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泰安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泰安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泰安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年夏季海南岛东部、东南部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甲图)和某地理事物分布图(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海南岛东南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密集,最可能因为( )
A 离岸风吹拂B. 陆地气温低C. 沿海有污染物排放D. 大气降水多
2. 根据甲图推断乙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
A. 降水量B. 含沙量C. 浮游生物量D. 海水盐度
兴凯湖平均水深约4米,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仅雨季连通。两湖之间有一条长约90千米,最宽处约1千米的沙坝,沙坝上是茂密的森林。兴凯湖含沙量受入湖河水及湖面状况影响较大,每年5月份大兴凯湖波浪滔天,而小兴凯湖则温柔恬静。下图为兴凯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兴凯湖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为(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4. 5月份小兴凯湖温柔恬静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水水量较少B. 沙坝植被茂密C. 湖面尚未解冻D. 距风源地较远
苔藓多生于阴湿环境,苔藓覆盖的地貌称为苔原(又叫冻原在冰岛语中意思是“无树的平原”)。苔原的足迹遍布了冰岛四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冰岛地貌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连绵的山坡,还是荒蛮的火山岩地,甚至在墙头、树干上,到处都生长着一层厚厚的苔藓,它比冰岛人先一步成为冰岛的拓荒者。图甲为冰岛区域图,图乙为苔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苔原成为冰岛地貌一大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气候温暖湿润B. 纬度较高,风力强盛
C. 地壳运动活跃D. 火山熔岩,土壤肥沃
6. 苔藓对冰岛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有( )
①促进岩石分解,形成土壤 ②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抑制风沙扩张,发展旅游 ④调节气候,增温增湿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林线是指受气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降水,坡度及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森林上限,其中受气温、降水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林线为气候林线。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山地海拔2000m以下出现林线,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下图示意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假林线”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区域出现“假林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风力较大B. 土壤贫瘠C. 降水较少D. 蒸发旺盛
8. 2011~2015年间该区域“假林线”不同坡向上的海拔( )
A. 北坡高于南坡B. 西北坡变率最大C. 西坡上升趋势D. 整体呈下降趋势
9. 该区域“假林线”的海拔分布在南北坡存在差异的自然原因是( )
A. 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B. 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C. 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D. 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下面图甲为松花江源头附近区域图,图乙为罗讷河流域图。罗讷河开发规划中曾放弃了高坝水库方案,采用多级低坝方案(水库大坝坝高大于70 m的为高坝,坝高小于30m的为低坝,在水能开发效果等同的情况下,建低坝的数量要多于建高坝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共同之一处是( )
A. 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B. 南侧地带性植被都是落叶阔叶林
C. 冬季都盛行偏西风D. 地势北高南低
11. 在水能开发效果等同的情况下,乙图所示区域所在国家开发罗讷河主要采用低坝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发电量和水产养殖场所
B. 节省建设成本,带动更多区域的经济发展
C. 提高全流域的通航能力
D. 减少淹没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今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与生活场景在加速融合,需求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数据存储、运算、传输、处理需求。早期,我国数据中心多布局在北上广等经济中心地带。目前,我国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即把东部的数据“输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与此同时,北上广等大城市周边地区仍保留部分数据处理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早期,我国数据中心多布局在经济中心地带是因为当地( )
①地形平坦广阔②能源充足多样③基础设施完善④消费市场广阔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3. 西部数据中心最主要的业务可能是( )
A 灾害预警B. 金融证券
C. 离线分析D. 远程医疗
14.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算力需求最突出的优势是( )
A. 可利用荒地充足B. 可再生能源丰富
C. 网络承载能力高D. 数据管理能力强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B. 减少河水含沙量C. 增加降水量D. 加大河流径流量
16.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7.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 河床B. 沟谷C. 裸露坡面D. 植被覆盖坡面
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综合作用下分离、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赣州(图)过去治理崩岗效果不佳,近年来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烂山地貌变绿水青山,并助推当地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赣州崩岗区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 )
A. 土地沙化B. 土壤侵蚀C. 石质荒漠化D. 土壤盐碱化
19. 赣州综合治理崩岗的对策是( )
①种树不种草②山上与山下同治③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④禁止农林开发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0. 赣州崩岗区百姓靠“生态饭”鼓了腰包,当地农业适宜发展( )
A. 水稻种植业B. 高山畜牧业C. 水产养殖业D. 特色林果业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空间集聚程度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下图为我国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集中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集中度变化趋势
21. 资源型城市在成长期空间集中度低的影响因素是( )
A. 资源分布B. 基础设施C. 国家政策D. 地形条件
22. 资源型城市在衰退期空间集中度上升的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变化B. 开发了新的资源C.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D. 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A. 缩短加工时间B. 保证产品品质C. 降低生产成本D. 加强文化交流
24. 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自身技术更新B.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C. 共用当地基础设施D. 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25. 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
A 设计咨询B. 展览销售C. 金融保险D. 专业物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题,总分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湖(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博斯腾湖湖水补给包括地表水入湖补给、地下水入湖补给、湖面降水和农田灌溉排水入湖四部分,开都河是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博斯腾湖流域进入大规模开发期,与1958年相比,2002年流域灌溉面积增加了两倍多。2000年以后,博斯腾湖湖水经孔雀河向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输水。经调查发现,1985年以来博斯腾湖流域气温呈缓慢升高趋势。
材料三下左图为博斯腾湖示意图,右图为1958--2009年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图。
(1)说明开都河的水文特征。
(2)1958-2009年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具有“两峰两谷”的特征,简述“两峰”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3)2011年以后博斯腾湖湖水含盐量逐渐增加,试推测其原因。
27. 阅读图文材料(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位置见图左),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西线的老虎口上世纪后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21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粘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十梭梭林”的治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1)分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十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枣庄地处鲁南,曾经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的工矿业城市,有“鲁南煤城”和“建材之乡”之称。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资源诅咒”日显突出。为此枣庄市开启了城市转型之路。如今,该地区传统工业重新焕发生机、高新技术产业和运河文化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的综合性城市正在形成。图为枣庄市区域略图。
(1)分析枣庄煤炭开采给当地耕地资源造成的影响。
(2)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简述枣庄曾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
(3)请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对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在海洋的影响下,发生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一种天气现象,是中国近海需要高度关注的灾害性天气。研究显示,当海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实际大气水汽压时,才可以引起海水蒸发。2015年4月28日20时渤海海域被海雾笼罩。据观测在此次渤海海雾的生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渤海海面饱和水汽压与实际大气水汽压之差都小于0。下左图为2015年4月28日20时渤海海域海雾影响范围以及A平台、长岛自动地理站的位置。下右图为4月27日08时-30日20时A平台附近海气温差、气温、海温变化以及长岛、A平台风力、风向的变化。
(1)判断右图中①②③线所代表的含义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出在海雾形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海气温差的变化特点,并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泰安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年夏季海南岛东部、东南部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甲图)和某地理事物分布图(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海南岛东南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密集,最可能是因为( )
A. 离岸风吹拂B. 陆地气温低C. 沿海有污染物排放D. 大气降水多
2. 根据甲图推断乙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
A. 降水量B. 含沙量C. 浮游生物量D. 海水盐度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显示,琼东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呈半环状,数值由海岸向外海递增,说明海岸地带形成冷水中心,应是由海岸带深层海水上涌所致。夏季该地盛行离岸的西南风,受其影响表层海水由海岸向外海流动,深层冷海水上升补偿,A正确;与陆地气温关系不大,B错误;沿海有污染物排放对气温影响小,C错误;海南东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从该事物分布来看,越靠近海岸越多。由于该季节海南东沿海盛行西南风,沿岸地区盛行上升补偿流,加之沿岸地区水温高,浮游生物繁盛,C对;海南东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A错;距离陆地越近,河流注入的淡水越多,盐度越低,与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不一致,D错;河流携带泥沙到达入海口,故含沙量应该由河流入海口向四周递减,故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不一致,B错。故选C。
【点睛】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海洋表层水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大洋环流两个因素。①太阳辐射是海水的主要热源,因此纬度位置能直接影响海洋表层水温。②大洋环流中的寒暖流能够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水热交换,暖流会使流经地区水温升高,寒流则会使流经地区水温降低。此外,大洋形状、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等也会影响海洋表层水温。
兴凯湖平均水深约4米,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仅雨季连通。两湖之间有一条长约90千米,最宽处约1千米的沙坝,沙坝上是茂密的森林。兴凯湖含沙量受入湖河水及湖面状况影响较大,每年5月份大兴凯湖波浪滔天,而小兴凯湖则温柔恬静。下图为兴凯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兴凯湖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为(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4. 5月份小兴凯湖温柔恬静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水水量较少B. 沙坝植被茂密C. 湖面尚未解冻D. 距风源地较远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兴凯湖的泥沙主要来自入湖河流河槽中挟带悬移质泥沙和推移质泥沙。兴凯湖含沙量受入湖河水及湖面状况影响较大,因此在春季时有季节性积雪融化,河流流量大,而在春季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因此入湖河流的含沙量4月最大,5月份大兴凯湖波浪滔天,搅动湖底泥沙,使兴凯湖含沙量增加,兴凯湖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为春季,A正确;夏秋季入湖河流流量大,但由于夏秋季植被覆盖率高,入湖河流的含沙量较春季少,夏秋季节风浪较小,湖水较平静,因此夏秋季节不是兴凯湖含沙量最大的季节,BC错误;冬季时湖泊冰封,湖水平静,入湖水量也少,因此冬季含沙量最小,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由材料“两湖之间有一条长约90千米,最宽处约1千米的沙坝,沙坝上是茂密的森林”可知,小兴凯湖位于北侧,受到沙坝和沙坝植被阻挡,风力到达小兴凯湖湖面时减弱甚至消失,小兴凯湖湖面较平静,B正确。与湖水水量较少无关,A错误;5月份湖面已经解冻,C错误;两湖距风源地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森林具有防风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兴凯湖植被可以削弱湖浪和风力等外力作用对沙坝的侵蚀,保持沙坝水土;涨水时,植被可以减弱湖水流动,利于泥沙沉积;植被可以改良沙坝土壤。
苔藓多生于阴湿环境,苔藓覆盖的地貌称为苔原(又叫冻原在冰岛语中意思是“无树的平原”)。苔原的足迹遍布了冰岛四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冰岛地貌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连绵的山坡,还是荒蛮的火山岩地,甚至在墙头、树干上,到处都生长着一层厚厚的苔藓,它比冰岛人先一步成为冰岛的拓荒者。图甲为冰岛区域图,图乙为苔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苔原成为冰岛地貌一大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气候温暖湿润B. 纬度较高,风力强盛
C. 地壳运动活跃D. 火山熔岩,土壤肥沃
6. 苔藓对冰岛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有( )
①促进岩石分解,形成土壤 ②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抑制风沙扩张,发展旅游 ④调节气候,增温增湿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冰岛冬季长夏季短,全年低温潮湿,土壤冻结,不利于树木生长;苔藓类植物可以生长在火山熔岩区冷却的熔岩上,汲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其他植物不适宜在此生长;位于高纬度地区,风力强盛,苔藓植物为抵御低温、大风的气候,紧贴地面或岩石表面生长,滋生大片苔藓类植被。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
【6题详解】
苔藓的生长、繁殖、更替能够改善区域土壤发育条件(促进岩石的分解, 形成土壤),故①正确 ;苔藓植被带为其他生物生存创造条件,如可作为鸟类及哺乳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繁衍场所等,故②正确;该地风沙活动少,故③错误;苔藓对该地的气候影响较小,故④错误。因此组合①②正确。因此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点睛】苔原也叫冻原,是生长在寒冷的永久冻土上,由灌木、草本植物、苔醉和地衣占优势的层次不多的生物群落。苔原冬季的温度不见得非常寒冷,最低气温比东西伯利亚的针叶林还要高一些,但夏季却寒冷而短促,没有针叶林那样可以使树木生长的、温暖湿润的夏季。
林线是指受气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降水,坡度及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森林上限,其中受气温、降水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林线为气候林线。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山地海拔2000m以下出现林线,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下图示意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假林线”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区域出现“假林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风力较大B. 土壤贫瘠C. 降水较少D. 蒸发旺盛
8. 2011~2015年间该区域“假林线”不同坡向上的海拔( )
A. 北坡高于南坡B. 西北坡变率最大C. 西坡上升趋势D. 整体呈下降趋势
9. 该区域“假林线”的海拔分布在南北坡存在差异的自然原因是( )
A. 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B. 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C. 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D. 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7. B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其中受气温、降水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林线为气候林线。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山地海拔2000m以下出现林线,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可知,假林线的形成与气候因素无关,在广东石门台区域,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错误;土壤主要是赤红壤和红壤,土壤贫瘠,因此海拔较高处没有分布着应有的森林带,而使林线分布的海拔高度低,出现了假林线,B正确;海拔在1000米以下,与风力大小关系不大,A错误;海拔较高处,气温较低,蒸发应较弱,因此假林线的出现与蒸发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读图可知,2011~2015年间该区域“假林线”不同坡向上的海拔北坡分布于920米以上,南坡分布在860~880米之间,因此北坡高于南坡,A正确;西北坡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在960米附近,变化率小;变化率最大的是北坡,从2011年的930米左右到2015年为950米左右,B错误;西坡由2011年的接近940米,到2015年的向920米线靠近,呈下降趋势,C错误;整体呈上升趋势,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该区域假林线的海拔分布南坡低,北坡高。形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是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林带分布的高度较高,C正确。林线的海拔高度与光照条件关系不大,A错误;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D错误。故选C。
【点睛】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即高山林线。树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的等值线相吻合(类似于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在干旱地区,树线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林带高度和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
下面图甲为松花江源头附近区域图,图乙为罗讷河流域图。罗讷河开发规划中曾放弃了高坝水库方案,采用多级低坝方案(水库大坝坝高大于70 m的为高坝,坝高小于30m的为低坝,在水能开发效果等同的情况下,建低坝的数量要多于建高坝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共同之一处是( )
A. 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B. 南侧地带性植被都是落叶阔叶林
C. 冬季都盛行偏西风D. 地势北高南低
11. 在水能开发效果等同的情况下,乙图所示区域所在国家开发罗讷河主要采用低坝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发电量和水产养殖场所
B. 节省建设成本,带动更多区域的经济发展
C. 提高全流域的通航能力
D. 减少淹没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甲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乙以地中海式农业为主,均不是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A错误。结合图中位置特征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其海拔较高,植被为针阔混交林,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南风,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错误,C正确。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甲区域河流自南向北流,可推知其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 河流发源地而非河口,同理可知乙区域地势北高南抵,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低坝水电站蓄水少,故淹没损失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少,D正确。低坝水电站蓄水少,库区面积小,能提供水产养殖的水面少,A错误。低坝要建的数量多,并不能节省建设成本,B错误。抬升的水位不及高坝,则对通航能力的改善作用不及高坝,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以判断河流流向,进而判断地势高低。
如今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与生活场景在加速融合,需求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数据存储、运算、传输、处理需求。早期,我国数据中心多布局在北上广等经济中心地带。目前,我国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即把东部的数据“输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与此同时,北上广等大城市周边地区仍保留部分数据处理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早期,我国数据中心多布局在经济中心地带是因为当地( )
①地形平坦广阔②能源充足多样③基础设施完善④消费市场广阔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3. 西部数据中心最主要的业务可能是( )
A. 灾害预警B. 金融证券
C. 离线分析D. 远程医疗
14.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算力需求最突出的优势是( )
A. 可利用荒地充足B. 可再生能源丰富
C. 网络承载能力高D. 数据管理能力强
【答案】12. B 13. C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地形对于数据中心的影响比较小,数据中心一般占地面积比较小,①错误;经济中心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能源相对短缺,②错误;经济中心的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发展的需求,③正确;经济中心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量较大,数据处理的消费市场广阔,④正确。所以选B。
【13题详解】
西部数据中心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远,应该处理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数据,主要业务可能是离线分析,C正确;灾害预警、金融证券、远程医疗对于信息传输的时效性都要求较高,所以不适合在西部数据中心布局,A、B、D错误。所以选C。
【14题详解】
数据中心对于土地面积的需求较小,所以可利用荒地充足不是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最突出优势,A错误;数据中心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能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能够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行,所以是其突出优势,B正确;西部地区的网络承载力不如东部地区,C错误;西部地区的数据管理能力不如东部地区,D错误。所以选B。
【点睛】“东数西算”即“东数西算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简单地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B. 减少河水含沙量C. 增加降水量D. 加大河流径流量
16.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7.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 河床B. 沟谷C. 裸露坡面D. 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15. B 16. B 17. D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5题详解】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16题详解】
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17题详解】
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
①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凇、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综合作用下分离、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赣州(图)过去治理崩岗效果不佳,近年来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烂山地貌变绿水青山,并助推当地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赣州崩岗区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 )
A. 土地沙化B. 土壤侵蚀C. 石质荒漠化D. 土壤盐碱化
19. 赣州综合治理崩岗的对策是( )
①种树不种草②山上与山下同治③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④禁止农林开发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0. 赣州崩岗区百姓靠“生态饭”鼓了腰包,当地农业适宜发展( )
A. 水稻种植业B. 高山畜牧业C. 水产养殖业D. 特色林果业
【答案】18. B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综合作用下分离、崩塌和堆积侵蚀现象。赣州气候湿润,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严重,B正确;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A错误;石质荒漠化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C错误;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综合治理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山上与山下治理措施应该是不同的,①错误,②正确;综合治理应该做到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③正确;全面禁止农林开发无法保障崩岗区百姓的利益,不可取,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C。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赣州崩岗区位于山区,山区植树造林可以减轻水土流失,所以当地农业最适宜发展特色林果业,D正确;水稻种植业适宜在平原地区发展;高山畜牧业适宜在气候相对干旱的山区发展,B错误;水产养殖业适宜在湖泊库区发展,C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它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空间集聚程度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下图为我国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集中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集中度变化趋势
21. 资源型城市在成长期空间集中度低的影响因素是( )
A. 资源分布B. 基础设施C. 国家政策D. 地形条件
22. 资源型城市在衰退期空间集中度上升的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变化B. 开发了新的资源C.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D. 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21. A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资源型城市在成长期受资源分布的影响空间集中度低;A正确。基础设施、国家政策、 地形条件对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分布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资源型城市在衰退期由于转型其它产业,资源型产业占比重下降,所以空间集中度上升。A正确。开发了新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生态环境恶化,不会导致空间集中度上升,BCD错误。故选A。
【点睛】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天然国土)。资源型城市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A. 缩短加工时间B. 保证产品品质C. 降低生产成本D. 加强文化交流
24. 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自身技术更新B.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C. 共用当地基础设施D. 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25. 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
A 设计咨询B. 展览销售C. 金融保险D. 专业物流
【答案】23. B 24. D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自带原材料并不能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影响,不会缩短加工时间,A错误。自带原材料,可以保障原材料的品质,有利于保障产品的品质,B正确。自带原材料,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C错误。自带丝绸、刺绣等原料,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但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D错误。所以选B。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可知,“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携手的相关企业是与其生产工序密切相关的企业,可以促进工业联系,提高服装的生产效率,D正确。对于自身技术的更新影响较小,A错误。能够促进当地就业、共用基础设施,但不是携手相关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BC错误。所以选D。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服装企业的原料主要是丝绸和刺绣等,可知,其产品的售价相对较高,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是其主要消费市场,其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需要运输到欧美等主要的消费市场,所以需要配套专业物流部门,D正确。现代社会信息交流较为方便,不需要在当地配套设计咨询部门,A错误。当地不是主要的消费市场,所以不需要配套展览销售部门,B错误。服装企业对于金融保险的需求较小,C错误。所以选D。
【点睛】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题,总分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湖(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博斯腾湖湖水补给包括地表水入湖补给、地下水入湖补给、湖面降水和农田灌溉排水入湖四部分,开都河是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博斯腾湖流域进入大规模开发期,与1958年相比,2002年流域灌溉面积增加了两倍多。2000年以后,博斯腾湖湖水经孔雀河向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输水。经调查发现,1985年以来博斯腾湖流域气温呈缓慢升高趋势。
材料三下左图为博斯腾湖示意图,右图为1958--2009年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图。
(1)说明开都河水文特征。
(2)1958-2009年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具有“两峰两谷”的特征,简述“两峰”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3)2011年以后博斯腾湖湖水含盐量逐渐增加,试推测其原因。
【答案】(1)径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结冰期较长。
(2)4月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冰川积雪融化,冰雪融水补给开都河,导致博斯腾湖水水位升高;9月原因:夏季降水量增加,水位回升农田引水量的下降,水位回升。
(3)开都河不断为博斯腾湖带来盐分;淡水注入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气温升高,水分蒸发量增加,盐分逐渐富集。
【解析】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
【详解】(1)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开都河支流多,冰雪融水多,径流量较大;跟气温有关的冰雪融水,不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气温低,结冰期较长。
(2)“两峰”出现时间是4月和9月。4月原因: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冰川积雪大量融化,冰雪融水补给开都河,导致博斯腾湖水水位升高,形成第一个峰;9月原因:夏季降水量增加,博斯腾湖水位回升,农作物进入收割期,农田引水量的下降,水位回升。
(3)开都河是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开都河不断为博斯腾湖带来盐分;随着河流淡水注入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量增加,盐分逐渐富集,盐度不断升高。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位置见图左),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西线的老虎口上世纪后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21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粘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十梭梭林”的治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1)分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十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
【答案】(1)流动沙丘广布,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风沙天气多;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地表植被稀少,拦沙能力弱。
(2)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材料耐用,压沙效果好,维护费用较低;草方格减弱风速,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梭梭根系发达,耐旱,抗风沙能力强,存活率高,固沙效果好。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甘肃省民勤县西线的老虎口治沙模式为材料,涉及风沙灾害的成因、生态治沙的优势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主要从沙源、大风、植被覆盖等方面分析;老虎口沙漠广布,有丰富的沙源;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进一步加大风力;沙漠广布,地表植被稀少,固沙拦沙能力弱。
【小问2详解】
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方面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水分,增加下渗,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由材料可知,当地用作物秸秆、粘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沙障能减弱风速,使风沙就地沉积,固沙压沙效果好;同时能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而梭梭根系发达,耐旱,在干旱地区存活率高,抗风沙能力强,固沙效果好。“方格沙障+梭梭林“简易,维护费用较低等。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枣庄地处鲁南,曾经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的工矿业城市,有“鲁南煤城”和“建材之乡”之称。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资源诅咒”日显突出。为此枣庄市开启了城市转型之路。如今,该地区传统工业重新焕发生机、高新技术产业和运河文化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的综合性城市正在形成。图为枣庄市区域略图。
(1)分析枣庄煤炭开采给当地耕地资源造成的影响。
(2)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简述枣庄曾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
(3)请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对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占用土地,耕地面积减少;破坏地表,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下降。
(2)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率低。
(3)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煤炭开采影响、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煤炭开采占用土地,耕地面积减少,而且很难恢复;煤炭开采破坏地表,植被减少,土质疏松,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下降。
【小问2详解】
枣庄属于资源型城市,依赖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同时煤炭开采对环境污染影响比较大。
【小问3详解】
枣庄以资源开采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且技术投入不足,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可以发展一些第三产业,减少对煤炭开采依赖。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在海洋的影响下,发生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一种天气现象,是中国近海需要高度关注的灾害性天气。研究显示,当海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实际大气水汽压时,才可以引起海水蒸发。2015年4月28日20时渤海海域被海雾笼罩。据观测在此次渤海海雾的生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渤海海面饱和水汽压与实际大气水汽压之差都小于0。下左图为2015年4月28日20时渤海海域海雾影响范围以及A平台、长岛自动地理站的位置。下右图为4月27日08时-30日20时A平台附近海气温差、气温、海温变化以及长岛、A平台风力、风向的变化。
(1)判断右图中①②③线所代表的含义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出在海雾形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海气温差的变化特点,并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①代表气温,②代表海温,③代表海气温差。海温最稳定,变化最小,所以②代表海温;海气温差是三者中数值最小,所以③代表海气温差;①代表气温。
(2)海气温差逐渐较小。在海雾形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气温高于海温,使得热量从大气传向海洋,大气温度降低;海温保持稳定,海气温差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雾为材料,设置2个小题,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曲线比②曲线变化大,③曲线数值最小。海水比热容大,海水温度变化最小,海温稳定,因此②代表海温,①曲线代表气温。海气温差是三者中数值最小的,所以③代表海气温差。
【小问2详解】
海气温差逐渐较小。由材料“据观测在此次渤海海雾的生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渤海海面饱和水汽压与实际大气水汽压之差都小于0”可知,在海雾形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海面饱和水汽压小,实际大气水汽压大,说明气温高于海温,使得热量从大气传向海洋,大气温度降低;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海温变化小,海温保持稳定,使得海气温差减小。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宜春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青岛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2中,烟台降雪主要时期是, 图示月份, 甲所在岛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紫砂岩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下列岩石中属于甲类岩石的是, 关于图中681米的山峰成因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