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文(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解集即可.
【详解】不等式的解为x=0或x=2,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解集为:.
故答案为:D.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题目简单.
2.命题“,,”的否定为(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写出即可.
【详解】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得到命题“,,”的否定为,,.
故答案为:A.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全称命题的写法,按照换量词否结论,不变条件这一规则书写即可.
3.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实数的值为( )
A. 1 B. C. 2 D.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得到解出即可.
【详解】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离心率为,则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其应用,列出不等式并转化为关于离心率的不等式是解答的关键,求椭圆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①求出,代入公式;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的齐次式,结合转化为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或转化为关于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 (的取值范围).
4.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赋值可以排除AD,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判断BC正误.
【详解】若,对于A选项,当a=-2,b=-1,时,不成立;对于B选项,等价于a>b,故不成立;对于C选项,,故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当c=0时,不正确,故舍掉.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常见的方法是将两者做差和0比;或者赋值,得到大小关系;题目简单.
5.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则为( )
A. B. C. 或 D. 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得到角A的正弦值,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最终结果.
【详解】根据正弦定理得到,因为a>b,故得到角A大于角B,,, 故角A为.
故答案为:C.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主要依据. 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一般来说 ,当条件中同时出现 及 、 时,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
6.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A. 3 B. 5 C. 7 D. 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得到代入,得到结果.
【详解】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得到故得到
故答案为:B.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对于等差数列的小题,常用到的方法,其一是化为基本量即首项和公差,其二是观察各项间的脚码关系,即利用数列的基本性质.
7.已知,,若是的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出各命题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小范围推大范围得到结果.
【详解】已知,x>a,, 若是的充分条件,根据小范围推大范围得到.
故答案为:D.
【点睛】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①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要条件;④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⑤判断命题p与命题q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的原则,判断命题p与命题q的关系.
8.设抛物线的焦点为,过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的一个交点为,则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抛物线的几何关系得到,结合点在曲线上列出方程,联立两式可求解参数值.
【详解】根据条件知点A在第一象限,由几何关系得到,
又因为点在曲线上,得到,联立两式得到p=1.
故答案为:A.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抛物线的几何意义的应用,题目中等.
9.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则( )
A. 32 B. 17 C. 10 D. 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到,再由配方法得到 ,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详解】数列为等比数列,
则 代入数据得到17.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对于等比等差数列的小题,常用到的方法,其一是化为基本量即首项和公比或者公差,其二是观察各项间的脚码关系,即利用数列的基本性质.
10.下图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的展馆--------国家博物馆.现欲测量博物馆正门柱楼顶部一点离地面的高度(点在柱楼底部).在地面上的两点,测得点的仰角分别为,,且,米,则为( )
A. 10米 B. 20米 C. 30米 D. 40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在直角三角形AOP和直角三角形BOP中,求得OA,OB,进而在△AOB中,由余弦定理求得旗杆的高度.
【详解】设旗杆的高度为h,由题意,知∠OAP=30°,∠OBP=45°.
在Rt△AOP中,OA,
在Rt△BOP中,OB=h.
在△ABO中,由余弦定理,
得AO2=BA2+OB2﹣2BA•OBcs 60°,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h=40.
∴旗杆的高度约为40 m.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与三角形、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还需要记住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便在解题中直接应用.
11.已知,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为右支上的一点,若平行于的一条渐近线,且,则的离心率为( )
A. B. C. 3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由双曲线的性质得到=2b,,再由双曲线的定义得到2b=2a+2a,进而得到离心率.
【详解】根据双曲线的性质得到焦点到对应渐近线的距离为b,故得到=2b,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2b=2a+2a,解得
故答案为:B.
【点睛】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①求出,代入公式;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的齐次式,结合转化为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或转化为关于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 (的取值范围).
12.对任意,,都有,则实数的最大值为( )
A. B. C. 4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不等式化为,换元得到恒成立,结合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
令,∴,不妨设
∴或,解得:或
综上:,∴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齐二次不等式(或方程)的处理方法,将多变量问题转化成单变量问题,进而利用二次函数或者基本不等式进行求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点在等轴双曲线上,则的标准方程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可设双曲线方程为,代入已知点可得到参数值,进而得到方程.
【详解】设双曲线的方程为,代入已知点得到.双曲线的方程为:.
故答案为:.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双曲线方程的求法,待定系数法,题目基础.
14.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根据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通过图像得到目标函数的最值.
【详解】
根据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是x=2的右侧的开放区域,当目标函数过y=x+1,和直线x=2的交点时取得最大值,交点坐标为(2,3),代入目标函数得到-1.
故答案为:-1.
【点睛】利用线性规划求最值的步骤:(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可行域;(2)考虑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将目标函数进行变形.常见的类型有截距型(型)、斜率型(型)和距离型(型);(3)确定最优解:根据目标函数的类型,并结合可行域确定最优解;(4)求最值: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15.已知数列满足,且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则数列的前项和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赋值法得到根据等差数列的概念得到通项,进而得到 ,之后裂项求和即可.
【详解】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令m=1,得到,
故得到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故通项为:
,数列的前项和为.
故答案为:.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及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通项的求法中有常见的已知和的关系,求表达式,一般是写出做差得通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验n=1时通项公式是否适用;数列求和常用法有:错位相减,裂项求和,分组求和等。
16.已知的外接圆半径,,则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通过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垂直关系得到,,结合角A的范围得到结果即可.
【详解】,且,且,
∴,
∴
∵,∴,即
∵,∴,∴
∴∴面积的最大值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属于难题.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主要依据. 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一般来说 ,当条件中同时出现 及 、 时,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集合被4除余1,
(1)请问53是不是中的元素?若是,将中的元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是第几项?
(2)求中所有元素之和.
【答案】(1)是,第14项;(2)1540.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干条件得到这些数构成首项为1,公差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定义得到结果;(2)先由得到,再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即可.
【详解】(1)因为,所以53是中元素.
由题知,将中的元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常数4,所以这些数构成首项为1,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令,解得,所以53是第14项.
(2)由(1)知,,令,得
所以数列共有28项
所以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点睛】本题考査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前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考查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思想.
18.设抛物线的焦点为,直线与交于两点,线段中点的横坐标为2,且.
(1)求的方程;
(2)若经过,求的方程.
【答案】(1)(2)或
【解析】
【分析】
(1)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到,再由焦半径公式得到,进而求得参数值;(2)将直线设为横截式,联立直线和抛物线,由韦达定理得到,进而求解.
【详解】(1)设,
因为线段中点的横坐标为2,所以,即
又,,所以,
所以
所以的方程为.
(2)由(1)可知焦点
当与轴重合时,与仅有一个交点,不合题意
故不与轴重合,可设的方程为
由得
所以,
又
所以,解得
所以的方程为,即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所使用方法为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19.在中,角,,的三条对边分别为, .
(1)求;
(2)点在边上,AB=4,,,求.
【答案】(1)(2)2
【解析】
【分析】
(1)根据正弦定理得到,,进而得到角B;(2)根据互补的角正弦值相等,得到,,在三角形中,由正弦定理得求得AD,在中,由余弦定理得AC.
【详解】(1)∵
∴
∴
∴
即
∵,,∴
∵∴
(2)∵,,∴
∴
∴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应用,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主要依据. 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一般来说 ,当条件中同时出现 及 、 时,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
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时,,再验证n=1时成立;(2)由题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的等比数列,错位相减求和即可.
【详解】(1)当时,.
当时,.
上式对也成立,所以.
(2)由题知,且,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即
所以①
②
由①—②得,
所以,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及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通项的求法中有常见的已知和的关系,求表达式,一般是写出做差得通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验n=1时通项公式是否适用;数列求和常用法有:错位相减,裂项求和,分组求和等.
21.某公司计划在办公大厅建一面长为米的玻璃幕墙.先等距安装根立柱,然后在相邻的立柱之间安装一块与立柱等高的同种规格的玻璃.一根立柱的造价为6400元,一块长为米的玻璃造价为元.假设所有立柱的粗细都忽略不计,且不考虑其他因素,记总造价为元(总造价=立柱造价+玻璃造价).
(1)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怎样设计能使总造价最低?
【答案】(1)且;(2)安装8根立柱时,总造价最小.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意,建立函数关系模型,即可得出函数关系式;
(2)由(1)将函数解析式变形,根据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最值.
【详解】解:(1)依题意可知,所以,
(2)
∵,且,∴.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又∵,∴当时,.
所以,安装8根立柱时,总造价最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基本不等式等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数学应用意识;考查函数与方程、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8,其对角线的端点,.
(1)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
(2)已知点,记直线与曲线的另一交点为,直线,分别与直线交于点,.证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答案】(1)(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椭圆的定义得到点的轨迹为以,为焦点的椭圆(除去长轴端点),结合椭圆的性质得到参数值;(2)将直线设为横截式,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设出直线PA,PE,可得到,,根据韦达定理得到结果为0,进而得到线段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详解】(1)依题意得
∴点的轨迹为以,为焦点的椭圆(除去长轴端点)
设的方程为
∴,,
∴
(2)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易得,∴,
,
∴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
∴,.
∴,,∴
又
∴
∴∴以线段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点睛】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是考查的重点,一般难度较大,计算较复杂,考查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定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解题时,要将问题合理的进行转化,转化成易于计算的方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已知,,,则,若命题,已知函数,若,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已知梯形中,,,,,,抛物线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已知集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