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A.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因此,本课中教师将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并辅之多媒体功能来开发课程资源,采用直观生动的呈现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并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B.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好奇心浓,喜欢查阅书籍,或搜索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来有效学习,但学生仍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课前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可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自主探究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分工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乐、视频、图片等素材,在课堂上分别上台展示小组探究合作成果,最后进行成果评比,由此体现学生的自主化与合作化的学习方式,来使抽象的历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A.知识目标: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课标内容标准】
B.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史实归纳出历史论断的方法;2.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技能;
C.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渴望统一、热爱和平的情感; 2.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研读历史资料的愿望,形成古为今用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积累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突出重点的策略是看图说史强化记忆。)
难点在于客观、辩证地评价曹操。(难点难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突破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利刃。)
二、教法学法——为了顺利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选择采用“精问启导,情境再现”的教法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师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创设情境、还原历史,组织学习活动。这点将在教学过程三环节中一一体现。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三环节实质是:导入—新授—拓展。
(一)现实出发,设疑激趣——上课伊始,第一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利用多媒体播放《说唱脸谱》这首歌曲作为导入来营造氛围,完毕,教师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这首歌曲中哪一位人物最具有话题性吗?各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历史上的曹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称他为“奸雄”,还有人唤他作“奸贼”,那么同学们是怎样评价曹操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三国历史,首先去了解曹操这位历史人物。(历史学习从现实开始,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感知理解,归纳建构——新授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展示合作成果,分四步走:初步感知——情景再现——话说曹操——梳理巩固。
第一步:初步感知——小组成员自主探究,提出认知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展示收集的图片,分享成果。教师暂不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让学生随学习深入自主校对。这样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初步感知。
第二步:情景再现
知识重点1——官渡之战
①第二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断视频,完毕,教师提问学生:东汉末年社会局势如何?人民的生活环境怎样?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北方有实力的割据政权有哪些?让学生通过感性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理性认识人民对和平统一的向往。明确袁、曹势力,引出官渡之战。)
②结合动画演示,学生简述官渡之战的概况,再结合史料交流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弱胜强打败袁绍? 引导学生归纳:
●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知人善任,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袁绍傲慢轻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
③第三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利用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后形势图》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官渡之战的意义在于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那么,下一步曹操统一南方面临的对手是谁呢?
知识重点2——赤壁之战
①第二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播放电影《赤壁》片断,并简述赤壁之战的概况,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赤壁之战曹操以多败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曹操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根本原因)
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课两场战争的结局留给后人的启示,以及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会给三方带来什么变化?
知识点3——三国鼎立
第三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的图片,教师再补充课件演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识点4——三国经济
请三组学生代表分别代表三国谈谈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图片教师将引导学生明确以下要点:(课件展示)
新授第三步:话说曹操
请同学们阅读曹操的诗句,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熟悉”了曹操,再指导学生:以史为据评价,看主要功绩,做到全面客观、一分为二。难点的突破迎刃而解。
新授第四步:梳理巩固
1.梳理板书——师生共同回顾,图文示意,梳理板书。不仅归纳了“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位人物、五个时间”的知识点,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树的建构。
2.巩固新知:是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检测。
(三)拓展迁移,古为今用,以今寻史: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陆与台湾的分离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何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课外查阅相关史料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让历史学习“从现实中来,回现实中去”,让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学以致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各环节有效衔接实施,教师从课前引导小组成员自主探究学习任务,期间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最终在课堂上小组代表分别展示探究成果;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作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主题得以充分体现,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或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即作为生产者,学生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在这些环节中得到锻炼与提升,教师则作为引导者,着重方法与思想方面的正确培养,师生间的教学分工配合与新时期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趋于吻合,当然,教师与学生教学分工的有效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书育人乃“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教师能“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共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官渡之战,小结 利用歌谣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