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2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2月份),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X表示大肠,是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B.干燥氧气
C.测定溶液的pHD.加热液体
2.(3分)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改变,反应前后有机物有两种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3分)下列各级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是( )
A.Na2CO3,MgSO4,NaCl、K2SO4
B.CuSO4、KCl、NaNO3、CaCl2
C.Na2SO4、BaCl2、NaNO3、NaOH
D.Na2SO4、KCl、Mg(NO3)2、AlCl3
4.(3分)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 )
一、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二、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四、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5.(3分)小金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走上楼梯的功率约为1000W
B.他走上楼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C.他从1楼走到4楼教室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1000J
D.他把科学课本从地上捡起来放到桌上,对课本做功约为3J
6.(3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属于混合物,硬度一般比其成分金属大
B.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可用于去除油污
C.氯化铵能促使农作物枝叶茂盛,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D.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7.(3分)在溶质为Cu(NO3)2、AgNO3和Al(NO3)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C.滤液中一定无AgNO3
D.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8.(3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分离与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9.(3分)2021年12月3日,中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项目在浙江海盐正式投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B.核反应堆将核能转化为内能
C.核反应堆中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
10.(3分)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玻璃管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成黑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该实验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1.(3分)如图所示,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在下列三种情形中:①重物静止不动;③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下列关于钢索拉力对重物做功的判断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情形①③做了功,因为重物的机械能发生了变化
B.只有情形②做了功,因为重物的机械能发生了变化
C.只有情形①③做了功,因为起重机消耗了能量
D.只有情形②做了功,因为起重机消耗了能量
12.(3分)如图,木块以一定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C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一定小于B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13.(3分)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图要求的是 ( )
A.AB.BC.CD.D
14.(3分)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
15.(3分)图甲~丁为汽油机的四冲程示意图,图①②为实验演示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机四冲程的工作过程为:丙→甲→丁→乙
B.四冲程中依靠飞轮惯性带动的冲程是甲、乙、丙
C.甲、丁过程中能量转化均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①演示实验可模拟甲冲程,②演示实验可模拟丁冲程
16.(3分)为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如右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与浓度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仅②B.①和②和③C.①和②D.②和③
17.(3分)小科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两瓶中煤油的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瓶中电阻丝的大小关系为R甲<R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两根电阻丝的电流大小关系为I甲>I乙
B.烧瓶内选用比热容较小的液体,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D.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只需将一个烧瓶内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
18.(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V,电压表量程为0~3V,灯饱标有“6V 3W”字样。若闭合开关,两电表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0~3V
B.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3A
C.滑动变阻器的的最大功率为1W
D.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4Ω~7.2Ω
19.(3分)下列坐标图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钙
20.(3分)许多科学实验涉及操作上“先”与“后”的问题,若“先”与“后”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先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减小阻值
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
二、填空题(本题共28分)
21.(4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物质中:①雨水、②蒸馏水、③雨后洁净的空气、④四氧化三铁、⑤液氮、⑥铝合金,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
(2)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三种金属在盐中化合价均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质量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为Z>Y>X
22.(4分)如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填图一中的序号)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若食物主要成分是脂肪,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 被人体吸收。
(3)下列属于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填字母)。
①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
②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③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④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
(4)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层食物。
23.(4分)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是不合理的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A→B,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
(3)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
24.(6分)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NaCl、Na2CO3、K2SO4、FeCl3、K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
25.(6分)如图所示,a、b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两条图线(不计空气阻力),其中 是动能﹣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m,小石块在最高点时的机械能为 J。
26.(4分)一斜面长s=5m,高h=3m,用弹簧测力计把一物块沿斜面从底部匀速拉到顶部,若该斜面机械效率为80%,则:
(1)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N。
(2)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斜面倾斜角度增加,则斜面的机械效率 80%(选填“大于”、“小于”、“不变”或“无法判断”)。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2分)
27.(8分)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对此小明和小红同学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一:在研究酶活性是否受pH影响时,小明按图示进行了实验:
资料: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麦芽糖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遇淀粉则不会反应。
(1)在正确操作下,A试管加斐林试剂加热后的现象没有生成红色沉淀,这是因为温度相同时 (填写“促进”或“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2)小红觉得水浴温度应设为37℃,同时还需增设一个对照组,则对照组的试管中应放入的物质为2mL淀粉溶液和 。
实验二:下面是小红同学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
①取6支试管,分为三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5%的淀粉溶液。
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置于15℃、37℃、70℃水浴中5~10分钟。
④3支试管各滴1滴碘液后,观察现象。
(3)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
(4)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结果3支试管均显蓝色,小红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28.(6分)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着实验室中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与结论】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 。
(填实验现象),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2】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深入探究】两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根据两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用百分比表示)。
29.(8分)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CaCO3和SiO2(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实验室用此废渣制备的流程如图1。
已知:Fe2O3+3H2SO4=Fe2(SO4)3+3H2O。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目的是 。
(2)操作②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漏斗外还有 。
(3)经测定,滤渣中只含有CaSO4和SiO2。你认为实验室 (填“能”或“不能”)用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4)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Ⅰ.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 。
30.(6分)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钩码均相同,杠杆质量均匀,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1)实验前杠杆如图1左端高、右端低,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小明又尝试用弹簧测力计代替B点悬挂的钩码,并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计阻力影响)
(3)小刚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小明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
31.(6分)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O2;猜想3: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一段时间(酒精灯未点燃),发现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排除猜想 。
(2)通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出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现象,说明猜想3成立 。
【交流讨论】
(3)装置B可以防止液体回流使玻璃管炸裂,装置C的作用是 。
32.(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现有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待测小灯泡(电阻约为12Ω),滑动变阻器两个(“5Ω 2A“;“20Ω 0.5A”)
(1)将器材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A、小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接近6V,且示数不变
(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图中用“×”标出这根错接的导线,只改接一根导线使电路成为正确的电路(不能与其他导线交叉)。
(3)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为了完成实验,接下来他的操作是: 。
(4)由图乙推知: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一半时的电功率为P1,小灯泡的实际电流是额定电流一半时的电功率为P2,则P1 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计算题(本题共30分)
33.(6分)BCD为一油桶的截面图,油桶的高AC为80cm,油桶的直径CD为60cm,使该油桶绕D点翻转。
(1)请在甲图中依据最大力臂作出最小推力的示意图(画出力臂和力)。
(2)求出这个推力的大小。
(3)这一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至少为多少焦?
34.(6分)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在10s内将重为450N的货物匀速提升2m,此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20W,不计绳子的重和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求:
(1)小强拉绳子的速度。
(2)拉力F的大小。
(3)动滑轮的重力。
35.(8分)图甲是小明家电热水壶内部的简化电路图,其中R1为加热管,R2为限流电阻,只有加热管R1放出的热量能被水吸收。S1是温控开关(也叫防干烧开关),S、S2是手动开关,调节S、S2可以使电热水壶分别处于加热和保温状态,如表是该电热水壶的铭牌。
(1)加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时,手动开关S、S2应处于什么状态?正常工作时,通过加热管R1的电流为多少?
(2)水烧开后,让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若R2=165Ω,则电热水壶的保温功率为多少?
(3)小明发现在晚上用电高峰时烧开一壶水比白天用时长,晚上他进行了测量,关掉家里其他电器,他观察到家里电能表(如图乙)1min转盘转了42转,则晚上烧水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多少?
36.(6分)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计算:
(1)上表中m的数值是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37.(4分)“共享单车”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一辆单车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的魅力,还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如图为某品牌的“共享单车”,据图回答问题:
(1)新材料:在图示单车中用铝合金、热塑性弹性体(TPE)替代了传统单车中的铁合金、橡胶,使单车的性能更优越。其中“铝合金”属于 材料(填“金属”或“合成”)。
(2)新技术:图示单车核心技术是智能锁,内置有锂电池,其规格为“3.7V 6A•h”
①发电花鼓骑行充电:用户在蹬车骑行时,轮胎旋转带动花鼓旋转,在花鼓切割磁感线发电的过程中 。
②太阳能充电:车筐内置太阳能电池,若此太阳能电池接受到的太阳能平均功率为6瓦,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20%,需要 小时。
(3)新理念:共享单车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如表为某用户骑行共享单车的记录,则图中的节约碳排量是指减少 气体排放。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B.干燥氧气
C.测定溶液的pHD.加热液体
【答案】B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
故选:B。
2.(3分)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改变,反应前后有机物有两种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解答】解: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改变,即甲烷。
B、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是﹣2,故选项不正确。
C、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6。
D、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3.(3分)下列各级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是( )
A.Na2CO3,MgSO4,NaCl、K2SO4
B.CuSO4、KCl、NaNO3、CaCl2
C.Na2SO4、BaCl2、NaNO3、NaOH
D.Na2SO4、KCl、Mg(NO3)2、AlCl3
【答案】D
【解答】解: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
A、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错误;
B、四种物质间能够在酸性溶液中共存,而本题要求为无色;
C、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共存;
D、各物质的离子在氢离子环境中不会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4.(3分)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 )
一、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二、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四、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B
【解答】解:一、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
二、①为唾液,正确;
三、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③是胆汁,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错误;
四、X表示小肠,a、b、c分别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B。
5.(3分)小金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走上楼梯的功率约为1000W
B.他走上楼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C.他从1楼走到4楼教室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1000J
D.他把科学课本从地上捡起来放到桌上,对课本做功约为3J
【答案】D
【解答】解:小金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则学生的重力约500N,
A、他走上楼时的速度(竖直方向的速度)在0.2m/s左右==Gv=500N×8.2m/s=100W;
B、他走上楼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500cm2=4.05m2,对地面的压强为p====10000Pa;
C、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克服重力做功W=Gh=500N×9m=4500J;
D、科学课本的质量约为350g,放到桌上提高7.8m,故D合理。
故选:D。
6.(3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属于混合物,硬度一般比其成分金属大
B.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可用于去除油污
C.氯化铵能促使农作物枝叶茂盛,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D.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答案】C
【解答】解:A、合金中最少含有一种金属,一定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碳酸钠俗名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降低肥效,故C说法错误;
D、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故选:C。
7.(3分)在溶质为Cu(NO3)2、AgNO3和Al(NO3)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C.滤液中一定无AgNO3
D.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答案】D
【解答】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在溶质为Cu(NO3)2、AgNO7和Al(NO3)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硝酸银反应完,锌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A、滤液中含有硝酸铜,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是部分参加了反应,但不可能含有锌。
C、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8,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则滤液中可能有银离子、铜离子、铝离子四种金属离子。
故选:D。
8.(3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分离与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答】解:A、Ba(NO3)2能与过量的K8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过量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先用NaOH溶液吸收CO2分离出CO;再向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水和二氧化碳8,故选项正确。
C、铁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D、KCl易溶于水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洗涤,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3分)2021年12月3日,中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项目在浙江海盐正式投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B.核反应堆将核能转化为内能
C.核反应堆中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
【答案】D
【解答】解: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正确;
B、核电站发电过程:核能先转化为内能;
C、核反应堆中链式反应是核裂变是可控的;
D、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
故选:D。
10.(3分)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玻璃管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成黑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该实验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C
【解答】解:A、开始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玻璃管,防止发生爆炸;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实验中玻璃管内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C、该实验中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2O3+8CO2Fe+3CO7,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0:(28×3)=40:21,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本实验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故选:C。
11.(3分)如图所示,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在下列三种情形中:①重物静止不动;③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下列关于钢索拉力对重物做功的判断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情形①③做了功,因为重物的机械能发生了变化
B.只有情形②做了功,因为重物的机械能发生了变化
C.只有情形①③做了功,因为起重机消耗了能量
D.只有情形②做了功,因为起重机消耗了能量
【答案】B
【解答】解:A、只有情形②做了功,拉力和距离的方向均向上;
B、只有情形②做了功,故B正确;
C、只有情形②做了功,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C错误;
D、只有情形②做了功,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12.(3分)如图,木块以一定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C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一定小于B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答案】B
【解答】解:
A、D点与A点相比,则重力势能减少,则部分机械能可能会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A和B,则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木块可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的速度不变、C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
D、木块从B到C,则C处的动能小于B处的动能,由于忽略空气阻力,动能增加,但与A点的动能不确定。
故选:B。
13.(3分)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图要求的是 ( )
A.AB.BC.CD.D
【答案】D
【解答】解:A、硫酸和任何物质反应都不能够生成氢氧化钠;
B、一氧化碳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要求;
C、锌和稀硫酸能够反应生成硫酸锌,因此铁不能喝硫酸锌反应;
D、氧气可以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同时能生成乙,即丙可以和丁及乙反应。
故选:D。
14.(3分)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
【答案】D
【解答】解:A、图中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
B、b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故B选项错误;
C、c点的溶液中含有Na2CO3、NaCl两种溶质,由于Na2CO3显碱性,NaCl显中性;故C选项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生成沉淀5.0g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5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
Na5CO3~CO2↑
106 44
y 7.2g
解得y=5.3g;
Na3CO3~CaCO3↓
106 100
z 5.0g
解得z=5.3g;
所以x==106.0g;
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5.(3分)图甲~丁为汽油机的四冲程示意图,图①②为实验演示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机四冲程的工作过程为:丙→甲→丁→乙
B.四冲程中依靠飞轮惯性带动的冲程是甲、乙、丙
C.甲、丁过程中能量转化均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①演示实验可模拟甲冲程,②演示实验可模拟丁冲程
【答案】D
【解答】解:ABC、图甲中气门都关闭,所以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图乙中排气门打开;图丙中进气门打开;图丁中气门都关闭,是压缩冲程,汽油机四冲程的工作过程为丙、丁、甲、乙、丙、丁,故ABC错误;
D、①演示实验对试管中的水加热,使试管中水的内能增大,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②演示实验通过做功方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16.(3分)为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如右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与浓度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仅②B.①和②和③C.①和②D.②和③
【答案】D
【解答】解:控制变量以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实验中取2只小烧杯,然后用2只胶头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其它条件均相同;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故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③和②。
故选:D。
17.(3分)小科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两瓶中煤油的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瓶中电阻丝的大小关系为R甲<R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两根电阻丝的电流大小关系为I甲>I乙
B.烧瓶内选用比热容较小的液体,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D.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只需将一个烧瓶内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
【答案】B
【解答】解:A、由图可知,通过两根电阻丝的电流是相同的;
B、在液体质量相同,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要升高的多,故B正确;
C、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乙两个电阻丝的电流,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但并不能得到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
D、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时,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18.(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V,电压表量程为0~3V,灯饱标有“6V 3W”字样。若闭合开关,两电表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0~3V
B.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3A
C.滑动变阻器的的最大功率为1W
D.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4Ω~7.2Ω
【答案】D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6V,功率为3W,所以
U滑=U﹣UL=2V﹣6V=2V,
因5V<3V,没有超出电压表的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6V,故A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I=IL===0.5A,
因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6A,则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最小为:
R滑小===4Ω;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灯泡的电阻:
RL===12Ω,
灯泡两端的电压:
UL′=U﹣U滑大=4V﹣3V=5V,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小===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R滑大===7.2Ω,
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8Ω~7.2Ω;
(3)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滑=I8R滑=()2R滑
====,
由此可知,当R滑=RL=12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才能达到最大,
而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4Ω~7.3Ω,且0~12Ω之间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阻值的增大而增大,
则R滑=7.8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所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
P滑大=U滑大I小=3V×A=2.25W。
故选:D。
19.(3分)下列坐标图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钙
【答案】A
【解答】解: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2NaOH+H2SO3═Na2SO4+7H2O,CuSO4+3NaOH=Na2SO4+Cu(OH)7↓,
98 160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和硫酸铜反应时,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NaOH+HCl═NaCl+H2O,
40 36.5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等质量,
稀盐酸过量,因此完全反应后溶液显酸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加热前碳酸钙不能分解,因此加入前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
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钙时,温度升高,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当恢复至室温时,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A。
20.(3分)许多科学实验涉及操作上“先”与“后”的问题,若“先”与“后”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先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减小阻值
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
【答案】A
【解答】A.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后,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水会浮在上面,从而造成液滴飞溅,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故B错误;
C.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故C错误;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共28分)
21.(4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物质中:①雨水、②蒸馏水、③雨后洁净的空气、④四氧化三铁、⑤液氮、⑥铝合金,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③⑥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⑤ 。
(2)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 化学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三种金属在盐中化合价均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质量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为Z>Y>X
【答案】(1)①③⑥;⑤;
(2)化学;
(3)C。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因此雨水、铝合金;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四氧化三铁;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液氮属于单质,蒸馏水;
(2)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铜和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3)A、金属越活泼,反应时间是Y最短,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质量顺序为X>Y>Z;
C、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稀盐酸,消耗稀盐酸就越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三种金属在盐中化合价均相同,生成氢气质量越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①③⑥;⑤;
(2)化学;
(3)C。
22.(4分)如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⑥ (填图一中的序号)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若食物主要成分是脂肪,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 甘油和脂肪酸 被人体吸收。
(3)下列属于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①②④ (填字母)。
①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
②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③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④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
(4)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二 层食物。
【答案】(1)⑥。
(2)甘油和脂肪酸。
(3)①②④。
(4)二。
【解答】解:(1)⑥胰腺能分泌胰液、肠腺能分泌肠液、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同时,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能够分泌肠液、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小肠内还有胆汁,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因此①②④正确。
(4)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他应多食图二中第二层的蔬菜和水果。
故答案为:
(1)⑥。
(2)甘油和脂肪酸。
(3)①②④。
(4)二。
23.(4分)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是不合理的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是放热的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②A→B,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变小 。
(3)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 CD 。
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
【答案】(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是放热的;
(2)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②变小;
(3)CD。
【解答】解:(1)稀硫酸中有水,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解放热;
(2)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点温度最高;②A→B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过程;
(3)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可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B可行;
C、氯化钡与硫酸和硫酸钠反应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
D、硝酸钾与各物质都不发生反应,D不可行。
故选:CD。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是放热的;
(2)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②变小;
(3)CD。
24.(6分)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NaCl、Na2CO3、K2SO4、FeCl3、K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FeCl3、CaCO3 (填化学式)。
(2)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钡、氢氧化钾、氯化钠 。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a2CO3、KOH 。
【答案】(1)FeCl3、CaCO3;
(2)氯化钡、氢氧化钾、氯化钠;
(3)Na2CO3、KOH。
【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钾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钙,加入足量的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和碳酸钡也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FeCl3、CaCO3;
(2)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钡、氢氧化钾;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5CO3、KOH。
故答案为:(1)FeCl3、CaCO6;
(2)氯化钡、氢氧化钾;
(3)Na2CO3、KOH。
25.(6分)如图所示,a、b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两条图线(不计空气阻力),其中 a 是动能﹣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4 m,小石块在最高点时的机械能为 2 J。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如图,横坐标代表的小石块上升的高度。
(1)小石块上升时质量保持不变。b图象表示,能量越大。
不计空气阻力,小石块上升时,动能减小。所以a图象代表:高度﹣﹣动能的关系。
(2)如图,小石块到达的最大高度是4m。
(3)动能=0J,重力势能=2J,
机械能=动能+势能=0J+2J=7J
故答案为:a;4;2。
26.(4分)一斜面长s=5m,高h=3m,用弹簧测力计把一物块沿斜面从底部匀速拉到顶部,若该斜面机械效率为80%,则:
(1)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0.72 N。
(2)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斜面倾斜角度增加,则斜面的机械效率 大于 80%(选填“大于”、“小于”、“不变”或“无法判断”)。
【答案】0.72;大于。
【解答】解:(1)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N,
根据η==可得
G===4.8N;
有用功W有=Gh=2.8N×3m=14.6J,
总功W总=Fs=3.6N×2m=18J,
克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18J﹣14.4J=3.5J,
由W额=fs可得,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f===0.72N;
(2)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斜面倾斜角度增加,摩擦力减小,而有用功不变,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变大,大于80%。
故答案为:0.72;大于。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2分)
27.(8分)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对此小明和小红同学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一:在研究酶活性是否受pH影响时,小明按图示进行了实验:
资料: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麦芽糖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遇淀粉则不会反应。
(1)在正确操作下,A试管加斐林试剂加热后的现象没有生成红色沉淀,这是因为温度相同时 抑制 (填写“促进”或“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2)小红觉得水浴温度应设为37℃,同时还需增设一个对照组,则对照组的试管中应放入的物质为2mL淀粉溶液和 1ml清水和1ml唾液 。
实验二:下面是小红同学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
①取6支试管,分为三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5%的淀粉溶液。
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置于15℃、37℃、70℃水浴中5~10分钟。
④3支试管各滴1滴碘液后,观察现象。
(3)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①每组两支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某种淀粉酶溶液和5%的淀粉溶液 。
(4)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结果3支试管均显蓝色,小红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反应的时间不够 。
【答案】(1)抑制;
(2)1ml清水和1ml唾液;
(3)①每组两支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某种淀粉酶溶液和5%的淀粉溶液;
(4)反应的时间不够。(4)唾液淀粉酶的量偏多或淀粉酶溶液偏少。
【解答】解:(1)温度相同时,碱性环境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A试管淀粉没有完全分解为麦芽糖。
(2)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实验组是B组。
(3)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是:①取6支试管,分为三组。应加入等量的某种淀粉酶溶液和5%的淀粉溶液。
(4)小红同学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如果2支试管均不显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的量偏多或淀粉酶溶液偏少。
故答案为:(1)抑制;
(2)1ml清水和1ml唾液;
(3)①每组两支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的淀粉溶液;
(4)反应的时间不够。
28.(6分)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着实验室中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与结论】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 CaCl2 (填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
(填实验现象),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2】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深入探究】两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根据两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20% (用百分比表示)。
【答案】【实验与结论】
步骤一:CaCl2。
步骤二: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与结论】
20%。
【解答】解:【实验与结论】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故答案为:CaCl2。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与结论】
设碳酸钠质量是x。
Na5CO3+Ba(OH)2═BaCO8↓+2NaOH
106 197
x 1.97g
=
x=1.06g
氢氧化钠质量是4.26g﹣7.06g=3.2g
设变质生成的5.06g碳酸钠需要氢氧化钠质量是y。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y 8.06g
=
y=0.2g
变质前氢氧化钠质量是0.8g+2.2g=4g,
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100%=20%。
故答案为:20%。
29.(8分)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CaCO3和SiO2(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实验室用此废渣制备的流程如图1。
已知:Fe2O3+3H2SO4=Fe2(SO4)3+3H2O。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2)操作②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漏斗外还有 烧杯、玻璃棒 。
(3)经测定,滤渣中只含有CaSO4和SiO2。你认为实验室 能 (填“能”或“不能”)用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4)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Ⅰ.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 防止过多的硫酸亚铁溶于水 。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烧杯、玻璃棒。
(3)能。
(4)防止过多的硫酸亚铁溶于水。
【解答】解:(1)操作①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
(2)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
(3)经测定,滤渣中只含有CaSO4和SiO2,说明碳酸钙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选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控制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能。
(4)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Ⅰ.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Ⅱ.防止过多的硫酸亚铁溶于水。
故答案为:防止过多的硫酸亚铁溶于水。
30.(6分)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钩码均相同,杠杆质量均匀,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1)实验前杠杆如图1左端高、右端低,此时杠杆处于 平衡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小明又尝试用弹簧测力计代替B点悬挂的钩码,并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计阻力影响)
(3)小刚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小明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 。
【答案】(1)平衡;(2)不变;(3)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
【解答】解:(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实验前发现杠杆静止时、右端低;
(2)用弹簧测力计代替B点悬挂的钩码,并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则支点左右两侧动力臂和阻力臂均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不变时,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3)图4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故答案为:(1)平衡;(2)不变。
31.(6分)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O2;猜想3: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一段时间(酒精灯未点燃),发现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排除猜想 1 。
(2)通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出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现象,说明猜想3成立 CuO+COCu+CO2 。
【交流讨论】
(3)装置B可以防止液体回流使玻璃管炸裂,装置C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尾气中一氧化碳 。
【答案】(1)1;
(2)CuO+COCu+CO2;
(3)检验二氧化碳,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
【解答】解:(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一段时间(酒精灯未点燃),发现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排除猜想1;
(2)通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然后对准硬质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加热,说明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2;
(3)装置B可以防止液体回流使玻璃管炸裂,装置C中是澄清石灰水,都是长导管还可以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收集尾气中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1)4;
(2)CuO+COCu+CO2;
(3)检验二氧化碳,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
32.(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现有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待测小灯泡(电阻约为12Ω),滑动变阻器两个(“5Ω 2A“;“20Ω 0.5A”)
(1)将器材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BD ;
A、小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接近6V,且示数不变
(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图中用“×”标出这根错接的导线,只改接一根导线使电路成为正确的电路(不能与其他导线交叉)。
(3)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为了完成实验,接下来他的操作是: 断开开关,换用“2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重新做实验 。
(4)由图乙推知: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一半时的电功率为P1,小灯泡的实际电流是额定电流一半时的电功率为P2,则P1 大于 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由图甲知,电流表与灯泡并联,
由于电压表电阻非常大,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几乎为0,电压表相当于测电源电压,
观察到的现象是BD;
(2)本实验中,电流表应与灯泡串联,修改后电路如图所示:
(3)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小灯泡发光过亮,
所以接下来应该断开开关,换用“20Ω 0.4A”的滑动变阻器重新做实验;
(4)由图乙知,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一半(1.9V)时的电流约为2.2A
P1=5.9V×0.8A≈0.38W;
由图知,小灯泡3.5V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3A,灯的实际电功率为:
P8=1V×0.15A=3.15W,则P1大于P2。
故答案为:(1)BD;(2)见上图,换用“20Ω 5.5A”的滑动变阻器重新做实验。
四、计算题(本题共30分)
33.(6分)BCD为一油桶的截面图,油桶的高AC为80cm,油桶的直径CD为60cm,使该油桶绕D点翻转。
(1)请在甲图中依据最大力臂作出最小推力的示意图(画出力臂和力)。
(2)求出这个推力的大小。
(3)这一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至少为多少焦?
【答案】(1)见解答图。
(2)这个推力的大小为240N。
(3)这一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至少为80J。
【解答】解:(1)想使该油桶绕D点翻转,即以D为支点,则AD作为动力臂最长,此时动力也最小,如下图所示:
(2)如下图所示,作出油桶的重力示意图,
支点为点D,重力的力臂为DE=,最小动力F的力臂为AD,
由勾股定理可得:AD===1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DE=F•AD,
即:800N×8.3m=F×1m,
所以F=240N。
(2)油桶的高AC为80cm,油桶的直径CD为60cm×80cm=40cm=0.4m,
当把油桶推倒的过程中,绕着D点转动,重心位置最高×AD=;
将油桶推动到重心位置最高之后,自然倒下,因而重心上升的高度:0.2m﹣0.4m=7.1m,
推力所做的功至少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
即W=Gh=800N×0.4m=80J。
答:(1)见解答图。
(2)这个推力的大小为240N。
(3)这一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至少为80J。
34.(6分)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在10s内将重为450N的货物匀速提升2m,此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20W,不计绳子的重和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求:
(1)小强拉绳子的速度。
(2)拉力F的大小。
(3)动滑轮的重力。
【答案】(1)小强拉绳子的速度为0.6m/s;
(2)拉力F的大小为200N;
(3)动滑轮的重力为150N。
【解答】解:(1)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
则小强拉绳子的速度:
v====0.6m/s;
(2)由P===Fv可得
F===200N;
(3)不计绳子的重和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由F=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G=2×200N﹣450N=150N。
答:(1)小强拉绳子的速度为0.6m/s;
(2)拉力F的大小为200N;
(3)动滑轮的重力为150N。
35.(8分)图甲是小明家电热水壶内部的简化电路图,其中R1为加热管,R2为限流电阻,只有加热管R1放出的热量能被水吸收。S1是温控开关(也叫防干烧开关),S、S2是手动开关,调节S、S2可以使电热水壶分别处于加热和保温状态,如表是该电热水壶的铭牌。
(1)加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时,手动开关S、S2应处于什么状态?正常工作时,通过加热管R1的电流为多少?
(2)水烧开后,让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若R2=165Ω,则电热水壶的保温功率为多少?
(3)小明发现在晚上用电高峰时烧开一壶水比白天用时长,晚上他进行了测量,关掉家里其他电器,他观察到家里电能表(如图乙)1min转盘转了42转,则晚上烧水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多少?
【答案】(1)加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时,手动开关S、S2都处于闭合状态;正常工作时,通过加热管R1的电流为4A;
(2)若R2=165Ω,则电热水壶的保温功率为55W;
(3)晚上烧水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840W。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当S1、S、S2都闭合时,R2短路,电路只有R1工作;
当开S、S1闭合、S8断开时,两电阻串联,根据P=1工作时功率大,为加热状态、S3都闭合时,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
根据表乙中数据可知,电热水壶的额定功率为880W,
正常工作时,通过加热管R1的电流为:
I===8A;
(2)由欧姆定律,根据(1)知
R1===55Ω,
当开S7、S闭合、S2断开时,两电阻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
R串联=R2+R4=165Ω+55Ω=220Ω,
由欧姆定律,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1A,
则电热水壶的保温功率,
P保=I′2R3=(1A)2×55Ω=55W;
(3)如图丙电能表上标有3000r/kW•h,表示电能表转盘每转3000圈消耗3度电
W=×42kW•h=0.014kW•h=3.04×104J,
烧水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
P实===840W。
答:(1)加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时,手动开关S、S2都处于闭合状态;正常工作时1的电流为6A;
(2)若R2=165Ω,则电热水壶的保温功率为55W;
(3)晚上烧水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840W。
36.(6分)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计算:
(1)上表中m的数值是 0.5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1:4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1)0.5;
(2)1:4;
(3)24.5%。
【解答】解:分析依据表中数据可知,每40.0g的稀硫酸与样品反应可生成0.5g氢气,产生氢气为0.5g,所以第6份,产生氢气也应为0.5g,故填:7.5;
(2)分析依据表中数据可知,每40.0g的稀硫酸与样品反应可生成2.2g氢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故填:1:4;
(3)设1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Zn+H7SO4=ZnSO4+H7↑
98
x
=
x=24.5g
则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24.3%
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4.5%。
37.(4分)“共享单车”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一辆单车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的魅力,还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如图为某品牌的“共享单车”,据图回答问题:
(1)新材料:在图示单车中用铝合金、热塑性弹性体(TPE)替代了传统单车中的铁合金、橡胶,使单车的性能更优越。其中“铝合金”属于 金属 材料(填“金属”或“合成”)。
(2)新技术:图示单车核心技术是智能锁,内置有锂电池,其规格为“3.7V 6A•h”
①发电花鼓骑行充电:用户在蹬车骑行时,轮胎旋转带动花鼓旋转,在花鼓切割磁感线发电的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②太阳能充电:车筐内置太阳能电池,若此太阳能电池接受到的太阳能平均功率为6瓦,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20%,需要 18.5 小时。
(3)新理念:共享单车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如表为某用户骑行共享单车的记录,则图中的节约碳排量是指减少 二氧化碳 气体排放。
【答案】(1)金属;(2)①机械能转化为电能;②18.5;(3)二氧化碳。
【解答】解:
(1)“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①用户在蹬车骑行时,轮胎旋转带动花鼓旋转,在此过程中;
②锂电池储存的电能为:W电=UIt=3.7V×6A×3600s=79920J,
光能为:W光===399600J;
根据W=Pt知,
智能锁中的锂电池从没有电到充满电需要的时间:
t===66600s=18.5h;
(3)低碳生活主要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故答案为:(1)金属;①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二氧化碳。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KNO3溶液中的Ba(NO3)2
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后过滤
B
分离CO2和CO的混合物
先用NaOH溶液吸收CO2分离出CO,再向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释放”出CO2
C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
D
除去MnO2固体中的KCl
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OH
NaCl
Na2CO3
B
CO
CO2
H2SO4
CuO
C
Zn
ZnSO4
Fe
HCl
D
O2
CO
CuO
C
甲同学
乙同学
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
将所取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4.26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XX牌电热水壶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容量
1.2L
额定加热功率
880W
额定功率
50Hz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8.6
1.0
613
累计骑行(公里)
节约碳排量(千克)
运动成就(大卡)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KNO3溶液中的Ba(NO3)2
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后过滤
B
分离CO2和CO的混合物
先用NaOH溶液吸收CO2分离出CO,再向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释放”出CO2
C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
D
除去MnO2固体中的KCl
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OH
NaCl
Na2CO3
B
CO
CO2
H2SO4
CuO
C
Zn
ZnSO4
Fe
HCl
D
O2
CO
CuO
C
甲同学
乙同学
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
将所取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4.26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XX牌电热水壶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容量
1.2L
额定加热功率
880W
额定功率
50Hz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8.6
1.0
613
累计骑行(公里)
节约碳排量(千克)
运动成就(大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月作业回顾(月考)九年级科学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月作业回顾docx、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月作业回顾问卷pdf、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2月份),共1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公益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