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地理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地理含解析第1页
    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地理含解析第2页
    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地理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地理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使用会, 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试题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8月29日,广东省林业局在韶关市新丰县长春村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群(图)。桫椤属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桫椤是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化的“活化石”,最早出现于2亿至3亿年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桫椤最早出现于( )
    A. 元古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2. 桫椤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 )
    A. 蓝细菌大爆发B. 被子植物出现C. 重要的成煤期D. 恐龙空前繁盛
    下图为大气中臭氧浓度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图中大气层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I层多云雨天气B. Ⅱ层大气对流运动强
    C. I层存在若干电离层D. Ⅱ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 大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可能造成( )
    ①皮肤病发病率增加 ②降水大幅度增加
    ③高层大气升温 ④农林牧业减产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大气的温室效应B. 大气的运动
    C.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6. 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 大气削弱作用差异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读“我国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 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内容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 植物蒸腾、雨水收集利用、降水、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
    B. 蒸发、雨水收集利用、降水、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
    C. 降水、雨水收集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蒸发
    D. 下渗、雨水收集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植物蒸腾
    8. 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使用会
    A. 加剧城市内涝B. 补充部分城市地下水
    C. 加重城市土壤盐渍化D. 增加海陆间水循环总量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洞内空气的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
    读“某地溶洞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
    A B.
    C. D.
    10 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
    A. 温差较小B. 气温较低C. 风速较大D. 气压较高
    11. 该溶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
    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海浪侵蚀D. 流水堆积
    左图为东海洋流分布图,右图为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洋流对该海域的主要影响是( )
    A. 降温减盐B. 降温减湿C. 增温减盐D. 增温增湿
    13. 影响东海沿31°N西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冬、夏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表径流B. 洋流C. 降水量D. 蒸发量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图及“丹东某银杏大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题。
    14. 丹东的自然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叶混交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15.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 丹东地势高,光照强,银杏叶黄得早B.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D.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16. 秋冬季节往往将银杏树树干涂白,树木涂白后可以( )
    A. 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 增强太阳辐射,提高树干的温度
    C. 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防止树皮开裂D. 增强大气逆辐射,减轻夜间冻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17.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21年11月13日20时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作用下,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指出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试分析原因。
    (3)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化带的意义。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平原的北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河口会周期性的出现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时速30余千米,潮高可达4米。下图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和阿拉瓜利河河口位置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______,b、c两海域密度较大的是______,d、e两海域盐度较低的是______。
    (2)图中M海域附近曾经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3)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潮汐规律。
    (4)影响阿拉瓜利河河口涌潮在特定时间上溯远、潮位高的原因有______。
    19. 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考察报告2023年11月17日,晴13°C,风力3~4级
    考察地点概况: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处,有丰富的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溶洞洞穴景观,是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1)考察记录单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______(双项选择题)。
    A. 奇峰林立B. 冰川广布C. 地势平坦D. 地表崎岖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还有______等。
    (3)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______(双项选择题)。
    A. 植被B. 土壤C. 岩石D. 水文
    (4)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主要任务。
    (5)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理由。
    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三)
    高一地理试题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8月29日,广东省林业局在韶关市新丰县长春村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群(图)。桫椤属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桫椤是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化的“活化石”,最早出现于2亿至3亿年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桫椤最早出现于( )
    A. 元古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2. 桫椤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 )
    A. 蓝细菌大爆发B. 被子植物出现C. 重要的成煤期D. 恐龙空前繁盛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桫椤属蕨类植物”和“最早出现于2亿至3亿年前”,可知桫椤最早出现于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桫椤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蓝细菌(蓝藻)大爆发于前寒武纪,A错误;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恐龙空前繁盛在中生代,D错误。故选C。
    【点睛】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都具有其标志性的动植物。可通过代表性的动植物,推断其所在的地质历史时期。
    下图为大气中臭氧浓度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图中大气层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I层多云雨天气B. Ⅱ层大气对流运动强
    C. I层存在若干电离层D. Ⅱ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 大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可能造成( )
    ①皮肤病发病率增加 ②降水大幅度增加
    ③高层大气升温 ④农林牧业减产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3. A 4.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I层为对流层,气流以对流上升运动为主,天气变化频繁,多云雨天气,A正确。Ⅱ层为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B错误。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C错误。Ⅱ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若大气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可能造成皮肤 病发病率增加,①正确;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农林牧业减产,④正确;对地球 的降水和高层大气温度不会产生影响,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垂直大气的分层及其特点。解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的信息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大气的温室效应B. 大气的运动
    C.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6. 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 大气削弱作用差异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甲玻璃箱内有土层,乙玻璃箱无土层,而甲箱温度高于乙箱,原因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导致甲箱气温受地面辐射的影响高于乙箱,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两者气温的差异是因为地面性质的差异使其所吸收、释放热量的能量不均。土层的比热容相对较小,因此吸热快、放热快,在接受太阳辐射时甲气温升的更高,B正确。故选B。
    读“我国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 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内容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 植物蒸腾、雨水收集利用、降水、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
    B. 蒸发、雨水收集利用、降水、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
    C. 降水、雨水收集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蒸发
    D. 下渗、雨水收集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植物蒸腾
    8. 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使用会
    A. 加剧城市内涝B. 补充部分城市地下水
    C. 加重城市土壤盐渍化D. 增加海陆间水循环总量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雨水进入地下环节,是下渗,②是雨水直接输送到城市,是雨水直接被利用,③是下水道的水经过处理再利用,④从植物指向大气,是植物蒸腾,D正确。
    【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了大气降水,补充了部分城市地下水,减轻城市内涝,但并没有增加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A、D错;城市地下水位较深,且以硬化地面为主,不会加重土壤盐碱化,C错。故选B。
    【点睛】第一题可用排除法,④从植物指向大气,是植物蒸腾,即可选出答案,第二题读懂图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洞内空气的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
    读“某地溶洞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
    A. B.
    C. D.
    10. 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
    A. 温差较小B. 气温较低C. 风速较大D. 气压较高
    11. 该溶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
    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海浪侵蚀D. 流水堆积
    【答案】9. D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所以选D。
    【10题详解】
    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的说洞穴内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外热量交换相对较慢,因此洞内温差较小;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所以选A。
    【11题详解】
    该溶洞多形成于喀斯特地貌地区,其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风力侵蚀多位于气候干旱地区,海浪侵蚀位于沿海岸线地区,流水堆积多形成堆积地貌。所以选B。
    左图为东海洋流分布图,右图为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洋流对该海域的主要影响是( )
    A. 降温减盐B. 降温减湿C. 增温减盐D. 增温增湿
    13. 影响东海沿31°N西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冬、夏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表径流B. 洋流C. 降水量D. 蒸发量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从左图的地理位置判断,该洋流是日本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选D。
    【13题详解】
    从右图可以看出,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低于冬季,主要是该海域夏季的入海径流量大,对表层盐度具有稀释作用。冬季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入海径流减少,稀释作用下降,故选A。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寒流,减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易形成渔场(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多,鱼类饵料丰富)。世界四大渔场:属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流);属于上升流形成的有秘鲁渔场。 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航运:顺流使航速加快,逆流使航速减慢;寒流沿岸易形成大雾天气,影响航行安全。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图及“丹东某银杏大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题。
    14. 丹东的自然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叶混交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15.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 丹东地势高,光照强,银杏叶黄得早B.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D.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16. 秋冬季节往往将银杏树树干涂白,树木涂白后可以( )
    A. 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 增强太阳辐射,提高树干的温度
    C. 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防止树皮开裂D. 增强大气逆辐射,减轻夜间冻害
    【答案】14. C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丹东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纬度偏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导致最佳观赏期较短,湖州纬度较低,离冬季风源地远,降温较慢,银杏叶掉落慢,B正确,D错误;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与银杏掉落快有关,与银杏叶黄得早或晚没有必然联系,AC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树干涂白后,会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少,地面热量少,树干没有完全覆盖地表,对于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热量的作用很小,AB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白天气温降低,但是不会对大气逆辐射产生影响;涂白后,夜晚可减少树干热量散失,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防止树皮开裂,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理环境差异性指的是不同地区因自然地理特征存在着差异,使本地区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以及植被。自然地理差异范围有大有小,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17.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21年11月13日20时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作用下,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指出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试分析原因。
    (3)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化带的意义。
    【答案】(1) ①. 热岛 ②. 由郊区吹向城市 ③. 原因:城市人口、产业集中,人为热排放量大;城市地面硬化,比热容小,吸热快;城市建筑物高大稠密,空气流动速度变慢。
    (2)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区多上升气流;城区空气中杂质多,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3)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城区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华北地区某城市气温实况图为材料,涉及城市热岛效应,大气运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气温实况图可知,城市内部气温高,城市外围气温低,城市热岛效应即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在热岛效应下,城市内部温度高,气流上升,气压降低,在城市形成一个低气压,而周围相比城市内部是一个高气压,所以风就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从郊区吹向城市了。而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产业集中,热量排放大;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大量地面硬化,比热容小,吸热升温快;城市建筑物高大稠密,空气流动速度变慢,热量不易散失。
    【小问2详解】
    城市上空多云和雾,是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市内部温度高,气流呈上升运动,而城市中空气杂质颗粒多,在气流上升时充当凝结核作用,导致水汽凝结,因而多云和雾。
    【小问3详解】
    建设绿化带增加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大气质量;净化城郊流向城区的空气;还能够美化城镇建设、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减轻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等。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平原的北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河口会周期性的出现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时速30余千米,潮高可达4米。下图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和阿拉瓜利河河口位置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______,b、c两海域密度较大的是______,d、e两海域盐度较低的是______。
    (2)图中M海域附近曾经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3)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潮汐规律。
    (4)影响阿拉瓜利河河口涌潮在特定时间上溯远、潮位高的原因有______。
    【答案】18 ①. b ②. b ③. e
    19. 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形成渔场
    20. ①. 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或赶海) ②. 游泳 ③. 潮汐发电,观潮,港口建设和航行等
    21. 农历初一或十五,正值天文大潮:河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河口形状呈喇叭口形):河水水量大:盛行东北风,加剧了潮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和阿拉瓜利河河口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海水的性质、潮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b两海域纬度相当,a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b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故b海域水温较高;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c海域纬度较低,海水密度较小,b海域纬度较高,海水密度较高;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d位于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较高,e位于赤道海区,海水盐度较低。
    【小问2详解】
    M处的世界著名的渔场是纽芬兰渔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交汇,海水扰动,底层的营养盐类上升,有利于浮游生物在此处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天然渔场。
    【小问3详解】
    在海边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潮汐规律的人类活动有:潮间带的养殖(如紫菜的养殖)、潮汐发电、港口建设、大型船舶的停靠等。
    【小问4详解】
    阿拉瓜利河河口涌潮上溯远、潮位高是因为每月的农历初一或十五,正值天文大潮,潮水水位高;加上阿拉瓜利河河口处宽约2千米,外宽内窄,呈喇叭口形,会增加潮高;加上降水量多,河水本身水量大,潮位被抬高;当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盛行东北信风,风力推动作用,涌潮上溯远。
    19. 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考察报告2023年11月17日,晴13°C,风力3~4级
    考察地点概况: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处,有丰富的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溶洞洞穴景观,是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1)考察记录单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______(双项选择题)。
    A. 奇峰林立B. 冰川广布C. 地势平坦D. 地表崎岖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还有______等。
    (3)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______(双项选择题)。
    A. 植被B. 土壤C. 岩石D. 水文
    (4)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5)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理由。
    【答案】19. AD 20. 规模、分布(质地、地表植被等) 21. CD
    22. 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23. 分类并说出理由,合理即可。例如:分两类。峰林、洪积扇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沙丘为一类,属于风成地貌。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为材料,涉及地貌景观的描述、喀斯特地貌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考察报告可知,①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奇峰林立,故AD正确,C错误。图中信息未见冰川发育,而且房山地区纬度、山体海拔高度较低,因此现阶段无冰川发育,故B错误。故选AD。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形态、物质组成、色彩、规模、分布、植被等。故除了报告中的项目外,还应包括规模和分布等。
    【小问3详解】
    喀斯特地形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于是有溶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故C、D正确。与植被、土壤关系不大,A、B错。综上所述,故选CD。
    【小问4详解】
    分析考查报告可知,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小问5详解】
    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均为外力作用而成,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风、海浪和冰川作用。峰林为流水化学溶蚀而成、洪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因流水沉积而成,二者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沙丘因风力堆积而成,二者属于风成地貌。

    相关试卷

    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地理PDF版含解析,共10页。

    2024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pdf、高二地理--H074-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震源较浅,推测此次北京到阿达纳飞行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