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4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纪录片《航拍中国》以航拍俯瞰视角,呈现祖国大地无与伦比的美:陆疆的辽阔,海疆的浩瀚,……。第一季完成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省区的拍摄,展现了我国东西南北中的不同风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航拍中国》展现了我国辽阔的陆疆,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 )
A. 860万平方千米B. 690万平方千米C. 960万平方千米D. 990平方千米
2. 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有( )
①南北气候差异显著②东西时间差异大③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④疆界长,邻国多,便于对外贸易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3. 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对应错误的是( )
A. 甲-新B. 乙-陕C. 丙-黑D. 丁-秦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第三大国家。故选:C。
【2题详解】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故①项正确;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主要是因为东西跨经度广,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也大,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等,故②项正确;我国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经济,故③项正确;我国疆界长2.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对外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贸易,故④项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图中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是新,故A项正确;乙是海南省,简称是琼,故B项错误;丙是黑龙江省,简称是黑,故C项正确;丁是陕西省,简称是陕或秦,故D项正确。故选:B。
【点睛】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辽阔的疆域为我国发展经济带来了优势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图是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时间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的生育政策是为了( )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5. “全面三孩”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B. 满足人们“多子多福”的愿望
C. 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D. 保住“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称号
6. 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③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4. D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当时国家提倡“只生一个”的生育政策是为了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目前,我国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三孩政策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A正确;三孩政策的实施不是主要为了满足人们“对子多福”的愿望,B错误;我国还没有进入人口负增长,C错误;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三孩不是为了保住“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称号,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政策不仅能解决人口增长和减少问题,还可解决其他相关人口问题,①错误;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②正确;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③正确;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④正确。故选D。
【点睛】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读北京和昆明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对北京和昆明气温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冬冷夏热②北京冬温夏凉③昆明四季如春④昆明全年高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8. 昆明夏季气温低于北京,原因是( )
A. 昆明比北京地势高B. 昆明比北京纬度高
C. 昆明比北京受夏季风影响大D. 昆明比北京距海近
9. 读图,1月昆明平均气温比北京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因素B. 海陆位置C. 纬度因素D. 季风
【答案】7. B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得,北京的气温变化特征是冬冷夏热,昆明的气温变化特点是冬温夏凉,昆明四季如春,是我国著名的“春城”。故①③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昆明夏季气温低于北京,原因是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比北京地势高,故A符合题意。故选A。
9题详解】
由图可知,1月昆明平均气温高于北京,这是由于昆明所处的纬度位置低,冬季温暖,而北京所处纬度位置较高、冬季寒冷,与地形、海陆和季风关系小,故选C。
【点睛】看气温资料,看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数值。一般地,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5°C以上为热带,特点为终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15°C为亚热带,特点为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C为温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最高月平均气温小于10°C为寒带。气温年较差等于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中( )
A. 西线方案线路短,工程量最小B. 中线工程直接从长江干流调水
C. 东线利用运河输水,水质最好D. 东线和中线均调水到华北地区
11. 受水地区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下列节水措施正确的是( )
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②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③推广种植耐旱作物 ④农业提倡自流灌溉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三条路线中工程量最小的是东线,因为该工程沿京杭运河河道输水,但因为长江在此河段存在水污染问题,水质较差,A选项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华北地区,缓解该地用水紧张的问题,B选项错误;水质最好的是西线,因为西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污染小,C选项错误;该工程东线、中线可缓解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水资源紧张的局面,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家庭中要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减少洗涤剂、清洁剂的使用等,①正确;工业上可以使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排放,实行阶梯水价等,②正确;农业上可以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A。
【点睛】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等,收集城市雨水作为绿化用水。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当时长江干流某河段的特点。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古诗句能反映出长江此河段,当时的哪个水文特征( )
A. 水量大B. 汛期长C. 水位低D. 流速快
13. 长江的航运价值大,主要体现在( )
①支流沟通南北,干流联系东西②落差巨大,水能丰富③水库众多,灌溉农业十分发达④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思是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说明了该河段流速快的特点;故排除ABC选项,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长江江阔水深,终年不冻,适宜航运;长江支流沟通南北,干流联系东西,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大,故①④正确,故C正确;落差巨大,水能丰富、水库众多,灌溉农业十分发达等跟长江航运价值大无关,故②③错误;故排除ABD选项,故选C。
【点睛】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
高速铁路承载客运服务,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读“我国部分高速铁路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图中高速铁路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铁网分布不平衡,西密东疏B. 京哈高铁因海拔高被称为“高寒”高铁
C. 西安—成都高铁穿越南岭山脉D. 京沪高铁连接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15. 我国高铁建设的意义是( )
①区域联系便捷,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②运行速度更快,缩短地区间实际距离
③人们出行更方便,放慢了生活节奏 ④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的高速铁路分布东密西疏,A错误;京哈高铁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不高,但是纬度较高,B错误;西安—成都高铁穿越秦岭山脉,C错误;京沪高铁连接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地区,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高铁建设,有利于区域联系便捷,带动沿线经济发展,①正确;地区间实际距离是不变的,②错误;方便人们出行,生活节奏加快,③错误;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④正确。故选C。
【点睛】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等东西铁路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计25分)
16. 某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以提高地理实践力。下图为中国区域示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发现】
(1)地形对河流影响:我国多数河流受地形影响自西向东注入____洋;主要大型水电站多分布在____,是因为此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2)气候对河流影响:河流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水量的一般变化规律是逐渐____;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冬季0℃等温线以北地区河流会出现____现象。
(3)植被对河流影响: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南地区属于干湿区中的____地区,植被较茂密,河流含沙量较____。
【探究总结】
(4)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____、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案】16. ①. 太平 ②. 阶梯交界处
17. ①. 减少 ②. 结冰
18. ①. 湿润 ②. 小
19. 气候
【解析】
【分析】本题以影响河流特点主要因素为背景,涉及影响河流的主要因素,考查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小问1详解】
图示信息可知,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是因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夏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因此河流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水量的一般变化规律是逐渐减少;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气温低于0℃,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属于湿润地区;由于植被茂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使河流含沙量小。
【小问4详解】
由以上信息综合可知,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7. 读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泥石流属于____(填“气象”或“地质”)灾害。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____(填“一”、“二”或“三”)级阶梯。从地形上看,泥石流多发生在____(填“平原”或“山区”)。
(3)图中①是____高原,____(填河流名称)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
(4)下列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 )。(多选)
A. 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 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疏散
C. 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高处跑
D. 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
【答案】17. 地质 18. ①. 二 ②. 山区
19. ①. 黄土 ②. 黄河 20. CD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阶梯划分,山脉、地形区分布及泥石流概况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小问2详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读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从地形上看,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
【小问3详解】
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平原、盆地、高原、丘陵镶嵌其中。依据位置,图中①是黄土高原,黄河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
【小问4详解】
突发地震时,要远离高大建筑物,故A错误;突遇洪水时,要往高处疏散,故B错误;遇到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C正确;收到寒潮警报时,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故D正确。故选CD。
18.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大连市某中学开展了一次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地球日宣传活动。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____
非可再生资源:____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下图为大连市的四类生活垃圾分类图,生活中的废旧报纸和易拉罐应该放进的垃圾箱是____(单选)
(3)除了垃圾分类回收,我们还可以做到哪些行为,来节约和保护资源?(请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8. ①. 树木、温泉 ②. 天然气、花岗岩
19. A 20. 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使用布袋;节约粮食;随手关灯等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日宣传活动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自然资源的分类、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树木、温泉属于可再生资源,天然气、花岗岩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小问2详解】
生活中的废旧报纸和易拉罐可以回收再利用,应该放进的垃圾箱是可回收垃圾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3详解】
在日常生活中,为节约和保护资源,可以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不用或少用纸质贺卡;购物时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提倡步行、双面使用纸张、节约粮食、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使用节能型灯具的做法也能够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据图判断,A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B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
(2)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可知,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____趋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____趋势。因此,为确保粮食安全,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3)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请写出一点即可)
(4)我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自粮食作物。请你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设计一句公益宣传语。
【答案】19. ①. 旱地 ②. 水稻
20. ①. 上升 ②. 下降
21. 科学育种:采用温室、大棚种植;机械化农业生产等等
22. 让适量点餐成为习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和人均耕地面积图为材料,设置了4个问题,涉及我国人口国情、耕地面积、科技兴农、粮食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作物集中产区主要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B地主要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是水稻。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确保粮食安全,端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我国科学技术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有科学育种、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应用生物技术预防病虫害、采用无土栽培、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农田等。
【小问4详解】
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我们应节约粮食,公益宣传语可以是:让适量点餐成为习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杜绝浪费等。树木天然气花岗岩温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共26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