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如果说开幕当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是巧合,那么用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则是神来之笔。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的结晶。先民们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的变化,总结变化规律,有序组织农事生产,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早在先秦时期,先民们已经先后确定“二至”(日影最长的冬至、日影最短的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初步形成四季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确定了二十四节气主干“四时八节”。至秦汉时期,《淮南子》已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与顺序沿用至今。
    我国当前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其中阳历(也叫太阳历)依据的是太阳运行规律,能够直观反映四季变化;阴历(也叫太阴历)则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制定,反映的是月亮的阴晴圆缺。阳历与阴历配合使用就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便是阳历算法,反映的是四季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与排序大有学问: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甚至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四季的不同阶段;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之变;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降水量的多少;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生动实践。比如,“二至”中的“至”意为极,反映的是太阳直射点运行至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达到极值开始转折的自然现象,实质上正是物极必反辩证思想的体现;而“二分”是昼夜平分线,之后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或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反映的是阴阳交替。
    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至今流传着“冬至到,吃水饺”“不吃饺子冻耳朵”的说法;春分日,不少人沿袭“春分到,蛋儿俏”的习俗,挑战“竖鸡蛋”的游戏;清明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传承至今的两大礼俗主题。节气与节日、民俗等共存,保持着紧密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冬至等节气已经有了节日的内涵,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习俗信仰、饮食风尚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等已经成为重要节日。
    节气与节日的碰撞,不仅丰富了节气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二十四节气的传播传承、深入人心,这为二十四节气彰显时代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2018年,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式设立,时间定在每年的秋分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日,突出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丰富了秋分日的文化内涵,同时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摘编自刘宁《每个节气日都是一堂自然和文化课》)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历史上,二十四节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华文明的早期,先民生产能力增长和人口繁衍,促进了天文气象、农业科技的进步。他们努力探索周围天气和环境变化的原因,用朴素的自然观解释世界,在观察天象、探知节气、形成谚语、识别自然等方面都有初步的发展。
    与二十四节气关系最紧密的,首推天文学。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对天文气象的观测,在对天观测中自然就有了对气象的观测。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存在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遗存的古观象台。其夯土柱是用来构建观测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观日出、定节气,可能还有观测其他天体现象的功能。这说明,先民利用两根土柱之间的缝隙观察太阳变化,从而推测季节变化和节气。这在当时属于“高科技”内容,因为这样的观测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空气能见度、经年累月的位置变化、节气记录可靠性与对比等,这需要天文、气象、地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将反过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节气本质上反映一种客观规律,《淮南子》中出现了中国最全、最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和名称,记载了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变化。二十四节气产生以后,逐渐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古代对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中编入了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及畜牧业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节气对农业的影响更大,比如,对冬至时刻的细致推算,有利于安排来年的农业生产,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冬至具体时刻有所差异。例如,南宋朝廷南迁后,冬至的日影长度就与中原地区有区别。南宋《数书九章》中也有天文历法方面的问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推算,比如“欲求中间嘉泰甲子岁气骨、岁余、斗分各得几何?”其中的“气骨”就是指冬至时刻。(摘编自陈正洪《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上古农耕时代,是在先民们不断观察天体运行、总结时令气候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中形成的。
    B.阳历依据太阳运行规律,而阴历依据月相的变化周期,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阳历推算的,反映的是四季变化。
    C.节气本质上反映客观规律,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中名称记载最早、最全,主要反映了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变化。
    D.冬至时刻的差异主要是缘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不同,对冬至时刻的研究能更好地利于农业生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至”“二分”既体现了动植物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又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的辩证思想。
    B.节气与节日既存在不同,又紧密联系,部分节气具有节日的内涵,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习俗信仰、饮食风尚等。
    C.中国古代天文学促进了节气的快速形成,早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就利用两根土柱观测日出、制定出完整的节气。
    D.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是《太初历》,它的主要内容是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与节气无关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方法与行文思路。(4分)
    答:


    5.为何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设《立春》这一节目?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点赞
    吕岩林
    小刘是晒娃狂魔,有事没事喜欢往微信朋友圈里发两岁儿子的照片。尽管点赞评论者寥寥,小刘却乐此不疲。
    这天一大早,小刘打开微信,赫然见一个鲜红圆圈的“1”出现。点开看,竟然是杨局长点赞。
    这太不寻常了!杨局长可是单位一把手,平时朋友圈里从不给别人点赞。大“bss”给自己点赞,这无异于是对自己工作、生活乃至修养等方方面面的高度认可啊!小刘喜不自胜。
    同时注意到这个点赞不寻常的,还有小刘的顶头上司李科长。他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拿手机的手却有点哆嗦。昨天自己刚把小刘批评完,今天一把手就给小刘点了个赞,这是什么情况?李科长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连忙给自己的同乡老哥负责局里组织干部工作的宋主任打电话汇报。
    宋主任迷迷瞪瞪打开微信,仔细一看,脑子一下子醒了许多。“办公室见!”
    信息爆炸时代,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点赞,瞬间就让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看得见。一时间,“杨局长给小刘点赞”仿佛成了同事们见面时的“接头暗号”,“小刘和局长是什么关系”也成了大家咬耳嚼舌的焦点话题。
    深谙官场游戏规则的宋主任眉头紧皱,盯着这个“赞”看了老半天,指缝间夹的烟都换了好几根。最后总结出一句话:“这是一个政治性点赞。”
    “怎么讲?”李科长一脸懵懂。
    “局里马上就要搞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了,小刘也是备选之一。在这个节骨眼上,从来不给人点赞的杨局长独独给小刘点了一个赞,这说明什么?领导是在给咱们指明方向啊!”
    李科长表示怀疑:“有这么玄?”
    “这就是你政治敏感性不强了,”宋主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是民主推荐,可最后还不得看杨局长什么态度吗?”
    李科长还是不甘心:“但据我观察,平时也没看小刘和杨局长有什么过多的来往,怎么就能断定杨局长看好小刘呢?”
    宋主任见李科长还是不开窍,有点急了,狠狠在烟灰缸里摁灭烟头:“这就是领导的高明之处啊!这个赞就是局长的态度啊!即使他俩以前没有在外人面前表露什么,这个赞就表明现在他们之间有了不一般的关系,至少也是一个赞的关系!”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在小刘朋友圈里发的儿子照片底下,紧挨在杨局长点赞的头像后面,又多了赵副局长的头像。
    赵副局长也给小刘点赞!这又是什么情况?李科长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宋主任叹口气:“还是赵副局长精明啊,懂得紧跟局长步伐!杨局长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赵副局长要想扶正,还不得杨局长说话?两位局领导都给小刘点了赞,这形势还不显而易见吗?”
    “主任,那咱们……可不能站错队啊!”
    两人同时拿出了手机……
    于是,赵副局长头像后面,又出现了宋主任的头像,紧接着,是李科长的头像。没多久,后面又出现了一连串单位同事的头像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从领导到普通职员,按照编制序列依次排列,竟然出奇地整齐。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对小刘的态度似乎在悄悄发生着十分微妙的变化。以前对他爱搭不理的,也开始和他搭话了;以前对他指手画脚让他干这干那的,也突然客气起来了;就连局里一向对他冷若冰霜的“一枝花”马小菲,也破天荒地送来一瓶说是国外带回来的名牌咖啡,临走还风情万种地抛了个媚眼。
    小刘对这一切都欣然接纳。因为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了这个赞好像就有了靠山似的,腰杆也挺起来了,说话底气也足了,走起路来都变得意气风发,工作开展起来也比以前顺利了许多,整个局面都倾向了对自己有利的一边。
    很快,小刘通过民主推荐顺利成了后备干部,不久便被安排去干部学校深造。
    临走之前,小刘来到杨局长办公室道别,提到了“点赞”的事。
    杨局长愣了许久,突然摸着脑袋哈哈大笑道:“你说那事儿啊!嗐!我这老花眼根本玩不了什么朋友圈,你那个赞,是我大孙子胡乱给点的!”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拿手机的手却有点哆嗦”,运用动作描写,把李科长当时紧张、懊恼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B.在宋主任看来,赵副局长的点赞“印证”了自己此前的诸多分析;而他接下来的点赞举动又引发了单位同事的接连点赞。
    C.点赞行为在互联网时代本是平常小事,却因点赞者身份特殊而引起轩然大波,看似荒诞不经,却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真实。
    D.“从领导到普通职员,按照编制序列依次排列,竟然出奇地整齐”,表明这种行为是官场不良隐性规则造成的必然结果。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交代小刘是晒娃狂魔而点赞者却寥寥无几,这就使得杨局长的点赞格外令人关注,从而推动小说情节自然发展。
    B.文中李科长和宋主任两个形象同中有异,李科长谨慎懵懂,宋主任老谋深算,是社会中惟上是从者的代表人物。
    C.小刘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是作者着意讴歌的对象,与那些一味揣摩领导意图、善于谄媚逢迎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作者在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进行了适度的夸张,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也使主题更加深刻,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8.简析小说结尾的妙处。(4分)
    答:


    9.小说带给我们哪些现实警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 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
    夫为人eq \x(A)所eq \x(B)陷eq \x(C)而欲胜eq \x(D)敌eq \x(E)不亦难乎eq \x(F)臣故曰无术焉eq \x(G)苻坚之类eq \x(H)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译文: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译文: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16.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到家中,傲世情怀得以寄托,身心得到安慰,即使狭小之地也能心安的两句是“ , ”。
    (2)《拟行路难(其四)》的“ , ”两句将诗人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3)柳永《望海潮》中“羌管弄晴, , ”三句写湖面上昼夜回荡着乐曲声和欢笑声,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祥和安宁的游乐图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词语想从句子里起身。要挣脱句子的锁链,并不容易。时间久了已经镶嵌进去了,挣皮挣肉地拔出来,句子就破碎了,漏风撒气的,好似一个谎言。有了这个念头,词语中的每个汉字都蠢蠢欲动,站立不稳起来。汉字有着独特的建筑性,笔画横平竖直,顶天立地的样子。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在无可 ① 中保持着犹疑。笔画多少不等、从一笔到几十笔,字字独立,每个字的架构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稳定性。它恒久的稳固如此强大,是以镇住一个个心神不宁的词语出轨的步伐。书页立起来时,某词语已经无法镇定自若,感到了 ② 的压力。汉字黑压压的,像贴在峭壁上的士兵,随时有坠落塌方之险。这突发的险情,让它有了词语砸碎词语的惊恐,透过薄薄的书页,某词语看到了背面贴着自己的另一个词语,与自己 ③ 。它怀念在《辞海》里的时光。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那真像海,汉字浮游,谁离了谁都行。词语在口语中的形态也值得回想。不同质地的声带颤动,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它形神兼备,顾盼生姿。尽管有时沾着口水,遭到牙齿的撕咬,被粗鲁的喉咙甩出,跟沉默在书页里相比,毕竟是 ④ 、掷地有声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0.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数字没有温度, ① 无论你正值少年,青年还是老年,没有人愿意被隔绝在未来生活之外。从老年人的视角看, ② ,取决于我们的社会能否帮助那些有意愿“融网”的老年人无障碍融入网络生活,能否让那些没有意愿的老年人免受“数字鸿沟”之苦,只有让数字化社会成为有温度的社会,智慧城市才是惠民的城市,由是观之,“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数字反哺”,可以预见,当年轻的志愿者主动伸出援手,( ),和年轻人一起拥抱智慧生活,当然,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既是社会的事,也是家庭的事,即便有了“红船e家银龄科普教学点”这样的“社区补给站”, ③ ,当你在互联网上愉悦地冲浪时,请别忘了帮帮身边年迈的亲人,把“数宇鸿沟”率先消弭在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的细胞里。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老年人所获得的将不仅有主动跨越“数字鸿沟”的情感支持,还有融入数字生活的技术支持。
    B.他们将不仅给予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技术支持,还有主动跨越“数字鸿沟”的情感支持。
    C.老年人所获得的将不仅有融入数字生活的技术支持,还有主动跨越“数字鸿沟”的情感支持。
    D.他们给予老年人的将不仅有主动跨越“数字鸿沟”的情感支持,还有融入数字生活的技术支持。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末自测卷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中名称记载最早”错误。原文是“节气本质上反映一种客观规律,《淮南子》中出现了中国最全、最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和名称,记载了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变化”,“最早”一说于文无据。故选C。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二至’‘二分’既体现了动植物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错,原文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C.“制定出完整的节气”错,原文是“从而推测季节变化和节气”,没有说“制定出完整的节气”。D.“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错,原文是“二十四个节气……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选项中把《太初历》说成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故选B。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清明时节”指清明。B.“春分”指春分。C.“露从今夜白”指白露。D.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故选D。
    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方法:
    根据“比如,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中编入了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及畜牧业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可知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太初历》,说明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
    根据“比如‘欲求中间嘉泰甲子岁气骨、岁余、斗分各得几何?’其中的‘气骨’就是指冬至时刻”,这是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了南宋《数书九章》中的语句,说明古书中也有天文历法方面的问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推算。
    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第一段,根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历史上,二十四节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可知先提出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
    第二部分第二段,根据“与二十四节气关系最紧密的,首推天文学。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对天文气象的观测,在对天观测中自然就有了对气象的观测”“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存在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遗存的古观象台”,可知这段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促进了节气的快速形成,并列举了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来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三至五段,根据“二十四节气产生以后,逐渐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古代对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节气对农业的影响更大”,可知这几段主要论述了二十四节气对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答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太初历》,说明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引用论证,引用了南宋《数书九章》中的语句,说明古书中也有天文历法方面的问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推算。
    行文思路:首先提出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接着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促进了节气的快速形成;最后通过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论述了二十四节气促进了社会多方面的发展。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如果说开幕当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是巧合”,可知时间上正好和《立春》这一节目相吻合。
    根据“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可知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节气中首个节气,代表着一年的开始,开始播种,并憧憬秋天的收获,《立春》这个节目与冬奥会的宣传主题“一起向未来”高度契合,完美一致。
    根据“从某种程度上说,冬至等节气已经有了节日的内涵,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习俗信仰、饮食风尚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气与节日的碰撞,不仅丰富了节气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二十四节气的传播传承、深入人心,这为二十四节气彰显时代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春又是中国二十四节节气中首个节气,北京冬奥会通过《立春》让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冬奥舞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答案:(1)《立春》这一节目与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时间正好吻合。
    (2)《立春》这个节目与冬奥会的宣传主题“一起向未来”高度契合,完美一致。
    (3)《立春》这个节目让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冬奥舞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懊悔”错。根据原文的描写“这是什么情况?李科长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可见,这里主要体现的应是“惊讶、忐忑、不明就里”。故选A。
    答案:A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能力。C.“小刘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是作者着意讴歌的对象”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对小刘的描写,“小刘是晒娃狂魔,有事没事喜欢往微信朋友圈里发两岁儿子的照片,久而久之,同事们也都见怪不怪。尽管点赞评论者寥寥,小刘却乐此不疲”,看不出他“积极进取”;小刘不过是故事的一个次要人物,从作者的态度来看,也不是“作者着意讴歌的对象”;而且本文的主题并非讴歌和赞美,而是批评和讽刺。故选C。
    答案:C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
    首先从情节上看,“临走之前,小刘来到杨局长办公室道别,提到了‘点赞’的事。杨局长愣了许久,突然摸着脑袋哈哈大笑道:‘你说那事儿啊!嗐!我这老花眼根本玩不了什么朋友圈,你那个赞,是我大孙子胡乱给点的!’”,结尾揭示“点赞”真相,使情节又生波澜,再掀高潮。
    而故事到此结束,从读者角度看,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再从主题上看,看到这样的结尾,再回头思考因领导无意当中的一个“赞”而引发单位各个阶层的干部的深思,甚至成全了一个小刘,讽刺了人性的弱点。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能够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因“点赞”而暴露出的人性弱点的深入思考,深化小说主题。
    从效果上看,局长孙子的胡乱“点赞”竟然引得人心浮动,甚至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孩子举动的荒唐胡闹与各方反应的郑重其事以及小刘的命运的庄严郑重之间形成巨大反差,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和批判力度。
    答案:①从情节上看,结尾揭示“点赞”真相,使情节又生波澜,再掀高潮;就此戛然而止,更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②从主题上看,出人意料的结尾能够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因“点赞”而暴露出的人性弱点的深入思考,深化小说主题。
    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全局上下郑重其事效仿附和的“点赞”行为竟是局长孙子的“胡乱”之举,这种反差使“点赞”行为更加荒谬可笑,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和批判力度。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个可笑荒唐的故事其实在现实中确实会存在,因为从文中描写来看,“局里马上就要搞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了,小刘也是备选之一。在这个节骨眼上,从来不给人点赞的杨局长独独给小刘点了一个赞,这说明什么?领导是在给咱们指明方向啊!”“说是民主推荐,可最后还不得看杨局长什么态度吗?”,说民主而实际并不民主,在人才选拔上,还是要看主要领导的意见,选拔不够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因此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德才兼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杨局长孙子胡乱的“点赞”,让各级干部群众纷纷揣测,“不得不承认,信息爆炸时代,那信息真是以‘爆炸’的速度在辐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点赞,瞬间就让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看得见。一时间,‘杨局长给小刘点赞’仿佛成了同事们见面时的‘接头暗号’,‘小刘和局长是什么关系’也成了大家咬耳嚼舌的焦点话题”;并且纷纷站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在小刘朋友圈里发的儿子照片底下,紧挨在杨局长点赞的头像后面,又多了赵副局长的头像”“于是,赵副局长头像后面,又出现了宋主任的头像,紧接着,是李科长的头像。没多久,后面又出现了一连串单位同事的头像,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从领导到普通职员,按照编制序列依次排列,竟然出奇地整齐”。这就启示领导干部,要政治过硬,原则性强,工作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不给曲意逢迎、投机钻营等官场陋习提供生存土壤。
    杨局长孙子的“点赞”,一下子改变了小刘的状况,“大家对小刘的态度似乎在悄悄发生着十分微妙的变化。以前对他爱搭不理的,也开始和他搭话了;以前对他指手画脚让他干这干那的,也突然客气起来了;就连局里一向对他冷若冰霜的‘一枝花’马小菲,也破天荒地送来一瓶说是国外带回来的名牌咖啡,临走还风情万种地抛了个媚眼”;这个“赞”甚至影响到了他的仕途,“很快,小刘通过民主推荐顺利成了后备干部,不久便被安排去干部学校深造”。由此给我们的警示是:要破除官本位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广大群众独立思考问题,切忌惟上是从、人云亦云的盲目从众行为。
    答案:①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德才兼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②单位领导要政治过硬,原则性强,工作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不给曲意逢迎、投机钻营等官场陋习提供生存土壤;
    ③破除官本位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广大群众独立思考问题,切忌惟上是从、人云亦云的盲目从众行为。
    10.解析:主观型文言断句。“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的意思是“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句意完整连贯,故“胜敌”后应断开;“不亦……乎”是反问句式,“乎”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不亦难乎”可译作“不也是困难的吗”,语意完整,故需在“乎”后断开;“苻坚之类”作“是也”的主语,两者之间不应断开,故应在“苻坚”前断开。
    答案:EFG
    11.解析: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错误,这两个“片”都是小、稍少之意。
    答案:C
    12.解析:理解文意。“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错,根据材料二中的“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可知,苻坚战例是失,吴汉战例是得,唐太宗认为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的是这两个战例的得失。
    答案:D
    13.答案:(1)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
    (2)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
    14.解析:概括分析原因。由题干可知,需从材料二中找到李靖对淝水之战中苻坚的评价语句,然后再分析李靖的观点。根据“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和“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可知苻坚没有谋略,不善用兵。根据“‘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可得出苻坚失败的外因:为慕容垂所陷害。根据“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可得出苻坚失败的内因:用兵能合不能分。
    答案:①外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内因:用兵能合不能分。(若答“没有谋略、不善用兵”亦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不可在险狭之地与敌交战,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之地做战场。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这样(作战)没有不胜利的。兵法上说:“指挥大军作战,要能控制部队进退。”东晋太元年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淝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军长途跋涉踏入我境,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迅速作战。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苻坚的部下都说:“应当依仗淝水,不让晋军渡河上岸。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做一定会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管退军,让他们渡河,(趁其渡河之时)我率领几十万骑兵朝河中行进,逼近并歼灭他们。”苻融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指挥秦军后撤,(不料)部队因此大乱而不能停止。于是,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进兵与秦军在淝水之南激战,苻坚部队溃败。
    材料二 唐太宗问:“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李靖答:“前代的战斗,多是凭借小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凭借微小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里能谈论兵法呢?如谢玄(在淝水)击破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的缘故。”唐太宗回过头命侍臣挑选出《谢玄传》来阅览,说:“苻坚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呢?”李靖答:“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独自得到保全。苻坚率领千余名残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没有实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一军独自得到保全,苻坚被慕容垂陷害就很明显了。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也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唐太宗问:“军队有分兵有聚合,使用何法以适宜为贵。前代的事迹中,谁是擅长这一兵法的人?”李靖答:“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用兵能合却不能分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和副将刘尚分兵驻扎,相距二十里,公孙述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合击,大败公孙述,这是用兵能分而又能合导致的。”唐太宗说:“是的。这些得与失的事迹,足以作为万代的借鉴。”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既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错误。“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故选B。
    答案:B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第二联中的“摇”“滴”二字最为生动,分别是这两句诗的“诗眼”。这两个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微波涌动,它们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这两句诗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
    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也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倚”“膝”“踯躅”“菱”“叟”。
    答案:(1)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2)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3)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18.解析:僭越:超越(本分或规定的范围)。语境对应的是“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强调撇和捺逃脱不了文字“建筑性”的束缚,填“僭越”。突如其来:突然到来,突然发生。语境“书页立起来”“这突发的险情”强调的是突发事件,没有“预料”的意思,填“突如其来”。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反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语境“某词语看到了背面贴着自己的另一个词语”指方向相反,没有行动和目的的关系,填“背道而驰”。活灵活现:形容非常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语境指词语在口语中有了情致,不再是沉默书页里静态的图形,填“活灵活现”。
    答案:僭越 突如其来 背道而驰 活灵活现
    19.答案:经过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它不再是个静态的图形,而是有了声音的情致。
    2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比喻。本体为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喻体为自由广袤的大海。“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指的是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那真像海”,将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比喻为自由广袤的大海。结合“崭新”“未曾与谁发生关联”“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可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语”的独立性。
    ②排比。“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三个“未曾”结构相同,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内容上写出了汉字对各自独立的向往,是汉字渴望保持“独立自主崭新”的表现。排比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鲜明;能够增强语势和情感,强烈表达了“词语”渴望保持独立,迫切想要逃离的愿望。
    ③拟人。运用“独立、自主”“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词语,赋予“词语”人的动作行为,将“词语”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语“独立和自由”的特点。
    答案:运用比喻、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词语在《辞海》之中的独立和自由,表达了其想要逃离的迫切愿望。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应用“老年人”做主语,与后文“和年轻人一起拥抱智慧生活”相衔接,据此排除BD;第二,“不仅……还”关联的两个分句应符合逻辑关系,“技术支持”在前,“情感支持”在后,据此排除AD。故选C。
    答案:C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是“虽然”,后面应当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却”“但”等,前文说“数字没有温度”,根据后文“只有让数字化社会成为有温度的社会,智慧城市才是惠民的城市”可知,语段说的是“数字社会”应当有温度,因此填写“数字社会却可以有”一类的句子。
    第二处,根据后文“我们的社会能否帮助那些有意愿‘触网’的老年人无障碍融入网络生活,能否让那些没有意愿的老年人免受‘数字鸿沟’之苦”可知,前文也应是两种情况,再根据“能否帮助”可以推知前文说的是“是否有温度”“是温暖还是冰冷”,因此填写“数字化是温暖还是冰冷”一类的句子。
    第三处,前文说“既是社会的事,也是家庭的事”,再根据“社区补给站”可知,除了社会的社区补给,还应当有家庭助力,因此填写“每个家庭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一类的句子。
    答案:①数字社会却可以有;②数字化是温暖还是冰冷;③每个家庭也要积极行动起来
    23.【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引述了三段话,《格言联璧》侧重于看待苦境和乐境的态度和方式,态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二者的转化方向就不同。李大钊的话则是从劳动的角度来对待苦境和乐境的,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劳动(努力奋斗、经受磨难、砥砺意志)能够化苦境为乐境。第三幅对联,揭示了唯有“吃苦”方可求得幸福——“苦境终成乐境”的道理。据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苦境乐境,都是心境的投影,和世界无关,和别人无关,只和自己的内心有关。②苦境不馁,乐境不骄。③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④乐境容易生发祸端,苦境可历练心智。⑤不懈的奋斗可获得乐境,砥砺前行可从苦境解脱出来。⑥境由心造,我命由我不由天。
    【参考立意】
    1.苦境不馁,乐境不骄
    2.境由心造,我命由我不由天
    3.苦境可历练心智
    相关试卷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中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中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五段是一个层次,六,古代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中自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中自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期末自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