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页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页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表格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表格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促进民族交融,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标要求(2022年版)
    1.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到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乱的时代(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掌握西周灭亡、东周建立、诸侯争霸等的线索和史实关联。从春秋争霸图了解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关系;认识铁器、牛耕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奴隶社会的解体,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虽然使社会动荡不安,但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点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难点
    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教法
    问答式、启发式、探究式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西周分封制等级图诸侯地位高于周天子图设问:请说说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
    2.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我们将从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去探究。
    3.师出示课题,并要求学生从子目上把握本课的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学生识图:周天子从金字塔顶到跌落神坛。
    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自己产生疑惑。直观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课标解读
    出示课标,并解读:
    首先,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王室衰微分封制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到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乱的时代。
    其次,东周建立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是关联在一起的。从春秋争霸图了解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关系;认识铁器、牛耕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
    最后,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奴隶社会的解体,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虽然使社会动荡不安,但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学生朗读课标,听老师解读。
    整体了解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上王室的衰微和诸侯争霸的出现是互相关联的。
    讲授新课
    出示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的发展
    师出示铁器工具使用的文献记载及铁制工具图片:图文告诉我们春秋时期使用了什么样的农具?它与以往的工具比有何优点?
    解释: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的铁制农具,一般都是套在木器上的利刃。与铜器、石器相比较,铁制农具更加锋利,而且比较廉价、可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铁制这一关键词得出:①使用铁制农具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师:出示《春秋牺尊》图,文物鉴赏:为什么这头牛会穿鼻环?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意思是“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
    师在学生看图的基础上提示:牛鼻上穿有的圆环,即是说明已经开始使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牛腹中空,牛颈和背脊上有三孔,中间一孔套有一个锅形器,可以取出从其结构看,这是一件温酒器,牛背上的锅形器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装于尊腹用来温酒。用动物形态设计成酒器尊的外形,为中国青铜器的一个特点。此器形态稳重,虽然四足矮短,但牛首上充满张力的双角、圆瞪的双目保持了真实感,使造型与实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看图说话:牛的身长腿矮,而且牛鼻子穿有圆环,圆环是用来牵制牛驯牛的,结合文字材料知道驯牛来耕地,然而牛背上有三个孔,中间孔放置有一个锅,可能这个青铜做的牛是一尊盛食物的器具。可见农业经济发展的有一个表现是:②使用牛耕
    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从文物上识读历史。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师衔接:说道农业生产的工具,不妨回忆已经知晓的有哪些生产工具,并出示问题:
    具中历史:说说远古时代到春秋时期的生产工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通过图片进行罗列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罗列远古时代到商周到春秋的生产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
    通过讨论交流归纳:③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变化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培养学生的纵向联系学习和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2.手工业规模扩大
    师衔接,除了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外,我们来看以下图文并出示问题:根据文物及典籍资料,分析春秋时期的经济还有什么变化?
    材料:
    《吕氏春秋.三月纪》载,官府手工业设材料库称五库,储有铜、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等原料。据战国时器物铭文,管仓库的官吏称为大府、中府、小府。
    学生读图文提取青铜器、铁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出: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阅读材料能力以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商业活跃
    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带来了农产品的增加,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丰富又给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出示材料及问题:图文显示,春秋出现了什么新生事物。
    材料:
    在春秋时期的考古发现中,曾经发现过铜币-空首布。当时的空首布大体可分为两大系统:(1)平肩、削肩弧足空首布,出土范围以今洛阳为中心;(2)耸肩尖足空首布,出土范围以陕西南部及太行山西麓为中心。说明前者起源于周王畿,后者属晋。证明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金属货币的出现。空首布这种货币形式,最早大概是从西周的镈(bó)演变而来,布是镈同声通假,于是货币借用了“布”音。春秋时期,铸币的流通范围尚不甚广。
    ——《义教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学生鉴赏古钱币和文字材料说看法:
    以往的贝类币已经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所以交换中随着金属的使用,人们便铸造统一的金属货币代替了以往的货币。这也说明:
    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培养分析和合理推理历史的能力,同时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二、王室衰微
    1.原因
    师小结衔接:阅读材料。结合课文,找出王室衰微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
    “千里百县,县有四郡”。
    ——《逸周书作雒》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
    通过演示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嫡长子的不复存在来加深认识。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县、郡,明白原来分封土地变为受县、军。得出以下原因。
    (1)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2)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加强对相关文言文和课文基本史实的阅读能力培养,从而培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2.表现
    阅读合课文,填写如下材料,归纳王室衰微的表现。
    材料: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篇》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填空任务。阅读文言文提取“自天子”变化为“自诸侯”。从中看出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利用填空,降低难度,阅读材料加深理解,培养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3.结果
    出示材料和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和周的管辖范围说明了当时的形势怎样的?
    材料:
    周平王之时,王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文言文提取“政由方伯(诸侯)”了解到诸侯崛起
    然后理解老师给的图片: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归纳出: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利用图画直观认识到史实。培养阅读文言文史料的技巧及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三、诸侯争霸
    1.原因:
    衔接: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并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
    提问:观察《春秋列国形势图》
    ①中各国控制的范围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图中除了各诸侯国,周边还有什么势力,可能会引发什么?
    读图一是发现各诸侯国范围大小不一说明势力有大有小,大国志在吞并小国。二是发现除了诸侯国还有不属于诸侯国的其他族群,结合课文史实的阅读,归纳出原因:
    (1)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提示重视对课文基本史实的把握和地图的直观认识。培养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2.春秋争霸的表现:
    师:各种势力跃跃欲试,朗读课文30页相关内容,简单复述春秋争霸的经过。
    师拓展:有知道相关故事的同学请给大家介绍。
    朗读相关内容,分层次掌握经过:(1)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先后称霸中原。(3)长江中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称霸。
    加强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衔接:读图和相关史事,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为何齐国能独占鳌头先称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出示相关图文。学生分析后结合链接的播放短视频进一步理解。
    师提示:齐国的地理位置有何特殊性?
    学生可通过齐国海岸线长,获取自然资源丰富的富国基础。
    从殉马坑看到齐国的富有程度。
    又从相关史事中了解治理国家的方式。
    再从短视频进一步了解。
    进而归纳出齐称霸的原因:①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侯。②任用管仲
    成功改革。③自然资源丰富
    ,经济富庶。
    启示:任人唯贤和改革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从齐国出发介绍国家的发展。深入到轮流称霸,提示学生知道国家的发展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培养归纳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3.争霸的结果:
    师衔接,轮流的登台称霸,产生什么结果?出示:读图:不同时期的诸侯国数量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对比分析称霸中大国兼并小国,大国更大,小国灭亡。得出结论:
    (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
    直观感受小国被大国兼并。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出示材料:从文字材料上看又有什么结果?
    材料:
    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穆公时)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史记 秦本纪》
    拓展:轮流称霸,不停歇的战争会带来什么影响?
    (2)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交融 )
    (3)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小结
    用结构图归纳全课知识
    学生强化记忆进行回忆归纳
    理解经济发展引发制度上分封制的瓦解,制度上分封制的瓦解导致政治的上争霸这一逻辑关系。
    核心素养发展
    1.(2023·北京唯物史观)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2.(2023·山东济宁历史解释)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3.(2023·河南历史解释)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
    4.(2023·山东滨州唯物史观)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5.(2023·江苏苏州史料实证)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6.(2022年陕西史料实证)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铁农具 B.楼车 C.翻车 D.简车
    7.(唯物史观)如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我们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有( )
    ①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
    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铜币
    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的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唯物史观)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
    9.(唯物史观)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出现飞跃,生产工具革新
    B.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游不安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形成
    D.人民受深重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学生抢答式完成答案的选择:
    将最新中考题置入,把握最新考试要求,真正达到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表格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整体感知,规律探究,问题探究1,一条情报,一条计谋,问题探究2,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表格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秦的暴政,陈胜,楚汉之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