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4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180928/0-17047860665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4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180928/0-17047860666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4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180928/0-17047860666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4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180928/0-170478606668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4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180928/0-170478606670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4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180928/0-170478606673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4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180928/0-170478606676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4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180928/0-17047860667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3等比数列4.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一课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3等比数列4.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二课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专项培优章末复习课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5.1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5.1.1变化率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5.1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5.1.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4* 数学归纳法评课ppt课件
展开【课标解读】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命题.
【教 材 要 点】要点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 n=n0❶(n0∈N*) 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以当“n=k (k∈N*,k≥n0)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❷. 批注❶ n0不一定都是1,也可以是其他正整数. 批注❷ 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但并不是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都能用数学归纳法.
【夯 实 双 基】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时,只有第一步就可以.( )(2)在用数学归纳法时,第二步必须利用归纳假设.( )(3)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n2-5n+5)2,容易验证:a1=1,a2=1,a3=1,a4=1,由此作出一般性结论:对于任意n∈N*,an=(n2-5n+5)2=1都成立,以上是数学归纳法.(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第一步是验证当n=1时结论成立.( )
2.数学归纳法证明中,在验证了n=1时命题正确,假定n=k时命题正确,此时k的取值范围是( )A.k∈NB.k>1,k∈N*C.k≥1,k∈N*D.k>2,k∈N*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n)=1+2+3+…+(3n+1)(n∈N*)时,第一步应证明( )A.f(2)=1+2B.f(1)=1C.f(1)=1+2+3D.f(1)=1+2+3+4
解析:n的初始值应为1,而f(1)=1+2+3+4.故选D.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2n=n(2n+1)时,由n=k到n=k+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项是______________.
(2k+1)+(2k+2)
解析:因为要证明等式的左边是连续正整数,所以当由n=k到n=k+1时,等式左边增加了[1+2+3+…+2k+(2k+1)+2(k+1)]-(1+2+3+…+2k)=(2k+1)+(2k+2).
【方法总结】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策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需要确定两个式子的结构,即:(1)n=n0时,等式的结构.(2)n=k到n=k+1时,两个式子的结构:n=k+1时的代数式比n=k时的代数式增加(或减少)的项.这时一定要弄清三点:①代数式从哪一项(哪一个数)开始,即第一项.②代数式相邻两项之间的变化规律.③代数式中最后一项(最后一个数)与n的关系.
巩固训练1 求证:12-22+32-42+…+(2n-1)2-(2n)2=-n(2n+1) (n∈N*).
证明:当n=1时,左边=12-22=-3,右边=-3,等式成立.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2-22+32-42+…+(2k-1)2-(2k)2=-k(2k+1).当n=k+1时,12-22+32-42+…+(2k-1)2-(2k)2+(2k+1)2-(2k+2)2=-k(2k+1)+(2k+1)2-(2k+2)2=-k(2k+1)-(4k+3)=-(2k2+5k+3)=-(k+1)[2(k+1)+1]所以n=k+1时,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方法总结】(1)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2)“归纳—猜想—证明”的基本步骤是“试验—归纳—猜想—证明”.高中阶段与数列结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题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3 有n个圆,任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任意三个圆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个圆将平面分成f(n)=n2-n+2个部分(n∈N*).
证明:①当n=1时,一个圆将平面分成两个部分,且f(1)=1-1+2=2,所以n=1时命题成立.②假设n=k(k≥1)时命题成立.即k个圆把平面分成f(k)=k2-k+2个部分.则n=k+1时,在k+1个圆中任取一个圆O,剩下的k个圆将平面分成f(k)个部分,而圆O与k个圆有2k个交点,这2k个点将圆O分成2k段弧,每段弧将原平面一分为二,故得f(k+1)=f(k)+2k=k2-k+2+2k=(k+1)2-(k+1)+2.所以当n=k+1时,命题成立.综合①②可知,对一切n∈N*,命题成立.
【方法总结】对于几何问题的证明,可以从有限情形中归纳出一个变化的过程,或者说体会出是怎么变化的,然后再去证明,也可以采用递推的办法,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关键是正确分析由n=k到n=k+1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
高中人教A版 (2019)4.4* 数学归纳法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4.4* 数学归纳法示范课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学导引,正整数n,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课堂互动,题型3证明整除问题,素养训练,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4* 数学归纳法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4* 数学归纳法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过关自诊,未用归纳假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4* 数学归纳法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4* 数学归纳法作业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CD,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