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高二期中化学试卷评分细则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2.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l-1,△H2=-395.4 kJ•m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1 m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D. C(s、石墨)== C(s、金刚石) △H= +1.9 kJ•ml-1
3.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活性炭催化条件下煤气中H2S和Hg的协同脱除,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S解离成氢原子和硫原子的过程释放能量
B.反应中H2S转化为H2O、H2、S、SO2、CS2等物质
C.反应过程中既有H—S的断裂,又有H—S的形成,脱除率小于100%
D.该过程生成的S单质能与Hg反应生成HgS,实现H2S和Hg的协同脱除
4.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3 kJ·ml-1
H+(aq)+OH-(aq)=H2O(l) ΔH=-57.3 kJ·m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l-1
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C. QUOTE 12H2SO4(aq)+ QUOTE 12Ba(OH)2(aq)=== QUOTE 12BaSO4(s)+H2O(l) ΔH=-57.3 kJ·ml-1
D.3H2(g)+CO2(g)=CH3OH(l)+H2O(l) ΔH=+130.9 kJ·ml-1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反应C(s)+CO2 (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B. 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C.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D. 反应2Mg(s)+CO2 (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6. 已知反应2NO + 2H2 = N2 + 2H2O的速率方程为υ= kc2(NO)· c(H2)(k为速率常数),其反应历程如下:
① 2NO + H2 → N2+H2O2 慢 ② H2O2 + H2 → 2H2O 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①、②的反应速率
B. c (NO) 、c(H2)增大相同的倍数,对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相同
C. 该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①
D.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时,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均减小。
7.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1mlA和2mlB放入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反应经4min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容器内B物质的浓度减少了0.2m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4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5ml·L-1·min-1
B.平衡时A、B的转化率均为50%
C.平衡时混合气体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3.3%
D.初始压强和平衡时压强比为4:5
8.某温度下,反应X(g)+3Y(g) ⇌2Z(g) ∆H=-92.4kJ/ml,X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提高
B.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 K(B)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D.将1.0mlX、3.0mlY,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kJ
9.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在达到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 ,在达到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反应速率不变
C.,在达到平衡后,加入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在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气,平衡向左移动
10.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ΔHv逆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Z
C.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从密闭容器中抽出了Y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ⅠA;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盐酸里有锌剩余;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醋酸里有锌剩余
A.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B.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C.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D.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
15.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溶液:CO32-+H+= HCO3-
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次氯酸溶液: HCO3-+ HClO = ClO-+CO2↑+H2O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NaClO+H2O=NaHCO3+HClO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2NaClO+H2O=Na2CO3+2HClO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5分)某实验小组用100 mL 0.50 ml·L-1 NaOH溶液与100 mL 0.55 ml·L-1盐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共需要400 mL 0.50 ml·L-1 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______g(注意正确保留小数位)。
(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改用0.55 ml·L-1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ΔH的绝对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填写下表中的平均温度差:
(7)若测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65 kJ,请写出表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3分)
有可逆反应Fe(s)+CO2(g) FeO(s) +CO(g),已知在温度938 K时,平衡常数K=1.5,在1173 K时,K=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字母标号)。
A.容器内压强不变了 B.c(CO)不变了
C.v正(CO2)=v逆(CO) D.c(CO2)=c(CO)
(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若起始时把Fe和CO2放入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CO2的起始浓度为2.0 ml·L-1,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为1.0 ml·L-1,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改变下列条件,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何变化(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①加入催化剂 ; ②再通入CO 。
(4)下图描述的是该反应在甲,乙两个容器进行反应时CO2的转化率变化情况,
请问甲乙容器中必定不同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
18. (13分)已知:25 ℃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 0.1 ml·L-1醋酸溶液测得其pH=3。
(1)25 ℃时,取10 mL 0.1 ml·L-1醋酸溶液,将该溶液加水稀释至1 000 mL,所得溶液pH数值范围____ ___;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溶液中 _____ __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不能确定”)。
(2)25 ℃时,0.1 ml·L-1的氨水的pH=___ ____。
(3)用pH试纸测定该氨水pH的操作方法为_____ __。
(4)常温下pH=11的氨水和pH=3CH3CO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浓度分别为 ml/L
和 ml/L。
19. (14分) “滴定”法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测定某气体中CO的含量,可以先用足量I2O5与CO反应:5CO+I2O55CO2+I2,然后将生成的I2配成待测溶液,最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滴定完成后通过计算就可得到气体中CO的含量。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224 mL(标准状况)含有CO的某气体样品通过盛有足量I2O5的干燥管中在170 ℃下充分反应;
②用某种溶剂充分溶解产物I2,配制:100mL溶液;
③每次量取步骤②中溶液25.00 mL于3个锥形瓶中,然后用0.01 m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1)步骤②中配制100 mL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2O3标准液(已知该溶液显碱性)应装在__________(填字母)中。
(3)指示剂应选用__________,如何判断达到滴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____ mL,已知: 2Na2S2O3+I2=2NaI+Na2S4O6,气体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I2O5反应,气体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并保留1位小数)
(5)下列操作会造成所测CO的体积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b.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c.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
d.配制100 m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容器编号
温度/℃
容器体积/L
平衡时O2转化率
平衡时压强/Pa
①
200
V1
50%
p1
②
200
V2
70%
p2
③
350
V3
50%
p3
化学式
HClO
H2CO3
电离常数/ml·L-1
K=3×10-8
K1=4×10-7 K2=4×10-11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平均温度差
(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________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滴定前读数/mL
2.10
2.50
1.40
滴定后读数/mL
22.00
22.50
21.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4 kJ·ml-1,025ml·L-1·min-1, 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pdf、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8变为4,69 ⑤ABC,60,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