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
《土地的誓言》
单元
1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
学习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日军无耻“碰瓷”,发动九一八事变。
2.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在“九一八”事变过去的整整十年,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土地的誓言》。
听,看
背景介绍
讲授新课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 辽宁省昌图县人。 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憎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2.写作背景:
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正是他们,开创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合为一体,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字词注音
词语学习
读课文,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表现在
”来概括。
课文理解
问题:
第一段: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一句话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在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将“无时无刻不”改为“每时每刻都”效果如何?
3、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 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5、品味“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这句话的含义。
6、“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7、“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第二段: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一句话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在结构上总领第①段,
(3)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在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将“无时无刻不”改为“每时每刻都”效果如何?
“无时无刻不”双重否定表示时时刻刻,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思念故乡,故乡令自己魂牵梦绕。这样写,可以使得自己的感情显得更加浓烈、真挚。
而“每时每刻”肯定的表达没有以上的表达效果。
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 有何作用?
(1)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2)作者精心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1)泛滥本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这里是贬义褒用,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思念家乡;
(2)热爱、赞美家乡;
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品味“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这句话的含义。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
“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
“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
“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
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层意思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意思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体现出作者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细读课文,第二段问题讨论
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的内容。
品味“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这句话。
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多了一层沉重的感情和悲愤的心绪。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的内容。
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
品味“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这句话。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我”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
“我的坟前”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全文来看: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她”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感情平稳,
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运用“呼告”,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而优伤、愤怒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和牺牲的坚定信念。
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和牺牲。
内容上: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
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前者选取选取的原野上的一切,空间上的,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侧重于时间上的,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强烈地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抒情;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1)运用呼告的手法, 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2)电影镜头式的景物描写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3)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
(4)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补充笔记
读
基础积累
读,说
讨论,笔记
文常了解
明确目标
关注基础知识
熟悉课文
理解课文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板书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案,共4页。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共4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解读,合作探究,主题思想,写法探究,学有所得,拓展延伸,本课小结,教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