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2023年8月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将有效提升我国灾害预防、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能力。图示意多层级天体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1、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为( )
A.甲B.乙C.丙D.丁
2、推测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围绕的中心天体是( )
A.太阳B.月球C.火星D.地球
3、最可能干扰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采集数据的自然现象是( )
A.狂风暴雨B.高温干燥C.太阳活动D.地震滑坡
中国地震网测定,2023年7月15日18时3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发生之前,很多人的手机都接收到地震预报倒计时,时间多在一分钟以内。右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
5、地震发生前的地震预报倒计时,利用的原理是( )
A.地震波传播介质不同,速度不同B.地震波传播方向不同,速度不同
C.地震波性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D.地震波能量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地貌为( )
A.流水堆积地貌B.风力侵蚀地貌C.冰川堆积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
7、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贵州南部的罗甸、平塘、惠水一带是喀斯特景观最密布的区域,洞穴密布,暗河纵横,漏斗竖井天坑成群,锥状剑状奇峰无数。右图为平塘四寨的“天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平塘四寨的“天坑”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水文B.气候、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光照
9、关于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裂隙发育,地表水源丰富B.地表岩石裸露,土层深厚肥沃
C.地质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多样D.地形崎岖不平,耕地集中连片
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读图,完成下题。
10、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河流地貌B.乙—风沙地貌C.丙—海岸地貌D.丁—冰川地貌
11、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右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会( )
A.增加航运里程B.增加河床淤积C.减轻洪涝灾害D.减少上游来水量
13、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B.凹岸堆积C.凸岸侵蚀D.凸岸堆积
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5、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
A.改道逐渐西移B.水流速度减慢C.搬运作用增强D.溯源侵蚀加剧
“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交通规则,交通信号灯颜色的选择也蕴藏着一些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6、交通信号灯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原理是( )
A.波长较短容易被吸收B.波长较长容易被吸收
C.波长较短不容易被散射D.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
17、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似的是( )
A.日出日落时的霞光B.晴天夜间温度低
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燃烧秸秆抵御寒潮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7月25日,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 )
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19、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
B.②层中飞鸟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C.③④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氧气吸收太阳可见光
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蔬菜大棚的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1中的塑料薄膜可以( )
A.增强①,对大气保温B.阻挡②进入蔬菜大棚
C.阻挡③,减少降温幅度D.减少④,保持水分
21、图2中( )
A.④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B.③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②的大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D.①在多云的白天作用更明显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当地农民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种植在大兴安岭的山谷、洼地。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蓝莓冻害。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关于当地农民采用堆雪覆盖蓝莓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堆雪覆盖,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堆雪覆盖,增强地面辐射
C.堆雪覆盖,减少地表热量散失
D.积雪消融释放热量,可以维持大气温度
23、人们发现,与半山坡的野生蓝莓相比,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其原因可能是( )
A.半山坡地面辐射强,温度高
B.夜晚刮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在谷底集聚
C.冬季夜晚盛行谷风,使山坡温度升高
D.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
下图为某日某时某滨海地区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完成下列各题。
24、图中( )
A.①比②气温高B.②比③气温低C.③比④气压低D.④比①气压高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B.③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易形成对流雨
C.近地面气流流向为③→②
D.图示等压面的分布状况一般出现在夏季的白天
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左图a)。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右图为“风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 )
A.美观居室B.用作热源C.作为冷源D.用于集雨
27、该建筑的气流在( )
A.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上升B.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下沉
C.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上升D.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下沉
28、该建筑能通风降温,所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
A.地震波B.温室效应C.水循环D.热力环流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离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9、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
A.正午过后B.日出前后C.日落时刻D.子夜时分
30、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
A.晴朗B.阴雨C.大风D.高温
二、综合读图题
3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_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处分布(填写丙图中的字母)。
(3)(3)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A.B.C.D.
(4)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挟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_____。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32、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A地和B地气温低的是__________,CD分别对应⑤和④,ABCD气压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
(2)图中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并在图中绘制出ABCD四地间的热力环流图。
(3)如图所示的热力环流中,一般而言,AB两地中多晴朗天气的是__________地,昼夜温差较小的是__________地。
33、读下图中四幅地貌景观,回答下列问题。
(1)“千沟万壑”描述的是__________,该地貌区特色民居为__________。
(2)四种地貌中位于我国湿润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下图正确反映峡谷剖面的是__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B.
C.D.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天体系统包括甲可观测宇宙、乙银河系、丙太阳系和丁地月系,图示最高级的天体系统为甲可观测宇宙,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卫星将有效提升我国灾害预防、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能力。因此该卫星是我国的遥感监测业务服务的,故应该是地球上空运行,围绕的中心天体是地球,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该卫星围绕地球运动,轨道远离地球表面,故不受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现象的影响,最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故排除ABD,C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由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可知,①圈层为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②圈层为地幔,深度从地壳底界到2900千米;③为外地核,④为内地核。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km,所以震源位于图中的①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慢,但是破坏力强,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弱。地震预报倒计时利用的原理是纵波速度快,在破坏力更强的横波到来之前提醒人们逃生,这个时间差就是黄金逃生时间,即利用的是地震波性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C正确。地震发生时,经过的传播介质相同,A错误;地震波传播方向都是以震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B错误;和地震波传播能量无关,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通过阅读景观图可知,图示地貌为沙丘,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D正确。流水堆积地貌多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等,A错误。风蚀地貌多形成风蚀柱等,B错误。冰川堆积地貌多形成冰碛地貌,C错误。故选:D。
7、答案:C
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地貌为沙丘,其迎风坡坡度缓,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该地盛行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岩溶地貌,因此与平塘四寨的“天坑”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水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A错误;地表岩石裸露,土层较薄且贫瘠,B错误;“洞穴密布,暗河纵横,漏斗竖井天坑成群,锥状剑状奇峰无数”,材料信息表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多样,适合发展旅游业,C正确;喀斯特地貌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不平,耕地少且分散,D错误。故选C。
10、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应为风蚀地貌,A错误;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该区域的风沙活动强烈,可知乙地为风沙地貌,B正确;丙位于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冰川作用强,为冰川地貌,C错误;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为喀斯特地貌,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结合图可知:乙地地貌呈现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①对;垄脊的高度、长短不一,②③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在风力作用下,垄脊的走向和当地的主导风向一致,④正确,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2、答案:C
解析:此段河道裁弯取直后,新河因河道平直,缩短流程,比降增大,流速加快,有利于迅速排泄洪水,从而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缩短航运里程,A错误,C正确;由于河道裁弯取直后,河道平直,流速加快,不利于河床淤积,B错误;上游来水由上游流域情况决定,此段河道截弯取直对上游来水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长江荆江段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流水以侧蚀作用,由于凹岸侵蚀,侧蚀不均匀,河道容易发生弯曲,弯曲到一定程度,洪水会冲溃河曲颈部,则出现裁弯取直现象,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淤塞衰亡,成为牛轭湖;故选A。
14、答案:C
解析:.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难以发育河漫滩,①错误;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②正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①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A
解析: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导致东岸河漫滩被废弃,A正确;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发育规模更大,B错误;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规模减小,而不是废弃,C错误;河流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上游及源头地区,而河漫滩主要发育在中下游,D错误。故选A。
16、答案:D
解析:红色、黄色、绿色三种颜色在可见光中波长都较长,而波长较短的颜色容易被散射,交通信号灯选择波长较长的颜色,能够保证即使在阴雨、大雾天气,人们也能够清楚地看见信号灯的颜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答案:A
解析:日出日落时出现的霞光属于大气的散射作用,霞光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现,这时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红色光不容易被散射,穿过大气层照射到云层上,形成鲜艳夺目的彩霞,A正确;晴天夜间温度低、燃烧秸秆抵御寒潮是大气的保温作用,B、D错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是因为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A。
18、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④是高层大气,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故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B正确;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小,C错误;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平均高度10-12千米,故超过对流层顶部,各种天气现象逐渐减少消失,不是超过50千米后才逐渐消失,D错误;故选B。
19、答案:C
解析:图中①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在赤道地区最厚, A错误;②层为平流层,飞鸟稀少, B错误;③④层为高层大气,在一定高度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C正确;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C。
20、答案:C
解析: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塑料薄膜不会对大气的削弱作用产生影响,A错误;图中②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塑料薄膜对可见光不会有阻挡作用,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塑料薄膜可阻挡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减少降温幅度,C正确;④是大气逆辐射,塑料薄膜同样对大气逆辐射影响较小,且大气逆辐射与保持水分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
21、答案:D
解析:④是大气逆辐射,无论是白天和还是夜晚都会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A错误;③是地面辐射,是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错误;②是太阳辐射,大气只能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C错误;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云的白天云层厚度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D正确。故选D。
22、答案:C
解析:雪较蓬松,孔隙多,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还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C正确;雪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堆雪覆盖减弱了地面和蓝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错误;堆雪覆盖无法增强地面辐射,B错误;积雪消融吸收热量,不利于防寒,D错误。故选C。
23、答案:B
解析:夜晚山坡降温快,刮山风,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A错误、B正确;山谷地区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C错误;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是半山坡受到冻害少,利于植株生长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
24、答案:D
解析:图中曲线是等压面,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温降低,①比②气温低,A错误;图示陆地等压面上凸,说明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陆地气压高说明陆地气温低,而海洋气压低说明海洋气温高,故②比③气温高, B错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③比④气压高,C错误;根据等压面分析可知,在同一高度上,④的等压面低于①,④位于等压面下方,①位于等压面上方,说明④比①气压高,D正确。应选D。
25、答案:C
解析:图中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是陆地和海洋受热不均,A错误;③地气压高,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陆地水汽含量小不易形成降雨,B错误;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气流流向为③→②,C正确;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说明图示等压面的分布状况一般出现在冬季,D错误。应选C。
2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可知,室内大厅水池比热容较小,升温较慢,作为冷源为各个房间提供冷空气,C正确,B错误;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该地降水较少,室内水池不能用于收集雨水,D错误。所以选C。
2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在大厅内向四周辐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8、答案:D
解析:据上分析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夏季水池的水比屋外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飘散到各个房间,利用的是热力环游的原理,D正确;没有利用地震波、温室效应和水循环的原理,ABC错误。所以选D。
2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辐射逆温一般始于日落,随着夜深地表温度不断下降,逆温逐渐向上扩展,日出前后时达最强。日出后,地面受太阳辐射而增温,逆温自下而上逐渐地消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为晴朗无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晴朗,而不是阴雨、大风、高温等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1、答案:(1)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F E
(3)C
(4)B
解析:(1)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乙是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两者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2)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对应甲;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对应乙。
(3)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答案中砾石颗粒较大,黏土颗粒最小,粉砂居中,C正确。故选C。
(4)由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的地势由中部到边缘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B正确。故选B。
32、答案:(1)⑤ A CDBA
(2)地表冷热不均
(3)A B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所以气压①=②=③;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所以气压④>①=②=③>⑤,所以①至⑤点,气压最低的为⑤;由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可知,因为⑤处是低压,所以A对应高压;④是高压,所以B对应低压;由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受冷形成高压可知,A地气温低,B地气温高。前面分析可知,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且海拔升高,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所以ABCD气压由小到大依次是CDBA。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地面地区间的冷热不均;由上题分析可知,A为高压,B为低压。在垂直方向上,A地受冷空气下沉,B地受热空气上升。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沿逆时针方向绘制出热力环流即可,如下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B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阴雨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较低;晚上大逆辐射强,气温较高,故B地昼夜温差较小。
33、答案:(1)乙(黄土高原) 窑洞
(2)甲 丁
(3)河流侵蚀 D
解析:(1)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读图乙可知,该地为黄土高原,由于黄土的直立性较好,不易倒塌,形成主要的特色民居为窑洞。
(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广东丹霞山,乙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丙地位于敦煌雅丹地貌,丁地位于长江三峡;甲和丁位于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湿润地区,乙地和丙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长江三峡是由于河水长年累月的流淌冲刷和侵蚀,河床不断下切形成,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河床窄而深,为V形谷,与D图符合。
大庆铁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大庆铁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铁人中学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地理学科doc、铁人中学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地理试题参考答案docx、铁人中学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案docx、铁人中学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