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3页。
课题
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重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
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1:铁窗泪,迟志强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内地著名的影视演员,大红大紫,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流量担当,可为什么这位大红大紫、家喻户晓的演员最后锒铛入狱,在监狱铁窗前悔恨流泪呢?
——对,他违法犯罪了!可惜吗?,可惜!可是铁案已成,结局难改。
那么我们不免会有如下疑问:
同学在学校的打闹行为会导致违法犯罪吗?--这就是:预防犯罪(出示课题) 课件2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要(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3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常会有的疑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预防犯罪”
自主学习:
1.刑法的作用与主要内容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规范,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一:了解罪与罚
展示关于刑法的课件4、5,
师生小结:课件6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展示课件7,思考问题: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据此,你能总结出犯罪的含义和特征吗?
引导学生归纳犯罪的三个特征。展示课件8,
展示课件9案例,引导学生归纳“刑罚”的含义, 并引导学生 总结刑罚的分类,出示课件10。
课件11展示并讨论:青少年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小结: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了不要紧。课件11小结。
1.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展示课件12,学生思考:通过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让学生明白: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陈某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原因有哪些?
从个人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去分析原因
2、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展示课件13,思考:
该女孩的行为给我们什么警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课件14小结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分小组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课件15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问题提示,看课本,标疑难点
学生观看课件思考问题
结合材料思考并总结两者的区别
学生通过查找课本加深记忆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
初步感知本课重要知识点
理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明确犯罪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刑罚及刑罚的分类
理解“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拓展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以及克服方法
理解“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环节,反馈练习,课后延伸,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