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单元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单元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在40℃时,40gKCl固体溶于60g水得到40%的KCl溶液
C.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D.分离含少量KCl的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
2.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B.t1℃时,2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0ga的饱和溶液
C.t1℃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c一定是Ca(OH)2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时,将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4.KNO3、Na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20℃时,100g NaCl饱和溶液中含36g NaCl
C.分别将60℃的KNO3、NaNO3、NaCl饱和溶液降温至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NaNO3>NaCl>KNO3
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温度降低到t1℃时,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6.向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加入固体充分溶解(保持恒温)。根据下图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以及所示操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溶液都达到饱和状态
B.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C.溶质质量分数:丁=丙>甲=乙
D.丁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7.向饱和澄清石灰水加少量氧化钙,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的是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分数D.溶液质量
8.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C.①③⑤D.①②⑤
9.TC时,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并冷却到原温度,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2克,第三次蒸发掉10克水并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应为( )
A.等于2克B.大于或等于2克
C.不等于2克D.小于或等于2克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20℃时,等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A>B
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
D.60℃时,溶液A只能通过加入溶质的方法实现从M→N的转化
二、判断题
11.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受热后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
1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
13.在室温为20℃时,将1.5g某物质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可溶物( )
14.20℃时,把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
15.某硝酸钾溶液在 20 ℃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 100 ℃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溶液。( )
三、综合应用题
16.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 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 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
(4)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 浓度增大(填化学式)。
②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 。
(5)已知一定条件下CO2与H2以质量比11:2反应可生成CH4,与该反应类似,不同条件下,CO2与H2反应也能生成甲醇(CH4O)。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 。
(6)为研究某公园中植物与大气间碳交换,对该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2和图-3,通过测量其一年内每天空气中CO2含量等数据,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4。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CO2,负值为净释放CO2。
①由上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 。
②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回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 的变化。
17.(1)小明取串场河的河水,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滤液中有难闻的异味,可添加 除去,
②生活中常用 来比较所取水样与制得的蒸馏水的硬度。
③经过净化后的水,在生活中通过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
④消毒剂为高铁酸钾(K2FeO4)。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在t2℃时,将30gA物质充分溶解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若将烧杯内物质降温至t1℃(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溶剂的质量 b 溶液的质量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C两种物质时,采用 的方法可以提纯A.
③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①经计算,所需 6%的氯化钠的体积为 mL;加水 克
②若量取水时,采取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得到的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 (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仁爱版专题6 物质的溶解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