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后复习题
展开下图为我国某地1960~2005年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该地某河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冰雪融水B.湖泊水
C.雨水D.地下水
2.下列有关该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河流径流量丰沛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有河流,则该河流( )
A.流向东北B.水能丰富
C.有明显春汛D.为地下河
4.图示时期最有可能是( )
A.1月 B.4月C.7月 D.11月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中上游径流量、降水量年内分配曲线图,其中肯斯瓦特站海拔910m,红山嘴站为该河干支流汇合点,海拔610m。据此完成5~7题。
5.形成该流域汛期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是( )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
C.积雪融水D.地下水
6.影响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春季降水B.夏季降水
C.夏季气温D.冬季气温
7.推测导致两个水文站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差异B.汇水面积
C.气温差异D.降水差异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河流干流流向总体大致是( )
A.从东向西B.从西向东
C.从南向北D.从北向南
9.若a、b、c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则a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10.甲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入湖河水不含盐分B.与咸水湖有暗河相通
C.河流注入水量较大D.当地蒸发量非常微弱
基流是补给河川径流的地下水,下图为我国某河径流量与基流量逐月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一年中,该河大多数时段都依靠( )
A.湖泊水补给B.地下水补给
C.雨水补给D.积雪融水补给
12.该河最可能是( )
A.松花江B.阿克苏河
C.黄河D.长江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14.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鄂毕河是俄罗斯第三大河,河流源头位于阿尔泰山脉,穿越西西伯利亚,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河上游部分(巴尔瑙尔附近)春汛时间较长,通常有2次水位和流量的升高,第一次在4月末,第二次在5月末至6月中旬;中游段每年均有浩大的洪水,有时洪水漫过河岸达24~80千米远,并持续2~3个月;中下游地区冻土广布,沼泽众多。下图为鄂毕河流域图。
(1)分析巴尔瑙尔附近春汛时间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推测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漫过河岸导致两岸地区积水时间长的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水盐度大。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
材料二 下图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和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1)说明伊塞克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依据图文材料,说出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成因。
(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课时作业14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2.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河流平均流量与0 ℃层高度呈正相关,0 ℃层高度越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冰雪融化量越大,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所以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A正确;湖泊水、雨水、地下水补给与气温的相关性不大,B、C、D错误。故本题选A。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故该河从上游到下游水量减少,A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为枯水期,由于气温低,融水少,河流水量极小且有些河段会出现长时间的断流现象,故枯水期该河流的搬运能力极其微弱,河流的含沙量是比较小的,故B、D错误;由于该河主要的河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的时节河流的径流量最大,冬季气温低的时节河流就会进入枯水期,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因此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正确。故本题选C。
答案:1.A 2.C
3~4.解析:第3题,图中西侧的等高线弯曲部位凸向高值区,说明该位置为河谷,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A正确;由图可知,该地的等高线数值较小且较为稀疏,水能并不丰富,B错误;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无明显春汛,C错误;根据等潜水位线的分布规律可知,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该地此时河流水补给潜水,不可能为地下河,D错误。故选A。第4题,由图分析可知,此时河流水补给潜水,说明此时河流处于丰水期。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降水较多,河流处于丰水期,C正确;1月、4月、11月降水较少,河流处于枯水期,应是地下水补给河水,A、B、D错误。故选C。
答案:3.A 4.C
5~7.解析:第5题,从该河流域的径流量的变化可知,汛期主要是夏季,排除积雪融水、地下水,该区域降水量总体较少,A、C、D错误;汛期多发生在夏季,结合该地降水少,可知该区域为西北地区,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B正确。所以选B。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河流补给为冰雪融水,径流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气温的变化所致,尤其是夏季,最高气温大于0 ℃以上,气温越高则变化越大,C正确;春季降水、夏季降水、冬季气温对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影响不大,A、B、D错误。所以选C。第7题,从材料可知,两个水文站,其中肯斯瓦特站海拔910 m,位于上游方向,红山嘴站海拔610 m,位于下游方向,为干支流汇合点。红山嘴径流量较大,主要是因为汇水区域面积较大,B正确;海拔差异、气温差异、降水差异不是影响这两个水文站流量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
答案:5.B 6.C 7.B
8~10.解析:第8题,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读图结合指向标,根据等高线分布,该地区北侧海拔高于南侧,所以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为从北向南,最后注入甲湖,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该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水主要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融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影响,因此夏季融水最多,冬季融水最少。据图可知,a表示湖面最低,河流补给量最小,应为冬季,选项中各月份,只有1月份属于冬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0题,河水都含有盐分,只是盐分含量较少,A错误;该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较小,入湖水量不会太大,C错误;该地为中亚,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旺盛,D错误;内陆干旱地区湖泊成为淡水湖必须具有排盐作用,图中临近甲湖泊的咸水湖海拔较低,甲湖泊可能与之有暗河相通,使湖泊中盐分随湖水一起流入咸水湖,B正确。故选B。
答案:8.D 9.A 10.B
11~12.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上信息可知:河流径流量与基流量变化一致,根据材料“基流是补给河川径流的地下水”,说明该河大多数时段都依靠地下水补给,B对;图文信息没有体现河流径流量与湖泊水、雨水、积雪融水有关,A、C、D错。故选B。第12题,根据中国地理可知,松花江、黄河、长江流域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这三条河流7、8月份流量大,主要是靠降水补给,A、C、D错;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夏季天山冰雪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不断向盆地边缘排泄汇入阿克苏河,所以河流径流量与基流量变化一致的河最有可能是阿克苏河,B对。故选B。
答案:11.B 12.B
13~14.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此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0~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且两者水位基本都呈下降趋势,说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因而可确定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D正确。第14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此时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决定,图示多数时间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一年中河水补给湖水的时间较多;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所以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D正确。
答案:13.D 14.D
15.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鄂毕河上游部分(巴尔瑙尔附近)春汛时间较长,通常有2次水位和流量的升高,第一次在4月末,第二次在5月末至6月中旬”,巴尔瑙尔附近纬度高于50°,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巴尔瑙尔附近平原区和上游山区积累大面积积雪,4月末气温回升,平原地区升温较快,积雪融化并流入河流,使河水水位和流量第一次升高;5月末至6月中旬,高山上气温回升,积雪开始融化并流入河流,河水水位、河流量又开始升高,最终导致巴尔瑙尔附近形成较长时间的春汛。第(2)题,受上游春汛时间长的影响,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期来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河两岸地区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积水较多;中下游“沼泽众多”,导致河两岸滞留河水多;“中下游地区冻土广布”,导致河流两岸地区河水下渗难;鄂毕河基本在50°N以北,纬度高,蒸发弱,积水时间长。
答案:(1)冬季气温低,巴尔瑙尔附近平原区和上游山区产生大面积积雪;4月末气温升高,平原上积雪融化,使河水水位和流量升高;5月末至6月中旬,高山积雪开始融化,河水水位流量又开始升高,形成较长时间春汛。
(2)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期来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河流两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两岸沼泽较多,滞留河水;河流两岸地区冻土广布,河水下渗难;鄂毕河纬度高,蒸发弱。
16.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水来源以河流补给为主;由材料“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及图中湖泊东侧河流发育较多可知,夏季气温升高时,冰雪融水补给充足,河流水量大,导致入湖水量增加,伊塞克湖的水位高;由于伊塞克湖位于内陆,冬季时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导致伊塞克湖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水位季节变化大。第(2)题,本题伊塞克湖“终年不冻”主要结合湖水性质、湖泊深度及面积、湖区气温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湖,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读图可知,该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气温较高,水温相对较高,不易结冰;由材料“湖面平均海拔约1 608米,面积约6 200平方千米”可知,该湖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深度大、容积大,湖泊热容量大,不易结冰。第(3)题,读图可知,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呈波动增大的趋势,且1998~2005年间增幅明显,说明主要是由于湖泊补给量增大,而该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入湖河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加,同时气温升高,水循环加快,蒸发量变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由材料信息“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可知,沿岸地区农业科学技术尤其是灌溉技术的提高,导致灌溉用水减少,入湖水量增多。
答案:(1)特点: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
(2)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
(3)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量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高中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木扎提河流域的融雪主要发生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苏木吉林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苏木吉林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堂检测,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②图中河流春季出现汛期的原因是,图中水体相互的关系是,该河段最可能位于,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该水库蓄水的最低水位大致出现在,该水库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