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复习卷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复习卷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秸秆发酵后制沼气B.厨余垃圾就地掩埋
    C.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D.光伏发电代替燃煤发电
    2.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天然气燃烧B.生石灰与水反应
    C.镁带与盐酸反应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3.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安全: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C.化学与健康: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单质
    D.化学与环境:工业产生的“三废”和汽车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4.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6 日 11 时 14 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液氢、煤油(含 C、H 元素)、液氧可用作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箭发射时仅靠空气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
    B.液氢和煤油完全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液氢是高能燃料且燃烧后的产物无污染
    D.飞船进入轨道后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会放出热量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C.缓慢氧化不会放出热量D.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6.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共谋绿色生活,共道美时家园》的讲法中强调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题的是
    7. 选择燃料需考虑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下列燃料的利用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8. 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倡导低碳和改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个主题的是
    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若16g甲烷与质量为m的氧气反应生成了、CO和,则下列有关m判断正确的是
    A.B.
    C.D.
    10.我国“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结构占比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
    B.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
    C.煤炭燃烧产生的CO2会造成酸雨,对环境影响大
    D.氢气是清洁的高能燃料,液氢已被应用于航天等领域
    11.下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B.氢气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高纯度氢气可为火炬安全燃烧提供保障
    D.氢气燃烧产热高,产物无污染
    1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B.少用纸巾,保护森林
    C.夏天将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D.工厂废水处理达标排放
    二、非选择题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能源改变生活。
    ①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主要材料是铜,利用铜的 性。
    ②风能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沼气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 。
    ③除图中所示能源外,再写一种新能源 。
    (2)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C粒子的符号为 。
    ②图A、B、C、D共表示 种元素,由A、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③D中x= 。
    2研究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环,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如图为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1)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 (填字母序号)。
    A.自然界中的碳元素 B.生活用品中的碳单质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是参与碳循环的主要物质,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 ,常用于 。
    (3)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
    (4)图中化石燃料的燃烧能量转化方式是 。
    (5)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问题,请列举一种新能源 。
    3. 乙二醇(C2H6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工业煤制乙二醇,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备过程如图 1 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二醇是____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3 个乙二醇分子可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
    (2)煤作为化石燃料之一,属于 _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造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2 所示,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铜,请写出合成气的一种成分与 CuO 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4)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草酸(C2H2O4) B 甲醇(CH3OH) C 尿素[CO(NH2)2]
    (5)乙二醇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组成大气的两种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 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发展“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1)化石燃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
    ①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步行代替开私家车 ③日常生活耗用的能量尽量少
    (3)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a.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
    ①a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他们组成的共同点是______
    ②b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H2SO4的一个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4)拉瓦锡通过定量分析实验,获得化学的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可能变化的是______。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元素种类 f.物质种类
    ②已知5gX恰好与10gY化合生成新物质Z。现有X、Y各15g,完全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______g。
    A.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制品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C.推广使用滴灌技术,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A.推广植物秸秆发酵制沼气
    B.城际道路边大量种树
    C.雨水和生活污水分道排放
    D.大力提倡野外烧烤食物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后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