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30分钟卷面总分:2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渔光互补” 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 在鱼塘上面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里养殖水产品, 形成“上发电下养鱼” 的模式。光伏板可以起到给鱼塘遮阳, 降低水温, 减少水分蒸发, 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 提高水质等作用。下图为我国某村的“渔光互补” 项目景观。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太阳能光伏发电
A. 所用资源不可再生B. 可持续稳定发电
C. 属于高新技术产业D. 地区的适应性强
2. 采取“渔光互补” 生产模式, 可以
①提高渔业产量②减少太阳能损耗③减少环境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3. 最适宜推广“渔光互补” 项目的地区为
A. 黄土高原B. 内蒙古高原
C. 塔里木盆地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太阳能光伏发电所用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清洁能源;但受太阳辐射和天气的影响,不可能持续稳定发电;这种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地区的适应性不强,与水域的分布有关。故选C。
【2题详解】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采取“渔光互补” 生产模式, 可以起到给鱼塘遮阳, 降低水温, 减少水分蒸发, 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 提高水质等作用提高渔业产量,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但不会减少太阳能损耗,故选C。
3题详解】
“渔光互补” 生产模式是上面发电、下面养鱼,该项目的地区要求水域面积广阔,以上四个地区,最合适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地势低平,河湖众多,适合发展渔业,其他三个地区河湖少,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渔光互补”这一新型模式有关知识,要知道这种模式的作用及适应地环境。
4. 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能源。该工程对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影响是
A. 发挥资源的优势B. 缓解能源短缺
C. 促进高新技术发展D. 完善交通线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详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塔里木盆地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西气东输”的对东、西部的意义,须理解掌握。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秦岭—淮河一线 ( )
A. 以北属于亚热带B. 以南属于半湿润地区
C. 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D. 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6. 关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的正确叙述( )
A. ①地位于长白山区,以水田为主B. 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
C. ③地位于华北平原,以林地为主D. ④地位于长江以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以南属于亚热带,A错;
以南属于湿润地区,B错;
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C错;
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正确;
选D。
【6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①地位于长白山区,以林地为主,A错;
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B正确;
③地位于华北平原,以旱地为主,C错;
④地位于长江以南,属于我国的耕地,D错;
B符合题意。
如图示意某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完成下题。
7. 从1990年到2015年,该区域明显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交通用地B. 耕地和林地
C. 城镇建设用地D. 草地和难利用土地
8. 解决该区域土地问题有效措施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跨流域调水 ③保护耕地 ④垃圾分类处理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从1990年到2015年,该区域明显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林地,大部分变成了建设用地;B符合题意。
【8题详解】
图中可知,耕地和林地被占有为居民区和工业区,解决这一地区土地问题的有效措施是①控制人口增长 ③保护耕地,②④与保护土地无关;选C。
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阳光、天然气、草原B. 森林、土地、铁矿
C. 煤炭、石油、天然气D. 土地、石油、水
10. 下列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与分布的主要地形搭配正确的是( )
A. 林地——山地B. 耕地——高原
C. 草地——平原D. 建筑用地——高山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等;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所以题目中阳光、草原、森林、水、土地属于可再生能源,铁矿、天然气、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低缓的丘陵等地区,而不是分布在高原,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区,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我国的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图中价格和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P运输方式是铁路
B. Q运输方式公路
C. 若运输距离大于55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Q
D. 若运输距离小于8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P运输方式
12. 与海洋运输相比,采用铁路运输方式的主要优势是( )
①价格最低②受天气影响小③速度快耗时短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P适合短途运输,代表的运输方式为公路,Q适合长途运输,代表的运输方式是铁路,AB错误;若运输距离大于55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水运,C错误;若运输距离小于8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P运输方式,即公路运输,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海洋运输相比,采用铁路运输方式的主要优势是受天气影响小、速度快耗时短,②③正确;海洋运输的价格比铁路运输的低,①错误。故选C。
【点睛】运输方式是指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设备线路,通过不同的组织管理形成的运输形式。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
我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据研究,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据此,回答问题。
13. 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可燃冰
A. 开采技术低B. 污染大
C. 储量小D. 能量巨大
14.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以下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水力发电
②风力发电
③火力发电
④太阳能发电
⑤地热能发电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⑤
【答案】13. D 14. 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分类。
【1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处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可燃冰的能量巨大,所以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再生能源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力、潮汐能、地热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所以①②④⑤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C
【点睛】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 (如太阳光热辐射能) 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每年的6月25日为我国的全国土地日,设立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醒大家要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上面四幅图代表我国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按草地、林地、水田和旱地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④③①②D. ④②①③
16. 我国设立“全国土地日”与我国哪一项国情密切相关( )
A. 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B. 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 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
D. 人口素质偏低,人口分布不均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草地集中在西北非季风区的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④,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地区③,水田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①,旱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②,按草地、林地、水田和旱地的排序是④③①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即一多三少),A正确;土地资源总量充足,种类丰富,B错误。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均无关,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从上海出发走最近线路坐火车经徐州到乌鲁木齐旅游,经过的铁路干线依次是( )
A. 京九线、兰新线B. 京沪线、陇海线C. 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D. 兰新线
18. 下列铁路线的命名与湘黔线一样的是( )
A. 京九线B. 陇海线C. 浙赣线D. 兰新线
【答案】17. C 18.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从上海出发走最近线路坐火车经徐州到乌鲁木齐旅游,应从上海沿京沪线到徐州,从徐州沿陇海线到兰州,再从兰州沿兰新线到乌鲁木齐,没有必要走京九线。故选C。
【18题详解】
湘黔线从湖南省的株洲到达贵州省的贵阳,是用两省区的简称命名,浙赣线从浙江省的杭州经江西省到达湖南省的株洲,用途径的省区简称命名,C符合题意。京九线从北京到达香港九龙,用起止点城市名命名;甘肃省的简称甘或陇,连云港市在古代被称为海州,陇海线是以一个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的;兰新线是以起讫点所在的城市名与省名各取一字命名,ABD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和青海省发生6.2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灾区大范围道路损毁、交通中断、部分居民房屋被掩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地震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 台风B. 沙尘暴C. 寒潮D. 山体滑坡
20.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防护措施是( )
A.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B. 感到地面微动时躲到墙角
C. 推挤人群飞速奔跑D. 在室外躲在高楼或灯柱下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次生灾害是指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台风属于气象灾害,不属于地震的诱导出来的灾害,A错误;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大量沙尘物质被强风吹到空中,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严重风沙现象,给人民生活、交通带来严重威胁,不属于地震引发的灾害,B错误;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不属于地震引发的灾害,C错误;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继发性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由于地震震动造成山体岩土结构松散,特别是伴随降雨季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多种次生地质灾害,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发生地震时乘坐电梯很有可能因为停电导致被困在电梯中,A错误;感到地面微动时躲到墙角,因为蹲着躲在墙角能减少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降低了被砸的风险,B正确;推挤人群飞速奔跑,容易造成踩踏事件,增加安全隐患,C错误;在室外躲在高楼或灯柱下一旦发生余震,不幸被高楼掉落的物体砸中,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在室外时应该在空旷的地方,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防护措施: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道的地方。因为在这些管道比较多的地方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应力。 或者躲在桌子以及床旁边,避免砸伤。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高层建筑)基于住楼房的最多,请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饮用水、手电筒以及食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录音机。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以便于他人解救。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丙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倍增,且水污染严重,成为我国最缺水的地区.
材料二:如图“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和“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比例图”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南向北依次经过鄂、____、____、京四省市(填简称)。
(2)据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从江苏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________运河向北输水.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_____北上,到达北京。
(4)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请提出在我们生活节水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________(只需写一个)
【答案】(1) ①. 豫 ②. 冀
(2)南丰北缺(南多北少)
(3) ①. 京杭 ②. 自流 (4)一水多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和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比例图为材料,涉及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南水北调工程、节约用水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鄂、(河南省)豫、(河北省)冀,一直流向京、津地区。
【小问2详解】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南多北少”(南丰北缺)的特点。
【小问3详解】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顺流向北到达北京、天津。
【小问4详解】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①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洗脚的水又可以冲厕所;养鱼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②推广节水器具;③少使用洗洁精和清洁剂。
22. 读左图“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和右图“中国年降水量及径流带分布图”“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③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
(2)从干湿地区来看,旱地主要分布在____。
(3)我国华北平原位于径流带中的平水带,相比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配置不合理,这种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容易引发北方地区的____(气象灾害),北方地区可以通过_____等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答案】22. 林地 23. 半湿润地区
24. ①. 旱灾 ②. 修建水库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及径流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读图1可知,图1中①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②是旱地为主的耕地,③是林地,④是草地。
【小问2详解】
从干湿地区来看,水田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旱地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半湿润地区。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华北平原位于径流带的平水带,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多水少,这种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容易引起北方地区的旱灾。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北方地区可以通过修建水库等措施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