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25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如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工人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这样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项中,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B.风沙较多
C.潮湿多雾D.蛇虫较多
2.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低廉
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蓝碳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由于红树林大量被毁,直接导致( )
A.全球气候变暖B.大气中CO2增多
C.海水温度增高D.大气逆辐射减弱
4.下列措施有助于增加蓝碳的是( )
A.提高节能减排技术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增加城市公园绿地D.建立滨海生态保护区
土壤的结冻和融化过程受人类活动、地表覆盖条件、太阳辐射、气温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新疆伊犁地区五个观测站的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和平均冻结日数。据此完成5~6题。
5.与特克斯相比,昭苏土壤冻结最大深度较浅,其主要原因是昭苏的( )
A.人类活动更多B.地表积雪更厚
C.太阳辐射更强D.平均气温更高
6.决定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日数的根本因素是( )
A.海拔B.积雪
C.光照D.气温
当惹雍错与当穷错是位于藏北高原的内陆湖泊(如下图所示),湖面海拔约4500米。某地理科考队沿S205省道对藏北高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科学考察。考察发现,当惹雍错与当穷错曾属同一湖泊,后喜马拉雅山脉不断隆起导致气候变化,两湖逐渐分离。读图,完成7~8题。
7.推测此次地理科学考察活动的时间可能是( )
A.1~3月B.4~6月
C.7~9月D.10~12月
8.当惹雍错与当穷错的分离,可能是喜马拉雅山隆起导致( )
A.气温降低,冰雪融化减少
B.气候变干,湖泊水量减少
C.地势抬升,湖泊水位下降
D.裂隙发育,湖水大量渗漏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该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当地传统民居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导致火地岛东部、西部自然景观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洋流D.地形
10.关于乌斯怀亚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丰沛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抗震性好
C.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较大
D.地处港口,进口木材便利
冬给措纳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湖面海拔4090m,年降水量约为300mm,年蒸发量高达1000mm。湖泊东部育蒿草滩,蒿草喜湿怕旱。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水位持续下降,为保证托索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目前需要从冬给措纳湖人工提水到托索河。下图示意冬给措纳湖与周边区域。据此完成11~12题。
11.冬给措纳湖湖面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却是淡水湖,主要原因是( )
A.冰川融水补给B.盐分析出较多
C.径流排出盐分D.蒿草吸收盐分
12.人工提水可能会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出现( )
①湖水变咸进程加快 ②湖水变咸进程减缓
③蒿草滩面积扩大 ④蒿草滩面积萎缩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下图左)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被誉为“草原之肾”。下图右为1975~201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示意图。
(1)分析呼伦湖水体清澈的原因。
(2)据图文信息,分析1993年后呼伦湖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面积变化主要原因。
(3)分析1993年后,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发育的冰川属于海洋性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海洋性冰川,这里冰川的冰温较高、活动性强、流动速度快,冰舌常常可以下伸至海拔较低的森林中。下图中伯舒拉岭是横断山区现代冰川分布最多、海拔最低的区域,其中的阿扎冰川,主冰川长约27千米,冰川末端海拔只有2470米。当冰川断流的时候,在冰舌末端常出现冰洞,洞中冰柱林立,冰钟乳悬连,犹如一个水晶宫殿。下图为我国横断山区地形分布图。
(1)简析横断山区的冰川活动性强的原因。
(2)简述横断山区的冰川对当地地貌的影响。
(3)指出欣赏冰川水晶宫的时间并简析原因。
课时作业17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2.解析:第1题,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地区,风沙较少,B不相符。该地区多山,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A、C、D相符。本题要求选择不相符的选项,故选B。第2题,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小,并不是层层宽敞,A错误;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时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B错误;吊脚楼通风透气,保暖效果差,C错误;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且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D正确。故选D。
答案:1.B 2.D
3~4.解析:第3题,红树林可固定CO2释放O2,如果一旦大量被毁,直接导致大气中CO2增多,B对;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增高是间接影响,A、C错;CO2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说明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会使大气中CO2减少,但不是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A、B错。陆地植被中固定的碳,不能称为“蓝碳”,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C错,D对。故选D。
答案:3.B 4.D
5~6.解析:第5题,新疆地区人口稀少,由图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人类活动会更少,A错误;由图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温度更低,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比特克斯厚度大,积雪起到保温作用,导致昭苏冻土深度较小,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昭苏和特克斯纬度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强度差异不大,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平均气温更低,D错误。故选B。第6题,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人类活动、地表覆盖条件、太阳辐射、气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决定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日数的根本因素是气温,气温高的地方土壤冻结日数少,海拔、积雪、光照对土壤冻结日数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5.B 6.D
7~8.解析:第7题,由题意可知,考察区域为藏北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高寒为其主要的自然特征。科学考察的时间主要在夏季,气温较高,人体舒适度高。7~9月气温较高,有利于科学考察,C正确。A、B、D所指月份气温低,较为寒冷,不适合科学考察,A、B、D错误。故选C。第8题,喜马拉雅山隆起后,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藏北地区降水减少,湖泊面积萎缩,导致当惹雍错与当穷错分离,B正确。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不会导致藏北高原地区气温降低,A错误;藏北高原地区地势没有抬升,C错误;喜马拉雅山隆起,没有导致该地区(藏北)裂隙发育,D错误。故选B。
答案:7.C 8.B
9~10.解析:第9题,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结合图中信息,有山脉分布,该岛西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部是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导致火地岛东部、西部自然景观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10题,由材料可知,乌斯怀亚当地传统民居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其特征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岛上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阴凉湿冷,A错误;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房屋低矮,抗震性好,B错误;森林资源丰富,以木屋为主,有利于就地取材,D错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房屋低矮可抵御强风,C正确。故选C。
答案:9.D 10.C
11~12.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水文特征。由图可知,冬给措纳湖通过托索河流出,地表径流带走了盐分,盐分难以集聚,所以是淡水湖,这是最主要的原因,C正确;即使有大量融水补给,如果没有径流排盐,水体蒸发仍然会导致盐分富集,A、B错误;蒿草不会直接从湖水中吸收大量盐分,D错误。故选C。第12题,由材料可知,蒿草喜湿润忌干旱,随着上游来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湖滩裸露时间延长,干旱程度加剧,可能导致蒿草死亡,蒿草滩逐渐萎缩,面积缩小,③错误,④正确;人工提水加速盐分的排出,湖水变咸进程减缓,②正确,①错误。故选D。
答案:11.C 12.D
13.解析:第(1)题,呼伦湖水体清澈的原因可以从湖泊面积、湖中生物、补给方式等方面,并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呼伦湖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故呼伦湖的面积较大,水量丰富;结合示意图可知,有多条河流与呼伦湖相连,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呼伦湖,又会从额尔古纳河流出,可推测呼伦湖吞吐量大,水体更新速度快,自净能力强;根据示意图中的信息可知,呼伦湖大致位于北纬50°,纬度高,气温低,这种寒冷的环境不利于生物的生长,所以呼伦湖中的浮游生物的生长也自然会受到抑制,湖中浮游生物数量少,所以呼伦湖水质好,水体清澈;根据材料“呼伦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可判断出,呼伦湖出露泉点多,地下水补给量较大,有利于加快湖水的更新速度,增强湖水的自净能力,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湖水水质,使水体更加清澈。第(2)题,由图可知,1993年后呼伦湖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2000~2002年,平均每年下降近5%,在1993年后变化比例最大。湖泊面积减小原因主要从水源、下渗、蒸发环节方面分析。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等沿线荒漠化加剧,下渗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少。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等导致沿河用水量增加,河流注入湖泊水量锐减,湖泊面积变小。第(3)题,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原理进行分析。呼伦湖水体面积下降,湖泊水量减少,造成湖泊水位下降,湖水外泄减少,盐类等矿物质在湖水中积累,可能导致湖水盐度增大;呼伦湖水体面积下降,导致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使周边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增大;呼伦湖水体面积下降,使周边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导致草场退化;水体面积的减少及水体盐度增加,改变了原有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湖面大,与多条河流相连,水体更新速度快;气温低,抑制浮游生物生长,水质好;出露泉水多,地下水补给量大,自净能力强。
(2)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2000~2002年变化比例较大。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量加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主要补给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沿线荒漠化加剧,入湖径流量减少;人口增长、牧业发展等导致沿河用水量增加。
(3)呼伦湖水体面积减少,会导致:湖水盐度增加,水质变差;蒸发水汽量减少,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温差增大;水生生物栖息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周边草场退化。
14.解析:第(1)题,冰川活动强,可以从降水多,积累冰雪多;气温高,容易消融;坡度大,移动速度快等三方面分析,具体可表述为:横断山区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冰川积累多;横断山区纬度较低,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冰川升温容易消融;山区坡度大,冰川移动速度快,增加了横断山冰川运动的活跃性。第(2)题,本题重在分析冰川形成的冰川地貌,可从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的沉积地貌加以分析,具体表现为:冰川体量大,流动速度快,进退幅度大,侵蚀速度快,形成陡峭的山体地形(角锋、刃脊、冰斗、U形谷等);山体陡峭,冰川活动频繁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改变地形地貌;冰川挟带的泥土、石块,随冰川滑动到山麓地带,冰雪融化后,堆积乱石滩、堰塞(或冰碛)湖等地貌。第(3)题,冬季前后,气温降低,冰川上游不再消融,减少冰块掉落带来的安全隐患;气温低,冰川断流,冰洞内融化的水也已流出,未融化的又冻结,形成冰川水晶宫,方便洞内观赏。
答案:(1)原因: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西南季风,沿山谷向上爬升(或受山地阻挡抬升),在横断山降下了丰富的雨水,冰川累积快;纬度较低,加之横断山南北走向的岭谷地形,利于暖湿气流的深入,冰川消融速度快;山地高差大,坡度大,冰川移动速度快,故横断山区冰川运动的活跃性大。
(2)影响:海洋性冰川流动速度快,冰川进退幅度大,对山谷的切割和侵蚀速度很快,山体地形陡峻(山峰常形成尖锐的角峰,山脊形成刃脊,山谷下切得很深);山谷冰川冰储量大,冰川运动频繁,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改变地貌形态;山谷两壁的风化物——石头、砂砾不停地掉到冰川上,随着冰川移动到下游,融化而堆积形成乱石滩、堰塞(或冰碛)湖等地貌类型。
(3)时间:气温较低时(或冬季前后)。
原因:气温较低时(冬季前后,气温降低),冰川上游不再融化,冰洞内融化的水也已流出,未融化的又冻结,方便观赏者进入,欣赏洞内景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课一练,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全球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此图可以说明,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该示意图体现了,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此图体现了区域自然环境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