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德市英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77778/0-17047743269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英德市英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77778/0-17047743269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英德市英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77778/0-17047743269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英德市英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英德市英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7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2022年11月22日7:14,某市某中学张老师(居住地经度约115°E)开车行驶在上班路上,正好看到公路前方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天,该地的昼长约为( )
A. 9小时12分B. 9小时14分C. 10小时12分D. 10小时14分
2. 一个星期之后,张老师仍然于7:14行驶在这一条上班的路上,可能看到( )
A. 太阳悬在公路的上空B. 日出前的朝霞满天
C. 夜色似黑幕笼罩大地D. 北极星在天空闪烁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张老师居住地的经度约为115°E,与120°E相差5°,时间比北京时间晚约20分钟。当北京时间7:14日出时,该地地方时约为6:54,根据昼长=(12:00—日出地方时)×2,计算出当天的昼长约为10小时12分,C正确,ABD错误。选项C正确。
【2题详解】
一星期之后,当地昼变短,夜变长,日出时间延后。同样是7:14,在公路前方已看不到太阳,只能看到太阳即将升起前大气散射太阳辐射带来的霞光,B正确,A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上班路上道路朝向东南,看不见北极星,D错误。选项B正确。
【点睛】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早迟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瞬间,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东北三省人口2020年比2010年净减少数量合计达到1100万人,其中县域成为人口流失的主要区域,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增长。加快东北三省县城发展和振兴,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刻不容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导致东北县域人口流失的根本原因是( )
A. 冬季气候寒冷B. 基础设施落后C. 经济增长乏力D. 生态环境恶化
4. 适合目前东北平原地区的县域城镇化的发展途径是( )
A. 矿产开采实现城镇化B. 边贸发展带动城镇化
C. 产业升级引领城镇化D. 生态保育促进城镇化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县域基础设施不完善,营商环境较差,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支撑不足,造成县域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岗位匮乏,所以经济增长乏力是根本原因,而基础设施落后、冬季气候寒冷、生态环境恶化也会造成人口流失,但不是根本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矿产开采适合早期发展,A错误;边贸发展和当地的发展基础差距较大,不适合目前发展,B错误;产业升级有利于带动和利用现有的工业发展,C正确;生态保育适合东北山地,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雾凇是在低温的条件下,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直接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区域内的气温、水汽、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雾凇的数量。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的雾凇景观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 在冬季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般沙垄上雾凇的数量比垄间更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垄上区域空旷,草木枝叶繁茂B. 垄上积雪较多,水汽蒸发较多
C 垄上海拔较高,夜晚气温较低D. 垄上气流活跃,易暴露于水汽中
6. 推测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同一株植物上,雾凇数量最多的方位是( )
A. 东南侧B. 西北侧C. 东北侧D. 西南侧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雾凇在形成时需要有较为充足的水汽、较低的气温和可以附着的植物。在沙漠地区,植物的枝叶是否繁茂主要受地下水的影响,而非垄上区域空旷,A错误;垄上坡度较大,积雪较少,B错误;冬季,区域内气温均较低,垄上与垄间气温差别不大,C错误;雾凇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水汽,相比于垄间,垄上海拔较高,气流活跃,更易暴露于水汽中,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冬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盛行西北风,水汽主要从西北方向输入,故同一株植物的西北侧水汽供应更加充足,因此雾凇数量更多,B正确。故选B。
【点睛】形成雾凇的条件苛刻。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调水的任务。引汉济渭工程完成后,西安人民有望喝上汉江水。据此完成问题。
7. 引汉济渭工程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水汽输送B. 下渗C. 地表径流D. 蒸发
8. 图中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引汉济渭工程属于跨流域调水,改变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于甲地区春季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而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因此水源供给相对较少,所以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
南方地区牛肉消费量占全国的57%,但产量仅占全国的27%。近年来,云南省凭借自身优势,开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为解决农户购牛难的问题,普洱等地开办“牛超市”,由企业出资从省外引进良种牛,搭建牛源供应平台,同时也提供贷款、防疫、保险、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肉牛产业正成为助力普洱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近年来,云南省兴起肉牛养殖业的主要原因是( )
A. 草场广阔B. 市场需求C. 牛源优质D. 服务完善
10. 普洱等地开办“牛超市”,主要是为了( )
①延长肉牛产业链②降低农户养殖风险③拓宽牛肉销售渠道④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于南方地区牛肉消费量占全国的57%,但产量仅占全国的27%。说明牛肉市场较为广阔,因此近年来云南省兴起肉牛养殖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大,B符合题意;云南省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不具有草场广阔的优势,题意表明,当地从省外引进良种牛,当地不具有牛源优质的优势,排除AC;服务完善不是云南省肉牛养殖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10题详解】
由于普洱等地开办“牛超市”,由企业出资从省外引进良种牛,搭建牛源供应平台,同时也提供贷款、防疫、保险、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能够为解决农户购牛难的问题,由于牛超市能够提供防疫保险与培训等服务,所以能够降低农民养殖的风险,②正确。由企业出资从省外引进两种牛,搭建牛源供应平台,有利于吸引农民养殖肉牛,有利于扩大肉牛养殖规模,④正确,当地开办的牛超市对牛肉销售渠道与产业链影响相对较小,①③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下出现在低层大气贴近下垫面的一种凝结现象。我国南海中南部海域海雾日数少,北部海域的海雾较多且主要集中在近岸海域。如图示意某日亚洲部分海平面等压线,此时珠江口有海雾生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北部海域相比,南海中南部海域雾日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温偏高B. 风力偏小C. 湿度偏大D. 降水偏少
12. 图示时刻,珠江口海雾的形成是由于( )
A. 暖湿气流经过寒冷的海面B. 海面辐射冷却致水汽凝结
C. 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D. 寒暖流交汇水汽凝结成雾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于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下出现在低层大气贴近下垫面的一种凝结现象,南海中南部海域与北部海域相比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所以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南海中南部海域雾日较少,A正确;由于海雾是水汽凝结而形成的,所以风力较小与湿度偏大,有利于形成海雾,B、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出南海中南部海域降水情况,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示时刻北部地区气压较高,南部地区气压较低,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向南移动,与南方的暖湿气流程遇,使暖湿气流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海雾,所以图示时刻,珠江口海雾的形成是由于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 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年轻人从大城市回云南千年古寨合伙种咖啡做电商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电商下乡的新型扶贫模式。故事以普洱市干旱河谷的小粒咖啡为原型,小粒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6°N—9°N),3—4月开花,9—12月果实成熟,但在普洱市花期为2—7月。咖啡的开花受气候,特别是雨量和气温的影响较大。下图为普洱市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普洱市小粒咖啡花期比原产地长的原因是( )
A. 土壤肥沃B. 排水条件好C. 降水丰富D. 气候凉爽
14. 目前普洱市发展电商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本地市场小B. 村民学历低C. 基础设施不足D. 农产品品质差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普洱市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较高,夏季时气温较低,花期结束较晚,冬季时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花期在2月就开始,导致小粒咖啡的开花期提前、结束期延后,即花期延长,故本题选D。
【14题详解】
电商产品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不局限于本地市场,A错误;在电商下乡的新型扶贫模式下,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弥补了村民学历低的劣势,B错误;电商需要便捷的物流交通运输作为支撑,普洱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地形崎岖,交通较为不便,C正确;普洱市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当地有一些独特的高品质农产品,是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电商是一种新型服务业,这种服务业依托于当地特色产品和便捷的物流交通运输。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我国耕地资源紧缺,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作种植结构的“非粮化”。下图为河南省2020年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三门峡市非粮化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起伏大 ②水热条件差 ③机械化程度低 ④政策支持 ⑤种粮比较收益低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②④⑤
16. 为保障粮食安全,开封市降低非粮化率应采取措施有( )
①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②提倡居民饮食结构多样化
③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④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耕地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三门峡市山地较多,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种植粮食作物,导致非粮化率较高,①正确;三门峡市位于季风区,夏季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不应该导致较高的非粮化率,②错误;三门峡市山地较多,机械化程度低,导致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③正确;政策应支持粮食作物种植,使非粮化率较低,④错误;非粮食作物中的经济林、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效益均高于粮食作物,故种粮比较收益低会导致非粮化率高,⑤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⑤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开封市非粮化率较高,降低非粮化率可通过扩大耕地数量,保证耕地质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可提高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降低非粮化率,①正确;提倡居民饮食结构的多样化,会导致粮食作物减少,使非粮化率上升,②错误;特色农业中除粮食生产外,还包括水果、花卉、蔬菜、经济林等,故发展特色农业有可能会导致非粮化率上升,③错误;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耕地,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有助于保护耕地,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质量和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降低非粮化率,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通过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此外,还可以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等措施。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亚圭地处智利北部安第斯山区。1890年铁路开通后,该区域利用火山口的硫磺资源发展硫磺加工产业,在平缓台地上兴建了若干工业营地。奥坎基尔查火山矿区为该区域最大的硫磺矿区,早期通过公路运输硫磺,遇道路中断则改用骆驼、骡。1920年修筑能兼运硫磺和工人的空中索道。1940年,奥亚圭周边区域硫磺工业进入鼎盛期,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并吸引大量外籍劳工迁入。20世纪后期,该区域硫磺工业衰落,留下的工业遗址亟需得到保护性开发。下图是奥亚圭市及周边区域地图。
(1)分析奥亚圭周边区域硫磺工业营地的区位条件。
(2)与地面运输相比,说明该矿区采用高空索道运输的优势。
(3)为该区域利用硫磺工业遗址发展工业旅游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邻近火山,便于获取硫磺原料;邻近铁路、公路,便于硫磺产品外运;邻近国界,便于招募邻国劳动力;地形平坦,便于营地建设;邻近河湖,取水方便。
(2)山区地形复杂,索道运输可以缩短运输距离;索道运输速度较快能提高运输效率;山区地面交通易因灾中断,索道运输可提高运输的连续性。
(3)将高空索道改造成客运索道,服务登山探险、旅游、科考;将工厂改造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将营地改造为科考站、民宿等接待基地。
【解析】
【分析】本题以奥亚圭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产业转型的条件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奥亚圭周边区域硫磺工业营地邻近火山,靠近原料产地,便于获取硫磺原料;周围有铁路、公路,便于硫磺产品外运;工业营地靠近国界,有利于招募邻国劳动力,满足生产需求;工业营地附近有河流、湖泊,生产生活取水方便;且地形相对平坦,方便营地建设。
【小问2详解】
奥亚圭地处智利北部安第斯山区,山区地形复杂,运输里程长,索道运输可以缩短运输距离;索道运输速度较快,能提高运输效率;山区地面交通容易因灾中断,索道运输可提高运输的连续性,避免地面交通不畅带来的运输损失。
【小问3详解】
若硫磺工业遗址发展工业旅游,可以在原有基础设施上进行利用调整改造,可将原来运输硫磺高空索道改造成客运索道,服务登山探险、旅游、科考等多样化旅游活动,以提供便利;将工厂改造为博物馆供游客参观学习;营地具有基本生活设施,可以改造为科考站、民宿等接待基地,满足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为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断陷盆地,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湿地广布。黄河自采日玛至拉加峡口段干流河型多次变化,依次呈现出网状水系、自由曲流、辫状水系、深切曲流。若尔盖盆地地质历史时期曾为湖泊,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东昆仑大断裂和距今3.7万年前温暖湿润的气候综合影响下,古湖外泄与黄河干流贯通,形成了现代黄河水系格局。图1示意若尔盖盆地地理位置及水系分布,图2示意黄河自采日玛至拉加峡口段干流河槽纵向断面及河型分布。
(1)说明若尔盖盆地有利于湿地广泛发育的自然条件。
(2)指出黄河自采日玛至拉加峡口段干流河型多次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3)分析黄河与若尔盖古湖贯通的形成机制。
【答案】(1)属于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丰富;海拔较高,年均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水难以下渗;支流众多,汇水多。
(2)河槽比降(地形);河水含沙量;河床质地;支流入汇。
(3)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带;古黄河沿断裂带发育,不断溯源侵蚀和下蚀,切开若尔盖湖盆;若尔盖古湖上游正处于温暖湿润时期,来水量增多,湖泊水位上升,湖水沿断裂带下泄。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若尔盖盆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内力作用、河流侵蚀地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若尔盖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为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断陷盆地,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湿地广布。”以及若尔盖盆地地理位置,其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较多,加上海拔较高,温度低,蒸发作用弱,结合盆地地形,地表水易堆积。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水难以下渗,亚洲水塔,支流发育众多汇水多,地表水含量高,易形成湿地。
【小问2详解】
黄河自采日玛至拉加峡口段干流河型从网状水系到深切曲流发生多次变化,水系特征多变的原因一方面是地形起伏变化大,流速变化大;一方面,河床基岩组成不同,抵御侵蚀的能力也不一样;河水含沙量和支流数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河流水系的形态。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若尔盖盆地地质历史时期曾为湖泊,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东昆仑大断裂和距今3.7万年前温暖湿润的气候综合影响下,古湖外泄与黄河干流贯通,形成了现代黄河水系格局”可以看出,贯通的关键因素是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带。古黄河沿断裂带发育,不断溯源侵蚀和下蚀,切开若尔盖湖盆,而此时若尔盖古湖上游正处于温暖湿润时期,来水量增多,湖泊水位上升,多余的湖水沿断裂带不断向地势相对低的黄河方向下泄,最终与黄河干流贯通。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在温带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形成的肥沃土壤。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地区是世界黑土分布区之一,与其他黑土区不同的是,这里分布的是表面红色下面黑色的“红化黑土”。由于草场优质,这里一直都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生产区。近年来,潘帕斯草原很多地区被开垦成耕地,种植大豆,成为阿根廷大豆的主产区。下图为阿根廷的黑土分布区。
(1)简述潘帕斯草原“红化黑土”的形成过程。
(2)分析阿根廷大面积改牧为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该地气候温和;植被是茂密的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地形平坦,利于有机质积累,形成肥沃的黑土;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氧化作用强,加上雨水的淋溶作用,表层土壤氧化铁含量增加,出现红化现象;形成了表面红色下面黑色的“红化黑土”。
(2)过度开垦草原变为耕地,破坏草原生态,造成草场退化;黑土退化(流失),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潘帕斯草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荒漠化的原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小问1详解】
要抓住本题的关键词——红化黑土。红化:氧化铁含量增加,使土壤呈现红色。土壤中本身含有铁元素,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水和氧气。从植被角度来看,该地区气候温和,植被丰富,有机质积累丰富,使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夏季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显著,会加速土壤中铁元素的氧化,使土壤红化。
【小问2详解】
该题考查农业种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面积种植大豆可能会大面积开垦草原,使草场遭到破坏,导致草场退化,进而引发荒漠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种植可能会黑土退化(流失),肥力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