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核心素养】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共24份)
【核心素养】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15.发霉和防霉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15.发霉和防霉 教案 - 副本,共9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发霉和防霉》教学设计课题名《发霉和防霉》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真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由真菌引起的发霉现象,掌握防止发霉的方法。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1“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发霉及食物发霉的条件;活动2“防止发霉”目的是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与拓展“了解保鲜技术的发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设计等活动,了解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历程,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未来食品保鲜技术。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发霉条件和防霉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注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食物发霉的条件及防霉技术的应用。学情分析发霉是有机质滋生霉菌而变质的自然现象,多出现在食物中。因为食物含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还或多或少地含有水分,所以霉菌就会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食用食物中的养分,产生发霉现象。木质家具、衣物等受潮后也会导致发霉。发霉现象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例如:生长在花生、玉米等籽粒上的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能引发人、畜肝部发生癌变;霉菌能使食品、纺织品发霉变质。学生见过食物发霉现象,但对食物发霉的原因没有做过深入的探究。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真菌,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核心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目标:(1).知道食物发霉的条件温暖、潮湿。(2).能列举常用的防霉方法和技术。(3).了解保鲜技术的发展,知道现代食品保鲜技术。过程与方法:(1).基于常见的发霉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通过假设、设计实验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3).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获取防霉方法和技术。(4).了解保鲜技术的发展史。情感态度:(1).对食物或物品的发霉条件和防霉方法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意识到防霉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2.学习分析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真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由真菌引起的发霉现象,掌握防止发霉的方法。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1“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发霉及食物发霉的条件;活动2“防止发霉”目的是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与拓展“了解保鲜技术的发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设计等活动,了解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历程,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未来食品保鲜技术。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发霉条件和防霉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注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食物发霉的条件及防霉技术的应用。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提问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情景与问题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看得见的微生物---可食用真菌,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提高我们的免疫力,预防疾病。但是还有一些真菌能使食物腐烂变质,使衣物、鞋子使用寿命缩短。比如在夏季,常常会看到一些食物、衣物上“长毛”、发霉,而在冬季这种现象却不常见。那么,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霉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课堂探究发霉和防霉吧课题:15 发霉和防霉二、探究与发现1.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霉也是一种真菌,它的生长与其他生物一样,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同学们想一想,放在什么地方的食物容易发霉?什么样的食物容易发霉?生1:发霉冬季不常见,我认为食物发霉与温度有关系,要在温暖的地方。生2:水果、剩饭、潮湿的粮食上容易发霉,我认为与水有关,潮湿的食物容易发霉。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假设: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接下来展示第一小组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可以作为参考,对自己小组的方案进行适当补充。第一小组的研究计划假设:食物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材料:大小、薄厚相同的馒头片 2 块,塑料自封袋 2 个,滴管 1支等。实验方法:将馒头片分成干燥和湿润的两组,放置到同一环境中,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步骤:1.将馒头片放入烤箱内烘干。2.在 1号馒头片上滴 10 滴水,2 号保持干燥。3.将 1号和 2 号馒头片放入塑料自封袋中,并挤出空气,封好口。4.把两个袋子放到同一个温暖、阴暗的地方。实验现象:( ) 实验结果:(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思考: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我们得到共同的结论是什么?该实验是对比实验,也就是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该实验要研究潮湿条件下容易发霉,所以只改变是否有水分的条件,其他条件如馒头片的大小、厚薄、塑料自封袋、温度、光照、空气等条件保持不变。由于实验条件只有是否有水一个条件,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同样,我们也可以进行食物在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设计,只改变温度这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就可以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食物在温暖、潮湿、不通风的条件下容易发霉。除了食物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品发霉呢?鞋子发霉;家具发霉;墙体发霉等2.防止发霉食物发霉后会使食物变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衣物发霉后会造成衣物破损,缩短使用寿命;建筑物墙体发霉会使墙皮脱落,带来安全隐患。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是怎样防止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的呢?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根据发霉的条件采用除湿、密封或降温的办法防止发霉。具体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如下:第一种,晒干。如大米、花生、木耳、虾米等晒干或风干降低水分可防止发霉;第二种真空包装,就是平时我们看到的食品包装,让食品与空气隔绝。第三种充气,就是平常我们看到很多包装中间咕咕的那是充满了氮气。第四种我们常用的冷冻或冷藏保存。第五种,肉类等还可以用盐腌制、熏制等。防止衣物,衣柜发霉的方法有:第一种,清洗的衣服晾晒在通风有太阳的地方,尽快晾干;第二种,衣柜要放一些干燥剂和防霉片,吸湿盒等防潮防霉;第三种,衣物、被褥、衣柜放在太阳下暴晒,紫外线能杀死霉菌;第四种,把石灰用布或麻袋包起来或吸湿包放在房间的角落,以保持室内空气的干燥。第五种,经常保持室内通风也有利于除湿,达到防霉的效果。三、应用与拓展了解保鲜技术的发展传统食物保鲜技术: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现代食物保鲜技术:罐藏、脱水、冷冻、冷藏、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气调贮藏等。如对鱼的保鲜传统的方法有:盐腌法:将鱼去除内脏,用盐擦遍全身,挂在阴凉通风处,腌得越透存放时间越长风干法:将鱼去内脏,洗净沥干水,放在竹篮或用绳穿扎,悬挂在阴凉通风处吹干煎、炸法:将鱼去除内脏洗净沥干,经热油煎或热油炸至金黄色半成品,置凉爽通风处。现代保鲜方法有:冷藏法:将鱼去除内脏洗净,放在冰块上或放在冰箱内冷藏。冷冻法:将鱼直接放入冰箱或冰柜冷冻。待食时取出解冻。真空包装:将鱼去内脏洗净沥干,切块放入包装袋内、抽去空气密封。罐藏法:将鱼进行短时间的高温消毒后立即装入已消毒金属罐或玻璃罐中然后真空封口。传统的保鲜方法虽然能够延长保存时间,但肉的口感会大大降低,如盐渍、风干,且对果蔬类保鲜不适用,现代的冷藏是目前主要的保鲜方法,但低温下仍然有一些细菌,霉菌能够繁殖;冷冻虽然能较长时间保鲜,但解冻时容易损伤细胞,造成口感下降;真空包装使包装袋内空气稀薄,微生物不能生长,能很好地保存果蔬及肉类,罐藏法、添加防腐剂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保鲜行业,气调贮藏目前国内还不太成熟,是发展方向。科学在线:现代食品保鲜技术现代食品保鲜技术主要有:冷藏、冷冻、罐藏、脱水、真空包装、添加防霉剂和防腐剂等。不同的食品根据保鲜周期的长短、食品材料的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技术,如果蔬多采用冷藏等保鲜的方式;大多数饮料采用灭菌、添加防腐剂的方式。课后作业设计一种新颖、实用的未来食品保鲜技术。板书设计15 发霉和防霉食物发霉的条件:温暖、潮湿、不通风防止发霉:晾晒、真空包装、通风、冷藏、刷防霉涂料课后作业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反思亮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2.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3.课的结构清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过渡自然。4.教学内容丰富,联系实际,拓展恰当。不足之处:1.课堂细节讲解不够。2.对学生的带动性不够。3.整个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的兴奋度还不高,上课有点放不开。课堂教学建议:1.用好主题图展开学习活动。2.引导学生对“发霉和防霉”进行概括总结。3.以“问题”引导学生整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