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课后练习题
展开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距关,毋内诸侯
C.西当太白有鸟道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2.下面各句中“但”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但暂还家 (只管,尽管)
B.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仅仅)
C.无他,但手熟尔 (只是,不过)
D.但坐观罗敷 (但是)
3.下面各句中对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险)
B.正襟危坐 (正,端正)
C.猿则百叫不绝 (停止、消失)
D.可以横绝峨眉巅 (越、渡)
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止血去痛”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B.鱼肉百姓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雄飞雌从绕林间
5.从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雄飞雌从绕林间
B.但见悲鸟号古木
C.句读之不知
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6.下面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已打乱顺序,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⑧二水中分白鹭洲
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
阅读《蜀道难》中的诗句,完成7~9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手法的?
答:
8.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答:
9.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二、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1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①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②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③。
【注】 ①孤蓬:蓬草被风吹散,飘转无定,诗人常以之喻游子。②颈联语出《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故人:李白自称。③自兹去:从这里离开。萧萧:语出《诗经》“萧萧马鸣”。班马,离群之马。班:分别。
10.送别诗往往抒发作者悱恻、哀伤之情,这首诗是否也是这样?如果不是的话,又是怎样的呢?
答:
11.这首诗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哪一种?有何特色?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13题。
听蜀僧濬①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③。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④。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⑤。
【注】 ①蜀僧濬:来自蜀地的和尚,法号濬。②绿绮:原为司马相如的琴名。③挥手:这里指弹琴。万壑松:万壑松涛声。④客:作者自称。洗流水:像流水洗涤了一样清凉。霜钟:这里泛指钟声。入霜钟:琴的余音和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⑤秋云暗几重:不知不觉间天就黑了。
12.“客心洗流水”用了高山流水这一常典,用得非常恰切、巧妙,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
13.李白是怎样描写琴声之妙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而简要的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4~15题。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④。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⑤。
【注】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送别:有江水送别诗人之意,借以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②从:就,到。楚国:今湖北一带。③尽:完了,消失。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④月下:月亮倒映江中。飞天镜:像飞过天空的镜子。云生:指江上云彩的变幻。海楼:海市蜃楼。⑤仍:依然。怜:爱。故乡水:长江。
14.诗人描绘长江流到江汉平原后的壮阔形势和绮丽景观,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
答:
15.杜甫《旅夜书怀》有“月涌大江流”,这首诗在哪些方面与之比较相似?试作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6~17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6.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
17.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
基础过关训练4
1.解析:A.共同“供”,供给、供应,读gōng;B.“内”同“纳”,接纳;“距”同“拒”,把守;D.“匪”同“非”。
答案:C
2.解析:只是。
答案:D
3.解析:“危乎高哉”的“危”是“高”的意思。
答案:A
4.解析:例句是使动用法。C.使动用法,使……滚动。A.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在晚上;B.意动用法,把…当作鱼肉;D.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答案:C
5.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C
6.解析:从所给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用作偶句,所以①③④等句不能作偶句,据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只有B项是正确的。
答案:B
7.答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四句写“面”,从整体形象上描绘蜀道之难;“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写“点”,分“点”从不同的侧面描绘蜀道之难。
8.答案:“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四句渲染蜀道凄清的气氛;“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四句渲染蜀道惊险的气氛。
9.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10.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一是要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与风格,二要从诗句中体会本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不同之处。
答案:这首诗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有婉转蕴藉之妙。
11.解析:懂得比喻并不难,难在要懂得命题人在出题时往往易设陷阱。比如说这道题,考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比喻,而是有创造性的比喻加上以景喻情。
答案:是比喻。如“孤蓬”“白云”“落日”,以景喻情,形象鲜明生动,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并富有创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
12.解析:用典用得好如水中放盐,虽看不到盐而有盐味。而其最佳境界则是即使不懂得典故也可以理解,懂得典故则理解得更深刻。这是诗词创作中用典的规矩,可运用于鉴赏。
答案:“流水”是伯牙弹奏的名曲,声如清泉流淌,将诗人的心洗涤一通,感到无比清凉、痛快。诗人把所用的典故融化在诗句里,几乎让人看不出是在用典,就是不懂得典故的人也能理解诗意。
13.解析:要完整地回答出这道题并不容易,其中两个比喻较好回答,而以诗人自己听得出神,“不觉碧山暮”,以之衬托出琴声的超妙较难想到,要转几个弯才能想出。其实,在回答诗词鉴赏题时若不会转弯,很难不“自挂东南枝”。
答案:一是用“如听万壑松”的比喻,二是以伯牙喻蜀僧濬,从旁衬托,三是以“不觉碧山暮”衬托出琴声的超妙。
14.解析:能写出壮观景色者,其胸襟大多开阔,自有规律可寻。了解写诗时诗人的情况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答案: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激动的心情,以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乐观精神。
15.解析:比较鉴赏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不时也会出现,本题只要回答“相似”,较为简单。“月下飞天镜”也容易找到,关键在于这月亮“飞”到哪里要弄明白,然后从气势、风格等主要方面来加以综合分析。
答案:“月下飞天镜”与“月涌大江流”颇相似,“飞”和“涌”都非常有气势,也都很豪壮、雄浑。
16.解析:本题是一个开放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17.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可能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答案:第三联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一课一练,共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复习练习题,共6页。
高中语文7.2 *秦腔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2 *秦腔课时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