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与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命题人:王中其 审题人:周瑶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锲( 1 )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 2 )为人知的为国献身的情怀;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从烈士掰( 3 )断的手指感受到战斗的激烈悲壮;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勇敢坚强的英雄气pò( 4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到作者zhì ( 5 )痛的爱国情怀;读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们被红军chì ( 6 )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打动。
2.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校园内要注意安全,有些学生却总是不以为然。
B.妈妈经常告诫我要向老师不耻下问,不要有任何遗留的问题。
C.有些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口出脏话,实在让人深恶痛绝。
D.在中国,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卖油翁》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A.比喻 拟人 反复 对偶 B.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C.拟人 比喻 互文 对偶 D.比喻 拟人 互文 对偶
6.名著阅读。(6分)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连 A 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文中A处的人物是 (1) ,他最大的梦想是 (2) ,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之后,他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 (3) 的行尸走肉。老舍先生的本部小说中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4) ,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 (5) ,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6) ,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
7.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X X中学七年级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霈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
(3)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8.默写填空(10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3)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 。 (韩愈《晚春》 )
(5)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7)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木兰诗》)
(8)描写战斗激烈,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 。(《木兰诗》)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5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尝射于家圃( ) (2)康肃笑而遣之( )
(3)睨之久而不去( ) (4)以我酌油知之(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11.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4分)
。
1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3分)
三、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20分)
手背上的温暖
①天,冷极了。
②客厅里,小儿在烤着炉火看电视。而我,缩在冷冷的书房里赶写一份材料。
③儿子“噔噔噔”跑了进来,一下就捂住我的右手,立时一缕温暖的热流从手背传来。我不知他想和我玩什么游戏,停下笔,静静地看着他。他也不说话,歪着头,扬起狡黠的笑脸。一会儿,他就“咚咚咚”地跑出去了。片刻,他又飞了过来,两只小手像抱着一只欲飞的小鸟一样又捂住我的右手,还是不说话,只用顽皮的舌头舔着嘴唇,向我直笑,一会儿又跳开了。这小家伙在搞什么名堂,扰得我写不成东西。我起身来到客厅。忽地,我愣住了,心底的温暖如水漫溢:原来他先烤一下火,再小心地拢着那一团温热,急急地跑来给我暖手。我一把搂住孩子,用粗粗的胡子扎在他嫩嫩的脸蛋上…
④我和小儿在家午休。一觉醒来,发现他竟在客厅里看电视。我一时火起:不好好午休,还趁我睡着时偷看电视,走过去照着他的小屁股就是“啪啪”两巴掌,再给他一顿好骂。儿子哭了,好半天,才缓过气来。他抹着眼泪,抽泣着,说:“我没有偷看电视,我只怕你睡过了头误了上班时间,就守着电视看上面的钟,好到时间叫醒你。”蓦地,我的心像被铁锤猛击了一下,愧疚自责涌上心头:好懂事的孩子啊!我的暴躁又一次伤害了那颗纯真的心。我摩挲着孩子的头,无语……
⑤和小儿逛街,遇有献血车宣传无偿献血,我上了献血车。
⑥当针头扎进我右臂的那一刻,站在一旁的儿子嘤嘤地哭了起来,小手抓紧我的左手,他那手心上渗满了汗。我献完血,他的眼睛已是红肿。
⑦当晚十点钟了,儿子还赖在我的床上不肯去睡。倦意袭来,我刚一合眼,儿子就摇醒我,满眼的焦灼。问他干嘛,他也不说。于是我又合眼,可又被他弄醒。我火了,训他。他哭了,揉着泪眼说:“你今天出了那么多血,看你眯上眼睛,我不知道你是真睡觉还是‘那个’了?”噢,我明白了,原来从献血起他就一直担心我‘那个’。我眼里有些潮湿,笑他傻,告诉他献一点血对身体没影响,我是真睡觉。但他就是不肯让我睡,坐在一旁瞪着一双黑亮的眼睛“监视”我。面对他的无理,我还生气吗?这个傻傻的孩子用他那一片小小的担心呵护着我,我怎能不感动、不幸福呢?
13.选文叙述“我”和儿子之间充满温馨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
14.品味文中③④两段中画线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心理并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第③段中儿子“不说话,只用顽皮的舌头舔着嘴唇,向我直笑”是因为:(2分)
(2)第④段中“我的心像被铁锤猛击了一下”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我”愧疚自责是因为:(3分)
第⑦段中两个“那个”的意思是什么?听了儿子的解释,“我”有什么感受?(3分)
请从文中选择一处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理由。(3分)
17.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了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材料一】
2019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就此提案公开答复。教育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人们阅读古籍、书法写作或与港台地区进行交流时,识读繁体字也会带来诸多便利。从汉字发展规律和教育体系两方面而言,如果将识读繁体字纳入到中小学教育范畴,未必是一种好的保护繁体字的方法。
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繁体字并不适合纳入到这一范畴中来。一则,简单繁体字的识读,早已纳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二则,更为全面的繁体字识读教育更适用于有专业需要的人学习,在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的前提下,系统学习繁体字的门槛不高,掌握它不是难事。如果将繁体字纳入通识教育,势必要增加对识读繁体字的考核,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繁体字的兴趣。
【材料二】
“吃嘎嘎、打嘘嗨、好行实、牙尖……”不久前,成都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开设了一门《四川方言》选修课,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和热议,并成功登上微博热搜榜。记者了解到。学校把四川方言当作一门课程属全国首次,初次开设便有一千多名学生选择,课程更是获得了绝大多数外地学生的青睐。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特色文化底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生动、形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每种方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若方言没落了,那么蕴藏其间的语言艺术、乡土文化、人文历史,也就随之湮灭了,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文化损失。
(《中华读书报》2019年12月16日)
【材料三】
过去的2019年,我们的社交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更深刻改变。人们在为奋斗者喝彩的同时,也对所谓的"996工作制"产生质疑;既热衷于以“X千万条,Y第一条”造句,也在类似“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表达中展现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个体个性的鲜明;盘他、雨女无瓜、柠檬精、断舍离等流行语,让很多人感到摸不着头脑,一些人却高度认同、非常默契。这提示我们,分众化的社交趋势更加明显,不同社交圈的人往往有着全然不同的文化生态和话语体系。如果把这种巨大的差异性放在70年岁月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去观察,我们就会看到,这种千差万别、形态各异,展现的正是生活选择的自由、社会文化的多元、人的个性的舒展。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月5日)
18.下列各项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996工作制即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且没有任何的补贴,人们对这种高强度工作产生了质疑。
B.“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表现说话人的鲜明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
C.有些网络用语如“盘他”、“断舍离”,让很多人莫名其妙,却让部分青少年高度认同、非常默契。
D.网络用语的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社交圈的人往往有着各自的文化生态和话语体系。
19.下列选项中对三则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尊重汉字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一定的使用环境和场合保留繁体字有合理性。
B.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要求,但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方言的作用也不可缺失。
C.保护繁体字的前提是尊重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传承方言也在传承文化。
D.语言发展的趋势是走向流行化和网络化,不需要文言文式的交流。
20.根据材料一,请简析繁体字不宜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原因。(4分)
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概括。(4分)
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应如何合理使用普通话、方言和网络用语?(6分)
四、写作(55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 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一)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或物。)
(二)我们身边不乏平凡的、普通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也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也可以活得精彩,也可以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请按照以下要求,完成任务。
题目:《这人,实在让我 》。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尊敬、佩服、感动、想念、景仰⋯⋯写一篇文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情景默写,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