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共6页。
1.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涂在试卷及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 )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个人的身份要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
③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个人可以离开社会生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网络交往,比尔·盖茨曾说: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对方是一条坐在电脑前会敲击键盘的狗。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B.网络交往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C.网络交往都是虚假的,毫无真实性可言
D.网络交往可以实现人和动物的交流
3.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几个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是( )
A.小红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
B.小张和小明在课堂上和会议上随便讲话
C.小李从不在教学楼走廊里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
D.小彭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4.公益广告语“每人前进一步,社会进步一大步”,鲁迅先生说:“一个人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对此两句话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鲁迅的话是指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两者的意思都是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能离开社会
C.两者的意思都是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D.广告语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5.吴京是电影《战狼2》的导演,是著名的演员,是谢楠的丈夫,是吴所谓的父亲,也是吴彬的学生。这表明( )
A.人的身份是在业缘关系中确定的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C.人的身份是通过家庭关系确定的 D.人的身份是通过亲子关系确定的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强调了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 )
A.走出课堂,融入社会 B.专心读书,丰富学识
C.努力工作,奉献社会 D.关心社会,参与社会
7.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素养,某中学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少年”主题,开展了“读书伴我成长,博览齐鲁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 )
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 ②属于亲社会行为
③帮助学生迅速提升学习成绩 ④可以获得精神滋养
A.①② B.③④ C.④③ D.②④
8.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积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场景与题干主旨相符的是( )
①为方便自己将共享单车推进楼道 ②就垃圾分类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③因复习功课不参加学校的研学活动 ④利用周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对漫画《爸爸,别插队》理解正确的是( )
①“父亲”没有正确认识到自由与规则之间的关系
②“父亲”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值得提倡
③女孩的行为是具有奉献精神的表现
④漫画说明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则视频获众多网友点赞:一位外卖员摔了一跤导致延迟配送,主动给顾客买了一杯奶茶并道歉,顾客发现外卖员的伤口就拿着创口贴和酒精帮外卖员消毒,还给他五星好评。众人点赞给我们的启发是( )
①换位思考,理解包容他人 ②平等待人,赢得他人认可
③互相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④自信自强,助力人生绽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克雷尔特说:“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这启示我们要学会( )
A.发现闪光点,欣赏他人 B.学会合作,共同进步
C.与他人共处,积极向上 D.肯定所有,平等待人
12.践行文明理念,公民应该( )
①与人交往,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彬彬有礼
③严惩不文明行为实施者 ④学礼、明礼、守礼,向文明模范学习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抱诚守真”“一言九鼎”“一诺干金”等成语共同体现了的品质是( )
A.无私奉献 B.团结一致 C.诚实守信 D.勤劳勇敢
14.把不守诚信的个人列人“黑名单”,并且采取其他惩戒措施,比如限制“老赖”们办理信用卡等,让其“品尝”失信的代价。这样做( )
①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有助于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③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④有助于弘扬诚信文化,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某市中心医院出人的人员信息被曝光,涉及6000余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涉案的叶某、姜某、张某给予行政拘留,对以上三人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③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④没有做到树立规则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武器是( )
A.刑罚 B.刑法 C.民法典 D.宪法
17.从法律的角度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必须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B.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必然走向犯罪的深渊
C.犯罪往往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8.八年级学生小晋通过画思维导图(如下图)助力学习。图中“?”处应填入( )
A.预防犯罪 B.学法守法 C.法不可违 D.善用法律
19.小倩自幼丧母,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她跟奶奶一起生活。15岁时,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她的叔叔侵占了她父亲的遗产,奶奶提起让小倩继承遗产时,叔叔以小倩是未成年人为借口,予以拒绝。小倩维护自身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做法是( )
A.与叔叔据理力争 B.依法提起诉讼 C.向老师、朋友求助 D.寻求妇联的帮助
20.小华和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发现一校外男子正在勒索本校低年级学生。于是,他一边让同学打电话报警,一边大声向过往群众呼救,该男子被迫停手。这启示我们( )
①要懂得自我防范,见义智为 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时刻关注身边事,打击犯罪 ④要明辨是非,维护社会正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60分)
21.【在社会中成长】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建捧。“微公益”作为公民社会责任感新的体现方式,越来越引发大家关注,越来越多的草根平民加入到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1)青少年积极参与“微公益”行动有何意义?(6分)
(2)请你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好的亲近社会献计献策。(6分)
22.【遵守规则】
近年来,邮轮旅游是非常大的旅行方式。今年暑假每周都有几趟邮轮从沿海港口出发,承载着成千上万名游客出游。不过,对邮轮这种新兴旅行方式,很多国人还并不习惯。有的游客因为不懂邮轮规则“露怯”,有的人因为不遵守规则而影响到他人。
(1)学生李明说:“旅游就是为了自由,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需在意那些规则。”请你评析李明同学的观点。(6分)
在报道中,记者提到了许多“事”,例如:穿着背心拖鞋去西餐厅吃饭或参加晚宴;晚宴上有表演,只要演员上台,许多游客就一窝蜂冲上去照相,演员根本无法正常演出等。
(2)为避免这些“事”,我们应怎样遵守社会规则?(8分)
23.【网络生活】
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某校学生会打算举办一次“我与互联网”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信息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在线政务、共享出行、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成为改善民生、增进社会福社的强力助推器。
信息二:如图漫画
(1)信息一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信息一和信息二共同说明了什么?(8分)
(2)针对信息二反映的问题,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8分)
24.【善用法律】
材料一: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材料二:中学生刘某发现照相馆未经自己间意擅自将自己的艺术照放大后,放在橱窗展览,以招揽顾客。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违法行为分别是何种违法行为?有何共同特点?(6分)
(2)面对类似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6分)
材料三:近年来,校因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对于校因欺凌,同学们采取的态度和应对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大数据调查,结果如下:
(3)结合以上内容,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分)
初三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A 3.C 4.A 5.B 6.D 7.D 8.C 9.B 10.A 11.A 12.A 13.C 14.A 15.D 16.B 17.C 18.D 19.B 20.C
二、非选择题:(共4题,计60分)
21.(1)①有利于青少年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有利于青少年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有利于青少年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分)
(2)①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6分)
22.(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我们要想尽情享受邮轮带来的快乐,就必须遵守邮轮的规则。(6分)
(2)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既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又需要自我约束。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④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⑤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8分)
23.(1)信息一说明了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建设。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信息一和信息二共同说明了:网络是把双刃剑。(8分)
(2)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8分)
24.(1)材料一中肖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材料二中照相馆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都是一般违法行为。(6分)
(2)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6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用机智灵活的方式,同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作斗争;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分)
评分请宽泛,有道理即可,此答案仅供参考。 态度与应对方式
所占比例
①不敢声张,忍气吞声,默默忍受
37.8%
②以暴制暴,以牙还牙
17.3%
③求助家长或老师
38.9%
④到公安机关报警或到人民法院起诉
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