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1课时学案
展开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加深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演示、归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研究、探索,为他们营造一个观察和操作的空间。
1.从“活动”的视角来诠释教材。
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操作和探究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通过画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通过拉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画一画、摆一摆、看一看、找一找、拉一拉、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本节课组织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先让学生动手画高、指高,再让学生找出三角形一共有几组底和高。每个活动都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从而掌握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说一说你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尝试探究,操作感知。(20分钟)
1.组织学生画一画、摆一摆,概括三角形的概念。
2.介绍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表示方法。(学生汇报后板书)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2)指导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4.动手操作、体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1)出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组织学生动手分别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3)想一想:怎样让四边形也稳定?
(4)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课堂活动卡)
1.同桌互相说说画三角形应该注意什么,明确三角形的概念: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汇报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可以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小组合作学习。
(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先在三角形中画高,然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三角形一共有3条高。
4.小组合作学习。
(1)看图,找出三角形,交流有什么作用。(不易变形)
(2)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有什么不同。
(3)小组交流,汇报想法。
(4)交流总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2.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3.填空。
(1)由3条线段(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3)自行车的车架是三角形的,这运用了三角形的( )性。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2分钟)
1.判断。
(1)由3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3)三角形有无数条高。( )
2.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独立完成,展示交流,集体订正。
4.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感悟深化,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优秀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混合运算优秀第1课时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尝试探究,明确算理,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质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质第1课时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尝试探究,操作感知,巩固练习,应用反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