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附属中学八上物理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附属中学八上物理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文明礼貌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如图是常温常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该液体的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这种液体可能是水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2.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D.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借助电子通信设备通话,是因为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3.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则48℃时海波的状态是( )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广式腊味吸引着众多食客的关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
B.蒸腊肉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灌制好腊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份蒸发
D.往煲仔饭里加入腊肠,腊肠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B.冬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5℃
C.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40cmD.做一遍眼保健操需要900s
6.文明礼貌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在公共场所时,不能大声喧哗,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7.下列关于地球附近物体受到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水平地面向下的
C.g=10N/kg,表示1kg=10N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不受地球的重力
8.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泡沫小球,小球被弹起,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棋子寻找棋子的像的位置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9.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能正确反映折射光线偏折方向的是( )
A.B.
C.D.
10.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把铁块压成铁片,其密度变小了
C.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小
D.一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11.图所示的是眼睛的结构图,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和角膜所成的像是虚像
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1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13.如图是“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放置在石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石蜡受热均匀
D.熔化的过程中,石蜡温度保持不变
14.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气不足,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在此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增大,密度增大B.质量减小,密度变小
C.质量增大,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15.下列关于磁体、磁场、磁感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B.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C.磁体间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实现的
D.地磁的N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6.如图甲是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枪,图乙是它的工作原理图。R0是定值电阻,R是红外线热敏电阻,其阻值随人体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对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
A.体温越高,R的阻值越大B.体温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C.体温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小D.体温越低,电压表示数越大
1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八年级物理书的重力约为0.2N
D.人心脏跳动一次约5s
19.下列光学图示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D.光从水中射入空气
20.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1:3,则甲、乙两球密度之比是( )
A.1:2B.9:2C.2:1D.2:9
2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
A.158 mmB.158 cmC.158 mD.158 km
2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的身高30d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人的平均密度1.0×103kg/m3D.初中生的腰围约200cm
23.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物体的形状
C.物质的状态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24.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如图所示,则( )
A.甲盆内水的温度高B.乙盆内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
2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
B.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
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
D.水泥加水后搅拌成泥浆是熔化
26.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 玻璃 沥青B.蜡 铝 玻璃C.冰 铁 铝D.冰 铁 沥青
27.分别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三个实心体a、b、c,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的密度最大
B.物质b的密度是1.0×103g/cm3
C.物质c的密度是a物质的四倍
D.物质a、b、c的密度都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28.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30cm
2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0.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
A.人脸是光源
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科学家最新发现3颗宜居星球,有水有大气,距离地球仅14光年,或许存在外星生命,其中“光年”表示____单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m/s。
32.《刻舟求剑》故事中,船在行进时,刻舟人相对于船是________的,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33.节日庆典等活动,有的时候会放飞氢气球,那你知道这些放飞的氢气球最后都去哪了吗?如图所示,这种薄的橡皮氢气球(不漏气)由地面上升直到高空的过程中,氢气球内气体的质量将______,氢气球内气体的密度将______。由于离地球越远,空气越稀,大气越小,氢气球不断膨胀,最后破裂。(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4.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_____.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5.2019年元旦刚过,南湖公园举办了“雪之梦—复兴之梦”雪雕作品展,如图所示为雪雕作品之一,在0℃以下的极寒天气里雪雕以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方式逐渐变小,游客们不易发觉这样的微小变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选填“吸”或“放”)热。
36.如图所示,初夏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我们看到的是叶脉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叶脉位于该“透镜”的____(填写与焦距的关系)
37.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物体A比B迟________s才开始运动,5s末的交点表示两物体________(填“相遇”或“速度相等”)。A做________运动,B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m/s。
38.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三个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A: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后,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______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霜。
图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平时______(选填“空气”或“真空”)传播了声音。
图C: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9.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水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___。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4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增大/不变/减小).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小明学习了惯性知识后,知道了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但通过观察小汽车的刹车过程小明有一个问题想不太明白:同一辆小汽车踩下刹车,速度慢时很容易就停下来了,而速度快时则不太容易停下来,由此可见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这难道不正说明了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吗?为搞清楚惯性大小到底和速度有没有关系,老师帮小明查阅了资料,找到了以下两个理论知识,并且和小明共同设计了两个实验来验证。
知识1: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0时,惯性大小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知识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由单位时间内物体速度大小的变化量来判定。
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一:老师用光滑的玻璃水平面(摩擦力忽略不计入、质量不同的小车A和小车B、细线、1个重物块M、速度测量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两次实验小车A和B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从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以知道:
(1)小车A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同一个重物块拉动小车A和B的目的是_____。
(2)小车_____的运动状态更难改变,小车_____的质量大一些。这个实验验证了惯性大小确实和质量有关系。
实验二:老师利用1个小球、斜面、粗糙的水平木板、停表、速度测量仪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以此来模拟汽车刹车的过程,每次实验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开始释放,实验数据如下表。
(3)、、的大小关系_____,这三次实验中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应该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4)第2次实验,小球在水平面运动过程中每秒钟速度变化量为_____cm/s.这三次实验中小球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5)结论:同一个物体,受相同的外力,速度不同时,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厚/薄)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中蜡烛B______(需要/不需要)点燃,实验中选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______;
(3)与用棋子进行实验相比,使用蜡烛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4)实验中要将蜡烛A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在蜡烛远离玻璃板的过程中,玻璃板中所成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驾车从大连到沈阳,如果轿车的平均速度为100km/h,需要时间为3.96h。试求:
(1)从大连到沈阳的路程?
(2)如果乘坐平均速度为220km/h的高铁列车从大连到沈阳,需要多长时间?
44.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全碳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型号大型吊车的一个结构部件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铜=7.9×103kg/m3)制造,耗钢1.58t,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同样大小的结构部件,则需要“全碳气凝胶”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C
2、D
3、D
4、D
5、A
6、C
7、B
8、C
9、B
10、C
11、C
12、C
13、D
14、A
15、C
16、B
17、B
18、B
19、A
20、A
21、B
22、C
23、A
24、C
25、B
26、C
27、C
28、D
29、B
3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长度 3×108
32、静止 运动 静止
33、不变 变小
34、人 运动
35、升华 吸热
36、虚 一倍焦距以内
37、3 相遇 匀速直线 1
38、水蒸气 凝华 变小 空气 音调
39、停表 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3℃
40、直线传播 左 不变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不是 保证拉力相同 B B 相同 2.5 相同 相同 无关
42、薄 不需要 像与物的大小 成像更清晰 使得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不变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 (1)396km;(21.8h。
44、0.6kg。
时间
实验小车
0
1s
2s
3s
小车A
静止
5cm/s
10cm/s
15cm/s
小车B
静止
2cm/s
4cm/s
6cm/s
实验次数
释放高度
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速度从的时间
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
第1次
5cm/s
2s
5cm
第2次
10cm/s
4s
20cm
第3次
20cm/s
8s
80c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师范大附属中学九上物理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附属中学物理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