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7.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2022珠海模拟)下列对成语涉及的化学原理的解释错误的是( )A.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C.煽风点火:提供充足的氧气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2022湘潭中考)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C.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时,应立即用水浇灭4. 下列关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5.元末陶宗仪的《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黄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发烛”与火柴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黄比松木更易燃烧 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发烛”燃烧会产生刺鼻气味 D.“发烛”发火只生成CO26.燃烧与灭火学完后,你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C.高层发生火灾,切不可乘坐电梯逃生 D.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7.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物质,为保证安全,常在试剂瓶上附上相应的图标。下列图标表示有毒的是A. B. C. D. 8.环氧乙烷是一种高效气体杀菌消毒剂,它易燃易爆。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三种元素 B.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C.相对分子质量为 D.储存罐不能靠近火源或暴晒9.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酒精灯不慎碰翻起火,迅速用湿抺布扑盖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报警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遇到火灾,迅速坐电梯逃生1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12. “纸火锅”是用纸做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二、填非选择题1.掌握不同场景的火灾自救与防火灭火措施有助于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1)2022年8月,重庆山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此次灭火使用了“以火灭火”的特殊方法:反向点火,在两股山火相遇短时瞬间____________________(填灭火原理),使火熄灭。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该沿__________(填“逆风”或“顺风”)方向逃离。(2)2022年12月,深圳心海城发生火灾,大火和浓烟顺着楼道向上蔓延。这启示我们火灾刚发生时,应该往__________(填“高”或“低”)处跑,并使用__________捂住口鼻,防止吸入大量浓烟。(3)掌握合理的灭火方法可以预防火灾,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中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1)水无法被点燃,纸张能燃烧,说明发生燃烧的物质需有_______性。(2)酒精(化学式C2H6O)与O2反应生成8.8gCO2、5.6gCO和一定质量的H2O,则生成H2O的质量为_______。(3)根据不同的起火原因选择不同的灭火方式。①活泼金属(如K、Na、Mg等)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高温下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金属镁着火最好选用_______灭火(填字母)。A 干冰 B 水 C 湿抹布 D 沙土②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可选用四氯化碳。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由此推断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甲同学: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以上,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乙同学:微热燃烧管至a℃,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2,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1)请写出甲同学挤压滴管1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甲同学实验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的原因是 。(3)乙同学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则a℃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A.25℃B.40℃C.80℃D.260℃(4)甲同学要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燃烧管,目的是 。4(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注射器活塞反应前停留在55mL刻度处,导管容积忽略不计(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利用烧杯中氧化钙与水反应引燃白磷,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_______(填序号)移动。A、向右 B、向左 C、先向左再向右 D、先向右再向左若白磷量充足,装置不漏气,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最终活塞会停留在________mL刻度处。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A、该实验能粗略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B、实验中,没有白烟逸出,更环保;C、实验中装置始终密闭,避免红磷放入瓶中时空气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D、实验中红磷的用量越多,实验测量结果越准确。(2)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滴下的水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___________。【定性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①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②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水与过氧化钠反应放热。③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则另一种产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定量研究】4.6g某物质在一定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请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厨房中较低的位置B.若报警器发出警报,应立刻打开排风扇使可燃性气体尽快排出C.若泄漏的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处理时要谨防中毒D.水煤气是一种可燃性液体A.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乘坐电梯离开D.烧火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B.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D.“钻木取火”——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A.水蒸发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B.纸不是可燃物,所以不会燃烧C.纸被水浸湿,导致纸的着火点降低D.因没有充足的空气,所以纸不会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