豌豆苗增加质量比乙组多。
D、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故选:D。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7.(1分)园林工人在移栽绿化树木时,根部常常带一大土坨,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根对水分的吸收
B.促进叶的光合作用
C.防止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D.促进根的呼吸,防止植物萎蔫
【分析】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解:根尖的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园林工人在移栽绿化树木时,目的是防止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故选:C。
【点评】掌握成熟区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8.(1分)小蕊在测定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应选用容易燃烧的食物
B.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进行重复实验
C.乙装置加保温材料,可减少热量散失
D.燃烧等量的食物,甲测的值高于乙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解答】解: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如花生种子或核桃仁。
B、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正确。
C、实食物燃烧时,乙装置中加上了易拉罐可以有效的挡风,C正确。
D、食物燃烧时,乙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
19.(1分)蜜桔、脐橙和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经常食用能够防治( )
A.坏血病B.佝偻病C.大脖子病D.夜盲症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坏血病(牙龈出血)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脐橙和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
故选:A。
【点评】明确维生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除了戴口罩跟勤洗手外,提高身体免疫力也特别重要。下列不符合合理营养观念的是( )
A.每日三餐、按时进食
B.用饮料代替日常饮用水
C.食物多样、粗细粮搭配
D.饮食清淡少盐、食不过量
【分析】合理膳食必须符合个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等的需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比例适中,以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这样的膳食才能符合均衡膳食的要求。据此解答。
【解答】解:ACD、合理膳食要求每天要一日三餐,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并且主副食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不合题意。
B、多数饮料都含有大量的糖,会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危害身体健康。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合理膳食的要求,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并能灵活答题。
21.(1分)如图为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其中能暂时贮存食物的器官是( )
A.①B.②C.③D.④
【分析】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
【解答】解:图中②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内有胃腺,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
故选:B。
【点评】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2.(1分)食物中的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人体内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 )
A.胃液、胆汁、胰液B.唾液、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胰液D.胆汁、肠液、胰液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同时,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所以人体内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
故选:D。
【点评】了解脂肪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3.(1分)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小敏设置了如下表所示三组实验(三组的馒头是等量的),一段时间后( )
A.③<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②D.③<②<①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该实验中①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
【解答】解:该实验中①号试管是馒头碎屑,在其中加入的是2mL唾液,较快的分解掉淀粉而使①号试管内淀粉没有剩余,在其中加入的是2mL唾液,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而使③号试管内还有淀粉剩余,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②号试管内淀粉最多,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①<③<②,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
24.(1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都流向分解者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渐增多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B、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B错误;
C、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除了流向分解者以外,C错误;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5.(1分)我国北方草原的牧民曾因为狼捕食牛、羊,大规模捕杀狼。狼是野兔的天敌,请分析狼大量减少后( )
A.变化不大B.快速增加
C.迅速减少D.先减少后增多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草原大规模捕杀狼,狼是野兔的天敌,野兔由于缺乏了狼的抑制作用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快速增加,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1分)将萝卜放在室温保存,一段时间后萝卜出现“空心”现象,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吸收作用D.分解作用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萝卜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释放出能量,新鲜的萝卜存放时间长了,消耗大量有机物、重量减轻的现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呼吸作用的特点。
27.(1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部位通常是______,该部位也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
A.咽B.食道C.鼻D.气管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即可。
【解答】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胃、小肠、肛门,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的部位是咽。
故选:A。
【点评】掌握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28.(1分)如图是小毅同学制作的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模拟的是气管B.③模拟的是肺
C.甲模拟吸气过程D.乙装置中,膈肌收缩
【分析】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①玻璃管模拟气管、②模拟的是支气管、③模拟的是肺、④模拟的是膈肌。甲图示表示呼气过程,乙图表示吸气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AB、图甲中、②模拟的是支气管、④模拟的是膈肌。
CD、吸气时,顶部下降,膈肌舒张。所以,乙模拟吸气,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
29.(1分)人体细胞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图中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 )
A.①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②过程中,a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②③过程都会发生气体交换
D.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量增多
【分析】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图中的:①肺的通气、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解答】解:A、图中的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②过程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由于肺泡中氧的浓度高,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C、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C正确。
D、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其原理。
30.(1分)下列不利于呼吸系统健康的是( )
A.锻炼身体,增强肺活量
B.建议家人不要在室内吸烟
C.长跑时一直用嘴呼吸
D.雾霾天气外出时戴好口罩
【分析】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首先不要有伤害呼吸系统的恶习,如吸烟;其次要保持所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可以养些植物,以净化空气。
【解答】解:A、锻炼身体,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在室内吸烟,还会祸及家人,利于呼吸系统保健。
C、鼻腔对吸入空有温暖,用鼻呼吸能够有效的保护呼吸系统,C符合题意。
D、雾霾天气外出时戴好口罩,利于呼吸系统保健。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30分)
31.(5分)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适应并影响着环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沙棘的根系发达,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 干旱 (填“干旱”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2)在沙漠地区种植梭梭树,能防风固沙,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 生物能影响环境 。
(3)如下表为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的特点。
①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是 草原生态系统 ;具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湿地生态系统 。
②草原上的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森林中的动物善于树栖和攀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生物能适应环境 。
【分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解答】解:(1)荒漠地区干旱缺水,地表几乎没有水分,才可以吸收到土壤深处的水分。
(2)沙漠地区栽种梭梭树等植物能防风固沙,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
(3)①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②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动物有挖洞或快速奔跑,森林中的动物具有树栖和攀援生活的特性。
故答案为:
(1)干旱
(2)生物能影响环境
(3)①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结合具有的实例分清是生物与环境的影响结果。
32.(5分)如图1是某同学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结构图,图2是该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设计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呈现绿色,主要是因为图1中[②] 叶肉 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2)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图1中的[③] 叶脉 运输到茎,进而运输到其他器官。
(3)将盆栽银边天竺葵(边缘呈银白色)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如图2),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将此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结果A、C两处不变蓝,B处变蓝。
a.将银边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
b.图2中A和B处作对照,实验变量是 光照 。
c.分析图2中B和C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
【分析】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1中,①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
2、图2中,A遮光部分、B见光部分、C叶片银边部分。
【解答】解:(1)由于叶片的②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2)叶脉中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及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所以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图1中的[③]叶脉运输到茎。
(3)a.将银边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b.图2中A是叶片的遮光部分,B处没有遮光,变量是光照。
c.图2中,C处没有叶绿体,也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故答案为:(1)叶肉
(2)叶脉
(3)a.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光照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是解题的关键。
33.(5分)如图1是植物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小青同学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进行的植物吸水和失水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1中的 ① (填序号)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在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通过 导管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各个器官。
(2)图2中,B烧杯中放的是 浓盐水 (填“清水”或“浓盐水”),萝卜条呈现出④状态,说明发生了 失水 (填“吸水”或“失水”)的过程。
(3)根据图2中的实验现象,分析大量施肥后植物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土壤溶液浓度 大于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大量失水。
【分析】图一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解:(1)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表面积。成熟区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全身各处。
(2)观察萝卜条③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说明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观察比较萝卜条④的变化,说明B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
(3)在种植植物过程中,一次施肥过多,大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
故答案为:(1)①;导管。
(2)浓盐水失水
(3)大于
【点评】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34.(5分)如图1是三位同学的午餐食谱,图2是小肠内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丰富的菜品能保障膳食均衡,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图1午餐食谱中,营养搭配较合理的是 乙 。
(2)图1食谱中,白米饭、馒头、面包中的主要成分是 淀粉(糖类) ,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而牛肉、茶叶蛋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中 蛋白质 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不可缺少的物质。
(3)鸡蛋、牛肉中的蛋白质在小肠处最终被消化成 氨基酸 ,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图2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 小肠绒毛 ,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分析】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
【解答】解:(1)丰富的菜品能保障膳食均衡,并满足运动员对营养的需求、白灼芥兰能够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乙:青椒炒牛肉提供维生素和蛋白质、水、无机盐。丙:面包提供糖类。所以乙的营养较为全面。
(2)图1食谱中,白米饭、面包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糖类);而牛肉,其中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3)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鸡蛋,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4)从图2可以看出,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称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1)乙。
(2)淀粉(糖类);蛋白质。
(3)氨基酸。
(4)小肠绒毛。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该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5.(5分)生态农业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如图是某生态农场模式图
(1)图中作为生产者的有 杂草和农作物 。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分解者 ,能将秸秆和动物粪便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农作物重新利用。
(2)请写出图中包含害虫的一条食物链: 杂草(农作物)→害虫→鸡→人 。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农场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弱 (填“强”或“弱”)。
(4)传统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导致粮食产量降低。该生态农业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借鉴,举出一例: 秸秆还田(或利用鸡清除杂草和害虫)等 。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1)图中杂草和农作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以最高营养级结束。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农场生物种类少,因此。
我国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粮食产量降低、利用鸡清除杂草和害虫等。
故答案为:(1)杂草和农作物;分解者;
(2)杂草(农作物)→害虫→鸡→人;
(3)弱;
(4)秸秆还田(或利用鸡清除杂草和害虫)等。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6.(5分)为了探究黄豆种子的呼吸作用,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两个装置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在甲、乙两瓶中各插入一只温度计,将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观察发现甲瓶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而乙瓶中温度计示数基本不变。将燃烧的蜡烛分别伸入两瓶中,乙瓶中蜡烛正常燃烧。
(1)甲瓶中温度计示数升高,乙瓶中温度计示数基本不变 释放热量 。
(2)甲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蜡烛正常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黄豆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
(3)在准备材料时,两组均选择饱满、完整、形态相似且大小相同的黄豆种子,是为了 控制单一变量 。
(4)根据上述实验,请你为种子库贮藏种子提出两条建议:
① 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注意通风 ;
② 适当降低环境中的氧浓度等 。
【分析】1、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生存空间、营养物质等;种子自身饱满、完整的活胚,不在休眠期等。
2、植物呼吸作用是将体内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和水,并且还会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1)乙瓶内的种子是煮熟的种子,呼吸作用已经停止,甲瓶内的种子是萌发的种子,所以温度升高。
(2)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特性,甲瓶中种子呼吸作用消耗完氧气;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呼吸,因此蜡烛继续燃烧。
(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在准备材料时、完整,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4)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为种子库贮藏种子提出两条建议:①适当降低环境温度;②适当降低环境中的氧浓度等。
故答案为:
(1)释放热量;
(2)黄豆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3)控制单一变量;
(4)①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注意通风;
②适当降低环境中的氧浓度等。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贮存的方法。
组别
光照
温度
水分
甲组
有光
适宜的温度
适量浇水
乙组
有光
适宜的温度
不浇水
组别
培养液
豌豆苗质量(克)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土壤浸出液
98
429
乙
清水
94
186
编号
馒头状态
处理
①
馒头碎屑
2mL唾液,搅拌,37℃水浴
②
馒头碎屑
2mL清水,搅拌,37℃水浴
③
馒头块
2mL唾液,搅拌,37℃水浴
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
动植物种类繁多
动植物种类较少,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以众多植物和水禽为主
组别
光照
温度
水分
甲组
有光
适宜的温度
适量浇水
乙组
有光
适宜的温度
不浇水
组别
培养液
豌豆苗质量(克)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土壤浸出液
98
429
乙
清水
94
186
编号
馒头状态
处理
①
馒头碎屑
2mL唾液,搅拌,37℃水浴
②
馒头碎屑
2mL清水,搅拌,37℃水浴
③
馒头块
2mL唾液,搅拌,37℃水浴
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
动植物种类繁多
动植物种类较少,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以众多植物和水禽为主
39,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39,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