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提优训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69139/0-17046171470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燃烧和灭火提优训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69139/0-17046171470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燃烧和灭火提优训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69139/0-17046171471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燃烧和灭火提优训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7.1燃烧和灭火提优训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7.1燃烧和灭火》提优训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一.选择题(30分)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2.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发现重大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6.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你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立即逃跑 B.拨打火警电话119 C.深呼吸后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7.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本意,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火熄灭 D.用油隔绝氧气,使火熄灭8. 下列消防标志与其文字相吻合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第8题图 第9题图9. “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10.某同学组利用下图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1.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③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试管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对比②、③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D.图中小气球有密闭装置、缓冲气压的作用12.某同学对比如图所示甲、乙实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13.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及其原理有错误的是(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 C.室内起火应迅速开所有门窗通风D.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应应严禁烟火14.我们要提高防火防爆消防安全意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烟花棒燃放结束,要确认无火星后再离开B.发现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油烟机再关闭燃气阀门C.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D.为了降低地下煤矿中降低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浓度,要通风(或收集瓦斯)15.取6g某有机物X完全燃烧,生成13.2gCO2和7.2gH2O,则推出有机物X的化学式为( ) A.C2H6O B.C3H8O C.C3H8 D.C2H6二.非选择题( 40 分)16.(4分)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沙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沙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细沙一直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16题图 第17题图17.(3分)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4分)对照实验法是根据事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揭示事物属性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请仔细观察图,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 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为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图中能实现“水火相融”的操作是 。(2)实验探究应注意安全环保。请评价甲实验有什么弊端: 。 第18题图 第19题图19.(6分)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2)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写出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20.(8分)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1)丙烯菊酯由 元素组成,它属于 (填物质类别)。 (2)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 ,蚊香才能燃烧。 (3)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这与构成物质的分子 有密切的联系。 (4)在使用蚊香过程中,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 。 21.(8分)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7-1-5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1)在上述实验中,鼓人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蜡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的煤粉时(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第21题图 第22题图22. (10分)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相关的现象与结论如下,请你给出正确的解释。(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2)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中液面: ;(3)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气体为混合物: ;(4)该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蜡烛熄灭后,向盘子的水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 教师样卷一.选择题(30分)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B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2.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D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发现重大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6.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你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D )A.立即逃跑 B.拨打火警电话119 C.深呼吸后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7.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本意,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 )A.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火熄灭 D.用油隔绝氧气,使火熄灭8. 下列消防标志与其文字相吻合的是( C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第8题图 第9题图9. “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 A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10.某同学组利用下图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D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1.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对比①、③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试管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对比②、③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D.图中小气球有密闭装置、缓冲气压的作用12.某同学对比如图所示甲、乙实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13.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及其原理有错误的是( C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 C.室内起火应迅速开所有门窗通风D.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应应严禁烟火14.我们要提高防火防爆消防安全意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B )A.烟花棒燃放结束,要确认无火星后再离开B.发现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油烟机再关闭燃气阀门C.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D.为了降低地下煤矿中降低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浓度,要通风(或收集瓦斯)15.取6g某有机物X完全燃烧,生成13.2gCO2和7.2gH2O,则推出有机物X的化学式为( B ) A.C2H6O B.C3H8O C.C3H8 D.C2H6二.非选择题( 40 分)16.(4分)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沙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沙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细沙一直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红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红磷接触到了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点燃的着火点 4P+5O22P2O5 细沙不具有可燃性第16题图 第17题图17.(3分)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发生燃烧 (2)ABD (3)火柴头斜向下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或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容易熄灭)(两种情况都回答也对)18.(4分)对照实验法是根据事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揭示事物属性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请仔细观察图,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 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为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图中能实现“水火相融”的操作是 。(2)实验探究应注意安全环保。请评价甲实验有什么弊端: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2)白磷敞口燃烧,对环境有污染(合理即可) 第18题图 第19题图19.(6分)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2)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写出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隔离可燃物(2)C2H5OH+3O22CO2+3H2O;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化合反应;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20.(8分)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1)丙烯菊酯由 元素组成,它属于 (填物质类别)。 (2)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 ,蚊香才能燃烧。 (3)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这与构成物质的分子 有密切的联系。 (4)在使用蚊香过程中,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 。 【答案】 (1)C、H、O(或碳、氢、氧) 化合物(或纯净物)(2)着火点(蚊香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不断运动(答案合理即可)(4)在接近蚊香的燃烧处掐断(或隔绝空气)21.(8分)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7-1-5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1)在上述实验中,鼓人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蜡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的煤粉时(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3)①②(4)严禁烟火(合理即可) 第21题图 第22题图22. (10分)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相关的现象与结论如下,请你给出正确的解释。(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2)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中液面: ;(3)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气体为混合物: ;(4)该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蜡烛熄灭后,向盘子的水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答案】 (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蜡烛燃烧放热,使得杯子里的空气被加热,最终热胀使得杯内的气体逸出,蜡烛熄灭后,杯内气氛冷却下来,发生冷缩,使得杯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最终杯内液面高于盘中液面;(3)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含有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4)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5)水中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