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综合训练题
展开读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完成1~2题。
1.1995~2013年,该区域( )
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
B.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大致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
C.乡村聚落面积最大的区域,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
D.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聚落面积没有变化
2.对该区域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民居屋顶多平顶
B.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
C.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
D.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
A.1200米 B.1000米
C.900米D.600米
4.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
A.甲村、Ⅰ山山顶B.④镇、Ⅱ山山顶
C.Ⅰ山山顶、②镇D.③镇、乙村
5.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
A.Q线 B.P线 C.N线 D.M线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水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6~7题。
6.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
A.祁连山后退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祁连山上升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
7.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水源充足B.降水丰富
C.气候凉爽D.地形平坦
挂壁公路(下图)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方便施工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挂壁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还产生了“特殊效应”,使挂壁公路成了真正的脱贫路、致富路。据此完成8~9题。
8.挂壁公路旁开侧窗,但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施工量B.防止山体崩塌
C.降低施工难度D.保障出行安全
9.挂壁公路产生的“特殊效应”最可能是指( )
A.改变当地生态环境B.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C.创造新的旅游景观D.促进当地资源开发
太原天龙山公路全长30千米,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宛若惊龙,腾飞在山脊之上,从起点到终点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下图示意其中一座高架桥。据此完成10~12题。
10.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 )
A.投资少B.起伏大
C.易施工D.线路短
11.天龙山公路除了具有旅游功能外,还有利于防范( )
①火灾 ②水灾 ③生态破坏 ④地震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图示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
A.增加景点B.连接景区
C.方便观景D.降低坡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M地区公路线形态多呈________。
(2)穿越M地区的公路大都等级较低,试分析其原因。
(3)指出雅鲁藏布江流域城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14.阅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并推测其发展趋势。
(2)简述图中沙洲的形成原因。
(3)简述该地区地形对其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课时作业8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1~2.解析:第1题,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并不都是面积增大的区域,A错;聚落个数和聚落面积分别以某一海拔为中心点向两边大致呈正态分布,B对;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在海拔200 m到300 m之间,该区域聚落个数变化明显,C错;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在海拔350 m左右,聚落面积有明显变化,D错。第2题,从聚落分布的海拔来看,该区域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平顶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民居受地形影响大,而且夏季高温,房屋需要通风散热,B对;四合院是北方典型民居,C错;窑洞是黄土高原区域的典型民居,D错。
答案:1.B 2.B
3~5.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等高线等高距200米,图中最高处位于图中西南方向河流上游,与乙村庄间隔4条等高线,根据等高线高差计算公式(n-1)×200 m<H<(n+1)×200 m可知,高差取值范围是(600~1 000)之间,C项符合条件,排除A、B、D选项。第4题,①处位于河谷内,甲村也位于河谷,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Ⅰ山山顶海拔高度比①处高,地势较高,位于①处视野范围,A正确;③镇、④镇被Ⅱ山遮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乙村在另一条河谷内,被中间的山脊遮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②镇被Ⅰ山阻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Ⅱ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B、C、D错误。第5题,公路选线主要考虑运程的远近、坡度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耕地的关系等因素。图中四线相比而言,N线路程较近,坡度较小,且对④镇的经济发展有利,所以N线设计合理,C选项正确;Q线路虽然距离最短,但是横穿多条等高线,坡度大,不合理,A选项错误;P、M两条线路相比N线路,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B、D选项错误。
答案:3.C 4.A 5.C
6~7.解析:第6题,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了,碎屑物质堆积提前了,所以新洪积扇后退,不是堆积减弱,是堆积的位置变化了,B正确,D错误;祁连山后退的可能性极小,A错误;如果是祁连山上升,河流坡度加大,流速加快,搬运能力增强,新洪积扇要前进,C错误。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酒泉位于源于高山的河流交汇处,古冲积扇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A正确。位于内陆,降水较少,B错误。该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C错误。古冲积扇有一定坡度,地形不如冲积平原平坦,D错误。
答案:6.B 7.A
8~9.解析:第8题,没有打穿所有侧壁是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山体的破坏,保证山体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崩塌,B正确。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量,但不是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A错。保留侧壁对施工难度并没有起到有效的降低作用,C错。侧窗之间保留侧壁对保障出行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考虑出行安全,多在挂壁公里外侧建设护栏等,D错。第9题,挂壁公路选址独特,建设后形成惊险、刺激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创造了新的旅游景观,C正确。公路的建设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也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但这些均是公路建设后形成的“一般效应”,不是其“特殊效应”,A、B、D错误。
答案:8.B 9.C
10~12.解析:第10题,沿山脊布线,道路只能随地形起伏,故起伏大,B正确;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投资多、技术难度大,A、C错误;不一定比沿谷地布线线路短,D错误。第11题,公路建在山脊上,不会受到火灾、水灾的破坏,发生火灾、水灾时,可以安全、及时地将游客运出景区,①②正确;在山脊上修公路不利于保护生态,地震对山脊上公路的破坏不会比山谷中公路小,③④错误。第12题,根据第10题分析可知,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分布,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高架桥盘旋上升,使道路坡度减小,有利于车辆通过,A、B、C错误,D正确。
答案:10.B 11.A 12.D
13.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M地区位于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为了降低坡度和保证行车安全,公路修成“之”字形,呈迂回曲折状。第(2)题,读图可知,M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修建公路难度大;与一般公路相比,高等级公路一般以直达运输为主,行车速度较快,因此要求路面较宽,线路较平直;而M地区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宽阔、平直的公路成本高,难度大;M地区位于我国西部高山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客运量和货运量少,修建高等级公路效益低。第(3)题,读图可知,雅鲁藏布江流域城镇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是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河谷平原地形相对平坦,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河谷地区临近河流,沿岸为河流冲积平原,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较好,利于农业耕作,人口相对密集。
答案:(1)“之”字形(或迂回曲折状)
(2)与一般公路相比,高等级公路要求路面较宽,线路较平直;而M地区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宽阔、平直的公路成本高,难度大;M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客运量和货运量少。
(3)规律:城镇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形相对平坦,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较好,人口相对密集。
14.解析:第(1)题,地形地势特征可以根据等高线判断出来,从经纬网判断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受板块挤压,整体地势抬升,河谷落差大,流速快,受河流侵蚀作用强,会逐渐变深。特征:整体地势高,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有较深河谷。发展趋势:整体海拔会逐渐升高,河谷会变深。第(2)题,沙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成因可以从含沙量、搬运能力变化等角度考虑。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大;该河段地势高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第(3)题,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走向和交通运输方式上,影响交通线路的位置;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聚落的选址、规模、形态等。对聚落:聚落整体规模较小,聚落较为分散,聚落形态受地形影响较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对交通:受地表崎岖不平的影响,该地交通线路多分布在地势较为低平的河谷地带;其走向多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运输为主。
答案:(1)特征:整体地势高,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有较深河谷。
发展趋势:整体海拔会逐渐升高,河谷会变深。
(2)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大;该河段地势高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
(3)对聚落:聚落整体规模较小,聚落较为分散,聚落形态受地形影响较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对交通:受地表崎岖不平的影响,该地交通线路多分布在地势较为低平的河谷地带;其走向多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运输为主。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堂检测,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