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70分)
本题共25小题,1-5题,每小题2分,6-25题,每小题3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均不得分。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涂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
2023年4月21日,太阳爆发超强耀斑,持续时间达1小时,并伴随有日冕物质抛射,引发特大地磁暴事件,象征地磁暴强度的地磁指数升高。如图为地磁指数变化图。地磁指数最高时,我国克拉玛依(45.6°N,84.9°E)、漠河(53.0°N,122.5°E)等地可见极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本次太阳耀斑爆发( )
A. 显著提升年太阳辐射量B. 引发21日出现特大地磁暴
C. 造成太阳大气层结构改变D. 反映太阳大气剧烈变化
2. 漠河( )
A. 位于克拉玛依以北,易见极光B. 可见极光是由于气温较高
C. 可见极光的时间长达24小时D. 22日和23日都可见极光
3. 超强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
A. 色球层B. 光球层C. 日冕层D. 内部
【答案】1. D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耀斑的爆发反映了太阳大气活动的强弱,反映太阳大气的剧烈变化,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本次太阳爆发发生在21日,由其引发的日冕抛射物质会在几天后到达地球,并导致特大地磁暴,图像信息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低价同类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也表明21日并没有出现特大地磁暴,排除B;耀斑等太阳活动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太阳大气层结构,也没有提升年太阳辐射量,排除AC。故选D。
【2题详解】
漠河位于克拉玛依以北,纬度相对越高越容易看见极光,A正确;可见极光与气温高低无关,B错误;极光发生在夜晚的才能被看见,漠河不在极圈,不会出现极夜,不可能24小时内都能看见极光,C错误;地磁指数最高时,克拉玛依、漠河等地可见极光,4月22日和23日地磁指数较低,不会出现极光,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光球层上太阳活动类型是黑子,色球层上太阳活动类型是耀斑,是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日冕层上太阳活动类型是太阳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于2022年10月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研究,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距今1.48亿年到1.5亿年之间,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读下图“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奇异福建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晚期B. 中生代早期C. 中生代中期D. 新生代早期
5. 推测“奇异福建龙”的生存环境可能是( )
A. 干旱的沙漠B. 广阔的海洋C. 寒冷的冰原D. 茂密的森林
6. 据地质年代表可知( )
A. 元古宙大气中没有氧气B. 古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盛行
C. 中生代大型哺乳动物繁盛D. 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答案】4. C 5. D 6.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距今1.48亿年到1.5亿年之间,结合图片内容该时间段属于145~201百万年之间的侏罗纪,而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奇异福建龙是侏罗纪时期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的一种鸟翼类,可以判断该时期属于裸子植物繁茂的时代且该地位于纬度较低的福建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产生了大量氧气,A错误;中生代属于裸子植物繁茂的时代,裸子植物极度盛行,B错误;中生代卵生哺乳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大型哺乳动物繁盛是在新生代,C错误;地质历史上有古生代和中生代两个重要的成煤期,D正确。故选D。
【点睛】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022年4月6日7时50分左右,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仙峰苗族乡,全县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震感。地震后,地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破坏程度通常用烈度来衡量。如图是地震发生时①②两地观测站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岩石圈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核
8. 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 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震级越来越大
C. 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时间差越小
D. a线表示纵波的走时曲线,b线表示横波的走时曲线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震源深度为10千米,陆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其中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地壳位于岩石圈内,A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图中横坐标向右增大,表示离震中越来越远,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烈度越来越小,A错。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错。由于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走相同的距离,纵波用时更少,所以a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D错。结合图示信息,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C正确。故选C。
【点睛】地震波的特点:①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②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③当横波和纵波传至莫霍界面以下时,其波速均显著上升;④当横波和纵波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2023年6月4日,神州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圆梦乘组”平安凯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神州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在返程中气温变化规律可能是( )
A. 递减→递增→递减B. 递增→递减→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0. 神州十五号返回舱表面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 流星B. 极光C. 彗星D. 磁暴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先递减后上升。所以飞船在返程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则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神舟十五号”飞船高速进入稠密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生热,使得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这与流星体闯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流星现象的原理相似,A正确;极光是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形成原因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的痕迹不同,B错误;彗星是沿扁长轨道环绕太阳公转的以冰物质为主的天体,其形成原理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的痕迹不同,C错误;磁暴是指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发生急剧而不规则变化的现象,由太阳突然喷发的大量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而引起的,形成原因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的痕迹不同,D错误。故选A。
【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
下图示意夏季某日绿洲与沙漠处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 )
A. 0~6时,沙漠气温高于绿洲
B. 沙漠和绿洲间发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
C. 4时,沙漠处近地面气体膨胀上升
D. 18~24时,绿洲降温较沙漠快
12. 下图中符合6~21时,沙漠和绿洲间热力环流及高空等压面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沙漠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因沙漠绿洲热容量不同,导致近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冷热不均是导致沙漠和绿洲出现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B正确;0~6时,沙漠气温低于绿洲,A错误;4时,沙漠处近地面气温低于绿洲,气体不会受热膨胀上升,C错误;18~24时,绿洲降温较沙漠慢,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6~21时沙漠气温高于绿洲,沙漠盛行上升气流,绿洲盛行下沉气流,所以沙漠近地面的气压比绿洲近地面的气压要小,在近地面气流从绿洲流向沙漠。在高空沙漠的气压比绿洲的气压要大,所以在高空,沙漠的气流流向绿洲,所以形成顺时针的热力环流;等压面上凸为高压,所以沙漠上方等压面应向上凸起,绿洲上方等压面应向下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荷兰某农场全新革命性节能温室的窗户尺寸为普通温室的两倍,屋顶和侧壁使用双层玻璃结构,四个玻璃侧面均设有防反射涂层。节能温室可节省约60%的能源,但冬季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温室中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实现节能的设施有( )
①双层玻璃②两倍尺寸窗户③防反射涂层④地热能装置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4. 该地温室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的原因是( )
A. 受海洋影响B. 多阴雨天气C. 地热能丰富D. 气温低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吸收截留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双层玻璃可以更多的截留地面长波辐射,增加温室内温度。但双层玻璃会更多地削弱进入温室内的太阳辐射,于是在玻璃上涂防反射涂层,可以减弱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其透光性,使更多的太阳辐射进人温室内。两项设施同时提高温室效果,可以更少地使用其他能源为温室加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①③正确,C正确。两倍尺寸的窗户是增大温室的空间范围,促使更多的阳光在空间上进入温室,没有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地热是为了在太阳光照加温不足时补充温室热量的设施,②④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荷兰地处中高纬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冬季相对气温较低且光照少,温室内热量条件不足,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提高温室效果,D正确。与海洋影响、天气状况、地热能资源状况关系不大,排除ABC。故选D。
【点睛】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下图为太平洋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与洋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两洋流的性质相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甲、乙两处的洋流流向及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向北流,是暖流B. 乙向北流,是暖流
C. 甲向南流,暖流D. 乙向南流,是寒流
16. 图中洋流会导致( )
A. 甲处航船航速加快B. 乙处沿岸降水减少
C. 丙处形成著名渔场D. 甲处沿岸气温升高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甲处等温线向南凸出,则甲处洋流向南流动,由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纬度判断),则甲处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应属于寒流,AC错误;乙处等温线向北凸出,则乙处洋流向北流动,即乙处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应属于暖流,B正确,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前一题分析可知,图中甲处是寒流,向南流,乙处是暖流,向北流,两洋流在丙处交汇,海水搅动频繁,底层营养元素容易上泛,则海面浮游生物繁盛,吸引鱼群集聚形成渔场,C符合题意;航船航行时只有航向与洋流的方向一致时航速才会加快,因此甲处向南航行的航轮船航速加快,向北航行的轮船可能会减速,排除A;乙处是暖流,暖流流经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排除B;甲处是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排除D。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会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相反。(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北海、北海道、纽芬兰)和上升流(秘鲁)易成渔场。(3)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和扩大污染物的影响范围。(4)对航海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节省燃料,缩短航行时间。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 降水增多B. 土壤含水量增多C. 蒸发加剧D. 地表径流增多
18.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②环节的水量B.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
C. 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D.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C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蒸发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多,有利于气候干旱区农作物的生长,B正确;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地表水的蒸发量即②环节的水量,A错误;跨流域调水影响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对降水影响不大,故不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B错误;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与下渗环节,故可增加环节③的水量,D正确;目前人类对环节⑤(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最大,C错误。故选D。
【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的影响较小,但对其他环节均有影响,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浙江钱塘江大潮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观潮的游客挤满海塘。下图为我国某港口某日潮高的潮汐表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关于潮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潮汐是风浪强烈发展的形式,给人类带来巨大能量
B. 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
C. 图示时间内,白天的潮差大于晚上的潮差
D. 钱塘江大潮观潮日当天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共线
20. 读图判断,当日生产、生活安排合适的是( )
A. 渔民赶海时间可以安排在6:00前后B. 当地利用潮汐一天可以发两次电
C. 满载货物大型货船在3:00前后进出港安全D. 20:00前后岸边晒盐池蓄水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A错误;早晨的涨落称为潮,晚上的涨落称为汐,B错误;读图可知图示时间内,白天的潮差小于晚上,C错误;通常初一、十五出现大潮,故大潮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共线,钱塘江大潮观潮日当天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共线,D正确。所以选D。
【20题详解】
赶海即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A错误;把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的势能转化为电能,一般一天之内海水有两次涨落,所以一天可以发4次电,B错误;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情况,将会选择高潮时,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图中2:00时,高潮的水位较高,2-4点潮高升高最有利于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C正确;岸边晒盐池蓄水应选择水位高时,20点前后水位低,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统称为潮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景观图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U形谷地B. 谷地宽阔C. 河床多卵石D. 两岸地势较平缓
22. 河谷地貌一般发育在( )
A. 山区B. 河流弯曲处C. 河流的下游D. 河流入海口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U形谷地一般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河流上游,受流水下蚀作用,形成V形谷地,A错误。峡谷的宽度小于深度,谷地较狭窄,B错误。景观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沉积物多为颗粒较大的卵石等,C正确。峡谷两岸陡峭,相对高度较大,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河谷地貌一般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说明当地河流流速快,地势起伏较大,多发育在山区,A正确。河流弯曲处多是由侧蚀作用形成,说明河流流速较慢,不利于河谷形成,B错误。河流下游多为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慢,不利于河谷地貌的形成,C错误。河流入海口多形成三角洲地貌,D错误,故选A。
【点睛】V字形河谷是山区最常见的一种河谷,又称为峡谷。这类河谷具有V形河谷横剖面,谷地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流占据。谷地狭窄,深度大于宽度。其中谷坡陡直,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称为嶂谷。
下图示意某种地貌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图表示了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该地貌是( )
A. 海岸地貌B. 河流地貌C. 风沙地貌D. 喀斯特地貌
24.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三个阶段的排列顺序依次是( )
A. Ⅱ—Ⅲ—ⅠB. Ⅰ—Ⅱ—ⅢC. Ⅲ—Ⅱ—ⅠD. Ⅲ—Ⅰ—Ⅱ
25. 喀斯特洞穴内常见的堆积地貌有( )
①峰林②石钟乳③石笋④溶沟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3. D 24. C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结合图像可知,图中地貌有溶沟和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地表径流在地表流动,溶蚀形成溶沟,沿地表裂缝下切侵蚀形成地下河,进一步在地下形成溶洞,随时间推移,溶洞逐渐扩大,在此期间,此地地层不断受到侵蚀,地层厚度不断减小,故顺序为Ⅲ—Ⅱ—Ⅰ,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25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的地表景观主要有溶沟、峰林、峰丛和孤峰等,石钟乳、石笋、溶洞、石柱等为地下的喀斯特景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1)典型的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2)典型的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非选择题,该部分共2小题,共3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11月2日,中国南极科考队队员海南中学校友谢周清先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天津港启程,执行我国第28次科考任务,于2012年4月5日凯旋回国。下图为南极科考路线示意图。
(1)指出雪龙号从①到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域吃水深度(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判断澳大利亚西侧洋流的性质(寒流/暖流),并说明其对返程回国的雪龙号航行的影响。
(3)绘制雪龙号航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示意图:
A:天津港到中山站的海水温度变化B:①到中山站的盐度变化
(4)谢周清先生除了赴南极,还曾于2003和2004年两次赴北极考察,两次都经过②附近海域。②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从洋流角度分析其形成大渔场的原因。
【答案】26. 从①到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域雪龙号吃水深度越来越浅。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密度则逐渐变大,①位于赤道,海水密度最小,向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域海水密度不断增加,所以吃水深度越来越浅。
27. 寒流。有利于加快航行速度,节省航行时间。
28. 29.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鱼类大量繁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极科考路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大洋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如图示①位于赤道,在全球表层海水中赤道处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密度则逐渐变大,所以从①到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域海水密度越来越大,海水密度越大轮船吃水越浅,所以从①到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域轮船吃水深度越来越浅。
【小问2详解】
澳大利亚西侧洋流位于副热带海区的大陆西岸,分布着寒流,其流向大致由南向北流,与雪龙号返程回国轮船的航行方向大致相同,当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同时,航行省时省力,有利于加快航行速度,节省航行时间。
【小问3详解】
天津纬度位置大致是在40°N附近,中山站在南极圈内,纬度高于60°S,由天津到赤道段表层海水温度不断上升,由赤道到中山站段表层海水温度不断下降,如图中虚线所示;赤道①地区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副热带海区,全球表层海水盐度是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以及两极地区递减,所以从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盐度到中山站盐度不断下降。绘图如下:
【小问4详解】
②处是著名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由于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鱼类大量繁殖,形成世界著名的大型渔场。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岩溶地貌发育及其影响”的研究,获取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课题组成员猜想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₃)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材料二:通过资料整合,课题组发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堪称天坑博物馆。当地依据其峰林峰丛、峡谷绝壁、溶洞暗河等喀斯特景观成为了国内天坑旅游的热门地。
(1)依据材料分别说出降水、气温与溶蚀率之间的关系。
(2)说明喀斯特地貌对湖北恩施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答案】27. 年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了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年溶蚀率大;年平均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了石灰岩的溶蚀。
28. 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地表崎岖,游览不便,存在旅游安全隐患。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理课题组研究为材料,涉及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溶蚀作用是水中含有酸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溶解性侵蚀,其溶蚀的速度与水的酸性强度、水量的大小、作用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降水量大的地区,水量相对较大,其溶蚀作用就相对较强,作用的时间也较长;气温高,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多,水的酸性强,溶蚀作用相对也较强。
【小问2详解】
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质不稳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投资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地表崎岖,不方便游览,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地区
降水时间分配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气温
(℃)
年溶蚀率(毫米/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500~2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000~1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03
10,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0,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12月~次年2月, 与该过程伴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海南岛三大地形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海南省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海南省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海南省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海南省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