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期末综合测试提高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高频易错期末提高必刷卷(教科版)
展开一、选择题
1.北京冬奥会奥运圣火火种就是用( )取得的。
A.近视镜B.凸透镜C.凹面镜D.凸面镜
2.我们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时,验证的内容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
3.下列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 )。
A.参加体育锻炼B.按时作息C.挑食
4.快速旋转涂有( )三种颜色的彩色轮,可以看到白色圆盘。
A.红、黄、蓝B.黄、绿、红
C.红、绿、蓝D.蓝、黄、绿
5.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中,最不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 )。
A.彩沙B.小石子C.黏土
6.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的是( )。
A.人脑B.大脑C.小脑
7.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是在(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A.空气和水的交界处B.空气中C.水中
8.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力量来自于( )。
A.心脏收缩、舒张B.血管收缩、舒张
C.大脑的调节D.膈肌收缩
9.2022年11月30日,中国第十艘载人飞船在极端严寒的西北戈壁星夜奔赴太空,六位航天员首次实现在空间站相聚,他们乘坐的载人飞船是( )。
A.神州十三号B.神州十四号C.神州十五号
10.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开着的电灯、月亮B.萤火虫、彩虹
C.点燃的蜡烛、太阳D.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
二、填空题
11.土地 的大小、有无 、 的大小会影响土壤侵蚀的程度。
12.奇奇看到果园里的果树,株与株、行与行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为了植物获得合适的( )。
A.温度B.水分C.光照D.空气
13.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 )、( )和地核三部分。
14.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 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 造成伤害。
15.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 ,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
16.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钟水流速度的因素是 和 。
17.光在传播中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 、 和不透过等现象。
18.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 独立运动(选填:能;不能)。
19.生活中和万花筒的原理相同的物品还有很多,比如 、 、 等。
三、判断题
20.从地壳到地核,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 )
21.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山脉。( )
22.我们不能用眼睛直接去看太阳光。( )
23.我们在做地球结构的模型时橡皮泥的用量不需要按照一定比例使用。( )
24.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
25.光不可以穿过窗户的玻璃。( )
26.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 )
27.在远古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小时。( )
28.2022年11月30日,中国航天员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实现“太空会师”。( )
夜晚路灯的光照在路面上,灯光是直线传播到路面的。( )
四、连线题
30.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形成的主要原因连接起来。
弯曲的岩层 风力
敦煌的雅丹地貌 水流的作用
黄土高原的沟壑 火山爆发
长白山天池 地震
五、排序题
31.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我会按制作顺序填序号。
( )用秒表测量自制的摆在一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 )准备好铁架、细线、木条、金属圆片、秒表等材料。
( )当摆动次数为一分钟30次时,进行重复测量。
( )利用各种材料组装好一个摆。
六、实验题
如图是小明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32.一个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的( ),( ),( )有关。
33.实验中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是( ),( )。
34.小明记录两个摆在20秒内的实验数据如表。
有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是:( )。
35.根据实验数据,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长应是( )。
A.小于15厘米B.大于30厘米C.15﹣30厘米之间
七、简答题
36.地震发生时我们在教室该如何自救?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至少写出四种)
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吗?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写出三点即可)
请你例举三种可以证明时间在流逝的生活实例。
很多人会定期对牙齿进行检查。臼齿在口腔的最里面,即便张大嘴巴,也不容易看清楚。医生通常会借助口镜进行检查,口镜的作用是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
说一说你知道的光源有哪些(最少说出两个)?
43.说说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光?至少说出两种。
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绳长15厘米的摆
22
22
22
绳长30厘米的摆
16
16
16
参考答案:
1.C
【详解】凹面镜,其特点是以球面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能够会聚光线。凹面镜和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能够形成强光和高温,其中奥运会火种需要借助凹面镜会聚太阳光点燃。
2.A
【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与光沿着直线传播有关。我们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时,验证的内容是光的直线传播。
3.C
【详解】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睡眠充足,按时休息;注意合理饮食,吃饭不挑食,适当的吃一些蔬菜、水果;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AB选项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C选项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
4.C
【详解】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组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可以混成白光。所以快速旋转彩色轮时,能看到白色,那么彩色轮上涂的三种颜色是红、绿、蓝。可见C符合题意。
5.B
【详解】流水具有侵蚀、搬运能力,颗粒越小的土壤颗粒越容易被搬运,因此,黏土颗粒最小,最容易被雨水冲走,其次是颗粒较大的彩沙,最不容易被“用水”中走的是颗粒较大的小石子。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6.B
【详解】大脑被称作人体的司令部,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7.A
【详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激光笔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在水与空气的交界处发生改变。
8.A
【详解】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力量来自于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9.C
【详解】人类探索宇宙,用太空望远镜观察 (在地球上),用火箭运载 (在地球上),用航天器观察 (在太空中),载人宇宙飞船观察 (在太空中)。2022年11月30日电(记者黄明李国利张汩汩)中国第十艘载人飞船在极端严寒的西北戈壁星夜奔赴太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于11月30日清晨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相聚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C是正确的选项。
10.C
【详解】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彩虹、镜子、打火机不属于光源;开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太阳、萤火虫、夜光玩具属于光源。所以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C。
11. 坡度 植物覆盖 降雨量
【解析】略
12.C
【详解】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因为阳光的需求。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阳光热量,如果排的太密,单位面积上的热量就少了,光合作用不够,合成的能量也就相应的减少,这样子的话,植物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问题。
13. 地壳 地幔
【详解】地球的构造由内而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最外表是地壳,里面是地幔,最中心的部分是地核。
14. 肉眼 眼睛
【详解】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强光,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15.原子钟
【详解】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就是原子钟,它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
16. 水位的高低 流水孔径的大小
【详解】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水的流速是不均匀的。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
17. 透过 部分透过
【详解】根据光在空中传播遇到物体的透明程度不同,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因此,光在传播中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透过、部分透过和不透过等现象。
18.不能
【详解】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不能独立运动。我们使劲提重物时,提起重物我们的上臂做曲臂的运动,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19. 穿衣镜 哈哈镜 汽车后视镜
【详解】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生活中和万花筒的原理相同的物品还有很多,比如 穿衣镜、哈哈镜、汽车后视镜等。
20.√
【详解】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在地球的内部,越往内部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题干正确。
21.√
【详解】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叫火山喷发;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发生褶皱、断裂,使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这种自然现象叫地震。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山脉。
22.√
【详解】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23.×
【详解】地球内部圈层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因此,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题目说法错误。
24.√
【详解】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科学家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宇航员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后,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反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25.×
【详解】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影子,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可以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例如一块玻璃、一张纸,光不可以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比如木头、石头。
26.√
【详解】水流具有侵蚀作用,河流流速快,河道被侵蚀,水流携带泥沙等,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
27.×
【详解】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小时。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我国现在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28.√
【详解】人类探索宇宙,用太空望远镜观察 (在地球上),用火箭运载 (在地球上),用航天器观察 (在太空中),载人宇宙飞船观察 (在太空中)。2022年11月30日,中国三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乘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并完成在轨交接,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
29.√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比如在空气、水中、真空里都是沿直线传播。夜晚路灯的光照在路面上,灯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到路面的。
30.
【详解】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他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弯曲的岩层是地震时岩层受到挤压后形成的。
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经过长期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经过长期的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堆积形成的;
故
31. ③ ① ④ ②
【详解】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我会按制作顺序填序号:①准备好铁架、细线、木条、金属圆片、秒表等材料。②利用各种材料组装好一个摆。③用秒表测量自制的摆在一分钟内的摆动次数。④当摆动次数为一分钟30次时,进行重复测量。
32. 摆长 摆动幅度 摆锤重量 33. 摆动幅度 摆锤重量 34.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35.C
【分析】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32.小明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提出猜想:一个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的摆长,摆动幅度,摆锤重量有关。
33.根据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变量只能有一个,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读图可知,图中两个摆的摆长不同,属于研究的变量,因此,实验中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是摆动幅度,摆锤重量。
34.根据小明记录两个摆在20秒内的实验数据,绳长15厘米的摆,在20秒时间内摆动22次,绳长30厘米的摆,在20秒时间内摆动16次。由此可以得出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是: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35.根据以上实验结论: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长15厘米的摆,在20秒时间内摆动22次,摆长30厘米的摆,在20秒时间内摆动16次。因此,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长应是15-30厘米之间。
36.在教室内遇到地震时,切勿慌乱拥挤盲目逃生,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逃至开阔处。不能逃离的应就地蹲在课桌或讲桌下,远离玻璃窗,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详解】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们应学会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承重墙的角落里和坚固的家具下面,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其他物体护住头部,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37.烧毁森林、吞噬房屋、掩埋农田、污染空气、山体滑坡、山崩 、泥石流、发生地震等
【详解】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1)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2)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38.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人身上发出的光被障碍物遮挡,不能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看不见。
【详解】光在同种均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而屏幕就是不透明的,所以会产生影子,不会穿过屏幕。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因此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人说话的声音,却不能看见他本人。
39.①保持正确的坐姿,有利于脊髓的健康发育;②乘车时系好安全带,防止发生意外时脊髓、大脑受损;③运动锻炼时采用正确的姿势,做好必要的防护。
【详解】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位于脊柱管内的脊髓,它们还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若神经系统遭到破坏,会出现各种疾病,故平时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保护好我们的神经系统。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很多,但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正确的坐姿,有利于脊髓的健康发育;②乘车时系好安全带,防止发生意外时脊髓、大脑受损;③运动锻炼时采用正确的姿势,做好必要的防护。
40.树的年轮、旧照片(任何旧的物体)、爷爷手上的皱纹、妈妈眼角的鱼尾纹等。
【解析】略
41.方便地观察观察牙齿背面;光的反射原理。
【详解】医生在检查病人口腔中的臼齿时,利用的是口镜,口镜全称为额戴反光镜。根据对光的反射的认识,口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使得医生能够清楚地检查病人的发病部位。口腔科医生利用光在镜子表面发生反射的现象,利用了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性,方便地观察观察牙齿背面。
42.点燃的蜡烛,太阳,灯光,萤火虫等。
【详解】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即自然光源有:太阳、水母、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灯光、点燃的蜡烛、篝火等等。
43.房间里需要光;街上需要光;店铺需要光;植物需要光;教室需要光。
【详解】光具有照亮世界,驱除黑暗的特征。生活中需要光的地方有楼梯、房间、街道、电视等。房间里需要光;街上需要光;店铺需要光;植物需要光;教室需要光;看书需要光;夜间行驶的车辆需要光等。
(期末押题卷)期末综合测试冲刺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高频易错期末提高必刷卷(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押题卷)期末综合测试冲刺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高频易错期末提高必刷卷(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排序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押题卷)期末综合测试预测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高频易错期末提高必刷卷(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押题卷)期末综合测试预测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高频易错期末提高必刷卷(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排序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押题卷)期末综合测试冲刺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高频易错期末提高必刷卷(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押题卷)期末综合测试冲刺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高频易错期末提高必刷卷(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排序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