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附参考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169701/0-17046345642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附参考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169701/0-17046345642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附参考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169701/0-1704634564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附参考答案),共7页。
高中语文选必中第11课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过秦论》1.(辽宁丹东2022届高三一模)贾谊在《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 ”“ ”。2.(江苏苏州2022届高三三模)《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3.(2021·新高考Ⅰ卷)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 , ”,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4.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始皇派遣优秀的将领、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5.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概括了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胜后,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之事。6.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的响应。7.贾谊《过秦论》中写诸侯国为了对抗秦国,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的句子是“ , ”。8.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句,从兵器和旗帜两方面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9.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10.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写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1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 , ”四句介绍战国四公子。12.贾谊《过秦论》中写战国四公子共同特点的句子是“ , , ”。13.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交代秦孝公时期,对内采取的政治措施。14.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国向东面和背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 , ”。15.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国向南面和西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 , ”。16.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17.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总括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的强大盛况。18.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不能相提并论的三句是“ , , ”。19.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句说明诸侯国不惜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20.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写秦国控制天下之后,据守华山作为帝都城墙,凭借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21.贾谊《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锐不可当地征服天下从而登上帝位的句子是“ , , ”。22.贾谊《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 , ”。22.贾谊《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 , ”。 23.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24.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写陈涉起义导致秦之灭亡,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秦被天下人耻笑。25.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使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26.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写陈涉的起义军所用的武器远不及九国的句子是“ , ”。27.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写秦始皇自认为占据华山、守住黄河就能使江山牢固。 28.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写陈涉起义时作战之术远不及九国之士的句子是“ , , ”。29.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写陈涉出身贫寒、地位低贱。30.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坚固,世代为帝的句子是“ , , ”。31.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秦国把诸侯国的军队打得横尸百万,流的血可以漂起盾牌句子是“ , ”。32.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制服他们,乘胜追击追逐败逃的军队句子是“ , ”。33.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说明陈涉起义军士兵的身份低贱,不能和九国部队匹敌的句子是“ , ”。34.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说明陈涉的身份远不如九国的的国君尊贵句子是“ , ”。35.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陈涉率领的起义队伍疲惫不堪、人数颇少的两句是“ , ”。36.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 , ,铸以为金人十二”。37.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介绍陈涉的个人素质和财力。 38.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置身于军队中,从田野间突然兴起的句子是“ , ”。39.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慑到边远地区句子是“ , ”。40.贾谊在《过秦论》中,写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的句子是“ ”。41.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写六国盟约失败,争着贿赂秦。42.贾谊《过秦论》中写孝文王、庄襄王统治时期的情况的句子是“ , , ”。43.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孝公去世之后的三个国君都能够延续先王策略的句子是“ , , ”。44.贾谊《过秦论》中写诸侯国想凭借他们雄厚的实力攻打函谷关从而灭掉秦国的句子是“ , , ”。45.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的地势。46.贾谊《过秦论》中用赋的写法、排比兼对偶的句式,写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 , , , ”。47.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孝公在商鞅的辅佐下,设立了内外的法度后,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国土之外)的土地的一句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48.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 , ”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49.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写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控制天下。50.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 , ”四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51.贾谊《过秦论》中的“ ,吞二周而亡诸侯,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得天下之势不可挡,与下文的“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52.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写九国得军队虽然拥兵百万,可面对强秦的迎敌之势却犹豫不决。53.贾谊《过秦论》中“ , , ”三句,生动地写出秦统一天下后,百越的君主投降的情景。54.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 ”三句来写秦始皇的愚民措施。55.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并且陈涉也远远比不上九国之后,发出了“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的疑问。56.贾谊《过秦论》中写秦统一天下以后把天下作为自家私产,把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的句子是“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57.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国四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58.贾谊《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的句子是“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59.贾谊在《过秦论》中,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表明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的重要的威慑作用。60.贾谊在《过秦论》的结尾,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揭露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五代史伶官传序》1.晋王留下遗言,说梁是仇敌,燕王是他扶持确立地位,还有“ ”,后二者“ ”,所以这三家都是仇家。2.庄宗接受父亲的遗命非常庄重严肃,从“ ”一语可以看出。3.“ , ”,晋王给庄宗留下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遗物,希望庄宗完成他的遗愿。4.欧阳修认为国家盛衰的命运有两方面原因:“ , !”5.“ , ”一语,告诉我们欧阳修以庄宗为例写国家盛衰原因,是从晋王遗命开始。6.欧阳修觉得根据“ , ”,可以了解国家命运盛衰的原因。7.“ , ”,庄宗宠幸伶人,不思治国,导致一人作乱,天下响应。8.伶人发起叛乱,四方响应,庄宗仓皇出逃,“ ”,君臣对望,无处可去,可见其只知享乐,后果是多么严重!9.每次用兵,庄宗都以一少牢祭告太庙,请下那三支箭,“ , ”,凯旋后又把箭藏入太庙,足见其忠诚勇猛勤勉。10.庄宗打败燕梁,祭告于太庙,“ , ”,可是后来因伶人发动的叛乱而狼狈逃亡,君臣“何其衰也”,二者形成极大反差,让人感叹!11.庄宗“ , ”,进入太庙,奉还三支箭,祭告成功之事,那时的气势,可谓壮大!12.“ , ?”该问题是欧阳修针对庄宗的经历而提,旨在让后人思考治国之理。庄宗英勇善战而取得天下,却因宠信伶人而失去天下。13.欧阳修认为“ , ”,是很自然的道理。14.欧阳修引用《尚书》警句“ , ”,以示勤勉于治国之重要。15.“ , ”一语,是说后唐庄宗气势盛大的时候的状况。16.“ , ”一语,告诉治国者,一定要谨小慎微,不仅仅是对待伶人的态度,其他小事也会影响国家。17.“ , ”一语,是说后唐庄宗气势衰颓被伶人围困的结果。18.庄宗李存勖取得天下后,骄奢淫逸,重用伶官,荒废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士卒离散,仅有的些许忠臣还被庄宗逼着以发代首,发誓效忠。欧阳修《伶官传序》一文,用“ , ”两句再现了当时君臣相泣的情景。19.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 ”。20.《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 , ”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附:参考答案《过秦论》1.(辽宁丹东2022届高三一模)贾谊在《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江苏苏州2022届高三三模)《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3.(2021·新高考Ⅰ卷)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4.贾谊《过秦论》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始皇派遣优秀的将领、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5.贾谊《过秦论》中“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概括了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胜后,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之事。6.贾谊《过秦论》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的响应。7.贾谊《过秦论》中写诸侯国为了对抗秦国,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的句子是“合从缔交,相与为一”。8.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两句,从兵器和旗帜两方面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9.贾谊《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两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10.贾谊《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两句,写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1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句介绍战国四公子。12.贾谊《过秦论》中写战国四公子共同特点的句子是“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13.贾谊《过秦论》中“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三句交代秦孝公时期,对内采取的政治措施。14.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国向东面和背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5.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国向南面和西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16.贾谊《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17.贾谊在《过秦论》中,用“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总括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的强大盛况。18.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不能相提并论的三句是“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19.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两句说明诸侯国不惜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20.贾谊《过秦论》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两句,写秦国控制天下之后,据守华山作为帝都城墙,凭借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21.贾谊《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锐不可当地征服天下从而登上帝位的句子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22.贾谊《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22.贾谊《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措施是“外连衡而斗诸侯”。24.贾谊《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三句,写陈涉起义导致秦之灭亡,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秦被天下人耻笑。25.贾谊《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两句,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使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26.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写陈涉的起义军所用的武器远不及九国的句子是“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27.贾谊《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三句,写秦始皇自认为占据华山、守住黄河就能使江山牢固。 28.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写陈涉起义时作战之术远不及九国之士的句子是“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29.贾谊《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句,写陈涉出身贫寒、地位低贱。30.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坚固,世代为帝的句子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1.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秦国把诸侯国的军队打得横尸百万,流的血可以漂起盾牌句子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2.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制服他们,乘胜追击追逐败逃的军队句子是“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33.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说明陈涉起义军士兵的身份低贱,不能和九国部队匹敌的句子是“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34.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说明陈涉的身份远不如九国的的国君尊贵句子是“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35.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陈涉率领的起义队伍疲惫不堪、人数颇少的两句是“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36.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37.贾谊《过秦论》中“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三句,介绍陈涉的个人素质和财力。。38.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置身于军队中,从田野间突然兴起的句子是“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39.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慑到边远地区的句子是“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40.贾谊在《过秦论》中,写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的句子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1.贾谊《过秦论》中“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两句,写六国盟约失败,争着贿赂秦。42.贾谊《过秦论》中写孝文王、庄襄王统治时期的情况的句子是“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43.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孝公去世之后的三个国君都能够延续先王策略的句子是“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44.贾谊《过秦论》中写诸侯国想凭借他们雄厚的实力攻打函谷关从而灭掉秦国的句子是“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45.贾谊《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两句,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的地势。46.贾谊《过秦论》中用赋的写法、排比兼对偶的句式,写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47.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孝公在商鞅的辅佐下,设立了内外的法度后,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国土之外)的土地的一句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48.贾谊在《过秦论》中,用“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49.贾谊《过秦论》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三句写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控制天下。50.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四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51.贾谊《过秦论》中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得天下之势不可挡,与下文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52.贾谊《过秦论》中“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三句,写九国得军队虽然拥兵百万,可面对强秦的迎敌之势却犹豫不决。53.贾谊《过秦论》中“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三句,生动地写出秦统一天下后,百越的君主投降的情景。。54.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三句来写秦始皇的愚民措施。 55.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并且陈涉也远远比不上九国之后,发出了“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的疑问。56.贾谊《过秦论》中写秦统一天下以后把天下作为自家私产,把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的句子是“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57.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国四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58.贾谊《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的句子是“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59.贾谊在《过秦论》中,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表明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的重要的威慑作用。60.贾谊在《过秦论》的结尾,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揭露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五代史伶官传序》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而)皆背晋以归梁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5.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7.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8.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9.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10.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12.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1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14.满招损 谦得益15.举天下豪杰 莫能与之争1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7.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1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19.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