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物理九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188347/0-1704852013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物理九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188347/0-17048520135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物理九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188347/0-17048520135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物理九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物理九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节约用电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如图所示,为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电风扇约2A
B.电冰箱约0.6A
C.电视机约2A
D.台灯约1A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闭合时,标有“6V 3W”的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将L换成一只标有“6V 6W”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
A.小于6W
B.等于6W
C.大于6W
D.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能量转化和转移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暖瓶塞跳起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给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用热水袋取暖时,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4.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关于汽车涉及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应该用比热容小的液体做发动机的冷却剂B.发动机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精心保养可使发动机的效率达到100%D.排出的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
5.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视机B.电冰箱C.电暖器D.电风扇
6.小明发现自家客厅的白炽灯比卧室内的白炽灯更亮,对这种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通过客厅里的白炽灯灯丝的电流大B.客厅里的白炽灯的灯泡发生了短路
C.客厅里的白炽灯两端的电压大D.两只灯泡的实际功率可能相同
7.如图是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其中表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A.
B.
C.
D.
8.已知电源电压是 6V,小灯泡上标有“4.5V 0.3A”字样,为了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我们需要
A.串联一个10Ω 的保护电阻B.串联一个5Ω 的保护电阻
C.并联一个10Ω 的保护电阻D.并联一个5Ω 的保护电阻
9.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 )
A.电视机不用时切断电源B.离开教室随手关灯
C.夏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得很低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10.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11.某同学家中原来电灯都正常发光,当把一个开关断开的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空气开关跳闸,室内电灯全部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
A.台灯插头短路B.台灯内灯泡开路
C.插座原已短路D.台灯的功率过大
12.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用了图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R3,电流表的读数分别是:A1为0.3A、A2为0.15A、A3为0.45A.测量时的电路图应是( )
A.
B.
C.
D.
1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旅游住宿宾馆司空见惯.如图为某宾馆房间取电装置,房卡插入槽中后,房间内的电灯、电视、空调等用电器才能工作,房卡的作用相当于房间电路的( )
A.总开关B.电源C.用电器D.电能表
14.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较长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B.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一定比铜丝的电阻大
C.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那根电阻一定较大
D.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粗导线的电阻较小
15.小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空碗底,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妈妈帮着缓缓地向碗中倒水,慢慢地趣事出现了,小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则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A.
B.
C.
D.
16.以下有关电阻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B.导体被加热后,电阻一般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导体的电阻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D.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则它的电阻就越小
17.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分子间距最近,不易被压缩,容易被拉伸
B.乙图中的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C.丙图中的分子无固定排列,组成的物质具有流动性
D.甲图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18.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炮效果图。它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武器,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点,其原理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下列叙述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燃烧汽油使内燃机汽车跑动
B.电动机接通电源后会转动起来
C.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
D.工厂使用大型电磁铁完成物品运输任务
19.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B.实验装置组装的顺序是从上到下
C.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20.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柳絮飞舞B.玉兰飘香C.落叶纷飞D.瑞雪飄飘
21.如图所示,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上述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2.甲、乙两盏白炽灯并联在电路中,两灯都正常发光,且甲灯比乙灯亮,则( )
A.甲灯两端的电压比乙灯的大
B.甲灯的电阻比乙灯的大
C.通过甲灯的电流比乙灯的大
D.甲灯消耗的电能比乙灯多
23.有甲、乙两根镍铬合金线,甲和乙等长,乙粗些,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甲和U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U甲=U乙B.U甲<U乙
C.U甲>U乙D.无法确定
24.如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烧瓶中的液体分别是水、水、煤油,电阻丝分别为R甲、R乙、R丙,烧瓶内都有相同的温度计。某科学实验小组借助该装置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和“探究电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两实验及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已知c水>c煤油,则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通电相同时间,温度计示数高低关系为T甲T乙>T甲,故A错误;
B.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液体的种类得不同,质量、初温得相同,故应选乙、丙两烧瓶,故B正确;
C.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根据Q=Rt可知,应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改变电阻,通电后给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加热,所以应比较甲、乙两瓶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故C错误;
D.由A选项分析可知,=,乙、丙烧瓶中是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只要比较温度计示数高低即可判断其比热容大小,则物质吸热的多少可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来表示是错误的,故D错误。
故选B。
25、A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和动能.
【详解】小强乘商场的自动扶梯上升过程中,小强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B正确,D错误.此过程中,动能不变,动能没有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故AC错误;
故选A.
26、C
【解析】A. 碳棒、人体、大地都是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 水银、铜丝是导体,空气是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 陶瓷、干木、塑料都是绝缘体,故C符合题意;
D. 大地、人体是导体,陶瓷是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C
【解析】A.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引力,而不是斥力,故A错误;
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故B错误;
C.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因为红墨水分子运动到水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D错误。
28、C
【详解】A.外界对物体做功或吸收热量,都能使物体温度升高,故A错误;
B.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但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大,从而物体的内能增加,故C正确;
D.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D错误。
29、C
【详解】由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左边的电阻线接入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根据UL=IRL可知,电流变小,灯泡电阻不变,所以灯泡两端电压变小,因为灯泡两端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故电压表示数变大。
故选C。
30、D
【详解】A.热量是过程量,热量只可以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可以说含有热量,故A错误;
B.内能和机械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的内能不为0,故C错误;
D.同一物体质量一定,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3.6×104 5
【解析】根据表中参数可得充满电时储存的电能为:
,
输出功率为:
。
【点睛】
重点是电能的计算公式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公式应用时注意单位的统一,本题中电流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注意换算成主单位才可代入计算.
32、6802Ω
【详解】1000的位置对应的数是6,100的位置对应的数是8,10的位置对应的数是0,1的位置对应的数是2,故示数为:
33、9 24~60
【详解】[1]由题可知,灯泡与R串联,当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灯泡的电流
此时电路总功率:
;
[2]灯泡电阻
电流表的量程为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值: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故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24~60Ω。
34、答案见解析 答案见解析
【详解】[1]物理信息:遇有雾天气,如临仙境;
[2]物理知识: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5、内能 2×1012 弹性势
【详解】[1]内燃机工作时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完全燃烧50t重油产生的热量:
Q=mq=50×103kg×4×107J/kg=2×1012J;
[3]舰载机降落时,飞机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弹性阻拦装置的弹性势能增加,飞机的动能转化为弹性阻拦装置的弹性势能。
36、电流表示数大小 乙丙
【详解】[1]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则电流就越小。所以,将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表的示数,电流表示数越大则电阻就越小。
[2]要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就应选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导体乙和丙。
37、南北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电流周围的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详解】[1]从图中可看到,在导线没有通电时,小磁针北极指向左边,那么左边是地理北极,则直导线AB是南北方向放置在小磁针上方;
[2]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此现象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3]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了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38、变小 不变
【解析】[1]由图可知,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RP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RP的滑片P向B移动时,连入阻值变大,总电阻变大,根据,总电压不变,电流中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2]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 R是定值电阻,所以两表比值不变。
39、
【详解】[1]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和S1,定值电阻R0与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电流。小灯泡要正常发光,其两端电压应为U额,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也应为 U额。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即当电流表示数为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2]接着将S1断开,S2闭合,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因此时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泡仍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测灯泡和定值电阻的电流之和,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故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40、484 1
【解析】根据P=U2/R知道,灯丝电阻是:R=U2/P=(220V)2/100W=484Ω;由P=W/t知道,灯泡正常工作10h消耗的电能:W=Pt=0.1kW×10h=1kW•h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 电压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大阻值处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断路 小 0.75 R0 左 2.5V 调节变阻器R0的滑片到最右端 2.5V×
【详解】(1)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方接线柱与开关右侧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③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电阻两端电压会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闭合开关,会造成电压表损坏,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大阻值处,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5V;
④由图象可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例函数,故可得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①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②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电压表的示数由2.2V增加到2.5V,滑动变阻器应减小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3A=0.75W;
(3)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先调节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到最左端,再调节另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2.5V时为止;
②接着调节变阻器R0的滑片到最右端,读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③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0两端的电压U0=U﹣2.5V,
电路中的电流I==,小灯光的额定功率P=ULI=2.5V×.
42、58 正确 在0至30s,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即Q甲=Q乙;甲、乙升高的温度相同,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即m甲<m乙,根据c=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详解】(1)[1]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58℃;
(2)[2]由题可知,在0至30s,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即Q甲=Q乙;又由图二可知,在0至30s,甲乙变化图像是重合的,即甲、乙升高的温度相同,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即m甲<m乙,根据c=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故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 (1) 0.3A;(2) 0.18A;(3) 9V;(4)5Ω~40Ω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由欧姆定律的P在中点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
(2)滑片由B移到中点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滑片在B点时,电流为
即电流表示数为0.18A。
(3)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滑片在B点时,电源电压
-----------①
滑片在中点时,电源电压
----------②
解得:R滑=40Ω,U=9V。
(4)由(3)可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R最大=40Ω,由于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0.6A,则当Imax=0.6A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示数最大为
所以,电压表可以正常使用。由欧姆定律得
所以根据串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各电阻之和可得,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阻值的取值范围是5Ω~40Ω。
答:(1)滑片P在中点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是0.3A;
(2)滑片P在最右端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8A;
(3)电源电压是9V;
(4)为保证电表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阻值的取值范围是5Ω~40Ω。
44、(1)40cm2;(2)160g;(3)14:1;(4)24/17。
【详解】(1)图乙知道,0~8s,水面上升的速度均匀,说明此过程水面在圆柱体B的下面,当t=8s时,刚好与B的下表面接触;所以,0~8s内容器中注入的水体积是:
V1 =vt1 =10cm3 /s×8s=80cm3 ,
由图乙知道,0-8s时,水面升高的高度是h1 =2cm,由于体积公式V=Sh知道,容器的底面积是:
;
(2)8s~28s是圆柱体B浸入水中的过程,t=28s时,B刚刚全部浸没;水面刚好与A的下表面接触;8s~28s时间内,注入的水体积是:
V2 =vt2 =10cm3 /s×(28s-8s)=200cm3 ,
由图乙知道,在8~28s时,水面升高的高度是:
h2 =12cm-2cm=10cm,
由于时间8s~28s是圆柱体B浸入水中的过程,t=28s时,B刚刚全部浸没;所以,B的高度是:
hB=h2 =10cm,
B圆柱体的体积是:
VB =S容h2 -V2 =40cm2 ×10cm-200cm3 =200cm3,
由图乙知道,28s~58s时间内,注入的水体积是:
V3 =vt3 =10cm3 /s×(58s-28s)=300cm3 ;
由图乙知道,28-58s时,水面升高的高度是:
h3 =22cm-12cm=10cm;
由于时间28s~58s是圆柱体A浸入水中的过程,t=58s时,A刚刚全部浸没;所以,A的高度是:
hA=h3 =10cm,
所以,A圆柱体的体积是:
VA =Sh3 -V3 =40cm2 ×10cm-300cm3 =100cm3;
根据题意知道,A、B部分的密度都是0.8g/cm3,由知道,组合体AB的质量分别是是:
,
;
重力分别是:
,
;
(3)由 知道,圆柱体AB的横截面积分别是:
由图乙知道,在t1=43s时,B刚刚有一半浸没水中,即 ,此时B排开水的体积是:
此时AB圆柱体组合受到的浮力是:
,
所以,杆对圆柱体组合工件的作用力是:
F1 =(GA+GB)-F浮B =(0.8N+1.6N)-1N=1.4N;
由图乙知道,在t1=43s时,A刚刚有一半浸没水中,即 ,此时AB排开水的体积是:
此时AB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
,
所以,杆对圆柱体组合工件的作用力是:
所以,在t1=18s和t2=43s时,杆对圆柱体组合作用力的大小之比是:
;
(4)由图乙知道,由于圆柱体在水中,所以,当容器容水的横截面最小时,液面上升高的高度最大,所以,在连续的26S内,
0~26s时液面上升的高度是:
;
8~34s时液面上升的高度是:
;
34~60s时液面上升的高度是:
所以,8~34s时之间的液面上升最快,34~60s之间的液面上升最慢,即两个时段内液体对容器底压强增加量比值是最大值
。
答:(1)圆柱形容器的横截面积是40cm3;
(2)组合体B的质量mB是160g;
(3)在t1=18s和t2=43s时,杆对圆柱体组合作用力的大小之比14:1
(4)在注水过程中,两个长为连续的26s的时段内液体对容器底压强增加量比值的最大值是24:1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九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对下列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不,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省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