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高频易错必刷卷+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展开2023-2024学年 四年级上册科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面做法中,会发出声音的是( )。
A.B.C.
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B.手使锣面跟空气隔开了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3.鸟的发声器官是( )。
A.声带B.鸣管C.骨骼
4.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棉线B.空气C.话筒D.纸杯
5.下列选项中,可以帮我们观察得更清楚的是( )。
A.B.C.
6.舞台上主持人使用话筒,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量B.音调C.音色
7.混合在一起的两种物体,既能用一个磁铁把它们分离,又能放入水中,然后过滤,再通过蒸发分离,这两种物体可能是( )。
A.铁屑和沙B.铁屑和盐C.盐和白糖
8.龙龙和华华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乐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吸管开口的一端从侧面往里吹气,吸管里面的空气就会振动起来
B.短吸管中的空气会比长吸管中的空气振动得慢
C.吹气时,短吸管发出高音,长吸管发出低音
9.平静时,正常人呼吸20次,时间大概持续了( )分钟。
A.1B.2C.3
10.仔细观察下图,说法错误的是 ( ) 。
A.人和动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人和动物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C.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1.空气污染主要会引起( )疾病。
A.消化器官B.呼吸器官C.神经系统
12.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肌肉,膈下压,肺部扩张, ;膈上提,肺部收缩, 。( )。
A.吸气 呼气B.吸气 吸气C.呼气 吸气
13.呼吸器官主要包括( )。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B.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C.心脏、血管、大脑、口腔
14.通过栽小葱的实验告诉我们,植物生长( )。
A.只需要水B.只需要土壤C.离不开水、阳光和土壤
15.如图所示,小智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在几童节表演“秘密通信”小魔术:他在纸上用白醋写字,将纸自然晾干,再在纸上喷洒紫甘蓝汁,此时纸上会出现( )。
A.红色的字B.蓝色的字C.黑色的字
16.下列哪个种动物不是通过直接饮水的方式获取水分的?( )
①斑马 ②蚕 ③羚羊 ④蝴蝶 ⑤蝎子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
17.用垫圈驱动小车的实验中,拉力大小是用( )来表示的。
A.小车大小B.小车重量C.小车快慢D.垫圈数量
18.下面的物体靠重力运动的是( )。
A.跳伞B.火车C.飞机
19.下面的物体靠反冲力运动的是( )。
A.喷气式飞机B.火车C.汽车
20.用手推纸蝙蝠的翅膀时,纸蝙蝠的耳朵会( )。
A.张开B.闭合C.不动
21.游乐场里,小朋友们玩的蹦蹦床是利用蹦蹦床受压产生( )的原理制成的。
A.浮力B.弹力C.摩擦力
22.什么时候最热?( )
A.早上B.中午C.晚上
23.手心朝下把小球抓在手中,松手后小球就会落下来。小球落下来是因为受到( )。
A.空气的阻力B.重力C.手的推力
24.截止2023年7月,神舟载人飞船( )已经成功发射。
A.十五号B.十六号C.十七号
25.将形状相同的两个圆形物体分别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平放的静止不动,立放的从木板上滚下来,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立放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平放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立放物体在木板上受到的滚动摩擦比平放物体在木板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小
C.平放物体在木板上受到的滑动摩擦比立放物体在木板上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D.这是实验现象中的偶然巧合,与物体旋转方法无关
二、判断题
26.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对听觉器官不会产生损伤。( )
27.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28.呼吸过程中,肺与膈肌会协同工作,相互配合。( )
29.风能通过一定的装置也能转化为磁能。( )
30.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微生物。( )
三、简答题
31.核桃中含有脂肪,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四、实验题
3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我提出的问题: 。
(2)我的假设: 。
(3)我的实验设计: 。
(4)这个实验中,要控制不变的条件是: 。
(5)经过实验,我得到的结论是: 。
设计制作桥。
甲 乙 丙
小红和同伴要共同设计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20cm宽的“峡谷”,桥面宽度大于10cm,至少能承重200g的小车。图甲是他们第一次设计的结构图。
33.他们将桥面设计成圆管状纸平铺(如下图所示),其最终的目的是( )。
A.使桥梁更加美观B.增加桥面的高度C.增加桥梁承重力
34.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桥梁”时,经历了五个环节:①明确任务;②共同设计方案;③改进设计方案,再次制作;④交流初步想法;⑤制作“桥梁”。这五个环节的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⑤→④→③B.①→⑤→②→④→③C.①→④→②→⑤→③
35.小红在他们进行第一次改进时,在桥面下面增加了拱条,小红将重物放在桥面中间(如图乙所示),请你在图乙中用箭头画出力是如何传递的。
36.第二次改进时(如图丙所示),增加了桥塔的设计,下列三种设计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缆绳承受拉力最小的是( )。
A. B. C.
37.用对比试验研究“桥塔高度对桥面承重能力的影响”,上题所示的三种桥梁设计图中,最合理的是( )。
A.A和BB.B和CC.A和C
38.从结构上看,图丙结合了( )和( )两种结构。
A.拱形、钢索桥B.框架结构、钢索桥C.钢索桥、框架结构
五、综合题
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科一天的食谱:
39.统计一天的食物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肉包子应该记为一种食物
B.吃过的零食也应该记录下来
C.可以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统计一天的食物
40.为了使小科的午餐营养搭配更均衡,可以在午餐中加入( )。
A.西蓝花B.芹菜C.鲳鱼
41.小科用核桃在白纸上涂抹,会留下油迹,说明核桃中含有较多的 ;在米饭上滴碘酒,看见米饭变成 色。
42.吃核桃时,咀嚼核桃所用的牙齿是( )。
A.门齿B.犬齿C.臼齿
43.米饭进入身体后的“旅程”是( )。
A.口腔—胃—食道—大肠—小肠
B.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C.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
44.“非常长,内壁有很多褶皱,内壁有大量绒毛凸起”描述的消化器官是(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45.妈妈经常提醒小科,吃饭时不要说话交流,还要细嚼慢咽。请你帮小科分析一下妈妈的话有哪些科学道理: 。测量物体的质量。
46.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物体的 。天平是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47.请把正确使用天平的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每个3分,共9分)。
①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中间,这时横梁平衡;
②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指针恢复平衡。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所在刻度数值;
48.把下列部分名称补充完整。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时间
牛奶、肉包子、核桃
米饭、炒白菜、油焖茄子
米饭、糖醋排骨、番茄炒蛋
橘子
参考答案:
1.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两张纸板摩擦会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只把手放在鼓面上,鼓面没有变化产生振动;拉伸纸片,纸片也没有振动,都不会产生声音。
2.C
【详解】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功能,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也立即停止。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时,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锣声也就消失了。
3.B
【详解】鸟类是除哺乳动物外唯一具有特定发声器官的脊椎动物。不过,哺乳动物的发声器官在喉头,而鸟类的发声器官是在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科学家称它为鸣管。
4.A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从话筒传到听筒的,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5.B
【详解】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助听器是用来帮助听声音的。
6.A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音量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舞台上主持人使用话筒,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量,话筒具有放大声音强度的作用。话筒不会改变人说话声的音调,更不会改变人说话声的音色。
7.B
【分析】根据固体与液体混合情况,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过滤、沉淀、蒸发。过滤、沉淀用来分离不溶解的混合,蒸发用来分离溶解的混合。
【详解】A、铁屑和沙都不能溶解于水,不能通过蒸发分离,A不符合题意。
B、铁屑可以被磁铁吸引,盐不能被磁铁吸引;盐能溶解于水,而铁屑不能溶解于水。所以铁屑和盐既能用一个磁铁把它们分离,又能放入水中,然后过滤,再通过蒸发分离,B符合题意。
C、盐和白糖都能溶解于水,但都不能被磁铁吸引,不能用磁铁和蒸发分离,C不符合题意。
8.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根据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解答即可。
A 在吸管开口的一端从侧面往里吹气,吸管里面的空气就会振动起来,这种说法正确。
B 短吸管中的空气会比长吸管中的空气振动得慢,这种说法错误,短吸管中的空气会比长吸管中的空气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
C 吹气时,短吸管发出高音,长吸管发出低音。这种说法正确。
9.A
【详解】人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呼吸实际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平静时,正常人呼吸20次,时间大概持续了1分钟。
10.B
【解析】略
11.B
【详解】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空气污染主要会引起呼吸器官疾病。
12.A
【详解】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呼气时,胸廓向内收缩,横隔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腹部舒张,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吸气时,胸廓向外扩张,横隔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腹部收缩,吸入了空气。
13.B
【详解】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道、咽喉、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人体血液的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器官包括心脏和各级血管。
14.C
【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大多数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通过栽小葱的实验告诉我们,植物生长离不开水、阳光和土壤。
15.A
【详解】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中性物质不变色。如图所示,小智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在儿童节表演“秘密通信”小魔术:他在纸上用白醋写字,将纸自然晾干,再在纸上喷洒紫甘蓝汁,因为白醋是酸性物质,紫甘蓝汁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所以此时纸上会出现红色的字。
16.C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分是一切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动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获得水分来维持生存。动物除了直接饮用水的方式外,还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斑马、羚羊和蝴蝶都是直接饮水;蚕和蝎子是通过从食物中获取水分的。
17.D
【详解】在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18.A
【详解】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跳伞利用了重力和空气浮力的相互作用。火车、飞机都是利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运动的。
19.A
【详解】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以上选项物体靠反冲力运动的有喷气式飞机。
20.A
【详解】在弹性限度以内,物体受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形变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形变随力作用的方向不同而异,使物体延伸的力称“拉力”或“张力”。当你用一只手握住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纸蝙蝠的耳朵跟着张或合。这是因为蝙蝠的耳朵受到拉力和推力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具有矢量,由大小、方向、作用点三部分组成。
21.B
【详解】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朋友们玩的蹦床是利用蹦床受压形变后会产生弹力的原理制成的。
22.B
【详解】略
23.B
【详解】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即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改变。手心朝下把小球抓在手中,松手后小球就会落下来。小球落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
24.B
【详解】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5.B
【详解】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A错误;立放物体在木板上受到的滚动摩擦比平放物体在木板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小,B正确,C错误。物体滚动时受到滚动摩擦力,滑动时受到滑动摩擦力,与旋转方法有关,D错误。
26.×
【详解】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所以,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的耳塞。
27.√
【详解】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依次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8.√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膈肌,咽喉能够让气体进入气管,鼻腔能够温暖和湿润空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是气体的通道,膈肌通过收缩和舒张协助呼吸。
29.√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风能通过一定的装置也能转化为磁能。
30.×
【详解】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把磨制的透镜装配成了显微镜,对许多物体进行了观察,发现了细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显微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所以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而不是发明了微生物。故题干说法错误。
31.第一步:将核桃用核桃夹剥开,取出核桃仁;第二步:取一张白纸,将核桃仁在白纸上弄碎挤压,过一会儿观察现象,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核桃中含有脂肪。
【详解】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可以将食物在白纸上挤压、滑动,看是否会留下油渍,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是固体的称作脂肪。
32.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短影响音调高低 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多次进行实验 钢尺、桌面、用力的大小 钢尺伸长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详解】(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中,我提出的问题是: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2)我的假设:钢尺伸出桌面的长短影响音调高低。
(3)我的实验设计: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多次进行实验。
(4)这个实验中,要控制不变的条件是:钢尺、桌面、用力的大小。
(5)经过实验,我得到的结论是:钢尺伸长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3.C 34.C 35. 36.C 37.A 38.A
【解析】33.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圆管状纸平铺,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加桥梁承重力,所以C符合题意。
34.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桥梁”时,经历了五个环节:1.明确任务;2.交流初步想法;3.共同设计方案;4.制作“桥梁”;5.改进设计方案,再次制作,所以C符合题意。
35.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36.钢索桥:由钢缆,桥塔,桥面构成。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桥塔修得很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第三种桥塔最高,因此承受相同重物时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所以C符合题意。
37.用对比试验研究“桥塔高度对桥面承重能力的影响”,改变的条件是桥塔高度,其他的条件是一样的,三种桥梁设计图中,最合理的是A和B,所以A符合题意。
38.从结构上看,图丙结合了拱形、钢索桥。桥下采用的是拱形的结构。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钢索桥:由钢缆,桥塔,桥面构成。
本题考查设计制作桥,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制作桥。
39.A 40.C 41. 脂肪 蓝紫 42.C 43.B 44.C 45.口腔通过咀嚼把食物变小,可以减轻胃把食物变成食糜。
【解析】39.A.肉包子应该记为一种食物,观点错误,应记为肉,面两种食物。
B.吃过的零食也应该记录下来,观点正确;
C.可以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统计一天的食物,观点正确。
40.根据膳食营养搭配的认识,设计的午餐缺少蛋白质,添加鲳鱼可以让营养更加合理。
41.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涂或挤压、滑动,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核桃仁在白纸上挤压留下了明显的油迹,这说明核桃仁中含有较多的脂肪。碘酒中溶解了碘,米饭中含有淀粉,碘使淀粉变蓝色,所以米饭上滴上碘酒,能看到米饭上出现蓝色,该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42.人类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品,臼齿用于磨碎食品,犬齿用于撕裂食物。吃核桃时,咀嚼核桃所用的牙齿是臼齿。
43.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为:食物通过口腔、咽、食管、进入胃,食物会在胃内经过研磨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被小肠上皮吸收,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10个小时。再然后进入大肠,在这里被消化的食物会被进一步吸收水分,从而形成固态的便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44.小肠成为吸收主要场所的原因: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
45.细嚼慢咽表明咀嚼和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细嚼慢咽既是一种文明举止、良好的行为习惯,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消化。
46.质量 47.②①③ 48.
【分析】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主要结构包括托盘、分度盘、游码、底座、平衡螺母、指针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
46.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天平是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47.天平使用方法:①归0: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②调平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中间,这时横梁平衡;③称量读数: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适合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砝码加游码读数之和就是待测物质的质量。
48.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主要结构包括托盘、分度盘、游码、底座、平衡螺母、指针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
(期末押题卷)+高频易错必刷卷(五)++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押题卷)+高频易错必刷卷(五)++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外耳道的作用是,某同学自制的排箫,从左往右吹,,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押题卷)+高频易错必刷卷(四)++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押题卷)+高频易错必刷卷(四)++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说话时,我们的声带,下列科学词汇适合描述声音的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的主要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押题卷)+高频易错必刷卷(三)++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押题卷)+高频易错必刷卷(三)++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我们用鼻子和眼睛可以区分,运动后人体的呼吸频率会,下面不属于呼吸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