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16《猫》PPT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02/0-17048779160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16《猫》PPT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02/0-17048779161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16《猫》PPT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02/0-17048779161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16《猫》PPT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02/0-17048779162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16《猫》PPT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02/0-170487791622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16《猫》PPT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02/0-170487791624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16《猫》PPT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02/0-170487791626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16《猫》PPT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02/0-170487791629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课前预习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jǔ丧,从容不迫稳重,鼓动别人去做某事,肮脏且不光滑,畏罪潜逃,妄下断语,弯着身体卧着,通过处罚来警戒,悲伤凄楚悲苦,随便地下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duó)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1. 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重点)2. 理清文章结构,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重点)3.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素养)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 )抢救( )呼天抢地
( )咯吱( )吱声
( )提高( )提防
毁钟为duó( )
络yì( )不绝
zǔ( )骂
安xiáng( )
xiáng( )和
chàng( )然
为虎作chāng( )
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事物。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极其愤怒。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几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几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1)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前两次是略写,第三次是详写。(2)作者是按照“得—养—失”的顺序分别描写三只猫的。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2段):第一次养猫的情景
第二部分(3—14段):第二次养猫的情景
第三部分(15—34段):第三次养猫的情景
1.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摘录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怅然、愤恨、诅咒路人、久不养猫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2. 第三只猫无论它是难看,还是忧郁,按常理来说并不妨碍它的成长。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改变了它的命运?
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嫌疑犯”作案的“证据
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三番两次对鸟笼凝望着。
找了半天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众人(“我”、妻子、妹妹)对“嫌疑犯”的看法: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反复,一口咬定,给猫定了罪,语气十分强烈。“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否定反问,语气更强。“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逮捕归案
“我”怎么惩罚犯罪嫌疑人: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过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悔恨,痛苦,自责,遗憾
4. 为什么“我”会“妄下断语”?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
但根本原因在于这只猫的被厌恶
——“并不好看”(外形)、“不活泼”“忧郁”“懒惰”(性情)、“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地位)——“我”对那只丑猫有偏见!
5.深入思考:第三只猫的死,除了与“我”有关外,还与谁有关?
A. 三妹真的爱猫吗?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喜欢”一词的意思是“对人、事、物有好感或者感兴趣。”)
第一只猫:“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逗”,在这里具体解释为“招引,惹”。逗,是人闲暇时、兴致来时的挑逗,其目的是自娱。)“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逗”的具体表现。)当小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时,三妹却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只“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还“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铜铃挂在猫的颈下,并不能使猫愉悦,只能愉悦人的耳目。最终,种种逗弄方式未能挽回小猫的生命。
第二只猫:第一只猫突然死去之后三妹“很难过”,但“隔了几天”三妹就又“怂恿”着二妹从舅舅家再拿一只猫回来。(“怂恿”是“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表示贬义;“拿”这个用于无生命的东西的词,却被三妹用在了猫的身上,可见在三妹心中,猫不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而存在,而更像是一件玩具。)当第二只猫出现时,“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三妹的情绪转变之快,淡忘事物之快,让人吃惊。这只猫极其活泼,“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常”字体现了三妹曾多次说起这样的话,可见其对猫的丢失是有预见的,但这种预见没有转变为切实的行动,她并没有加紧对它的看管。而在证实猫失踪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而是埋怨邻居。)
第三只猫:作者再次用到了“逗”这个字,“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面对第三只猫时,三妹连逗弄的兴致都减半了,因为第三只猫性情忧郁,不能给人带来乐趣。所以,与其说三妹是在逗猫开心,不如说她是在逗自己开心。当猫成为偷吃芙蓉鸟的“嫌疑犯”,大家都想去教训这只猫时,“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面对别人对猫的主观臆断,三妹没有丝毫的怀疑和不忍,可见三妹对第三只猫不但不喜欢,还怀有厌恶的情绪。 综上所述,三妹对猫的喜爱取决于猫是否有趣、能否讨她的欢心。她真正爱的不是猫,而是她自己。
B. 其他人——妻子、张妈。
第三只猫是一个不速之客,一家人出于同情收养了它。但收养了之后,“大家都不喜欢它”。“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一家人虽是出于好意收养了这只猫,却都没有尽到收养的责任。爱与责任应当是并行的,有爱而无责任,那不是真的喜爱。人应当学会尊重、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下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和其中的缘由。
1.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我”家养猫的结局,为全文定下基调,抛出线索,总领全文; (2)为末尾“我家永不养猫”埋下伏笔。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⑤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⑥开头还有可能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2. 三次亡失小猫之后“我”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怅然地、愤恨地,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
隔了几天……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
3.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愿意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且在暴怒之下打了它,没多久猫死了,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心灵上的伤痛,永远愧对于这类生命,于是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4.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凭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1.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2..反思: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弄清楚事实;对人对事应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善待生命。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作者的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此外,作者身上还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❶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作者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
本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描写生动,无论是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文中的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令人难忘。第一只猫天真活泼,常在太阳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生动,不仅乱跑、爬树,还扑蝴蝶。第三只猫则忧郁、懒惰,不讨人喜欢。通过描写,这三只猫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❷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本文中,“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的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情感,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好处: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更便于直抒胸臆,引起读者共鸣;更利于心理描写。
A.消耗(hà) 一缕(lǚ ) 晌(shǎnɡ)午B.丫(yā)头 虐(nüē)待 瞰(kàn)望C.咕噜(gū lū) 怅(chàng)然 愤懑(mèn)D.诅(zǔ)骂 蜷(quán)伏 墙垣(yuán)
【解析】B项中,“虐”应读nü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凝望 惩戒 无与纶比 若有若无B.恍惚 叮嘱 畏罪潜逃 提心吊胆C.悲楚 安祥 恼羞成怒 妄下断语D.辩护 衔着 怒不可扼 怒气冲天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A项“纶”应为“伦”; C项“祥”应为“详”; D项“扼”应为“遏”。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 。 ③妻常常 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A.酸辛 预兆 叮嘱 B.酸楚 预警 叮咛 C.酸辛 预警 叮嘱 D.酸楚 预兆 叮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C.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D.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
【解析】A项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中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丑 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瓜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有删改)
1.简要说明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突出丑猫的丑陋,说明人们不喜欢丑猫的原因,为下文其悲惨的结局埋下伏笔。
2.第④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这样写说明“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丑猫不想伤害人,丑猫的心灵“不残疾”。作者希望人们能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它。
3.第⑤段中,作者说:“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它对人的冷漠、欺凌毫不怨恨,也不报复,只求得到一丝关爱,就很满足了。即使在最痛苦的生命尽头,也没有伤害“我”。丑猫的心灵是美好的,所以作者说丑猫是“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4.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
示例: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请运用寓情于物的写法,仿照课文对你最喜欢的动物进行描写。(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16 猫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检查预习,课文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品味赏析,写法探究,鉴赏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优秀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6课猫,字词积累,整体感知,课文解读,第一只猫,第二只猫,“芙蓉鸟事件”,思维拓展,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3 猫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温柔可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