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后作业题
展开1.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3.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鸣。
【注释】①本诗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噭(jià):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的乡思之愁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笔法粗犷,直抒胸臆
二.基础知识(共6小题)
4.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陈子昂
②怆然
③涕泪
5.《登幽州台歌》词语解释。
(1)念:
(2)悠悠:
(3)怆(chuàng)然:
(4)涕:
6.《登幽州台歌》词语解释。
(1)幽州台:
(2)前:
(3)古人:
(4)后:
(5)来者:
7.《登幽州台歌》是一首 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 。
8.《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字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朝代)文学家。
9.陈子昂(661﹣702),字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朝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有 传世。
三.默写(共1小题)
10.篇段积累——默写《登幽州台歌》。
, 。
, !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1.行吟在古诗的旖旎世界
请回忆本学期课本上《登幽州台歌》与《望岳》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1)这两首诗,都有“看”,陈子昂用的是“见”,杜甫用的是“览”。你觉得能否把杜诗中的“览”字改为“见”字?
(2)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写“不见”,杜甫却写“终当见”。无论是“不见”,还是“终当见”,总有诗人自己的用意,你能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经历,说说你的理解吗?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词句和思想感情。解答此题,必须熟悉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参考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诗在吊古悲今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悲凉。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词句。解答此题,必须熟悉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参考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应为“以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衬托孤寂之感”。
故选:B。
3.【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晚次乐乡县》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征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愁。全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此诗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
故选:D。
二.基础知识(共6小题)
4.【分析】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音基础,答题时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解答】①áng
②chuàng
③tì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答案:
(1)想到。
(2)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3)悲伤凄恻的样子。
(4)眼泪。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答案:
(1)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过去。
(3)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4)后:未来。
(5)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7.【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在初唐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答案:
吊古伤今 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译文: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8.【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解答】陈子昂 伯玉 唐代
9.【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解答】伯玉 唐代《陈伯玉集》
三.默写(共1小题)
10.【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然”的书写)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1.【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结合诗歌的意思和意境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见”和“览”的意思及其区别。“见”指看见,这是用来表示近距离的看见,而”览“也是看,但有一览无遗之意,《望岳》中,作者想象自己远望泰山以及登上山顶看下面,视野开阔,对山下精神一览无遗,故应用“览”,不能改为“见”。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他是终究没有遇见贤君的,故用“不见”;而《望岳》这首诗写于杜甫的青年时期,这时候的唐朝处于盛唐时期,所以诗人意气风发,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雄心壮志,所以立下雄心壮志,写“终当见”。据此整理回答即可。
答案:
(1)不能。“见”的距离较近,而杜诗中,诗人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之巅,向下、向远处看,视野开阔,用“览”字,更有一种一览无余的豪情。
(2)《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渴望遇见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但诗人生不逢时,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所以写“不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杜甫登临泰山之巅,俯视群山的豪情,此时杜甫二十多岁,又逢开元盛世,诗人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雄心壮志,所以写“终当见”。(关键词:怀才不遇,雄心壮志,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登幽州台歌》: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望岳》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测试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语解释,陈子昂文学家,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同步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背诵,课堂练习,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课时作业,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