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桃花源记》(第三课时)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76/0-17048782984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课《桃花源记》(第三课时)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76/0-17048782985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课《桃花源记》(第三课时)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91876/0-17048782985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题电子版整册
- 第九课《桃花源记》(第一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九课《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十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十一课《核舟记》(第一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十一课《核舟记》(第二课时)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第三课时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第三课时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写出下列词的古义和今义,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 今义: 。
2.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1)缘溪行 (2)渔人甚异之
(3)欲穷其林 (4)便要还家
(5)便扶向路 (6)欣然规往 。
二.基础知识(共4小题)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4.写出下列词的古义和今义。
(1)交通(古义: ;今: 。)
(2)妻子(古义: ;今: 。)
(3)绝境(古义: ;今: 。)
(4)如此(古义: ;今: 。)
(5)无论(古义: ;今: 。)
(6)鲜美(古义: ;今: 。)
5.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豁然: 。
俨然: 。
叹惋: 。
不足: 。
诣: 。
如此: 。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学完本文后,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
(2)小娜同学准备在本次主题班会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一则关于“国际和平日”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A】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将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决议中提到:“宣布以后,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活动。”
联合国的会徽上画着和平鸽和金色的橄榄枝,它们都象征着和平,但你知道它们象征意义的来历吗?《新约全书》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上帝告诉诺亚:洪水快来了,诺亚赶紧和他的儿子造了一艘大船,叫作方舟。【B】当洪水漫来的时候,诺亚一家登上了方舟,却把许许多多动物也带上了船,方舟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漂荡了好些日子。终于,雨停了,诺亚放出鸽子打探情报。不久,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着一片鲜嫩的橄榄枝叶,诺亚知道洪水已开始退去,平安就要到来。【C】从此,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
①【A】处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 。
②【B】处画线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③【C】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请修改: 。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桃花源记》节选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文:南阳刘驎之
南阳刘驎之①,善史传,隐于阳岐②.于时苻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于许,訏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⑤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⑦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①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岐: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訏谟( xūmó):宏图大计。⑤赠贶( 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 然:超脱自在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处处志之
②后遂无问津者
③缘道以乞穷乏
④甚厚,为乡闾所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南阳刘驎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驎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驎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综合性学习
崇文中学文学社团开展“你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白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材料三】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活动一】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 走进东方湿地, 。
【活动二】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
【活动三】社团开展“红色盐城”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
第9课《桃花源记》(第三课时)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解答】(1)句意为: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2)句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田间听到鸡鸣狗叫声。
交通﹣﹣古义:交错连通。 今义: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3)句意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的连词。
答案:
(1)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2)古义:交错连通。 今义: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3)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的连词。
2.【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解答】(1)句意为:他沿着溪水划船。缘:沿着
(2)句意为: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异:觉得奇异
(3)句意为: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穷:尽
(4)句意为: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要:同“邀”,邀请
(5)句意为: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向:原来
(6)句意为: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桃花源。规:计划。
答案:
沿着;觉得奇异;尽;同“邀”,邀请;原来;计划。
二.基础知识(共4小题)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正确读音。
【解答】答案:
jiā huò yǎn tiá yù wèi qiǎn jì
4.【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解答】(1)交通:古今: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2)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3)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4)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5)无论: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鲜美。
答案:
(1)古今: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2)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3)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4)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5)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鲜美。
5.【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古今异义词的积累。
【解答】(1)句意为:花草鲜嫩美丽。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2)句意为: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句意为: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4)句意为: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答案:
(1)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2)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4)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6.【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解答】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叹惋:感叹,惋惜。
不足:不值得。
诣:到…去。
如此:像这样。
答案:
开通、敞亮的样子;整齐的样子;感叹,惋惜;不值得;到…去;像这样。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分析】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理解的能力。第二题考查辨析标点、选择关联词以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意思是说武力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表现了古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我们不难分析出“伐”的意思:一人和一个武器,表示砍杀、攻打。
(2)①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会议名称不用书名号,因此删除书名号;②通读句子可知,“诺亚一家登上了方舟”与“把许许多多动物也带上了船”是递进关系,因此把“却”改为“而且”;③成分残缺,应在“象征”后面加上“和平”。
答案:
(1)攻打
(2)①应删掉“联合国大会”的书名号
②却 而且(并且)
③应在“象征”后面加上“和平”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分析】参考译文:
【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乙】
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驎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驎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启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处处标上记号。志:做记号。
②句意为: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津:渡口。
③句意为: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缘:沿着。
④句意为: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甚:非常,很。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及,到。诣,拜访。句意为: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②句中重点词:善,擅长。于,在。句意为:南阳仁刘子骥,擅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正确;
C.有误,从“一见冲,因陈无用”中可知,他是觉得自己没有才能才退隐的。
故选:C。
答案:
(1)①做记号;②渡口;③沿着;④非常,很。
(2)①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②南阳仁刘子骥,擅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
(3)C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分析】此题属综合读写题,【活动一】拟写广告语;【活动二】口语交际题;【活动三】语文知识综合运用题。
【解答】【活动一】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结合材料内容,形成总体认识,然后组织语言。
【活动二】解答此题,要明确说话对象,语言力求得体,通顺,讲清主要内容。
【活动三】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材料,结合活动主题思考,注意语言简洁,主题明了,易于开展,如可结合盐城的革命历史开展,也可结合盐城的新时代魅力开展。
答案:
【活动一】感受盐城魅力;
【活动二】你好!我是崇文中学文学社的学生,我们社团正在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到进贵馆参观,想麻烦你安排一位导游帮我们讲解,您看方便吗?
【活动三】举办“踏访红色盐城,重温革命精神”征文活动,体会抗战精神;举办“踏访红色盐城,重温革命精神”眼睛比赛,体会革命精神
夹岸数百步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遣人随其往
刘子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第二课时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课文《桃花源记》内容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第一课时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