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二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精品教案
- 《快乐读书吧》Word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统整备课》Word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Word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6《千人糕》Word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7《一匹出色的马》Word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借助动画,积累诵读——日积月累,学习分享,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注重养成生活中识字的习惯。(重点)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重点)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重点)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策略
1.识字加油站
教学时,可以模拟游览的情形,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把与处所对应的词语先认读一遍,然后用多种形式反复强化,最后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积极识字。
2.字词句运用
第一题,首先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然后观察春天田野图,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里这些景物的特点,试着填空。
第二题是根据不同的提问,读同一个句子,体会重音的不同。可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然后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给出答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认识到,同一句话,重音部分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会有所不同。
3.书写提示
教学时,老师先出示“底、原、处、递”四个字,让学生观察、比较包围部分的笔画,从中发现“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然后读一读书上的提示: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伸展;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伸展。最后老师进行范写,再让学生练习书写。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朗读,再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最后,熟读成诵。
5.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拟人体童话散文《笋芽儿》,教学时,可以通过图画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公园导览图,制作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6个词语,认识“亭、咨”等10个生字。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
3.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
4.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
5.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识字加油站
1.回忆交流:假日,家人带你去公园了吗?第一次去公园,怎样做到不迷路,还能看到每一处景点呢?
2.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公园导览图,向大家介绍。
(1)这是哪个公园的导览图?
(2)导览图上有哪些主要内容?
3.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导览图,请学生观察并交流:导览图上标注了哪些地方?
4.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1)小组同学一起认一认这些生字,认字多的伙伴当小老师,教一教认字少的伙伴。
(2)如果伙伴遇到了识字困难,就把这张生字卡片单独拿出来,大家一同商议记住它的好办法。
(3)如果伙伴经过努力,还有认不准的字,就告诉老师,老师在课件中,将这个字变大,变成红色。
5.汇报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识记课件中变大、变红的生字。
“剧、餐、厅”可以用生活识字法识记。教师在课件中呈现“露天剧场”和“餐厅”的图片。学生反复认读这三个字。
“咨”和“询”可以借助形声字识字法集中识记。“咨询”是向对方询问一些问题,需要张口说话,所以“咨”的下面是“口”;同时,“咨询”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所以“询”的偏旁是言字旁。
“管”和“塔”可以借助形近字对比法识记。“管—馆”“塔—搭”。
“亭”和“宝”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识记。“亭”与“高”有相同的部件,表示“亭”是很高的建筑,“亭”的下部是“丁”,表示亭子下面的柱子像钉子一样是直直的。“宝”,房子中有一块玉,表示家中有宝贝。
“理”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王+里=理。
6.学生到自己准备的公园导览图中找一找这10个字,认一认,读一读。还可以认识导览图中的其他字。
二、借助图片,想象表达——字词句运用
1.自由交流:春天早已来临,春天里的天空、阳光、田野、微风、柳条、草坪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课件出示春天的田野图,请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事物的特点,再联系生活中春天里这些景物的特点填空。
__________的天空 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_的田野 __________的微风
__________的柳条 __________的草坪(pínɡ)
3.学生自由朗读这些短语,一边读一边想:春天里的这些事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拓展语言:你能利用几组短语,说一段赞美春天的话吗?
5.过渡:春天来了,种子该发芽了!
6.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种子睡在松软(ruǎn)的泥土里。
指名朗读句子,齐读句子。
7.读句子做游戏: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朗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1)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种子睡在哪里?
(3)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8.合作实践:自己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像老师这样提一提问题,请同伴回答。
三、观察比较,对比书写——正确书写汉字
1.课件出示“底、原、处、递”4个字,请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并分类。
2.教师总结:这四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底、原”包围部分在左上部,“处、递”包围部分在左下部。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底、原、处、递”4个字的书写过程,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包围部分的书写特点,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中交流: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伸展;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伸展。
5.学生先观察书中田字格里的四个例字,再描红,最后练写两个。
6.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重点评议包围部分的书写情况。
四、借助动画,积累诵读——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古诗?
2.学生交流与草原相关的古诗,教师相机在课件中呈现《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3.学生自由诵读。
4.教师播放《古诗新唱》音频文件,引领学生唱《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齐声背诵古诗。
五、学习分享,拓展延伸
1.和家人一同认一认公园导览图,把自己新认识的字抄写在识字本中。
2.和家人一同查找描写草原的诗歌,读一读,背一背。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阅读《笋芽儿》,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引发阅读的兴趣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竹子)
2.语言交流: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教师随机画出笋芽儿图。
3.学生欣赏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笋芽儿,教师提问:她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谁知道叫什么?(笋芽儿)
4.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儿化音。
5.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走进这美丽的竹林,看看可爱的笋芽儿是怎样一步步长成健壮的竹子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阅读的乐趣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问一问同学、老师。
2.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自己默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笋芽儿是怎样长大的?
4.集体汇报交流: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笋芽儿醒了;雷公公呼唤笋芽儿,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向上钻;妈妈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笋芽儿钻出了地面。笋芽儿在大家的关怀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三、精读感悟,体验阅读的乐趣
(一)品读第1、2自然段。
1.过渡:春雨姑娘是怎样唤醒笋芽儿的?谁来读读有关的自然段?
2.学生读第1、2自然段。
3.引导交流:“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是下雨的声音,是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的声音。)
4.发挥想象:这是春雨姑娘在呼唤笋芽儿。她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想一想,说一说。
5.指导朗读春雨姑娘的话,读出低声呼唤的语气。
6.过渡:笋芽儿醒来了吗?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
7.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圈出表示笋芽儿动作的词语。
8.学生模仿笋芽儿,做一做动作,表演读第2自然段。
(二)品读第3、4自然段。
1.过渡:(课件播放打雷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
2.学生想象雷公公呼唤笋芽儿的话。注意说话时声音要粗重。
3.指名朗读:模仿雷公公,要读出低声呼唤和粗重嗓音的不同。
4.引发想象:笋芽儿听到了雷公公的呼唤,是怎样做的?先读一读第4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自己的动作演一演。
5.拓展表达:笋芽儿为什么会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笋芽儿在向上钻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6.教师引读。
泥土把笋芽儿的背压弯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石头把笋芽儿的头压痛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树根、草根把笋芽儿缠疼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7.自由表达:看着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的笋芽儿,你想说些什么?
8.小结:老师希望你们像笋芽儿一样,冲破重重困难,奋发向上,成为不怕困难的、勇敢的孩子。
(三)品读第5自然段。
1.过渡:妈妈看到孩子使劲儿地向上钻,她会怎样说?怎样做?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5自然段?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妈妈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照课件朗读妈妈的话。
3.引读:每穿一件衣服,妈妈就会说一遍“别着凉”,这样一遍一遍地说就叫——(生:唠叨。)
4.生活交流:你的妈妈平常对你唠叨什么?你从妈妈的唠叨中感受到了什么?(爱)
(四)品读第6自然段。
1.过渡: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心下,笋芽儿钻出地面了吗?她看到了怎样的世界?
2.自己读一读第6自然段,圈画出笋芽儿钻出地面后见到的事物。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笋芽儿见到的事物,并请学生欣赏画面,用一段通顺的话描述笋芽儿见到的美丽的世界。
4.教师在课件插图上呈现第6自然段,配乐,引导学生齐声朗读这段话。
(五)品读第7自然段。
1.模拟采访:笋芽儿,你在温柔的春雨姑娘的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照耀下长大了。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2.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笋芽儿,现在你终于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了,你可以自豪地说——(生:我长大啦!)
四、实践拓展,延伸阅读
1.画一画可爱的笋芽儿,如果能画出她长大的过程就更棒了。
2.写一写你最想对笋芽儿说的话,如果能写出你对笋芽儿的喜爱之情就更精彩了。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交流平台”,学习“词句段运用”,课内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课文,了解写法,腊月二十三,探究发现,体会写法,了解习俗,解读寓意,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