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附参考答案),共5页。
第7课《短歌行》
1.《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 。”
2.《短歌行》中,诗人设想弹瑟吹笙,欢宴嘉宾的句子是:“ , 。”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 。”
4.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以高山、大海为喻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 。”
5.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时,化用《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是:“ , 。”
6.《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是:“ , 。”
7.《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 。”
8.《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 。”
9.《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10.《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 。”
1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 。”
12.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 。”
1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 。”
14.《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 。”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2.《归园田居》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4.《归园田居》中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以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 。”
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生活的对偶句是“ , 。”
6.《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7.对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活进行总结,表示后悔的诗句是:“ , ”。
8.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 , ”。
9.用数量词静态描写自己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屋数量的多少的诗句是:“ , ”。
10.“ , ”为我们描绘了村落中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 , ?”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5.《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 , ”。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 ,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7.《梦游天姥吟留別》中,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句子是“ , 。 , ”。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句子是“ , ”。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 ”。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诗人看到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楼台。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1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13.在《蜀道难》中,李白借用“猛虎”“长蛇”极写蜀地的凶险。同样,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借用两种动物的声音,描写登山途中惊骇之景的两句是:
, 。
14.南宋戴埴曾说“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句是“ , ”。
15.“猿啼”在古诗中多为哀音,甚是“凄凉”,如杜甫《登高》里“ ”一句;“猿啼”也不总是哀音,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 ”一句。
1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 , ”感叹欢乐的短暂和人生的虚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以“ ”的行为消解人生如梦的感慨。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通过赤城山和五岳侧面展现天姥山高大的句子是“ ”。
1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的句子:“ , 。”
19.“ , ”写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 , ”写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这四句,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20.“ , ”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天台山作反衬,更突出了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气势,从而表明了诗人急欲神游天姥山之念。
2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 是李白从美好的仙境突然惊醒看到眼前只剩下觉时的枕席而产生的感想。
2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自问与东鲁的朋友分别后何时返回,他的回答是:
, 。
第8课《登高》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 。”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杜甫《登高》中“ , 。”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5.杜甫《登高》中寄寓了作者飘零之感和伤逝之情的诗句是“ , 。”
6.杜甫《登高》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7.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 。”
8.杜甫《登高》中,用“ , 。”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9.杜甫《登高》一诗的主旨句(或: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附:参考答案
《短歌行》
1、《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短歌行》中,诗人设想弹瑟吹笙,欢宴嘉宾的句子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以高山、大海为喻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5、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时,化用《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6、《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7、《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8、《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9、《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0、《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2、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4、《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归园田居》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4.《归园田居》中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以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
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生活的对偶句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6.《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7.对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活进行总结,表示后悔的诗句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8.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9.用数量词静态描写自己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屋数量的多少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10.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为我们描绘了村落中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5.《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7.《梦游天姥吟留別》中,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句子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句子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两句写诗人看到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楼台。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1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13.在《蜀道难》中,李白借用“猛虎”“长蛇”极写蜀地的凶险。同样,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借用两种动物的声音,描写登山途中惊骇之景的两句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4.南宋戴埴曾说“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5.“猿啼”在古诗中多为哀音,甚是“凄凉”,如杜甫《登高》里“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猿啼”也不总是哀音,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渌水荡漾清猿啼”一句。
16.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感叹欢乐的短暂和人生的虚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以“一尊还酹江月”的行为消解人生如梦的感慨。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云霞明灭或可睹”,通过赤城山和五岳侧面展现天姥山高大的句子是“ 势拔五岳掩赤城”。
1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的句子:“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19.“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写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写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这四句,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20.“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天台山作反衬,更突出了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气势,从而表明了诗人急欲神游天姥山之念。
2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是李白从美好的仙境突然惊醒看到眼前只剩下觉时的枕席而产生的感想。
2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自问与东鲁的朋友分别后何时返回,他的回答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登高》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杜甫《登高》中寄寓了作者飘零之感和伤逝之情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7.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杜甫《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9.杜甫《登高》一诗的主旨句(或: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子路,《古诗词诵读》四首理解性默写,《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高中必背14篇,附参考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古诗词诵读)(附参考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