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展开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2020年5月27日11点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登顶成功。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D.流水作用
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展演变说明了( )
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
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
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
下面四幅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4.①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华南地区D.西南地区
[2022·金华高二检测]贵州苗族自治州有一处混岩石崖,因每隔30年会产蛋一次,得名“产蛋崖”。“产蛋崖”的石蛋形成于寒武纪深海碳酸钙分子凝聚而成的结核,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最后暴露于地表。据此完成5~6题。
5.按岩石成因,石蛋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6.有关“产蛋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蛋为恐龙化石B.产蛋因风化所致
C.火山喷发出石蛋D.断层裂隙产石蛋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地貌是________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在我国________地区分布典型。
(2)图中C为岩浆侵入地下而形成的花岗岩,图中的D岩层在E处产生的断裂是C岩层的侵入造成的,那么B、C、D代表的三种岩石由老到新的顺序是________,可能含有化石的有________。
(3)若图中F处为流动沙丘,请在F处短线上画出风向;下面沙丘剖面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
(4)该图示反映了哪些地质作用?
[能力提升]
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的火山砾(渣)、火山灰以及岩浆,颜色呈灰黑色。粗的火山砾(渣)及岩浆会在火山口附近沉积,细小的火山碎屑可以随风飘至远处沉积。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 )
A.1个B.2个
C.3个D.4个
9.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 )
A.火山活动B.岩层断裂
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脊部平缓,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 )
A.中国B.巴西
C.加拿大D.澳大利亚
11.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湖泊B.冰面河
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
12.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3.甲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乙图是某地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球状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图所示区域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并分别说明判断依据。
(2)若乙图为甲图O地地表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试简述其形成过程。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当地时间2021年1月27日,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柱高达2000米以上。
(1)据图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指出默拉皮火山喷发波及的地球内部圈层及判断依据。
(3)分别说出图中②④⑤⑧所属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后作业提升4
1~2.解析:第1题,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抬升而形成。第2题,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
答案:1.B 2.B
3~4.解析:第3题,①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从中上游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大量沉积形成的。第4题,①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风力作用强,此种地貌广泛分布。
答案:3.B 4.B
5~6.解析:第5题,由“石蛋形成于寒武纪深海碳酸钙分子凝聚而成的结核”可知该地原来是海洋,是碳酸钙积淀形成沉积岩。第6题,石蛋位于混岩石崖,周围易被风化,而石蛋风化较慢,出现“产蛋”的现象;图文材料未体现该地有断层出现。
答案:5.D 6.B
7.解析:第(1)题,此图地表形态的形成有风力侵蚀——A处的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第(2)题,B、D岩层具有明显层理构造、水平产出的沉积岩特征,所以岩石年龄D>B,E处的断裂又是因C的侵入而产生的,因此C岩层最年轻。第(3)题,因岩性不同,受风力侵蚀而形成蘑菇石,当风力减弱时,所挟带、搬运的泥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且迎风坡较平缓,背风坡较陡,因沙丘产生移动,在其剖面结构示意图中常用斜层理来表示。第(4)题,结合图示现象可知,图中可以显示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风力侵蚀、搬运、风化等。
答案:(1)风力侵蚀 西北
(2)D、B、C B、D
(3)← ②
(4)岩浆活动、地壳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风化作用等。
8~9.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碎屑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则可以判断有4个火山活跃期。第9题,由火山熔岩可以判断,该地经历了火山活动;由湖相沉积层可知,该地有流水堆积;由黄土层可以判断,该地有风力堆积;由图示地质剖面情况判断,该地没有出现过岩层断裂。
答案:8.D 9.B
10~12.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因此该地主要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陆地区域,加拿大纬度较高,存在有大陆冰川。第11题,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增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上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受到上游强大的静水压力,挟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并可逆坡运行,直至冰水堆积物堵塞隧道。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第12题,夏季气温高,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黏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
答案:10.C 11.D 12.B
13.解析:第(1)题,根据甲图岩层形态可知,甲图所示区域经历了地壳运动,依据是沉积岩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岩层发生断裂,错动位移。有岩浆活动,依据是该地形成了岩浆岩。第(2)题,若乙图为甲图O地地表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先是岩浆侵入,冷却形成花岗岩。后因地壳相对上升,地势抬高,受外力侵蚀,使花岗岩出露地表。花岗岩受外力风化、侵蚀剥落,形成乙图的球状风化地貌景观。
答案:(1)地壳运动,依据是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岩层发生断裂;岩浆活动,依据是岩浆活动形成了岩浆岩。
(2)岩浆侵入冷却形成花岗岩;地壳相对上升,外力侵蚀使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剥落,形成球状风化地貌。
14.解析:第(1)题,据图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外力作用分析。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经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碎屑物质;由风力、流水等搬运至低处堆积,厚度不断增大,逐渐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第(2)题,主要从岩浆的来源分析,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上升穿过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喷出地表,所以波及了地幔和地壳。第(3)题,根据图中②④⑤⑧箭头的物质转化,②指向变质岩为变质作用。④指向岩浆,为熔化作用。⑤表示低处岩石抬升,表示地壳上升。⑧表示岩石的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第(4)题,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地表形态的塑造、矿产资源的形成及区域物质、能量传输等方面。地质循环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地质循环使地表发生高低起伏的变化,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岩浆活动和物质搬运等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等。
答案:(1)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碎屑物质;由风力、流水等搬运至低处;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2)地幔和地壳。
判断依据: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②为变质作用,④为熔化作用,⑤为地壳运动,⑧为风化、侵蚀作用。
(4)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大理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该地岩石主要由,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有可能是,峡谷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数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