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第1页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第2页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西周青铜器利簋有铭文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占领商都),辛未,王在波阑师(地名)赐有事(官名)利金(铜等金属)用作檀公(右史的祖先)宝尊彝”根据此铭文可以推断( )
    A. 武王征商发生在甲子年B. 商纣王在商都战败身死
    C. 分封制的对象包括功臣D. 宗族观念有重要影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西周青铜器利簋有铭文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占领商都),辛未,王在波阑师(地名)赐有事(官名)利金(铜等金属)用作檀公(右史的祖先)宝尊彝”可知,周武王赐予右史利金、右史将其制造为利簋以祭祀自己的祖先,用贵重之物祭祀祖,先反映了宗族观念的影响力大,D项正确;古代天干地支计时法可以记年、记月、记日,利簋中的甲子、辛未(甲子日入天后)都是记日而非记年,排除A项;利簋铭文中没有出现商纣王的信息,排除B项;赐予右史利金并非是分封右史,分封包括赐予土地,人口等内容,只有赐金无法断定是分封制,排除C项。故选D项。
    2. 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大意是“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至市,而忘操度,归家取之。返市,市罢,遂不得履”。这则寓言反映的主张是( )
    A. 儒家的秩序规范B. 道家的顺其自然
    C. 法家的变革精神D. 墨家的墨守成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郑人买履的故事出自《韩非子》,郑人的行为愚钝不知变通。这是法家思想在讥讽不知变通的人,固此其反映的是法家所主张的变革精神,C项正确;郑人买履是讽刺寓言,表达了法家反对盲从旧秩序的主张,排除A项;“郑人买履”讽刺是不知变通的人而不是顺其自然,排除B项;郑人就是因为墨守成规,才没有买成履,这是在讽刺这种做法,排除D项。故选C项。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3. 汉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统一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故二世而亡;唐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两人的言论( )
    A. 对秦亡的分析存在矛盾B. 指出了秦朝兴亡的关键
    C. 肯定了官僚政治的作用D. 混淆制度和统治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贾谊分析的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改变其苛刻统治,柳宗元分析的楚秦朝变革的是制度,一人分析秦朝之得,一人分析秦朝之失,可以用来理解秦朝兴亡的原因,B项正确;柳宗元并未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两者分析方向不同,彼此不矛盾,排除A项;贾谊并未分析官僚政治,排除C项;两人分别从施政方式和制度建设分析,并没有混淆两者,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东吴在收服山越,蛮、夷后就地屯田,设置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招募民众开垦土地。吴郡二分,无锡以西地区归毗陵典农校尉管理,大都督陆逊在青年时也曾出任海昌县屯田都尉,并领县事。这说明( )
    A. 军屯增强了后勤力量B. 治粮体系具有独立性
    C. 庄园主借机侵占土地D. 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负责屯田的官员是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校尉管理无锡以西地区,海昌都尉则管理该县事务,所以屯田治粮体系并不隶属郡县体系,具有一定独立性,B项正确: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材料并未表明是何种屯田,排除A项;屯田属于国有田地,材料并未表明屯田官是庄园主且侵占了屯田土地,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进程自唐中期开启,而非三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5. 南朝萧齐统治时,范缜论证了佛教徒“破产以趋佛……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以致“兵挫吏空”,动摇王朝根基。萧梁建政后,仍大力推崇佛教,使佛教发展到新高度。梁武帝的做法是着眼于( )
    A. 维护基层统治秩序的稳定B. 构建代齐建梁的合法性
    C. 满足转世轮回的帝王欲望D. 推动佛教伦理的中国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范缜是站在维护统治的角度抨击佛教,而佛教也具有慰藉人心的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的稳定,因此梁武帝从佛教对统治的积极作用出发,大力发展佛教,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萧齐的文化政策,无法判断萧梁崇佛是否是针对萧齐,排除B项;满足帝王转世欲望并非崇佛政策的着眼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佛教伦理,无法判断是否中国化,排除D项。故选A项。
    6. 唐开元年间的户部文书对边疆治理有如下规定:欲招抚土著或流民,应当由州或都督府上呈中央,不得立刻招抚,若擅自处置,所耗财物按监守自盗处分。这说明( )
    A. 政府试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B. 边疆治理向内地模式靠拢
    C. 归附唐朝的边疆民众数量多D. 唐朝民族政策呈严苛倾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唐朝时期,招抚边疆民众需要上奏朝廷,擅自行动则将面临处分,通过严格规范招抚,监督地方同边民的联系,从而期望在边疆建立长期稳定的治理模式,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内地如何招抚民众,排除B项;严格制定归附规定。并不等同于归附的民众多,排除C项;唐朝的民族政策以开明为特征,严格管理不等于苛刻,排除D项。故选A项。
    7. 下表是宋神宗元丰时期青苗法的执行情况。从元丰三年至元丰六年的变化反映了( )
    A. 北宋的财政危机得到缓解B. 乡村民众的经济负担加重
    C. 青苗法执行尺度逐渐放松D. 王安石变法面临巨大阻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元丰三年的青苗利润是181万贯,元丰六年的青苗利润是293万贯,差额112万贯,但是元丰六年比元丰三年发放的青苗钱少,这意味着元丰六年的放钱利率更高,民众的负担实际上加重了,B项正确;青苗法只是北宋理财的措施之一,由单一的措施判断北宋整体的财政状况并不严谨,且最终收敛的青苗钱总数是下降的,排除A项;利率的增加是执行尺度逐渐严苛的表现,排除C项;青苗利率的提高反映了变法派越发激进,王安石变法中大量启用变法派,削弱了变法阻力,排除D项。故选B项。
    8. 宋朝土地政策不抑兼并,地主拥有成片土地,但“若客户流散”,地主的田地也可能荒废。为此“客户”不但起移自便,而且逢年过节地主还会向“客户”道贺随礼。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
    A. 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B. 流民增多影响农业稳定
    C. 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D. 儒家伦理的世俗化特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经济社会活跃,农耕技术进步,农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地主不得不客气地招待“客户”也就是佃户,以此维持自家土地有佃户耕种,佃户因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C项正确;宋代农村劳动人口是相对不足,而非人口数量的减少,排除A项;宋代农业、工商业发展和军队募兵能够吸纳大量人口,这都能极大地缓解流民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的道贺随礼是笼络佃户的手段,并非地主自觉遵循儒家伦理道德,且道贺随礼仅是材料的其中一部分,无法概括全部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9. (女真族)其地则自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作为业。……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女真族的习俗( )
    A 深受中原生产生活影响B. 反映女真与汉族一体同源
    C. 取决于东北的自然环境D. 有利于扩大女真政权规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女真族的习俗既有农耕生产的特征,也有渔猎生产的特征,这使得女真族的适应能力较强,兼有两种模式的优势这有利于女真政权规模的扩大,D项正确;女真族的习俗是建立在其生产生活的基础之上,有其独立性,不能把农耕特征归结于汉族,排除A项;女真和汉族并非同源,排除B项;地理环境对习俗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嘉靖初年,六部之权渐轻,“凡事多禀受内阁风旨而后行”,大学士杨廷和“封还御批者四”。时任刑部尚书郑晓进言:“直文渊阁,不得专制九卿事,九卿奏事亦不得相禀告”。明代内阁大学士( )
    A. 重新获得宰相权力B. 对君主专制造成威胁
    C. 从官僚体系中剥离D. 借用皇权以干预朝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结合所学,明朝内阁按制度规定只是顾问机构,但是后来皇帝授予内阁票拟权,内阁的权势地位逐渐上升,材料中“凡事多禀受内阁风旨而后行”“郑晓进言限制内阁”等信息可说明内阁借用皇权以干预朝政,D项正确;内阁权力本质上来自皇权,而非相权,且明代已废除丞相制度,排除A项;内阁干政本质上是皇权借内阁之名达成某种目的,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会对君主专制造成威胁,排除B项;内阁虽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但可以说内阁始终是明朝官僚体系的一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明朝中期,乡村雇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对雇主百般顺从。到明朝后期,雇工被人认为“骄惰成风”,食必需酒肉,夏日加点心,冬日加早粥。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市镇工商行业进步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D. 市民文化向乡村延伸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表现了明朝后期乡村雇工生活水平提高,骄惰只是一些人的主观看法,并非客观事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应了经济的进步,乡村雇工的就业集中于市镇的工商业,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不仅仅要满足自由雇佣的条件,还应当包括有规模的手工工场生产、产品面向市场等要素,材料中未体现这些,排除B项;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是人的固有需求,与是否信仰心学无关。因此无法判断雇工是否信仰心学,排除C项;市民文化更侧重于精神丈化需求,材料反映的主要是物质需求,没有体现精神满足,排除D项。故选A项。
    12. 清雍正年间,朝廷在西南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凡遇有事,“逐村清理,逐户稽查”,并派军队于辖区驻扎,以致与当地民众发生器械冲突。清廷做法意在( )
    A. 打击西南藩王割据政权B. 增强宣慰司的治理职能
    C. 辅助流官构建基层秩序D. 清剿白莲教徒反清起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雍正时期对西南地区发起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在基层建立保甲制度,强化对民众的拉制,并通过武力镇压反抗的土司,这都有利于流官在西南地区建立新的统治秩序,C项正确;西南藩王在康熙前期已被剿灭,排除A项;改土归流是以流官替代世袭的宣慰土司,是削弱了土司的割据性,而非增强宣慰司的职能,排除B项;白莲教大起义发生在乾隆统治时期集中在川楚等地,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觐见乾隆,随团画师创作了马嘎尔尼单膝跪地向乾隆呈递通商文书的油画草稿。中方人员看后表示不妥,画师只画,令使团中12岁的小斯丹东单膝跪于乾隆面前,接受乾隆所赐礼物(如下图所示)。这一调整反映了清廷( )
    A. 有意缓和紧张的会谈氛围B. 固守宗藩朝贡的外交思维
    C. 拒绝同英国交流通商事宜D. 以改画来突显外交主动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油画初稿是马嘎尔尼呈递国书,属于两国的外交对话,改后成为了小孩接受皇帝礼物,转变为了藩属接受天朝礼赐,这是朝贡外交的表现,B项正确;将外交对话改成朝贡赐礼是贬低英国,不利于两国缓和关系,排除A项;乾隆同英国交流了通商事宜,只是最终否决了英国请求,排除C项;清廷对马嘎尔尼访华态度冷漠并未寻求主动外交,排除D项。故选B项。
    14. 鸦片战争结束后,美、法两国同清政府交涉,希望得到与英国同等待遇。清政府认为三国商旅难以辨认,英国也可庇护两国开展贸易,若能对美、法表达善意,日后可以保护中国免遭三国联合之害。这表明清政府( )
    A. 以绥靖政策作为权宜之计B. 限制了英国的进一步侵华
    C. 试用新原则处理对外事务D. 推行以夷制夷的传统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清政府设想给予美法善意,使其在以后的中英交涉中支持自己,联合以抗击英国,这是以夷制夷的策略,D项正确;绥靖政策是牺牲弱小国家以换取与强国合作,谋求本国利益。材料中没有被牺牲的小国,排除A项;清朝的想法未能离间英法美的关系,未能限制英国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排除B项;这是以夷制夷的策略,这一策略常见于中国古代处理涉外事务,不是新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土地制度和“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圣库制度,其中的土地制度几乎没有落实,但圣库制度从金田起义到太平天国中后期都有明确推行。这一差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农民的质朴愿想B. 统治阶层的腐化
    C. 严峻的战争形势D. 指导思想的异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853年(中国)。太平天国从起义后就面临巨大的战争压力,集中有限的物资供应军队是在严峻战争形势下的选择,固此圣库制度得以推行而战争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因此土地制度难以推行,C项正确;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有田同耕,但未实行,排除A项;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的军事局面,而非主观的统治者的品行,排除B项;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是杂糅了拜上帝会和小农情结的传统思想,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6. 《辛丑条约》第二条第二款要求清廷以上谕公告若干城镇停止文武各等级科举考试五年,并在附件八列举相关城镇,其中山西省22地;直隶省13地;东三省6地;河南省2地;浙江、湖南、陕西各1地。这一条款意在( )
    A. 惩戒支持义和团的地区B. 扶植南方势力主导政府
    C. 培养亲西方的新式官僚D. 动摇中国传统意识形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义和团运动中,华北多地及南方某些地区支持或默许义和团反抗列强,列强为了对这些地区加以报复,禁止其地区参加科举考试,以示对反帝中国人的惩戒,A项正确;列强并未要求南方势力主导政府,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停止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惩罚,而非改变中国的选官体制和思想传统,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7.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 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 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 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 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项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项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项。因此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8. 中华民国成立后,迫切希望得到国际社会承认。1912年2月21日,日本政府向欧美国家提出一份关于承认民国政府的《备忘录》宣称:“新政府能显示出具有履行该国所承担之各项国际义务的意志和实力时,各国即应对此新政府予以承认。”这反映了日本( )
    A. 主导远东国际局势的能力B. 希望攫取更多的侵华权益
    C. 拉拢中国以对抗欧美列强D. 独占中国权益的侵略野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日本的《备忘录》强调的是各国只有在南京临时政府能够承担各项国际义务之后才给予承认,所谓的各项国际义务即不平等条约申的规定,日本及列强联合施压,诱导南京临时政府为了获得承认而给予更多权益,B项正确;日本是借助和联合欧美到强向中国施压,日本尚不具备主导远东局势和独占中国的能力,排除A、D两项;“拉拢中国以对抗欧美列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46分。19题16分,20题18分,21题12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盐铁会议召开。
    讨论之中,贤良文学诸人属于儒家立场,御史大夫桑弘羊是法家立场。据桓宽《盐铁论》所录,儒生是绝对的反战主义者,他们认为汉武帝在位时期,一切以对外作战为第一,不惜用以次充好、强买强卖,哄抬物价种种办法筹款,致使人民的生活非常痛苦,再加上为丁稳定,不惜采用恐怖手段维系统治,更使人民吃不消。连年征战,民穷财尽,民怨沸腾,因而绝不能再走与民争利的法家路线。桑弘羊主持朝廷财经事务长达30余年之久,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他认为兴盐铁,酒榷、置均输平准,扩大了财源,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而且这些政策便于抑制豪强大家,可济民救灾,有益于农民。
    盐铁讨论的结果,据《盐铁论》载为“请且罢郡国榷酤(酒政)、关内铁官”。会议虽未能完全依照贤良文学的建议,但他们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成功。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霍光借助民间代表人士的辩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据劳榦《秦汉简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盐铁会议双方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执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汉武帝不得不转变政策,与民休息。武帝逝世后,霍光和桑弘羊身为辅政大臣,两人存在权力斗争,盐铁会议成为霍光向桑弘羊发难的手段。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信念,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否定,反对与民争利,主张让利于民。桑弘羊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巩固统治、开拓疆域、增强国力的作用。贤良文学和桑弘羊的争论,背后即是霍光与桑弘羊的权力斗争,也是关于国家治理道路的一次抉择,是儒、法之争在延续。贤良文学立足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视角,认识到了富民而后能强国;桑弘羊立足于以国家力量来维系社会发展与稳定,体现了国家本位的观念。国与民的关系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话题,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民众力量的增强又是国家实力增长的根本动力。
    【解析】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含评析类、解读类),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汉代中国。评析即分析、评价。先分析这个历史事件,可从背景、内容等角度展开。结合所学,如背景是“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执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汉武帝不得不转变政策,与民休息。武帝逝世后,霍光和桑弘羊身为辅政大臣,两人存在权力斗争,盐铁会议成为霍光向桑弘羊发难的手段。”争论内容可据材料“讨论之中,贤良文学诸人属于儒家立场,御史大夫桑弘羊是法家立场、绝不能再走与民争利”“桑弘羊……扩大了财源,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而且这些政策便于抑制豪强大家,可济民救灾,有益于农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如“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信念,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否定。反对与民争利,主张让利于民。桑弘羊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巩固统治、开拓疆域、增强国力的作用。”然后,评价双方的主张。先说明双方争论的实质,如据材料“贤良文学诸人属于儒家立场”“法家路线”“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霍光借助民间代表人士的辩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可得出贤良文学和桑弘羊的争论,背后即是霍光与桑弘羊的权力斗争,也是关于国家治理道路的一次抉择,是儒、法之争在延续。再评价双方主张是利是弊或者利弊都有,如“贤良文学立足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视角,认识到了富民而后能强国;桑弘羊立足于以国家力量来维系社会发展与稳定,体现了国家本位的观念。”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如,“国与民的关系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话题,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民众力量的增强又是国家实力增长的根本动力。”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汉田租以产量为标准,实行三十税一之制。至建安五年。“曹操始制新科”所谓“新科”,便是《魏书》说的“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又汉有算赋,是人头税,曹操改为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这是户调。税亩制依据田亩的多少收租,户调则是赀多之户多出,赀少之户少出,绢二匹、绵二斤是按照家赀户等的不同,各户所应出的平均数额,曹魏“制新科”后,河东号称“百姓劝农,家家丰实”,冀州号称“户口最多,田多垦辟”。
    材料二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一)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露田不得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者归还官府。
    (二)桑田永为个人所有,不须归官。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
    (三)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的租调制对汉代赋税所做的调整及租调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均田制的特征,并指出均田制实施的前提。
    【答案】20.
    调整:田税征收办法以田亩定量原则代替了产量比例原则;废除以人头为征收依据的算赋,改以户为征收单位;按照家庭财产多寡确定征税标准。
    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繁衍;保障政府赋税收人。
    21. 特征:土地国有和土地私有相结合;限制贫富差距过于悬殊;兼顾农民与地主的利益。
    前提:政府掌握足量的土地;政府的控制力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调整: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曹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东汉田租以产量为标准,实行三十税一之制”“税亩制依据田亩的多少收租”可知,田税征收办法以田亩定量原则代替了产量比例原则;根据材料“又汉有算赋,是人头税,曹操改为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这是户调”可知,废除以人头为征收依据的算赋,改以户为征收单位;根据材料“户调则是赀多之户多出,赀少之户少出,绢二匹、绵二斤是按照家赀户等的不同,各户所应出的平均数额”可知,按照家庭财产多寡确定征税标准。 积极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曹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百姓劝农,家家丰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和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繁衍;保障政府赋税收人等方面分析。
    【小问2详解】
    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魏至唐前期(中国)。根据材料“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露田不得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者归还官府”“桑田永为个人所有,不须归官”可知,土地国有和土地私有相结合;根据材料“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可知,限制贫富差距过于悬殊;兼顾农民与地主的利益。前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魏至唐前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掌握足量的土地;政府的控制力强。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投,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冲击——反应”理论。以下是费正清对该理论的解读:“西方是19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的发明者,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剑桥中国晓清史》
    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事年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冲击一反应”模式的看法,(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①若赞成冲击一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②若反对“冲击一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
    ③若认为“冲击一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因角度给予否定。
    【示例】
    该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作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前期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主要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前提下被动学习。因此,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变革是复杂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因此在应对复杂的历史或现实问题时,既不能故步自封,盲目自大,要敢于接受来自外部的挑战.也不能陷入"西方中心"的误区.要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拥抱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为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观点:首先表明立场,材料观点“西方是19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的发明者,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看法:首先从肯定角度看,近代中国前半期在列强的侵略背景下,中国基本是在学习西方的路上不断探索,从外部推动力量看,体现了“冲击——反应”模式,如: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作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前期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主要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前提下被动学习。因此,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从内部变化来看,甚至在明代中后期,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了变革的因素,即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变革是复杂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因此在应对复杂的历史或现实问题时,既不能故步自封,盲目自大,要敢于接受来自外部的挑战,也不能陷入“西方中心”的误区,要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拥抱进步。年份
    发放青苗钱(万贯)
    收敛青苗钱(万贯)
    收入(万贯)
    元丰三年
    1319
    1500
    181
    元丰六年
    1104
    1397
    293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9世纪前期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1895年
    康有为公车上书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95年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98年
    维新变法
    1842年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兴起
    19世纪40年代
    魏源编纂《海国图志》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851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01年
    签订《辛丑条约》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0世纪初
    清末新政
    1860年
    签订《北京条约》
    1905年
    革命派组建同盟会
    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1864年
    阿古柏入侵新疆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865年
    1875年
    江南制造总局建立
    左宗棠发兵新疆
    1915年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84年
    中法战争爆发
    1916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919年
    签订《巴黎和约》
    1895年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相关试卷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题,选择题,计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填,选一选,连一连,数一数,计算我最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2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