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48分)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20:00在杭州开幕,10月8日20:00闭幕。下图为24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于杭州,以下节气与9月23日正午影长最接近的是( )
A. 立秋B. 霜降C. 清明D. 冬至
2. 太阳方位角指由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计量的角度。亚运会举办期间,南京( )
①日出方位角逐渐变大②日出方位角逐渐变小③日落方位角逐渐变大④日落方位角逐渐变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3. 闭幕式时,与杭州属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2B. 3/4C. 7/8D. 1/1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9月23日正值秋分,根据地球运动的对称性规律可知,该日和春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影长相同;四个节气中,清明时的直射点纬度与春分(赤道)最接近,故可知与9月23日正午影长最接近的是清明。故C正确,ABD错。故选C。
【2题详解】
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向南移动,南京由日出正东转变为日出东南,日落由正西转变为西南,且日出、日落的方位逐渐偏南,根据“太阳方位角指由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计量的角度”可知,南京日出方位角逐渐变大,日落方位角逐渐变小,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
【3题详解】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北京时间10月8日20:00第19届亚运会闭幕,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为10月8日20:00,根据区时的计算规律,推出东十二区的区时为10月8日24时,所以与杭州属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1,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的方位:1、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大气的垂直速度(ω,单位:Pa/s)是表征大气垂直运动的物理量,其值为正代表下沉,值为负代表上升。下图为某年7月北方部分区域经历的一次锋面气旋系统过境相关信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图为锋面过境前后①②③观测点的气温、气压、风向时间变化图,其对应的观测点位置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乙丙甲D. 丙乙甲
5. 沿116°E经线垂直速度的纬度—高度剖面图所示时刻最可能是( )
A. 2:00B. 8:00C. 14:00D. 20:00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图示情况为北半球锋面气旋过境,根据北半球气旋运动特征可知,该冷锋将依次经过①②③观测点。结合所学可知,锋面过境前后,风向会有显著变化,读图甲乙丙可知,甲图在16~18时风向发生了变化,乙图在14~15时左右风向发生了变化,丙图在20时左右风向发生了变化,故根据风向变化时间可判断,锋面依次经过乙、甲、丙,故①②③分别对应乙甲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故冷气团下沉位于锋面下方,大气垂直运动物理量为正值,而暖气团抬升位于锋面上方,大气垂直运动物理量为负值,故右图中0值则表示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即锋面所在。读图可知,0值与地面相交于大致39°N,故116°E,39°N即锋线所在的位置,再根据该冷锋的延伸方向可知,此时锋线大致也经过③地,即③地此时正值冷锋过境,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③地冷锋过境时间大致为20: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具有明显差异,即由于锋两侧的气团性质上有很大差异,所以锋附近空气运动活跃,在锋中有强烈的升降运动,气流极不稳定,常造成剧烈的天气变化。因此,锋是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岩浆侵入过程中所捕获的岩石碎块,称为捕掳体;早期形成的岩层(石)发生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或剥蚀,后期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新的岩层,上下岩层(石)之间的面称为不整合面。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有岩石中存在捕掳体,且甲乙下部存在一个不整合面。完成下面小题。
6. 下面属于捕掳体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7. 不整合面形成前后的地质过程是( )
A. 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B.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C.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岩浆侵入过程中所捕获的岩石碎块,称为捕掳体,丙处为页岩被花岗岩包裹,花岗岩属于侵入性岩浆岩,说明其为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捕掳体。甲乙地区表示页岩、花岗岩受侵蚀后被砾岩包围,丁是未被侵入的页岩。故选C。
【7题详解】
沉积作用形成页岩;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花岗岩;不整合面形成前发生长时间剥蚀,是因为地壳的抬升使页岩和花岗岩造成了岩层的剥蚀,后期由于地壳的下沉,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新的岩层,上下岩层之间形成不整合面,综上分析选B。
【点睛】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
A 山地坡度B. 上部林带C. 山体海拔D. 基带类型
9. 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
A. 面积小B. 降水多C. 风力大D. 气温低
10. 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
A. 水分B. 土壤C. 温度D. 光照
【答案】8. B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原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推断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B正确;山地坡度、山体海拔不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基带类型没有差异,D错误。所以选B。
【9题详解】
山体顶部面积较小,导致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和气温不是影响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A。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大蒜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在西亚和中亚种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下图示意大蒜的生长习性。完成下面小题。
温度及光照:大蒜适宜在-5~26℃温度中生长。短日照而冷凉的环境下适合茎叶生长,在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及较高温度条件下开始花芽和鳞芽的分化;水分;喜湿怕旱,土壤和营养;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强的肥沃壤土较适宜。
11. 大蒜传入中国原因( )
A. 张骞出使西域B. 调味市场广阔C. 距离产地较近D. 大蒜易于保存
12. 依据大蒜的生长习性,下列地区最可能成为大蒜基地是( )
A. 华北平原B. 江南丘陵C. 三江平原D. 新疆绿洲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大蒜在西亚和中亚种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张骞出使西域是大蒜传入中国的主要原因,A正确;大蒜在这之前没有进入中国,无市场需求,故市场需求不是原因,B错误;C、D是传入中国的优势条件,不是重要原因;故选A。
【12题详解】
依据大蒜的生长习性,江南丘陵,土壤贫瘠,土质黏重,B错误;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不能成为种植基地,C错误;新疆的绿洲水源不足,大蒜喜湿,能种植,难成基地,D错误;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优越,每年秋季种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获,符合大蒜形成的条件,A正确;故选A。
【点睛】农业的区位条件有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
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图示最有可能反应的地理事件是( )
A. 班加罗尔软件公司林立
B. 辽宁鞍钢借鉴鲁尔区经验
C. 广东部分企业迁至越南
D. 海外车企占领中国市场
14. 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②优惠的税收政策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市场广阔
A. ④①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3 C 14. D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观察图分析,当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由SCC变化为SCC′时,在原生产地出现生产成本大于收入,企业出现了亏损,从而导致了企业的空间迁移,即产业转移。班加罗尔为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企业迁入,A错;辽宁鞍钢因传统工业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工业衰落,借鉴鲁尔区经验,调整产业结构,而不是外迁,B错;广东因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导致劳动力和地价上升,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外迁,C正确;海外车企在中国建厂占领中国市场,D错。
【14题详解】
根据推拉理论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是拉力,环境污染严重是推力,市场广阔是拉力,结合选项D正确。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
A. 人地矛盾加剧B. 经济发展迅速
C. 农民返乡意愿强烈D. 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16. 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 )
①人口大量迁出②农民收入提高③生态环境转好④户籍制度调整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人口迁入,导致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D正确;Ⅰ阶段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会缓解农村地区的人地矛盾,A错误;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会吸引农村流失人口返乡,提高农村人口比例,年龄结构趋于平衡,与图示不符,B错误;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大城市的拉力作用仍然显著,农民返乡意愿并不强烈,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Ⅱ阶段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空置、闲置等特点,据此可推测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前提是农民收入增加,改善住宅需求的意愿提高,导致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②正确;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出,住宅出现空置、闲置,①正确;生态环境转好,户籍制度调整对形成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的影响较弱,③④错误。综上分析,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二、综合分析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沟拥有科尔沁沙地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残遗原始森林,生态价值较高。历史上,大青沟流经该地,在气候变化和河流作用影响下,河岸形成沙地。河岸沙地形成后,河道逐渐萎缩,靠风媒扩散的沙地植被群落快速定居。河流彻底改道移走后,该地植被继续演替,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大,动物传播逐渐取代风力传播成为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下列左图示意科尔沁沙地的位置,右图示意大青沟植物群落形成及环境演变模式。
(1)与大青沟河岸沙地形成时期相比,推测大青沟原始森林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
(2)简述大青沟河岸沙地能发育植被的自然条件。
(3)分析大青沟植被演替过程中种子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
【答案】(1)气候较温暖,气温较高;空气较湿润,降水量较多。
(2)受河水渗流影响,地下水埋藏较浅;距海较近,大气降水较多;河流沉积带来土壤。
(3)植被覆盖度提高,风速减弱,风力对种子的搬运减少;生态系统更完善,动物多样性增加,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增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青沟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植被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大青沟原始森林形成时期,适宜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说明水热条件较好。所以此时期气候较温暖,气温较高;空气较湿润,降水量较多。
【小问2详解】
沙地能发育植被,关键是需要克服最不利的因素——水源条件,该地区能够发育植被,说明大青沟河岸沙地具备一定的水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距离河流较近,有河水侧向渗流,地下水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可供植物生长;由左图可知,当地距海较近,有一定的大气降水;此外,植被生长离不开土壤,河流沉积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植被生长。
【小问3详解】
由右图可知,由于相对适宜的水热条件使该地区能够生长一定的植被,植被覆盖率升高后,风速减慢,风力对种子传播的搬运减少,使种子能够就地生长继续形成植被;由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系统更加完善,使动物的多样性增加,而动物传播种子的能力相对较强,能够促进种子传播。
1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爪哇岛人口稠密,是印度尼西亚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塞梅鲁火山1818年以来发生过55次喷发,当地时间2021年12月4日,该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喷出的巨大浓烟高达12000米,成吨的火山灰被抛向空中,火山灰富含钾钙镁铁等矿物质。
资料二:芝马努河上的加蒂格迪大坝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投资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2015年大坝建成蓄水,2019年大坝一期水力发电工程落成使用。下图(a)为芝马努河流域示意图,(b)为该流域降水柱状图。
(1)概述塞梅鲁火山频发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火山喷发对该地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明芝马努河流域的降水特征和形成原因。
(4)指出加蒂格迪大坝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喷发(岩浆活动频繁),形成火山。
(2)有利影响:塑造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形成温泉等地热资源,形成矿产资源,形成深厚、肥沃土壤层等。不利影响:火山喷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气透明度低,影响航空飞行,引燃并摧毁大片原始丛林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降水特征: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6~10月降水少,11~次年5月降水多。成因:11~次年5月,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山地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多。6~10月受东南信风影响,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4)河流径流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芝马努河流域示意图及该流域降水柱状图为材料,涉及板块构造学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降水及影响因素、河流水能开发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塞梅鲁火山位于爪哇岛,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受到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沿地下薄弱地带向上喷发,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小问2详解】
火山喷发对该地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展开;有利影响:火山喷发塑造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形成温泉等地热资源,可以开发旅游资源;火山喷发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形成矿产资源,喷发出的火山灰覆盖地表,形成深厚、肥沃土壤层,有利于农业发展。不利影响:火山喷发具有突发性,高温的熔岩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害大;喷发的火山灰在大气圈中,使大气透明度低,影响航空飞行;温度高可引燃并摧毁大片原始丛林,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小问3详解】
降水特征可通过降水柱状图读出,读图b可知,芝马努河流域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6~10月降水少,11~次年5月降水多。成因可结合大气环流、地形等角度分析;该地位于7°S附近,11~次年5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此时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马努河流域位于山地北坡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6~10月受东南信风影响,山地北坡处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带来的水汽少,降水较少。
【小问4详解】
加蒂格迪大坝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分析水能丰富的条件,水能丰富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水量大、落差大;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芝马努河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茶树,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景迈村辖区内的“千年万亩茶园”,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全县茶叶面积达29.4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芒景村有古茶面积1200亩,生态茶面积9000多亩,茶叶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以上。其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茶体肥嫩柔软,白毫丰满,茶香浓郁享誉中外,具有香高、性烈、味厚、气足以及形、质、色、香、味、气、韵俱佳的特点。古茶园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图中B地为景迈山万亩茶园位置示意。
材料二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口感更能体现其独特魅力。台地茶是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条列式高产的现代茶园中出产茶叶,其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稍逊于古树茶。图示台地茶茶园。
(1)根据材料分析景迈山发展茶树种植业优势条件。
(2)指出开发古树茶存在的问题。
(3)简述大规模种植台地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为勐海县做大做强景迈山普洱茶产业提出有效措施。
【答案】(1)气候温暖潮湿,适合茶叶生长;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明显,山区坡地利于排水,适宜茶树生长;栽培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2页。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4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