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题电子版整册
- 第一课《社戏》(第1课时)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一课《社戏》(第三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二课《回延安》(第一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二课《回延安》(第2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三课《安塞腰鼓》(第一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社戏第二课时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社戏第二课时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霍然huà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觉生命的深意。
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和重塑。”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5G基站太少,5G服务常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覆盖范围小、网络接入困难、信号质量差。
B.坚定文化自信,要从青少年抓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进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
C.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D.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对实施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6.根据课文《社戏》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7.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6)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第1课《社戏》(第二课时)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
【解答】A选项中“撺”念cuān,区别平翘舌音;
B选项正确;
C选项中,“铮”念zhēng,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霍”念huò;
D选项中,“犷”念guǎng,要注意“k”和“g”的区别。
故选:B。
2.【分析】本题要结合常见的标点符号来分析语句。常见标点符号有句号、逗号、问号、冒号、分号、书名号、引号、省略号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标点符号的用法来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解答】A.这两句话是表示选择的疑问句,前一分句后面不能用问号,应该用逗号。
B.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这句话的一部分内容,第二个逗号应该去掉;
D.“等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省略号。
故选:B。
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
【解答】A、“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借代自己的读书。
B、“飞一般”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船行速度快。
C、把灯火中的戏台比喻成仙山楼阁;
D、应是比喻,把“航船”比作“大白鱼”,比喻修辞手法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性,“拟人”手法是将“物”看成是“人”来写。
故选:D。
4.【分析】该题考查的面较广,有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和排序。做该题时要全面考虑。
【解答】A“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补短语;B当…时是介词结构作状语;C只要…就是条件关系;D语段写了读书的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是正确的;故选D。
5.【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的问题”;
B.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应改为“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滋生和泛滥”;
D.有误;搭配不当,“实施”改为“实现”。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作者并没有花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而是重点描写了月下行船和偷豆的情节,“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有误。
故选:B。
7.【分析】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对于外国作家要记准其国籍。
【解答】A.《老王》是杨绛的作品,不是朱自清的作品;
B.《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
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不是法国的;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分析】这篇文章以“香椿”为线索展开叙述。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写春天来临,我盼望着香椿芽的出现;第二部分(②~③),写香椿芽逐渐长大,我用长杆将它们扒下来;第三部分(④),写母亲为我做炸香椿;第四部分(⑤~⑦),写我大口的吃炸香椿,以及母亲为我将它们晒干了可以在四季随意地吃。文章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母亲、对故乡的爱。
【解答】(1)本题考查写作思路的梳理与内容概括。解答此题按作者的叙述顺序找出事件,并用与示例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即可。文章以“香椿”为线索,依次写了我盼香棒,然后是扒香椿,母亲为我炸香椿,最后写我吃香椿。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与比喻两种修辞,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句意来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动词表达效果的赏析。解答此题先找出动词,结合人物的身份与行为目的来分析。母亲先是“择好、码好,洗净,腌一下”,然后打鸡蛋、和面、搅匀,再炸。一系列的动作井然有序,可见母亲的技艺娴熟。
(4)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第⑦段为本文的末段,在结构上起到总结全文,并与标题相照应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则起到深化主题,表达对母亲、对故乡的那份深爱。
(5)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标题的含义大多从象征义或双关义入手。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标题本义指香椿本身的味道,文章主要写了母亲为自己做香椿,自己童年时对香椿的痴迷,而且还是爱吃故乡的香椿,可以看出这里的味道,还包括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故乡的眷恋,还有那独特的春天的味道。
(6)本题考查阅读延伸与语言表达。读完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印象最深,最能表现某种情感的“味道”即可。要注意表述简洁、生动,富有情感。
答案:
(1)扒香椿 吃香椿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和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3)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4)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5)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6)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1 17:22:45;用户:初中账号19;邮箱:3560919984@xyh.cm;学号:398887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社戏第三课时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根据拼音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合语境,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