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166010/0-1704537746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166010/0-1704537746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166010/0-17045377462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分层作业(38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培优练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测评卷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NH4Cl稀溶液、NaOH稀溶液、碱石灰
B.饱和氨水、NaOH固体、五氧化二磷固体
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硫酸
D.NH4Cl固体、Ca(OH)2固体、碱石灰
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不适合作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
ABCD
3.[2023江苏连云港阶段练习]下列气体既能用碱石灰干燥,又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NH3B.SO2C.O2D.HCl
4.[2023湖北襄阳四中开学考试]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加热NH4Cl晶体制备氨气
B.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
C.将浓氨水滴到CaO上,会有氨气生成
D.除去碘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可采用升华的方法
5.[2023江苏无锡期中]实验室可选用下列装置和试剂制备氨气,并干燥、收集和处理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和②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
B.③中盛有碱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可用于干燥氨气
C.④可用于收集氨气,气流方向为左进右出
D.⑤中盛有稀硫酸可用于氨气的尾气处理
6.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7.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图中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利用下列方案可得到干燥、纯净气体的是( )
8.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Cl2与NH3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KMnO4和浓盐酸制备Cl2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B.A装置制备Cl2,E装置制备NH3
C.反应时,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黄绿色变浅,有白烟产生,说明生成NH4Cl和N2
D.尾气中的NH3可被F装置吸收
9.[2023辽宁锦州育明高级中学月考]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图1
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NaOH固体、MnO2。
(1)B装置中烧瓶内固体名称为 。
(2)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溶液都变成蓝色。
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③已知酸性条件下的硝酸根有强氧化性,G中生成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无色气体。试根据条件,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 。
(4)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甲认为可调节K1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 (填“增加”或“减少”)装置A的产气量。
(5)为实现该反应,也可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替换上述装置中虚线框部分,化合物X为 ,图2装置中NH4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2
10.[2023江苏扬州广陵区期中]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和金属铜,用下面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仪器B中盛放 (填字母)作为干燥剂去除气体中的水蒸气。
a.碱石灰 b.浓硫酸
(3)实验时在C中加入Cu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反应结束后取下D试管,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5)装置E中收集到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6)向10 g Cu和Cu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计算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
11.[2023江苏南京阶段练习]人类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几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为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制备氨并探究相关性质。
(1)图1装置A中,烧瓶内药品可选用 。
图1
图2
(2)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2中不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4)实验室还可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
氨气,用图4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和适当的文字来说明)。
(5)图4装置中,若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和烧杯中滴有酚酞的水换成下列选项的溶液,烧瓶中的气体换成下列选项中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实验现象的组合是 (填字母)。
图3 图4
A.水、CO2
B.HCl溶液、NH3气体
C.NaOH溶液、HCl气体
D.NaOH溶液、CO2气体
(6)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5.6 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l∙L-1。
微专题2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D
2.C 解析 NH3极易溶于水,若用C中的装置作NH3的尾气吸收装置,则容易发生倒吸。
3.C 解析 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石灰反应,不能使用碱石灰干燥,故B错误;氧气为中性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故C正确;HCl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D错误。
4.C 解析 NH4Cl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又结合成氯化铵,所以不能用加热NH4Cl晶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错误﹔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挥发出的NH3和HCl(HNO3)结合成氯化铵(硝酸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形成白烟,但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能观察到白烟,B错误;将浓氨水滴到CaO上,发生反应CaO+NH3·H2ONH3↑+Ca(OH)2,生成氨气,同时CaO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C正确;在加热条件下,碘升华,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碘凝华,氨气和氯化氢结合成氯化铵,碘和氯化铵仍混在一起,所以不能采用升华的方法除去碘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D错误。
5.C 解析 氯化铵受热分解成NH3和HCl,NH3和HCl遇冷会重新化合成NH4Cl,①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NH3,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时发生反应CaO+NH3∙H2OCa(OH)2+NH3↑,②能用于实验室制备NH3,A错误;NH3能用碱石灰干燥,无水CaCl2能吸收NH3,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NH3,B错误;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④用于收集NH3,气流方向为左进右出,C正确;由于NH3极易溶于水,若用⑤中盛有的稀硫酸吸收NH3会产生倒吸,D错误。
6.D 解析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需要加热,故A不合理;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排水法收集,故B不合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不合理;锌粒与稀硫酸常温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D合理。
7.C 解析 浓盐酸与MnO2共热可制备Cl2,但NaOH溶液会与Cl2反应,应选用饱和食盐水除杂,A错误;NH3极易溶于水,不能通入水中,B错误;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NO难溶于水,且不与P2O5反应,故可以用水除杂,用P2O5干燥,C正确;稀硝酸与Zn反应生成NO,不生成H2,D错误。
8.A 解析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A错误;根据C中导气管的位置可知,A中制备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A装置制备Cl2,E装置中制备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干燥氨气用碱石灰,氯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E装置制备NH3,B正确;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黄绿色变浅,有白烟产生,说明氯气和氨气反应生成NH4Cl,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另一种生成物是N2,C正确;NH3难溶于四氯化碳,可以防止倒吸,且能被稀硫酸吸收,D正确。
9.答案 (1)氢氧化钠 (2)4NH3+5O24NO+6H2O
(3)①2NO+O22NO2 ②NH4NO3 ③3Cu+8H++2N3Cu2++2NO↑+4H2O (4)增加 (5)Na2O2 NH4HCO3NH3↑+H2O+CO2↑
解析 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A为氧气的发生装置,C中装浓硫酸干燥氧气;B为氨气的发生装置,D装碱石灰干燥氨气,将氨气和氧气通入E中进行反应,反应后气体通入F中,F中会生成硝酸,与铜反应使溶液变蓝。
(1)由分析可知,B装置中烧瓶内固体名称为氢氧化钠。
(2)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
(3)①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的产物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一氧化氮极易和氧气化合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即2NO+O22NO2,所以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是由于碱性气体氨气和硝酸反应NH3+HNO3NH4NO3,生成了白色的NH4NO3固体。③在装置G中,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获得硝酸,金属铜和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8H++3Cu2++2NO↑+4H2O。
(4)要在F中看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需避免生成硝酸铵,氨气应消耗完,需增加氧气的量,减少氨气的量,A为制氧气的装置,增加A中氧气的量。
(5)为实现2NO+O22NO2反应需生成氧气,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CO2和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故X为Na2O2,NH4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
10.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a (3)2NH3+3CuON2+3Cu+3H2O (4)溶液变成红色 NH3·H2O+OH- (5)N2
(6)①3Cu+2+8H+3Cu2++2NO↑+4H2O ②96%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H3的还原性。首先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将NH3干燥后,再还原CuO,将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及未反应的NH3冷凝后,收集产生的N2。
(1)在A中,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CaCl2、NH3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装置A中,制得的NH3中混有水蒸气,仪器B中若盛放浓硫酸,则会吸收NH3,所以只能盛放碱石灰,故选a。
(3)实验时在C中加入CuO,NH3将CuO还原为Cu等,同时生成N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3CuON2+3Cu+3H2O。
(4)反应结束后取下D试管,试管内的液体为氨水,氨水中的一水合氨电离产生OH-等,从而使溶液显碱性,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NH3·H2O+OH-。
(5)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中含有N2、NH3和水蒸气,混合气冷凝后,NH3和水蒸气形成氨水,装置E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氮气。
(6)①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8H+3Cu2++2NO↑+4H2O。②在原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发生反应:CuO+2H+Cu2++H2O、3Cu+2N+8H+3Cu2++2NO↑+4H2O,n(NO)==0.1ml,则n(Cu)=n(NO)=0.15ml,铜的质量分数为×100%=96%。
11.答案(1)碱石灰或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2)2NH3+3CuO3Cu+3H2O+N2 (3)Ⅰ (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H2ONH3·H2O ,氨气与水反应,且易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5)A (6)0.25
解析 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也常用浓氨水和氧化钙或NaOH固体制取氨气,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铜和水,氨气是刺激性气体,有毒,常用防倒吸的方法处理氨气尾气;实验室常利用气体极易溶于另一种液体或溶液,造成较大压强差来形成喷泉实验。
(1)图1装置A是实验室简易制氨气的方法,装置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因此烧瓶内药品可选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
(2)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生成了单质铜,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铜化合价降低,则氨气中氮化合价升高变为氮气,因此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3H2O+N2。
(3)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要采用防倒吸的装置来处理尾气,Ⅱ装置利用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从四氯化碳中逸出,再被水吸收,因此不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Ⅰ。
(4)实验室还可用图3制备氨气,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氨气,用图4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原因是NH3+H2ONH3·H2O, 氨气与水反应,且易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5)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造成较大压强差,因此不能形成喷泉实验现象,故A符合题意;NH3气体与HCl溶液极易反应,造成较大压强差,因此能形成喷泉实验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HCl气体与NaOH溶液极易反应,造成较大压强差,因此能形成喷泉实验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CO2气体与NaOH溶液极易反应,造成较大压强差,因此能形成喷泉实验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6)氨气极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5.6L的氨气物质的量为0.25ml,将0.25ml氨气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0.25ml·L-1。选项
化学试剂
制备的气体
A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O2
B
浓氨水与生石灰
NH3
C
铜与浓硝酸
NO2
D
锌粒与稀硫酸
H2
选项
制备气体
a
b
c
d
A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碱石灰
B
NH3
浓氨水
CaO
H2O
固体NaOH
C
NO
稀硝酸
Cu
H2O
P2O5
D
H2
稀硝酸
Zn
NaOH溶液
无水CaCl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 (2019)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测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训练,共8页。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氮的固定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氮循环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