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答案.docx
    • 练习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docx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答案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答案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答案docx、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细胞结构中,对真核细胞合成多肽链,作用最小的是( )
    A. 高尔基体B. 线粒体C. 核糖体D. 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
    2、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详解】真核细胞合成多肽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发送蛋白质,所以作用最小的是高尔基体,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进行了细胞膜的透性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
    B. 戈特和格伦德尔提取人的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他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认为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的静态结构
    D. 科学家用红色和绿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直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鉴定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是红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则可说明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为双层。采用荧光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事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断:红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提出了细胞膜模型的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
    D、1970年,添加用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和人的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3. 翟中和院士曾言:“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能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和能量转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B. 在用15N标记亮氨酸的氨基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可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物质的位置确认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场所
    C. 内质网有两种类型,光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蛋白质,粗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脂质、多糖等物质
    D. 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属于胞内蛋白,不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生物膜系统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
    【详解】A、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15N是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无法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的物质的位置来确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场所,B错误;
    C、粗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蛋白质,光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脂质,C错误;
    D、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属于胞内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故选A。
    4. DNA 复制时存在以下现象:①至少一半新合成的DNA 先以短链形式出现,之后连接;②T4 噬菌体在 DNA 连接酶缺失的大肠杆菌中培养,导致新生短链积累;③DNA 修复时会产生短链,缺失修复能力的生物体DNA 短链占新合成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②表明发生在两条模板链上的DNA 复制均为不连续复制
    B. 现象②表明DNA 新链的合成需要DNA 连接酶催化形成氢键
    C. 现象③在现象①②基础上进一步表明DNA 复制时存在不连续复制
    D. T4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合成新的DNA时,不需要能量的供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详解】A、①至少有一半新合成的DNA首先以短片段形式出现,之后连接在一起,②T4噬菌体在DNA连接酶缺失的大肠杆菌中培养,导致新生短链积累,说明DNA复制存在连续复制和不连续复制,A错误;
    B、②T4噬菌体在DNA连接酶缺失的大肠杆菌中培养,导致新生短链积累,表明DNA新链合成需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将DNA短链连接,B错误;
    C、③不管是连续复制还是不连续复制都会因为DNA修复产生短片段,现象③进一步表明DNA复制时存在不连续复制,C正确;
    D、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在大肠杆菌中合成新的DNA时(即DNA复制),需要能量的供应,D错误。
    故选C。
    5. 某科研团队开发出了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小RNA,为研究其功能进行了实验。实验一:将大量的14C亮氨酸加入到一种无细胞体系中,一段时间后分离出小RNA并进行检测,结果如图甲所示;实验二:将14C亮氨酸—小RNA复合物与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提取物混合,在不同时间检测分离出的新合成的蛋白质和小RNA的放射性,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中使用的无细胞体系中应含有核糖体和mRNA
    B. 两个实验中均存在亮氨酸与小RNA结合和分离的过程
    C. 与亮氨酸结合小RNA中含有亮氨酸的密码子
    D.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的小RNA应为t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利用核糖核苷酸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模板,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而翻译出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在此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
    【详解】A、由图乙,实验二中使用的无细胞体系中应含有核糖体和mRNA,因为图中有新合成的蛋白质,实验一应该和实验二是对照实验,则实验一中使用的无细胞体系中应不含核糖体和mRNA,A错误;
    B、甲图实验一中,随着加入的亮氨酸的量增加,结合RNA的亮氨酸的量也一直增加,因此实验一亮氨酸和RNA没有分离,B错误;
    C、翻译时,与亮氨酸结合的小RNA应该是tRNA,其中含有亮氨酸的反密码子,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C错误;
    D、翻译时,与亮氨酸结合的小RNA应该是tRNA,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的小RNA应为tRNA,D正确。
    故选D
    6. 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作用常有三种类型(如图甲、乙、丙),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A. 每一个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表现型差异,与种群基因多样性有关
    B. 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决定生物变异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C. 种群在选择压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其实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 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改变的方向可能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每一个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表现型差异,与种群基因多样性有关,A正确;
    B、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B错误;
    C、种群在选择压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其实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由图中丙可知,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改变的方向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B。
    7. 哺乳动物某些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氧合蛋白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会改变构型成为还原蛋白,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急剧降低,迅速与氧分离从而为机体组织细胞提供氧气。研究不同氧分压时三种人体蛋白氧饱和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A 为胎儿血红蛋白,B为肌红蛋白,C为成人血红蛋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
    B. 在肾脏毛细血管处,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高
    C. 由图可知,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最强,最不易与氧分离,推测肌红蛋白的作用是在组织中储存氧气,在组织极缺氧气(如剧烈运动)时快速释放出来
    D. 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氧合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高,还原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低;“蛋白氧饱和度与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意思就是蛋白饱和度越高,蛋白-氧亲和力越高,反之,蛋白氧饱和度越低,氧亲和力也越低。题图可知,在不同氧分压时,B肌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均高于A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在相同氧分压下,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又高于成人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随着氧分压的升高,胎儿和成人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均增加。
    【详解】A、肺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体内,CO2排出体外;即在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浓度高,根据题意,蛋白质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故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A正确;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低,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氧分压下,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最强,且相同氧分压下,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均高于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可见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最强,最不易与氧分离,由此可以推测肌红蛋白的作用是在组织中储存氧气,在组织极缺氧气(如剧烈运动)时快速释放出来,C正确;
    D、题干信息可知,氧合蛋白与氧气亲和力高,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低;分析题图可知,相同氧分压下,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高于成人血红蛋白,即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亲和力高于成人;由此可以推知,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D正确。
    故选B。
    8. 治愈艾滋病的一种方法是将造血干细胞中HIV 受体蛋白基因Ccr5 剔除,然后对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患者体内新生成的T淋巴细胞缺少HIV受体,病毒无法识别和侵染,最终病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 增殖过程中发生逆转录
    B. T 淋巴细胞上的HIV 受体在核糖体上合成
    C. HIV 遗传物质由C、H、O、N、P组成
    D. 推测 Ccr5 基因可编码 HIV 相关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症,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往往是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从而引起人体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详解】A、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是RNA,HIV 增殖过程中发生RNA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A正确;
    B、T淋巴细胞上的HIV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正确;
    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C正确;
    D、将造血干细胞中HIV受体蛋白基因Ccr5剔除,然后对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患者体内新生成的T淋巴细胞缺少HIV受体,病毒无法识别和侵染,推测Ccr5基因可以编码T细胞膜上的HIV病毒的受体蛋白质,这不属于HIV病毒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9. 为探究 2,4-D 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某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结果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2 ,4-D 与植物生长素具有类似的生理效应,但作用效果更稳定
    B. 图示表明低浓度的 2 ,4-D 可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生根
    C. 若某未知浓度的 2 ,4-D 溶液与 10-8 ml/L 组的作用效果一致, 则两者浓度相等
    D. 据图推测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介于 10-9~10-7ml/L 之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片可知,随着2,4-D 浓度增大月季枝条生根条数先增加后减少,10-8ml/L时最多。
    【详解】A、由于植物体内没有分解2,4-D 的酶,所以作用效果相比植物生长素更稳定,A正确;
    B、由图片可知,随着2,4-D 浓度增大月季枝条生根条数先增加后减少,浓度较高时生根条数低于不施加,所以低浓度促进高浓度一致,B正确;
    C、若某未知浓度的 2 ,4-D 溶液与 10-8 ml/L 组的作用效果一致, 两者浓度不一定相等,因为10-8 ml/L 并不一定是最适浓度,可能存在相同效果的浓度,C错误;
    D、据图推测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介于 10-9~10-7ml/L 之间,两个浓度之间存在最高点,D正确。
    故选C。
    10. 环境因素能够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通过影响基因的突变表现出生物效应
    B. 植物开花不需要外界因素刺激,只与激素调节有关
    C. 春化作用主要是由温度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D. “淀粉-平衡石假说”是一种解释光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详解】A、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现出生物效应,A错误;
    B、植物开花受光和温度等外界刺激的影响,也与激素调节有关,B错误;
    C、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经历低温诱导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C正确;
    D、“淀粉—平衡石假说”是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D错误。
    故选C。
    11. 华丽硫珠菌能够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其细胞中含有两个膜囊,膜囊甲包含所有遗传物质,核糖体也位于其中;膜囊乙充满了水,占细菌总体积的73%,将细胞质限制在外围空间,紧贴细胞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膜囊甲是该菌的遗传信息库,不能完成基因表达的全过程
    B. 膜囊乙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渗透压的稳定
    C. 华丽硫珠菌作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基石
    D. 华丽硫珠菌和T2噬菌体两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的表达包括两个过程,分别是转录和翻译;
    2、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3、所有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A、膜囊甲包含所有的遗传物质(可完成转录),是该菌的遗传信息库,又含有核糖体(翻译的场所),所以膜囊甲能完成基因表达的全过程,A错误;
    B、膜囊乙充满了水,占细菌总体积的73%,将细胞质限制在外围空间,紧贴细胞壁,从形态结构看,膜囊乙类似于细胞中的液泡,液泡有利于维持渗透压的稳定,所以膜囊乙有利于维持渗透压的稳定,B正确;
    C、题干中已知该细菌能够利用CO2合成有机物,为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说该细菌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
    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正确。
    故选A。
    12.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 a=b+cB. a>b+cC. a1,说明此时H2O分子进入 细胞速率大于出细胞速率,即细胞出现吸水现象,细胞体积增大,不可用于稀释肾小管上皮细胞悬液,A错误;
    B、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显著提高了水分子的运输速率,脂质体上没有水通道蛋白,因此若将人工脂双层膜囊泡置于浓度为50-100mml·L-1的NaCl溶液中,其吸水能力低于肾小管上皮细胞,B正确;
    C、若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则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量减少,尿量增多,C正确;
    D、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置于A点、B点对应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体积(V)和初始体积(V0)的比值都小于1,且A点大于B点,说明B点时细胞失水程度大于A点,因此一段时间后,A点对应浓度处细胞的吸水能力应小于B点对应浓度处细胞的吸水能力,D错误 。
    故选AD。
    17. 控制果蝇红眼的基因A原本位于常染色质区域(浓缩程度低,基因表达活跃),用X射线照射发育早期的果蝇,部分细胞的基因A 变换到同一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域(高度浓缩,基因表达受抑制,记为基因A'),使得果蝇呈现出红白嵌合的花斑眼,上述现象称为花斑位置效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斑位置效应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B. 基因位置改变可能会导致遗传信息的表达受到影响,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
    C. 由于 RNA 聚合酶难以结合到异染色质区域,故基因的转录会受到影响
    D. 花斑眼果蝇的出现是因为同一细胞中基因A、A'同时表达的结果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其中数目变异包括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结构变异最早是在果蝇中发现的,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详解】A、花斑眼果蝇的出现是基因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位置改变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基因A由常染色质区域变换到异染色质区域,会导致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B正确;
    C、异染色质区域由于染色质高度浓缩,导致RNA聚合酶不能结合到DNA上,不能完成转录过程,C正确;
    D、花斑眼果蝇的出现是不同细胞中基因A表达的情况不同导致的结果,D错误。
    故选ABC。
    18. 研究发现,适当电刺激“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表达 Pr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使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激活,进而驱动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等抗炎物质激活抗炎通路,抗炎通路激活后可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反之,过强刺激则会激活另一组交感神经反射,而达不到抗炎效应。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反射弧结构基础完好即可发生反射活动,脊髓与大脑均可参与该过程
    B. 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表达Pr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可验证PrKr2蛋白的作用
    C. PrKr2蛋白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参与机体抗炎反应
    D. 可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同时发生反射还需要感受器受到适宜的刺激,所以反射弧结构基础完好不一定就能发生反射活动,A错误;
    B、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表达Pr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使其产生PrKr2蛋白或抑制PrKr2蛋白的产生,观察不同情况下的抗炎效果,可验证PrKr2神经元在抗炎通路中的作用,B正确;
    C、适当电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从而驱动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等抗炎物质激活抗炎通路,抗炎通路激活后可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该过程涉及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所以PrKr2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参与机体抗炎反应,C正确;
    D、适当电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最终引起抗炎效用,过强刺激则会激活另一组交感神经反射达不到抗炎效应,由此可通过监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D正确。
    故选BCD。
    19. 气温、干旱等环境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某种蚜虫种群数量受不同月份温度变化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点时蚜虫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
    B. 高温可能是引起BC段蚜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C. 该蚜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呈现季节性波动
    D. 若蚜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强度不变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点时蚜虫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能维持在该值,所以B点不是蚜虫种群数量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
    B、BC段出现在6~7月,此时段温度较高,由此可知B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温,B正确;
    C、AB段是4~6月,此时段种群数量急剧上升,BC段是6~7月,此时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CD段是7~9月,此时段种群数量变化不大,由此可以得出该蚜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呈现季节性波动,C正确;
    D、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所以若蚜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强度不变,D正确。
    故选BCD。
    20. 下列是生态学家对生活在淡水中的两种涡虫(Planaria mntenegrina和P.gncephala)温度梯度分布的研究。(a)图为两种涡虫分别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b)图为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每一种涡虫在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都减小
    B. 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各自生态位发生的变化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C. 可以预测随着时间的延长,共同生活的两种涡虫中将有一种被淘汰
    D. 与(a)图相比,(b)图中每一种涡虫由于生活资源减少其种群密度都减小
    【答案】A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在单独生存时,两种涡虫的温度梯度分布大于共同生活时。由图b可知,两种涡虫可以共存。
    【详解】A、对比a、b两图可知,每一种涡虫在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都减小,A正确;
    B、在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各种群之间形成平衡,但由于竞争关系的纯在,生态位还会发生变化,B正确;
    C、据b图可知,两种涡虫随着时间的延长,生态位重叠减小,将会共存,C错误;
    D、b图中两种涡虫温度梯度分布缩小,生活资源减少,但相对生活空间也减小,无法判断其种群密度的改变,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植物光合产物产生器官被称作“源”,光合产物或营养物质消耗和储存部位被称作“库”。研究者对库和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去除部分桃树枝条上的果实,检测其对叶片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去果处理降低了_________(选填“库”或“源”)的大小,使叶片中_________积累,进而抑制了光合速率。
    (2)检测蔗糖对离体叶绿体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1,图 1 中_________浓度范围的实验数据支持以上推测。

    (3)研究发现,叶绿体中淀粉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膜结构被破坏,这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过程。淀粉增加还会降低叶片的气孔导度,使____________,进而抑制碳(暗)反应。
    (4)图 2 为叶肉细胞光合产物合成及向库运输过程示意图。
    ①图 2 中光反应产物(A)代表的物质有__________。
    ②综合以上信息概述去果导致抑制叶片光合速率的机制。(要求用文字和“→”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库 ②. 蔗糖和淀粉
    (2)0.47-0.57ml•L-1
    (3) ①. 光反应 ②. CO2供应减少
    (4) ①. ATP 和 NADPH ②. 蔗糖积累 →丙糖磷酸积累 →抑制碳反应 ,淀粉积累→气孔导度下降→抑制碳反应,淀粉积累→破坏类囊体膜→抑制光反应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小问1详解】
    果实是光合产物或营养物质储存器官,去果处理是降低了库的大小,叶片产生的淀粉和蔗糖不能转运出去,使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积累进而降低了光合速率。
    【小问2详解】
    据图1曲线,当蔗糖浓度为0.47ml•L-1时,与蔗糖浓度为0时的净光合速率相接近,超过该浓度后, 随着蔗糖浓度升高,光合速率相对值降低。因此0.47-0. 57ml•L-1浓度范围的实验数据支持“叶片产生的蔗糖不能转运出去,进而抑制了光合速率”的结论。
    【小问3详解】
    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淀粉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膜结构被破坏,显然淀粉的积累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淀粉增加还会降低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是外界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的通道,气孔导度降低会减少二氧化碳的供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小问4详解】
    ①图2中物质A是光反应产生的作用于暗反应的物质,因此是ATP和NADPH ([H])。
    ②若蔗糖不能向库运输,就会积累在细胞内,促进细胞内丙糖磷酸积累增加,导致丙糖磷酸在叶绿体内转而产生更多的淀粉,淀粉含量增加会使气孔导度下降,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抑制了暗反应的进行, 进而使光合速率降低;另一方面, 淀粉积累也会破坏类囊体薄膜,抑制光反应,进而使光合速率降低,因此去果导致抑制叶片光合速率的机制为:蔗糖积累 →丙糖磷酸积累 →抑制碳反应 ,淀粉积累→气孔导度下降→抑制碳反应,淀粉积累→破坏类囊体膜→抑制光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能利用该过程同时结合图表分析蔗糖对离体叶绿体光合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不考虑环境等因素对性状的影响),控制机制如图所示。用纯合红花植株作为母本和纯合蓝花植株杂交得到F1,F1雌配子均正常,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红花:白花=5:3:3:1。回答下列问题:

    (1)花色的遗传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出现上述表型及比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
    (2)F2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
    (3)现欲鉴定一株紫花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进行探究,并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
    【答案】(1) ①. 遵循 ②. 含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2)0 (3) ①. 让该紫花植株进行自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 若子代植株中紫花:蓝花=1: 1,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植株中紫花:红花=1:1,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植株中紫花:蓝花:红花:白花=5:3:3:1,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解析】
    【分析】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应性状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为配子致死型,则可先将该配子除去后,重新计算这类配子的比例,再用棋盘法进行推导。
    【小问1详解】
    F2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红花: 白花=5: 3: 3: 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最可能是含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该比例是9:3:3:1的一种变式,因此控制花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及AaBb,无纯合子,故纯合子所占比例为0。
    【小问3详解】
    鉴定植物基因型常用的方法为测交和自交,考虑到测交需要用到白花(aabb)植株,而自交一代即可得出结果,故自交最简便。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1:1,即紫花: 蓝花=1: 1;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1,即紫花:红花=1:1;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红花:白花=5:3:3:1。
    2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并产生异常效应的物质,其广泛存在于食品饮料包装、电子元件和纸张涂料等日常接触的物品上。
    (1)研究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氯联苯对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影响。实验人员利用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实验,13周后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大鼠甲状腺结构严重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含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含量____(填“上升”或“下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____(填“上升”或“下降”),实验组大鼠出现____(答出2点即可)等状态。
    (2)为了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的双酚A(性激素类似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实验人员利用成年雄大鼠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饲喂35周后统计大鼠精子畸形率。
    实验组:选取20只大鼠饲喂特殊饲料(用玉米油溶解适宜浓度双酚A制成混合液,取0.3mL与5g 普通大鼠饲料相混合)。
    实验结果见表格:
    ①本实验对照组应设置:选取20只大鼠____。
    ②请根据实验结果,描述双酚A对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____,影响大鼠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③根据实验结果,有人推测,双酚A 通过直接促进____(填器官名称)组织细胞的衰老或凋亡,导致无法正常分泌雄性激素;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双酚A 造成该影响的其他可能原因:____(答1点即可)。
    【答案】23. ①. 上升 ②. 上升 ③. 甲状腺肿大、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24. ①. 饲喂等量不含双酚A的玉米油0.3ml与5g普通大鼠饲料的混合物 ②. 双酚A使大鼠精子畸形率显著提高 ③. 睾丸 ④. 双酚A 与雄性激素竞争受体,减弱雄性激素的调节作用
    【解析】
    【分析】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减弱。
    【小问1详解】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其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负反馈调节。故实验组大鼠甲状腺结构严重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上升,实验组大鼠因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出现甲状腺肿大、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状态。
    【小问2详解】
    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双酚A(性激素类似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饲喂含双酚 A 的玉米油0.3ml的饲料,因变量为大鼠精子的畸形率,故对照组应设置为饲喂等量不含双酚 A 的玉米油0.3ml与5g普通大鼠饲料的混合物的大鼠。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双酚 A 使雄大鼠精子畸形率显著提高,从而影响大鼠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③根据实验结果,双酚 A 是性激素类似物,可通过反馈调节减少相关促激素的分泌,抑制睾丸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故有人推测,双酚 A 通过直接促进睾丸组织细胞的衰老或凋亡,导致无法正常分泌雄性激素,从而使精子畸形率提高;激素的作用特点是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故双酚 A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也可能是与雄性激素竞争受体,减弱雄性激素的调节作用导致的。
    24. 城市河流铅(Pb)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摇蚊幼虫具有较强的污染耐受性,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中。某研究小组对Pb污染河道中的摇蚊幼虫进行培养,并将其暴露于含有不同Pb2+浓度的水体中,分析摇蚊幼虫对高浓度 Pb污染环境的生物耐受性和生物富集能力,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b等重金属元素可通过水、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这些有害物质的循环具有____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以加快物质循环,但Pb等重金属元素却很难快速回到非生物环境中,一般而言,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内的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其原因是____。
    (2)摇蚊幼虫是许多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但摇蚊幼虫的同化量却不能全部流向鱼类,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其原因是____(答1点即可)。
    (3)摇蚊幼虫是水体营养类型、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的指示生物,对污水自净有一定作用。据图1分析,水体中的Pb2+浓度升高会导致摇蚊幼虫的死亡率____(填“升高”或“降低”)。因此防治城市河流Pb污染时,在Pb2+浓度低于3.8g•L-1的环境中适合选用摇蚊幼虫,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答1点即可)。
    (4)据图2分析,在防治城市河流Pb污染时,为避免二次污染,对打捞的鱼进行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____(填写鱼组织)的处理。
    (5)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取样水体中均放入25g相同生理状态的摇蚊幼虫,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实验结束后,摇蚊幼虫体内的Pb 富集率(摇蚊幼虫体内的总Pb量占取样水体中·Pb减少量的百分比)最高的组是____,但各组摇蚊幼虫体内的Pb富集率均未达到100%,说明除了摇蚊幼虫具有富集Pb的作用外,可能是取样水体中的微生物也能降低水体中的Pb。
    【答案】(1) ①. 全球性 ②. 含有Pb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Pb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2)摇蚊幼虫的同化量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摇蚊幼虫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所利用
    (3) ①. 升高 ②. 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保证摇蚊幼虫的存活率 (4)鱼内脏
    (5)D3
    【解析】
    【分析】分析片段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中又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除外),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
    【小问1详解】
    Pb等重金属元素可通过水、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和其他物质循环一样也具有全球性。Pb等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的Pb含量一般也越高,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小问2详解】
    摇蚊幼虫的同化量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这部分同化量一部分流向鱼类等消费者,一部分随摇蚊幼虫的死亡而流入分解者。
    【小问3详解】
    据图1分析,随着水体中的Pb2+浓度升高,摇蚊幼虫的存活率逐渐降低,说明其死亡率随着水体中的Pb2+浓度升高而升高。在Pb2+浓度低于3.8g·L-1的环境中利用摇蚊幼虫防治河流Pb污染时,既可以保证摇蚊幼虫的存活率在50%以上,又能保证一定的防治效果。
    【小问4详解】
    根据图2可知,摇蚊幼虫被鱼摄食后,在鱼内脏中Pb含量最高,肌肉和鳃中较少,因此要注意处理好鱼的内脏,避免二次污染。
    【小问5详解】
    每组摇蚊幼虫均为25g,D1组所有幼虫含有的Pb为0.69×25=17.25mg,实验后Pb减少量为60-4.2=55.8mg,即摇蚊幼虫体内的Pb富集率为17.25÷55.8×100%≈30.9%,同理可计算D2组、D3组摇蚊幼虫体内的Pb富集率分别约为42.9%、49.1%。因此实验结束后,摇蚊幼虫体内的Pb富集率最高的是D3组。
    25.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正常供氧时,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低氧诱导因子(HIF)会被水解。在氧气供应不足时,HIF会积累,与低氧应答原件(非编码蛋白序列)结合,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过程①必需的酶是____,除mRNA外,参与过程②的RNA还有____,①②过程____(填“能”或“不能”)在人体成熟红细胞内完成。
    (2)EPO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____,产生更多红细胞,以适应低氧环境。
    (3)据图分析,HIF 通过____结构进入细胞核,在____(填“转录”或“翻译”)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
    (4)上述图示过程反映了生物体基因与____、基因与____、基因与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命活动。
    (5)已知肿瘤细胞也同样具有感知氧的机制,肿瘤细胞迅速增殖会造成内部缺氧,肿瘤内部细胞的HIF含量比正常细胞高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红细胞,为肿瘤提供更多氧气。根据该机制,可以通过导入外源mRNA,____,从而影响翻译过程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答案】(1) ①. RNA聚合酶 ②. tRNA、rRNA ③. 不能
    (2)分化 (3) ①. 核孔 ②. 转录
    (4) ①. 基因 ②. 基因表达产物 ③. 环境
    (5)与HIF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特异性结合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①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表示转录,②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正常供氧时,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低氧诱导因子(HIF)会被水解。在氧气供应不足时,HIF会积累,与低氧应答原件(非编码蛋白序列)结合,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
    【小问1详解】
    过程①表示转录,该过程必需的酶是RNA聚合酶,在过程②翻译中,需要mRNA、tRNA、rRNA的共同参与。由于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复杂的细胞器,无DNA,因此上述过程不能发生。
    【小问2详解】
    EPO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低氧条件下,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更多红细胞。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图信息,“当氧气供应不足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说明HIF通过核孔结构进入细胞核,在转录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
    【小问4详解】
    依据图示过程可知,生物体的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小问5详解】 组别
    净光合速率
    (μml.m-2.s-1)
    叶片蔗糖含量
    (mg.g-1FW)
    叶片淀粉含量
    (mg.g-1FW)
    对照组
    5.39
    30.14
    60.61
    去果组
    2.48
    34.20
    69.32
    分组
    观察总数(个)
    精子畸形率(‰)
    对照组
    1000
    7.0±2.6
    实验组
    1000
    12.5±2.6
    实验结束后各处理组中水体及幼虫体内的Pb2+含量
    组别
    D1
    D2
    D3
    实验前取样水体中总Pb量/mg
    60
    150
    300
    实验后取样水体中总Pb量/mg
    4.2
    8.3
    108.7
    实验结束后每克摇蚊幼虫中总Pb量/mg
    0.69
    2.43
    3.76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共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