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楼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楼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楼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楼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楼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楼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2.(3分)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
    A.绿色出行B.植树造林
    C.发展氢能源D.推广燃煤发电
    3.(3分)2021年12月9口,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
    A.78%B.21%C.0.94%D.0.03%
    4.(3分)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
    5.(3分)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CO+Fe2O3高温¯2Fe+3CO2
    B.CH4+2O2点燃¯CO2+2H2O
    C.2Fe+3H2SO4=Fe2(SO4)3+3H2↑
    D.Al+3AgNO3=3Ag+Al(NO3)3
    6.(3分)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7.(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砷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8.(3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氢气验纯B.量取液体
    C.检查气密性D.倾倒液体
    9.(3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且既具有宏观意义,又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
    A.AB.BC.CD.D
    10.(3分)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11.(3分)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乙硫醇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一种空气污染物,该气体可能为( )
    A.COB.CO2C.SO2D.NO2
    12.(3分)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可以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B.物质乙的化学式可以是CaCO3
    C.C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金刚石
    D.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13.(3分)在密闭容器内加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可能是单质
    B.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3:11
    C.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X+3Y一定条件¯2W
    14.(3分)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3H6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B.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一个C3H6O3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D.C3H6O3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15.(3分)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质Cu(NO3)2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B.b点时,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C.c点时,溶液呈无色
    D.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图Ⅰ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元素①的元素符号是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Ⅱ所示,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元素②与元素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图Ⅲ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17.(8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炼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①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 。
    ②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③反应区中,煤炭中的碳与氧化锌发生反应:C+2ZnO高温¯2Zn+CO2↑,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 (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④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请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3)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金,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18.(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为基础的科学,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 色。
    (4)如图是连接压强传感器的CO2气体制取发生装置和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试管内压强变化的情况。
    图中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曲线图中c点对应的操作是 (填“关闭止水夹”或“打开止水夹”)。
    (5)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常温下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若用C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 (填标号)端通入。
    19.(10分)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1)实验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 (填序号)。
    (2)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
    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 (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填序号)。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需要氧气参与
    (3)化学产品制备正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①工业制备硫酸铜的两种方案原理如下:
    Ⅰ: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Ⅱ: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②某兴趣小组三名同学探究制备硫酸铜的新方案,原理如下:
    Ⅲ:Cu+H2O2+H2SO4=CuSO4+2H2O
    将反应物混合,观察到:开始有少量气泡,而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试管发热。逸出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的化学式为 。他们对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非常好奇,推测是某些因素加快了H2O2的分解。
    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加快了H2O2的分解;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加快了H2O2的分解。于是设计了下表实验进行探究。
    甲同学对比实验A、B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B补充完整。
    乙同学对比实验 (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丙同学认为,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 。
    ③综合评价制备CuSO4的方案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
    B、消耗等质量铜,Ⅲ生成CuSO4最多
    C、Ⅲ中有原料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
    20.(10分)人体呼出气体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面装置进行实验。
    资料:
    ①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到水蒸气变成蓝色固体;
    ③NaOH溶液也能与CO2发生反应,吸收CO2的效果比澄清石灰水更好。
    请回答:(1)呼出气体通过装置A的目的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随反应进行,装置中铜网逐渐变为黑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D出现白色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E装置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O2,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X+H2O,X的化学式为 ;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1.(10分)某学习小组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向四个250mL的烧瓶内分别注入同浓度、等体积稀盐酸,将等质量且表面积相同的锌、镁、铜、铁金属条打磨后分别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图1)与过程气压变化曲线(图2)如下。
    (1)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
    (2)计算实验Ⅰ条件下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曲线c在60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 。
    (4)在图2中画出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大致曲线。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楼山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解: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发生了物理变化,一会儿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蜡烛燃烧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后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C。
    2.【解答】解:A、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植树造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展氢能源,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推广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则“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21%。
    故选:B。
    4.【解答】解: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消毒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故选:A。
    5.【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H2SO4═FeSO4+H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因此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故B正确;
    C、超滤膜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C错误;
    D、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砷和镓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镓元素显+3价,砷元素显﹣3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As,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3=2+8+X+5,X=18,故选项说法正确。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镓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A、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表示为Al,AL错误;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表示为CO2,既具有宏观意义,又具有微观意义;故选项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表示为2HgO △¯2Hg+O2↑,HgO 加热¯Hg+O2错误;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银离子,表示为Ag+,没有宏观意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A、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质量之比是8:1,故A错误;
    B、由于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故B正确;
    C、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M导管口处生成的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故C正确;
    D、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N处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故D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A、乙硫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错误。
    C、乙硫醇(C2H5SH)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一种空气污染物,乙硫醇、氧气中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硫、氧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气体可能为SO2,故选项正确。
    D、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物质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中碳元素为﹣4价,故正确;
    B.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物质乙属于酸,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学式可以是H2CO3,故错误;
    C.金刚石、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C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金刚石,故正确;
    D.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根据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B。
    13.【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0g﹣12g=2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28g;同理可以确定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g﹣6g=6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44g﹣10g=34g;由质量守恒定律,28g+6g=34g,即Z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故该反应表达式为:X+Y→W。
    A、由分析可知,W为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28g:34g=14:17,故选项说法错误。
    C、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则反应中X与Y的计量数之比为28g14:6g1=1: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X+3Y一定条件¯2W,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C3H6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故选项说法正确。
    B、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16×3)=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C3H6O3分子中含有3+6+3=1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16×3)=6:1:8,C3H6O3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A、a点时,发生的锌与硝酸银的反应,由Zn+2AgNO3═Zn(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时,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硝酸铜有剩余,溶液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d点时,锌与硝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解答】解:(1)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①是8号元素——氧元素,氧元素的元素符号是O,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Ⅱ所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2)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②是铝元素,元素③是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2HCl,则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O;16.00;
    (2)AlCl3;
    (3)1:1;H2+Cl2点燃¯2HCl;化合。
    17.【解答】解:(1)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故答案为:单质;
    (2)①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锌,其化学式是ZnO;故答案为:ZnO;
    ③在该反应中,碳能夺取氧化锌中的氧元素,将其转化为锌的单质,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④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中,铁由0价变成+2价,铜元素由+2价变成0价;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Fe、Cu。
    18.【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反应需要加热,采用B作为发生装置,故答案为:B;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因此石蕊试液会变红,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红;
    (4)图中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止水夹,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的气压增大,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继续,c点之后装置内气压增大,因此是关闭止水夹,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止水夹;
    (5)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因此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C装置进行收集时,气体从m进,故答案为:m。
    19.【解答】解:(1)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成一个扇形,即③→①,然后打开中间,使其中一边是3层,一边1层,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
    (2)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乙烧杯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通氧气前,不能燃烧,通氧气后,能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参与。故选C;
    (3)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该气体为氧气,化学式为:O2;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甲同学对比实验AB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根据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硫酸铜是变量,故②10mL30% H2O2、1mL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乙同学实验变量是温度,其它相同,故乙同学对比实验AC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可能是硫酸或铜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
    ③A、Ⅰ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Ⅱ中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故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正确;
    B、根据Ⅰ、Ⅱ、Ⅲ方程式可知,铜和生成的硫酸铜关系为Cu~CuSO4,故消耗等质量铜,生成CuSO4一样多,错误;
    C、Ⅲ中过氧化氢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1)③①②;
    (2)乙;4P+5O2点燃¯2P2O5;C;
    (3)②O2;1mL水;AC;可能是硫酸或铜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
    ③AC。
    20.【解答】解:(1)呼出气体通过装置A的目的是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故答案为: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白色固体变蓝色。
    (2)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水蒸气。
    (3)随反应进行,装置中铜网逐渐变为黑色,是因为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故答案为:2Cu+O2△¯2CuO。
    (4)装置D出现白色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5)反应前碳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3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2个,X的化学式为Na2CO3;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没有参加反应的N2。
    故答案为:Na2CO3;N2。
    21.【解答】解:(1)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铜(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2)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0.325g x
    652=0.325gx
    x=0.01g
    答:锌粉充分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01g。
    (3)曲线c在60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4)金属活动性为镁>锌>铁>铜,相同质量的锌、镁、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镁>铁>锌,所以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大致曲线为。
    故答案为:(1)Cu;
    (2)0.01g;
    (3)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4)。选项
    内容
    化学用语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B
    干冰的化学式
    CO2
    C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HgO 加热¯Hg+O2
    D
    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Ag+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40
    12
    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6
    待测
    44
    编号
    试剂
    温度
    现象
    A
    10mL30%H2O2、1mL10%CuSO4溶液
    30℃
    产生少量气泡
    B
    10mL30%H2O2、
    30℃
    无明显现象
    C
    10mL30%H2O2、1mL10%CuSO4溶液
    80℃
    快速放出气泡
    实验编号
    取样金属
    稀盐酸用量/mL(足量)
    对应曲线
    种类
    质量/g


    0.325
    25.0


    0.325
    25.0


    0.325
    25.0


    0.325
    25.0
    待绘制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相关目的是,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