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展开1.交流所学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及作用,学习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读诗句,体会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导语:古人说写文章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彩;文章的主体要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文章的结尾要铿锵有力,洒脱而自然,如同豹尾一样雄劲有力。由此可见,在一篇文章中,开头和结尾所占篇幅虽少,作用却不容小觑。不信,同学们去读一读学过的课文,看一看好的开头和结尾在一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回顾学过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读课本上所列的开头和结尾,结合所学的课文与同桌交流。
预设: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2)指名汇报交流内容。
交流示例:
生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篇采用倒叙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
生2:《藏戏》开头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段,概括了藏戏的特点,表达方法新颖独特。这样写的好处是激发读者的兴趣,表达强烈推崇之情。
生3:《草原》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融情于景,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教师出示《匆匆》一课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采用上面的方法来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
小结:①文章的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②文章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的情感,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指导学生掌握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1)指名说说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
(2)教师总结。
示例:文章的开头的技巧: ①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②多用修辞,展示文采;③巧设题记,揭示主旨;④描写环境,烘托背景;⑤直抒胸臆,引起共鸣;⑥设置悬念,扣人心弦;⑦引用故事,倍感新鲜。
(3)学生结合所学课文的结尾自由交流写好结尾的方法。
预设:“豹尾”的标准是笔法简洁、明快,气势上干净利落、响亮有力,表达效果上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来结尾:①首尾呼应,突显主旨;②言为心声,呼吁号召;③巧妙发问,引人深思;④引用佳句,多姿多彩;⑤抒情议论,气势不凡;⑥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4.出示《作文开头和结尾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并尝试运用。(课件出示)
5.教师总结。
小结:开头是文章的起句之笔,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都是一篇文章的机要所在。开头开得有趣,能引人入胜;结尾结得好,能使文章尽显其妙。
二、词句段运用(1)
1.学生读诗句,体会这些诗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读诗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写法上的特点。
(2)全班交流。
交流示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3)教师总结。
小结:这三句诗分别赋予竹、梅、菊人的品格和志向,诗人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写人,通过赞美这些事物的美好品质来赞美具有这些品质的人。
2.教师出示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引导学生填写诗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或品质。
(1)春蚕:(填诗句)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 。
(2)石灰:(填诗句)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 。
(3)梅花:(填诗句)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 。
(4)青松:(填诗句)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 。
明确:(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对于前途或者志向始终如一、坚韧不拔的品质
3.教师总结方法。
过渡:古诗词中除了上面我们了解到的事物,还有很多特殊意象被诗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课件出示)
方法拓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4.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
三、课堂回顾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反思自己以前在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改正提高。
(2)搜集更多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句。
1.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读有劝勉意义的俗语,丰富语言积累;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一、词句段运用(2)
1.谈话导入。
导语: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与你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同学们会如何将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绘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摄,而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一些精彩的描写人物的句子,进而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引导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1)教师出示知识卡,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课件出示)
(2)阅读课本上出示的三个语段,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预设: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交流示例:
生1:第一个句子通过对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明显看出李大钊受过酷刑,但是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与“平静而慈祥的脸”的描写中则表现出李大钊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品质。
生2:第二个句子通过对“扁鼻子军官”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敌人凶狠、残暴的本性。
生3:第三个句子通过对祥子外貌的描写,揭示其相貌普通、淳朴可爱、体格健壮、充满生气、出身平凡等特点,加深了读者对祥子的印象。
3.教师指导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的方法。
(1)抓住主要特征。人的外貌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些千差万别。
(2)突出变化。人物的神态是其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并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突出人物神态的变化能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3)符合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
(4)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特征来写。
(5)做到细致描绘。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特征,做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教师总结。
小结: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所以,生动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征,突显其神韵,这样才能真正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读者也才能真正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一读,教师纠正字音。
提示:荫(yīn) 逆(nì) 难(nán)
3.再读句子,理解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学生借助工具书或查找资料,理解句子的含义。
(2)全班交流,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交流示例:
①“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大意是:有人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心去插柳,柳却自然地长大成荫。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惨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情竟然成功了。
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大意是: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大意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④“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大意是: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大意是: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蕴含哲理的俗语呢?
示例:(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学习)
(2)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坚持不懈)
(3)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学习的重要性)
5.背诵积累。
这两个课时学的内容不算多,却很实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体会了文章好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学习了诗句中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了文章中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做了必要的知识补充。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另外,我还引导学生积累了不少俗语。教学时,我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句子的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去领悟这些句子蕴含的哲理。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带领学生去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去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都是我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做到的。教学目标
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语文匆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匆匆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课堂回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