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图为某区域简图,右图为丙湖泊水位及甲河与乙河连接处水位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判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乙河由东南流向西北B. 6月份甲河由东流向西
C. 全年甲河水位变化小于乙河D. 甲河段平均流速最慢的月份是6-9月
2. 若丙湖大面积萎缩,则( )
A. 使湖泊陆风减弱B. 可增加耕地面积
C. 使湖泊物种更丰富D. 使水循环更加活跃
下表示意2013~2017年我国煤炭产量、能源产量、能源消费量(单位:亿吨标准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据表推测,2016年我国煤炭产量变化较大,首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煤炭资源枯竭B. 经济增速加快C. 环保意识增强D. 煤炭价格下降
4. 针对表中反映的能源状况,我国应( )
①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②加快煤炭大规模勘探开发③推动煤炭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④多途径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B. 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
C 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河内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
D. 返航时途经科伦坡时,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6. 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沙漠广布,气候恶劣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冻土广布,气候终年寒冷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7.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减小,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非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非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下图为习近平总书记第11次国内考察所到区域示意图,该区域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区域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措施对黄河三角洲主体功能区建设合理的是( )
A. 海岸线附近营造红树林——生态保护B. 加快黄河入海口处石油开采——经济发展
C. 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保护D. 加大旅游设施投入——建设旅游区
9. 该区域黄河治理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B. 加固黄河大堤C. 挖入海新河D. 修筑拦海大坝
大通水文站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长江下游地区水情监测的重要测站、是东海海洋潮汐所能达到的河流上界。下图为大通站自1997年逐月累积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2000年相比,2012年大通站( )
A. 径流量显著增加B. 径流量显著减少
C. 输沙量显著增加D. 输沙量显著减少
11. 导致大通站1997一2015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三峡大坝的拦蓄B. 上游湖泊的调蓄C. 流域植被的破坏D. 海洋潮汐的影响
12. 大通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对长江入海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A. 水体污染加重B. 生物多样性增加C. 旱涝灾害增加D. 三角洲增长减缓
读中亚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甲湖近年来面积不断缩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
B. 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 大面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 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14. 下列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 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达
C.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 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15. 该区域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为( )
A. 冰雪融水B. 湖泊水C. 大气降水D. 地下水
16. 中哈石油管道已于2005年底竣工,这是我国第一条陆路管道进口石油的通道。该国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是( )
A. 里海沿岸及其湖盆地区B. 咸海周边及其湖盆地区C. 南部沙漠地区D. 西南部高加索山地区
17. 有“白金之国”称号的是( )
A. 塔吉克斯坦B. 乌兹别克斯坦C. 土库曼斯坦D. 吉尔吉斯斯坦
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通常是因山势、地险,就地取材,建造起高大的墙体。汉长城的玉门关至敦煌段,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但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下图示意部分汉长城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玉门关至敦煌段的汉长城至今保存仍较为完好的原因有( )
①降水稀少,墙体受雨水冲刷作用弱
②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③多风沙活动,墙体被风沙掩埋
④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较好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 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当地,下列可能是玉门关修建材料的是( )
A. 黄土B. 竹子C. 木材D. 珊瑚
20.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 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B. 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
C. 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D. 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读下列各国某年碳排放量及人口数量表,完成下面小题。
21 表中各国人均碳排放量( )
A. 中国最大B. 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不大
C. 中国和巴西差异很大D. 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
22.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 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
C. 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采取行动
D. 为应对气候变暖,发达国家应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碳减排压力巨大。图示意2002—2017年我国碳排放演变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区是( )
A.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B. 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C.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D. 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24. 2015年我国碳排放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 国家政策B. 产业结构C. 科学技术D. 能源结构
25. 当前我国碳减排的主要途径有( )
①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②降低碳减排技术推广成本
③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④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下图为“扎龙自然保护区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27. 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风固沙B. 调蓄洪水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美化环境
28. 读世界局部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区域位于南半球、西半球B. ①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C. ④区域比例尺②区域大D. ③区到④区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下图示意我国经纬网,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A地多( )
A. 冰川地貌B. 丹霞地貌C. 雅丹地貌D. 喀斯特地貌
30. 图中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①地植树种草,打坝淤地B. ②地平整土地,种养结合
C. ③地调配水源,节约用水D. ④地修筑大坝,开发水能
二、综合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侵蚀作用主要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等,与季节、植被覆盖率、土壤颗粒物粒径的大小、地形等因素有关。
材料二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分选、堆积形成。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黄土高原表现出了强烈的侵蚀作用。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差异较大,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1)推测图示区域黄土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描述图示地区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并简述原因。
(3)为缓解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专家建议了多种草少种树的策略;请从自然角度说明理由。
32. 2016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将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个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下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但经济差异显著。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1)分析上海能成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的原因。
(2)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考虑,列举上海应重点发展的产业。
(3)从城市辐射的角度,分析安徽8市融入长三角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1年1~3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3923万吨,同比增长4.1%。随着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近70%,超过国际上通行的安全警戒线,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能源安全的风险。
材料二 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下图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部分示意图。
(1)试分析中缅油气管道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2)除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外,说出我国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应对石油危机。
(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34. 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甲、丙两点的经纬度位置(坐标):甲____,丙____。
(2)甲位于乙的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____。
(3)丙、丁之间的距离___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4)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位于寒带的是____。
(5)丙点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为____。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中国煤炭产量(亿吨标准煤)
27.1
26.4
26.1
24.1
24.4
中国能源产量(亿吨标准煤)
35.9
36.2
36.2
34.6
35.9
中国能源消费量(亿吨标准煤)
37.5
42.6
43.0
43.6
44.9
国家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印度
日本
碳排放量(百万公吨)
7219
6963
1852
1852
1342
人口(亿人)
13.54
3.15
1.43
12.1
1.28
国家
巴西
德国
加拿大
印尼
澳大利亚
碳排放量(百万公吨)
1014
977.4
731.6
594.4
548.6
人口(亿人)
1.9
0.8
0.35
2.38
0.23
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上)创新部高二12月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30*2=60分)
下图为某区域简图,右图为丙湖泊水位及甲河与乙河连接处水位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判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乙河由东南流向西北B. 6月份甲河由东流向西
C. 全年甲河水位变化小于乙河D. 甲河段平均流速最慢的月份是6-9月
2. 若丙湖大面积萎缩,则( )
A. 使湖泊陆风减弱B. 可增加耕地面积
C. 使湖泊物种更丰富D. 使水循环更加活跃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河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A错误;从右图中可以看出6月份以后连接处水位高于湖泊水位,甲河才会自东流向西,B错误;甲河有丙湖泊的补给,丰水期湖泊蓄水、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因此导致甲河全年水位变化小于乙河,C正确;当湖泊水位与连接处水位相当时,甲河段平均流速最慢,从图中可以看出6-9月连接处水位明显高于湖泊水位,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2题详解】
若丙湖大面积萎缩,则湖泊与周边地区热容量差异变小,湖泊陆风减弱,A正确;湖泊面积萎缩,周边气候环境变差,可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不一定会增加耕地面积,B错误;湖泊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水循环减弱,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陆地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相对水位的高低。
下表示意2013~2017年我国煤炭产量、能源产量、能源消费量(单位:亿吨标准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据表推测,2016年我国煤炭产量变化较大,首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煤炭资源枯竭B. 经济增速加快C. 环保意识增强D. 煤炭价格下降
4. 针对表中反映的能源状况,我国应( )
①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②加快煤炭大规模勘探开发③推动煤炭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④多途径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表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我国煤炭资源没有枯竭,A错误;导致2016年煤炭产量下降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增速变缓,煤炭价格下降,B错误,D正确;环保意识增强不是哪一年的影响,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由表可知,我国能源需求量在上升,而能源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因此我国应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故①项正确;目前可以加快煤炭勘探,但不需要进行大规模开发,故②项错误;煤炭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不仅会加剧能源安全问题,可能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故③项错误;由表可知,我国能源需求量在上升,而能源自给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应多途径拓展能源进口渠道,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故④项正确。故①④正确,故选B。
【点睛】由表可知,我国能源需求量在上升,而能源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因此我国应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多途径拓展能源进口渠道,确保我国能源安全。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B. 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
C. 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河内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
D. 返航时途经科伦坡时,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6. 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沙漠广布,气候恶劣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冻土广布,气候终年寒冷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7.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减小,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非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非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5. B 6. B 7. 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逆风行船速度较慢,A错;北印度洋夏季的洋流呈现出顺时针转到,索马里附近,西南季风将表层海水吹走,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带来大量饵料,利于捕鱼,B对;河内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南则日影朝向正北,C错;结合图中科伦坡的位置可知,科伦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湿季降水过多,而棉花属于喜光作物,故不利于棉花的种植和采摘,D错。综上,本题选B。
【6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路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中亚地区。中亚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全年少雨,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恶劣且脆弱,建设难度大,①②对、④错;路上丝路经过土耳其等地,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等地质灾害,③对。综上,本题选①②③,即B。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故产业向沿海集聚,①对;沿线地区会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更好地吸引外资、发展经济,②错;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态破坏等问题,③对;非洲国家经济落后,无法提供给他国资金,④错。综上,本题选①③,即A。
【点睛】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北印度洋洋流按成因分属于风海流)。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被西南风所吹拂,所以洋流是顺时针。冬季盛行来自亚洲高压吹拂的东北风,此时洋流是逆时针。
下图为习近平总书记第11次国内考察所到区域示意图,该区域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区域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措施对黄河三角洲主体功能区建设合理的是( )
A. 海岸线附近营造红树林——生态保护B. 加快黄河入海口处石油开采——经济发展
C. 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保护D. 加大旅游设施投入——建设旅游区
9. 该区域黄河治理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B. 加固黄河大堤C. 挖入海新河D. 修筑拦海大坝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红树林主要生长在南方沿海地区,故A错误;加快黄河入海口处石油开采,会导致海洋污染,石油资源短缺,故B错误;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鸟类,维护生物多样性,故C正确;加大旅游设施投入,建设旅游区,增加人类活动,会加剧对黄河三角洲的破环,故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黄河下游入海口处,黄河治理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固黄河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故B正确;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故A错误;治理黄河不能挖入海新河。黄河泥沙含量很大,黄河下游会形成地上河。故C错误;修筑拦海大坝主要是防御海水,而该区域主要是防御黄河泛滥,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建国以来,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加强生态建设,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退耕还草、还林,控制水土流失,同时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作好减淤、调水工作;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大通水文站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长江下游地区水情监测的重要测站、是东海海洋潮汐所能达到的河流上界。下图为大通站自1997年逐月累积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2000年相比,2012年大通站( )
A. 径流量显著增加B. 径流量显著减少
C. 输沙量显著增加D. 输沙量显著减少
11. 导致大通站1997一2015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三峡大坝的拦蓄B. 上游湖泊的调蓄C. 流域植被的破坏D. 海洋潮汐的影响
12. 大通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对长江入海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A. 水体污染加重B. 生物多样性增加C. 旱涝灾害增加D. 三角洲增长减缓
【答案】10. D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表示径流量的曲线倾斜角度几乎没有变化,说明2000年至2012年河流径流量每年累积增长量比较稳定,也就是说每年径流量基本相同,既没有显著增加,也没有显著减少,AB错误。而表示输沙量的曲线倾斜角度1997年---2004年较大,2005年---2015年较小,说明输沙量累积增长量变慢,也就是说河流输沙量显著减少,C错误,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依据图文信息可知,该水文站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上游地区。1997年三峡大坝一期工程完成,三峡大坝开始发挥作用,大坝对泥沙的拦蓄作用显著,对输沙量影响明显,因此1997一2015年输沙量减少与三峡大坝的拦蓄作用有关,A正确。上游湖泊的调蓄一直都有影响,不会只在1997年-2015年这一时期发挥作用,B错误。流域植被的破坏会使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输沙量增加,不符合题意,排除C。该水文站是东海海洋潮汐所能达到的河流上界,因此该地的输沙量与海洋潮汐无关,排除D。故选A。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大通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主要是长江年输沙量的减少。长江输沙量的减少,造成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作用减弱,所以三角洲增长速度减缓,D正确。水体污染加重与输沙量减少关系不大,A错误。年输沙量减少,入海口海域矿物养分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B错误。旱涝灾害增加与径流量的变化有关,与输沙量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输沙量与含沙量的关系:河流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时段的输沙量,单位为千克或吨。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和含沙量大小。含沙量一般是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而输沙量一般更强调总量。含沙量大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小。
读中亚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甲湖近年来面积不断缩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
B. 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 大面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 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14. 下列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 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达
C.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 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15. 该区域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为( )
A. 冰雪融水B. 湖泊水C. 大气降水D. 地下水
16. 中哈石油管道已于2005年底竣工,这是我国第一条陆路管道进口石油的通道。该国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是( )
A. 里海沿岸及其湖盆地区B. 咸海周边及其湖盆地区C. 南部沙漠地区D. 西南部高加索山地区
17. 有“白金之国”称号的是( )
A. 塔吉克斯坦B. 乌兹别克斯坦C. 土库曼斯坦D. 吉尔吉斯斯坦
【答案】13. C 14. D 15. A 16. A 17. B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判断,甲湖为咸海,它的水源补给为锡尔河和阿姆河,这两条河流都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且流域内气候干旱,由于沿途大量发展种植业,过度引水灌溉,以至于注入咸海的水源快速减少,从而导致甲湖面积不断缩小,故C正确,其余选项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中亚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A错误。中亚地区大多以重工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但工矿业不发达,B错误。中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C错误。中亚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D正确。故此题选D。
【15题详解】
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的主要水源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A正确。该区域的湖泊多是内流河,且为河流注入,而不是湖泊补给河水。B错误。此区域降水少,大气降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C错误。地下水对于河流的补给很少,不是主要补给水源,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里海周边石油资源丰富,同时此管道的起点位于里海沿岸,故A正确。BCD不是该国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故选A。
【17题详解】
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且棉花以稳产高产和品质优良闻名世界,所以被誉为“白金之国”。
【点睛】中亚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冬季寒冷干燥,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矿产资源丰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以重工业为主。
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通常是因山势、地险,就地取材,建造起高大的墙体。汉长城的玉门关至敦煌段,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但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下图示意部分汉长城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玉门关至敦煌段的汉长城至今保存仍较为完好的原因有( )
①降水稀少,墙体受雨水冲刷作用弱
②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③多风沙活动,墙体被风沙掩埋
④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较好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 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当地,下列可能是玉门关修建材料的是( )
A. 黄土B. 竹子C. 木材D. 珊瑚
【答案】18. C 19. A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玉门关地区降水稀少,墙体受雨水冲刷作用较弱,有利于长城保存,①正确;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长城保存,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玉门关至教煌段的汉长城仍然屹立在地表上,没有被风沙掩埋,③错误;汉长城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好,这是汉长城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④正确。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9题详解】
玉门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多黄土分布,而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当地,故关隘、城墙多以黄土筑成,A正确。该地气候干旱,竹子、森林稀少,B、C选项错误。珊瑚生长于海洋中,该地处于内陆,距海遥远,D错误。故选A。
【点睛】敦煌汉长城的结构并无砖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敦煌北湖、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以此分段修筑,相连为墙。长城内则低洼地铺盖细沙,称为“天田”,以观察脚印之用,是一种防御措施。汉代烽隧多呈底宽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长城内侧。筑造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用黄胶土夯筑而成;二是用天然板土、石块夹红柳、胡杨枝垒筑而成;三是用土坯夹芦苇砌筑而成。
20. 下图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 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B. 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
C. 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D. 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图示分析,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大增,最高接近30%,极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产业结构升级,粮食产量下降,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人口吸引力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并不脆弱,A错误;乙区域人口和粮食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B正确;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小,C错误;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D错误。故选B。
读下列各国某年碳排放量及人口数量表,完成下面小题。
21. 表中各国人均碳排放量( )
A. 中国最大B. 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不大
C. 中国和巴西差异很大D. 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
22.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 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
C. 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采取行动
D. 为应对气候变暖,发达国家应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表中各国碳排放量及人口数,可计算各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不需要精确数值,大致可算出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D对;人均碳排放量美国最大,A错;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大,约占澳大利亚人均的十分之一,B错;中国和巴西差异不大,C错。故选D。
【22题详解】
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人口、工业活动更多,A 错;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B对。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引进技术,和发达国家一起采取行动,C错;发达国家目前技术水平, 仍不能做到全部使用清洁能源,D错。故选B。
【点睛】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并将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这样就减缓地表与低层大气中的热量散失速度,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碳减排压力巨大。图示意2002—2017年我国碳排放演变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区是( )
A.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B. 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C.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D. 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24. 2015年我国碳排放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 国家政策B. 产业结构C. 科学技术D. 能源结构
25. 当前我国碳减排的主要途径有( )
①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②降低碳减排技术推广成本
③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④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23. C 24. A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最大,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碳排放呈减少趋势,故甲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在四大区域中面积最小,经济总量最小,碳排放量最小,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碳排放增幅较小,故丁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使东部地区大量高耗能产业转移至西部,以及对西部资源的大力开发,使西部地区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丙为西部地区,则乙为中部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我国碳排放量2015年增速下降,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将经济发达区域的产业进行转移,并对碳排放实施限制和要求,因此碳排放减少,导致碳排放增速下降,A正确;就全国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不会使某一年的碳排放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科技发展是长期的,不会使某一年的碳排放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2015年我国能源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占比,从而达到碳减排,①正确;降低碳减排技术推广成本,更有利于碳减排工作的展开,②正确;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因此会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③正确;短时间不容易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动态的碳排放量,则是指每单位货品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同一产品的各个批次之间会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下图为“扎龙自然保护区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27. 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风固沙B. 调蓄洪水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美化环境
【答案】26. D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扎龙湿地地表常年积水,地下水位较高,①错误;扎龙湿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正确;冬季气候寒冷,形成季节性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③正确;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使地表积水,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水禽的“天然乐园”,故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都是扎龙湿地的生态功能,不是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点睛】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被称为天然水库;湿地具有净化功能,可以降解污染物;湿地物种丰富,号称物种基因库,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8. 读世界局部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区域位于南半球、西半球B. ①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C. ④区域比例尺②区域大D. ③区到④区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答案】C
【解析】
【详解】③区域在东经160度以东,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西半球,排除A;①区域位于③区域的东南方向,排除B;纬度越低,纬线周长越长,④区域面积比②区域小,则④区域比例尺比②区域大,C正确;③区到④区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排除D。故选C。
【点睛】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小比例尺地图,内容简略。
下图示意我国经纬网,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A地多( )
A. 冰川地貌B. 丹霞地貌C. 雅丹地貌D. 喀斯特地貌
30. 图中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①地植树种草,打坝淤地B. ②地平整土地,种养结合
C. ③地调配水源,节约用水D. ④地修筑大坝,开发水能
【答案】29. C 30. A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读我国经纬网图,根据我国地形区、自然区域与经纬度的关系可知,图中A地位于新疆北部地区,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戈壁广布,风沙多,风力作用显著,雅丹地貌分布广泛,冰川地貌较少,C正确,A错误。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降水丰沛的山地、高原地区,B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区,并且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A区域没有分布,D错误。故C选项正确。
30题详解】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打坝淤地是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故A选项正确;B项,②地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林牧业发展,不适宜平整土地,故B选项错误;C项,③地位于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丰沛,故C选项错误;D项,④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人口聚集区,不适宜修筑大坝,开发水能,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侵蚀作用主要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等,与季节、植被覆盖率、土壤颗粒物粒径的大小、地形等因素有关。
材料二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分选、堆积形成。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黄土高原表现出了强烈的侵蚀作用。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差异较大,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1)推测图示区域黄土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描述图示地区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并简述原因。
(3)为缓解中部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专家建议了多种草少种树的策略;请从自然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1)变化: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原因:该地黄土由西北季风堆积、分选形成;自西北向东南,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
(2)差异:冬春季节风力侵蚀为主,夏秋季节流水侵蚀为主。
原因: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强,植被覆盖率差,风力侵蚀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
(3)该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树木耗水量大,不易成活;草本植物适应性强,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显著。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区域图为材料,涉及黄土的分布特征、侵蚀的季节差异以及水土流失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示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分选、堆积形成;自西北向东南距离风源地越来越远,风力逐渐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冬春季节,该地受冬季风影响显著,风力强劲且降水少,因此风蚀作用强;夏秋季节,该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强。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弱,降水较少;沟壑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且土壤肥力低;树木一般生长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耗水量较大,在该地降水较少的条件下不易存活;草本植物由于植株矮小,耐旱能力较强,一般可以在降水较少的地区生长,因此在沟壑区种草不仅和当地干旱的环境条件相适宜,也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32. 2016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将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个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下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但经济差异显著。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1)分析上海能成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的原因。
(2)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考虑,列举上海应重点发展的产业。
(3)从城市辐射的角度,分析安徽8市融入长三角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答案】(1)位于沿海与沿江的交汇点上,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商品贸易繁荣;技术力量雄厚;腹地广阔对外辐射能力强。
(2)现代服务业(国际金融、文化创意、新型贸易、国际航运服务现代物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3)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考查城市等级体系、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协作、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有非常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工业基础雄厚,周围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商品贸易繁荣;该地区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技术力量雄厚;上海腹地广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小问2详解】
上海的城市功能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分工协作方面应该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新型贸易、国际航运服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或者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小问3详解】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上海市对新融入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新融入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该地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与新融入地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发挥上海强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上海将部分产业转出后,可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新融入地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加快工业化进程。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1年1~3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3923万吨,同比增长4.1%。随着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近70%,超过国际上通行的安全警戒线,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能源安全的风险。
材料二 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下图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部分示意图。
(1)试分析中缅油气管道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2)除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外,说出我国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应对石油危机。
(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答案】(1)①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②管道建设所经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大;③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2)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加强资源勘探;②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⑤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3)①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②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③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石油资源进口量增加的相关信息及中缅油气管道部分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中缅油气管道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我国应对石油危机采取的措施、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中缅油气管道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从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气候及植被等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维护能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来回答。管道建设所经地区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多地质灾害,修建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管道建设所经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大,工作条件恶劣;经过热带季雨林地区,植被茂密,虫蛇出没,施工难度大;管道建设所经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维护困难。
【小问2详解】
我国应对石油危机可以采取“开源”、“节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等措施。“开源”方面,可以适度开发、均衡生产: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加强资源勘探,发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节流”方面,节约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石油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保障能源安全为在短期内应对由战争或自然灾害引发的石油大规模减少或供给中断,制衡和遏制油价的异常波动,并在国际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石油战略储备成为各国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小问3详解】
中缅油气管道打通了我国油气战略的西南大通道,将使我国在海上、东北、西北三大油气管道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通路,形成了一张覆盖中国全境的油气输送网络,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我国进口石油的80%都是经马六甲海峡输送的,由于该地区政治情势复杂,充满变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控制这条航运咽喉要道,加上恐怖分子、海盗活动频繁,更增加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的马六甲海峡的波诡云谲,因而我国能源安全一向有“马六甲困局”之说,中缅油气管道可以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西部地区包括西南、西北部一向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西南的地区的发展。
34. 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甲、丙两点的经纬度位置(坐标):甲____,丙____。
(2)甲位于乙的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____。
(3)丙、丁之间的距离___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4)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位于寒带的是____。
(5)丙点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为____。
【答案】(1) ①. 170°W,60°S ②. 170°E,70°S
(2) ①. 正东 ②. 西南 ③. 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后往西北(或先往西南,后往西北) (3)小于
(4) ①. 乙、丁 ②. 丙、丁
(5)10°W,70°N
【解析】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地理坐标、两点间距离、最短航线等经纬网图判读、东西半球划分、五带划分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为南极点局部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甲点所在经线在180°东部,经度为170°W,丙点所在经线在180°西部,为170°E ,再根据纬度间隔为10°,甲点纬度为60°S,丙点为70°S 。故甲的经纬度位置是(170°W,60°S),丙的经纬度位置是(170°E,70°S)。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地球顺时针自转(自西向东),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甲位于乙正东方向;丙据南极点更近,更偏南,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地,最短的路线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故飞行方位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后往西北。如下图:
小问3详解】
根据纬度越高经线的间距越小可知,丙、丁之间所处的纬度高于丙、乙之间所处的纬度,故丙、丁之间的距离小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小问4详解】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 0°~160°E,图中甲为170°W,乙、丁经度为150°E,丙为170°E,故位于东半球的是乙、丁;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北或以南地区,图中丙、丁的纬度在南极圈66°34′S以南地区,属于寒带。
【小问5详解】
丙点的对跖点与丙点经度和为180°,东西经不同;纬度相同,南北半球不同。丙点的坐标是(170°E,70°S),所以丙点的对跖点坐标为(10°W,70°N)。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中国煤炭产量(亿吨标准煤)
27.1
26.4
26.1
24.1
24.4
中国能源产量(亿吨标准煤)
35.9
36.2
36.2
34.6
35.9
中国能源消费量(亿吨标准煤)
37.5
42.6
43.0
43.6
44.9
国家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印度
日本
碳排放量(百万公吨)
7219
6963
1852
1852
1342
人口(亿人)
13.54
3.15
1.43
12.1
1.28
国家
巴西
德国
加拿大
印尼
澳大利亚
碳排放量(百万公吨)
1014
977.4
731.6
594.4
548.6
人口(亿人)
1.9
0.8
0.35
2.38
0.2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统种共富”模式产生的影响是,阶段二可能会出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