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B.C.D.
2.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是3∶2,则大圆与小圆的面积比是( )。
A.2∶3B.4∶9C.9∶4
3.要表示向阳村2020-2021年小麦总产量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D.统计表
4.有一盒围棋(只有黑、白两色),其中白色棋子数与黑色棋子数的比是3∶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黑色棋子数比白色棋子数少B.白色棋子数比黑色棋子数多
C.白色棋子数是黑色棋子数的1.5倍 D.黑色棋子数占棋子总数的40%
5.红纸条和蓝纸条的一部分被遮挡住了。根据下图所示,表述错误的是( )。
A.红纸条的长度是蓝纸条的
B.蓝纸条的长度是红纸条的
C.红纸条的长度比蓝纸条短
D.蓝纸条的长度比红纸条长
6.有两根同样长的电线,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两根用去的相比较,( )
A.第一根用去的长B.第二根用去的长
C.两根用去的一样长D.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
7.一筐苹果连筐重49kg,卖出这筐苹果的后,连筐重17kg,苹果有( )kg.
8.甲、乙、丙三个数之和是120,甲数是30,乙、丙两数的比是4∶5,乙数是 ,丙数是 。
9.选择与问题相对应的答案.
已知:六(1)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
那么: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
1. 2. 3. 4. 5. 6.
10.观察下面点阵图的规律,第(10)个图中点的个数是( )个,第(n)个图中点的个数是( )个。
11.在上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2.把0.4∶2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3.六年级(9)班某天的出勤率是97.5%,班级共40人,这个班当天缺勤( )人。
14.一桶油重32千克,用去它的,用去了( )千克,还剩( )千克。
三、判断题
15.在总决赛时,解说员评论说:“广东队打了一个的小高潮.”这说明比的后项可以为0.( )
16.今天六(3)班的50人全部到校,今天六(3)班的出勤率是50%. ( )
17.男生比女生多,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7∶5。( )
18.要反映全校这次视力检测的近视率、正常率要用折线统计图.( )
19.一件衣服80元,降价五分之一,再涨价五分之一,这件衣服还是80元.( )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得数。
21.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3.2×12.5(2)(3)
22.解下列方程。
(1) (2)
23.如图中的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解答题
24.一根竹竿,从一头量到全长的处记着A,从另一头量到全长的处记着B,已知AB之间的距离是132厘米,这根竹竿的长度是多少米?(用方程解答)
25.修一条路,甲工程队单独修10天可以修完,乙工程队单独修15天可以修完,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能修完?
26.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它的棱长总和为7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7.研究表明,眼睛如果长时间不眨,泪液分泌就会减少,导致眼睛干涩、易疲劳.据统计,人在打电脑游戏时平均每分钟眨眼10次,仅为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眨眼次数的.人在正常状态下平均每分钟眨眼多少次?
28.研究发现,8岁以上的儿童按照的比安排一天的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合理的。一天中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分别是多少小时?
29.一根铁丝剪去,还剩7.8m,这根铁丝的总长是多少米?(列算式或方程不计算)
30.学校图书室内有一架故事书,借出总数的之后,又放上60本,这时架上的书是原来总数的.求现在书架上放着 本书.
参考答案:
1.A
【分析】根据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求出结果,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A.
B.
C.
D.
所以说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的乘除法,熟练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C
【分析】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是3∶2,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也是3∶2,设大圆的半径为3r,则小圆的半径为2r,分别计算大圆小圆的面积,再求出比即可选择。
【详解】解:设大圆的半径为3r,则小圆的半径为2r,
大圆的面积为:π(3r)2=9πr2
小圆的面积为:π(2r)2=4πr2
大圆面积与小圆的面积的比为:9πr2∶4πr2=9∶4
答:小圆的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9∶4
故选:C。
【点睛】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半径比=周长比,大圆与小圆的面积比是直径的平方比。
3.B
【分析】扇形统计图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详解】要表示向阳村2020-2021年小麦总产量的变化情况,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点睛】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可以用(大数-小数)÷被比较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求一种事物占总体的百分比可以用这种事物的数量÷总数量×100%。
【详解】A:(3-2)÷3
=1÷3
=,故A对;
B:(3-2)÷2
=1÷2
=,故B错;
C:3÷2=1.5,故C对;
D:2÷(3+2)
=2÷5
=0.4
=40%,故D对。
故答案为B。
【点睛】如果说甲比乙多几个球,那么乙就比甲少几个球;但若是把这个球换成分率,就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了,甲比乙多几分之几是以乙为单位“1”,乙比甲多几分之几,却是以甲为单位“1”。单位“1”不同,求出的分率也不相同。
5.D
【分析】根据露出来的红纸条和蓝纸条长度相等,红纸条的等于蓝纸条的,可以确定红纸条有4份,蓝纸条有5份,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差÷较大数=短百分之几,差÷较小数=长百分之几,进行分析。
【详解】A.4÷5=,红纸条的长度是蓝纸条的,说法正确;
B.5÷4=,蓝纸条的长度是红纸条的,说法正确;
C.(5-4)÷5=1÷5=20%,红纸条的长度比蓝纸条短,说法正确;
D.(5-4)÷4=1÷4=25%,蓝纸条的长度比红纸条长,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关键是通过图示,确定红纸条和蓝纸条的份数。
6.D
【分析】本题是一道探讨题,从两根电线的长度进行讨论,
(1)当电线长都是1米时,剩下的长度是相等的,
(2)当电线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二根剩下的电线长。
(3)当电线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剩下的多。
【详解】(1)当电线长都是1米时
第一根电线剩下的长度是:1×(1-)=0.75(米)
第二根电线剩下的长度是:1-=0.75(米)
因此剩下的长度是相等的;
(2)当电线的长度大于1米时,假设是1.5米
第一根电线剩下的长度是:1.5×(1-)=1.125(米)
第二根电线剩下的长度是:1.5-=1.25(米)
因此第二根剩下的电线长。
(3)当电线长度小于1米时,假设都是0.85米。
第一根电线剩下的长度是:0.85×(1-)=0.6375(米)
第二根电线剩下的长度是:0.85-=0.6(米)
因此第一根剩下的多。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是一道探讨题,从两根电线的长度进行讨论,不同的长度将有不同的结果,需要认真思考探讨。方可得到正确答案。
7.48
【详解】(49-17)÷=48(千克)
8. 40 50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三个数的和减去甲数,求出乙、丙两数的和;已知乙、丙两数的比是4∶5,可以把乙数看作4份,丙数看作5份,一共是(4+5)份;用乙、丙两数的和除以(4+5)份,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乙数、丙数的份数,即可求出乙数和丙数。
【详解】乙、丙两数的和:120-30=90
一份数:
90÷(4+5)
=90÷9
=10
乙数:10×4=40
丙数:10×5=50
乙数是40,丙数是50。
9. 6 3 5 2 1 4
【详解】略
10. 33 3n+3
【分析】由图可知,每个点阵图从上到下点的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第几个图形,第一行点的个数就是几,第(1)个图中点的个数为(1+2+3)个,第(2)个图中点的个数为(2+3+4)个,第(3)个图中点的个数为(3+4+5)个……第(n)个图中点的个数为(n+n+1+n+2)个,最后求出n=10时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据此解答。
【详解】第(n)个图中点的个数为:n+n+1+n+2
=(n+n+n)+(1+2)
=(3n+3)个
当n=10时。
3n+3
=3×10+3
=30+3
=33(个)
所以,第(10)个图中点的个数是33个,第(n)个图中点的个数是(3n+3)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图形找出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1.
【详解】试题分析: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当整体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时,此时的分量,就使用另外一种纪录的方法﹣小数.例如记成0.1、记成0.02、记成0.005…等.
据此意义分析题目中的数轴进行填空即可.
解:图中的数轴由0向右每一大格代表的数值为1,每一大格被平均分成10份,
根据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可知,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为或0.1.
则从零向右3格用分数表示为,向右5格用小数表示为0.5,向右8格用分数表示为即;
从1向右3格用小数表示为 1.3,向右7格用小数表示为1.7.
如图:
点评:理解小数的意义可从分数的意义着手,小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一环.
12. 1∶70
【分析】(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
(2)根据求比值的方法,就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得比值。
【详解】0.4∶28
=(0.4÷0.4)∶(28÷0.4)
=1∶70
1÷70=
【点睛】此题考查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解答此题要注意区分: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13.1
【分析】出勤率是指出勤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出勤率=出勤人数÷缺勤人数×100%,我们根据公式可以求出出勤的人数,进而求出缺勤的人数。
【详解】40-40×97.5%
=40-39
=1(人)
【点睛】灵活运用出勤率的计算方法。
14. 24 8
【分析】求用去了多少千克油,就是32千克的是多少,用32乘即可求出用去了多少千克,再用总质量减去用去的质量,就可以求出剩下的质量。
【详解】32×=24(千克)
32-24=8(千克)
用去了24千克,还剩8千克。
15.×
【解析】略
16.×
【解析】略
17.×
【分析】根据题意,男生比女生多,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则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据此写出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即可。
【详解】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1∶(1+)
=1∶
=(1×5)∶(×5)
=5∶7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化简比,关键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然后得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据此写出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再化简。
18.×
【详解】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据此判断即可.
19.×
【详解】略
20.;;0.82;10;
1;;;9
【详解】略
21.(1)100;(2);(3)9
【分析】(1)把3.2分成4和0.8的积,再把2.5和4相乘,0.8和12.5相乘;
(2)根据分数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根据分数乘法分配律先计算(24+)×,再加上。
【详解】(1)2.5×3.2×12.5
=2.5×4×0.8×12.5
=(2.5×4)×(0.8×12.5)
=10×10
=100
(2)
=×(+)
=×
=
(3)
=24×+×+
=8++
=9
22.(1);(2)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
(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即可;
【详解】(1)
解:
(2)
解:
23.7.74平方厘米
【详解】试题分析:我们运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运用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直径也是正方形的边长,由此即可解答.
解: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
18.84÷3.14=6(厘米);
阴影部分的面积:
6×6﹣3.14×(6÷2)2,
=36﹣28.26,
=7.74(平方厘米);
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74平方厘米.
点评:本题运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24.2.4米
【详解】解:设这根竹杆长度为厘米.
- - =132
解得 =240
240厘米=2.4米
25.6天
【分析】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时间分之一可以看作效率,工作总量÷两队效率和=合作时间。
【详解】1÷(+)
=1÷()
=1÷
=1×
=6(天)
答:需要6天能修完。
【点睛】关键是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6.192立方厘米
【分析】首先利用棱长总和的公式求出长、宽、高的长度之和,再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求出长、宽、高的数据,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92立方厘米。
【点睛】此题的解答关键是灵活运用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27.25次
【详解】10÷=25(次)
答:平均每分钟眨眼25次。
28.15小时;9小时
【分析】一天有24小时,活动时间占5份,睡眠时间占3份,总共8份对应着24小时,可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根据活动时间与睡眠时间占的份数,即可求解。
【详解】1天=24小时
24÷(3+5)
=24÷8
=3(小时)
活动时间:3×5=15(小时)
睡眠时间:3×3=9(小时)
答:一天中的活动时间是15小时,睡眠时间是9小时。
【点睛】此题没有给出具体总量是多少,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出一天的时间,掌握比的基本应用即可解题。
29.7.8÷(1-)
【分析】把这根铁丝的长度看作单位“1”,剪去,还剩1-=,对应的是7.8m,用7.8÷就是这根铁丝的总长。
【详解】7.8÷(1-)
【点睛】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具体数量÷分率=单位“1”的量。
30.240本
【详解】解:60÷[﹣(1﹣)]
=60÷[﹣]
=60÷
=720(本)
720×=240(本)
答:现在书架上放着240本书.
故答案为2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作图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测试卷(试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求下面各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冲刺】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二)(解析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