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单县联考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单县联考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体温计的使用与一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比如,一只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指示的读效是38.2℃,用它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时,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支体温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分别是( )
A.37.3℃和39.1℃B.37.3℃和38.2℃
C.38.2℃和38.2℃D.38.2℃和39.1℃
2.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联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闭上眼睛就看不见实验现象是因为没有眼睛发出的光射向被观察的物体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若将平面镜换成适当深度的平静水面,那么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束。可见光线射向凸面镜的光路、射向凸透镜的光路和小孔成像的光路都是可逆的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的度数不能为0°,一条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时,它的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应该是90°
4.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力。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A.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B.汽车轮胎刻有花纹
C.运动员握紧网球拍
D.矿泉水瓶盖上的花纹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距离蜡烛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f<16cm;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18cm<f<32cm;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16cm<f<25cm;能看见光屏上的像是有反射光进入人眼
D.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18cm<f<50cm;光通过凸透镜时遵守光的折射规律
6.小明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知道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通知远方的同伴,隔天他到动物园却听到大象响亮的叫声。关于大象发出的次声波与小明在动物园听见的大象叫声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前者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前者的频率比后者低
D.前者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后者慢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
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赛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8.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9.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
A.甲12:01乙10:51丙10:51B.甲10:51乙10:51丙10:51
C.甲12:01乙15:01丙12:01D.甲10:21乙12:01丙10:21
10.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路线一定是直线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最大
11.的正确读法是( )
①零下40度 ②零下摄氏40度
③负40摄氏度 ④零下40摄氏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B.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物体
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低温物体不能发出红外线
D.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杀菌消毒
13.在物理学中,图象可以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B.
C.D.
14.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号”。该船在行驶时,水下20米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其低噪音控制指标已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关于“低噪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噪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低噪音不能传递能量
C.液体中不能传播噪音D.科考船“低噪音”是从声源处减弱了噪音
15.苏州街头有一个会说话的交通警示产品,名为路口智能语音警示柱”。它在行人绿灯亮起的时候开启语音提示“绿灯亮起请通行”;在红灯状态下,开启检测模式,当检测到行人闯红灯行为时,语音播报提示“红灯亮起请勿通行”,检测模式下检测器检测到的是( )
A.红外线B.紫外线C.超声波D.激光
16.下列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g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8dm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17.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考生步入考场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C.人体的体积是0.5m3
D.物理考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1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1)(3)C.(2)(4)D.(3)(4)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2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卷"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21.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图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A.B.C.D.
22.一瓶食用醋用去一半后,则剩下的醋
A.质量、体积、密度均减为原来的一半
B.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保持不变
C.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D.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23.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一定大
D.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一定大
24.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3.5mm,下列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书本的厚度B.黑板的长度
C.一支粉笔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
2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8℃,39℃B.39℃,40℃C.38℃,40℃D.39℃,39℃
26.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反射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
27.有密度分别为和的液体质量各,只用这两种液体最多可配成密度为的溶液的质量为(已知,且不计混合后体积变化)( )
A.B.C.D.
28.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升华形成的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固体的密度总是大于液体的密度
C.显微镜的物镜是凹透镜D.体积越大的物体,质量一定越大
30.某新护士由于忙碌忽略了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她用新的水银体温计先为甲病人测体温,示数为39.2℃;接着直接为病人乙测体温,示数仍是39.2℃;然后马上为病人丙测体温,这时示数为40.2℃.这三位病人中,体温显示准确的是
A.只有甲B.甲、乙、丙C.只有乙D.甲和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音色相同的是________。
32.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通过悬浮水球成像的情景,该水球成像的原理可以应用于矫正__(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若该水球的焦距为12cm,此时王亚平的脸离水球中心的距离应______。
33.一名粗心的学生测量时忘记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补上:课桌长为0.580______ ,某同学身高是165.6______。
3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联欢会上玩贴鼻子的情景,小明蒙着眼睛,同伴通过拍手引导小明前进。小明能按同伴的指挥声完成任务,说明声音能传播___________,指挥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到小明耳中,同学将音响声调大来干扰小明,这时音响的声音对小明来说是___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35.某金属块的质量为17.8kg,体积为2dm1,该金属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1,若将它切去二分之一,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为______g/cm1.
36.甲白炽灯标有“220V 100W”的字样,乙白炽灯标有“220V 60W”的字样,比较两灯的灯丝,其中___________灯的灯丝较粗,若将它们并联在照明电路中,其中___________灯较亮。
37.读出下列测量工具的读数。
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_。
38.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增大/不变/减小).
39.在实验室中,常常用(_______)来测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当用航天飞机将物体带到太空后,物体的质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0.如图所示,该物体长为______cm。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数据如下表:
(1)根据记录在图中水的沸腾的情况,分析水的沸点______,说明当地的气压______标准气压。(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由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
42.小云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请回答: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
(3)小云实验时若去掉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b”或“c”)
(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空心砖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如图,质量为3.6kg的某型号空心砖,空心部分占总体积的40%,求:
(1)砖材料的密度;
(2)生产一块空心砖将比同规格实心砖节约多少材料?
44.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质量为2kg初温度为60℃的鱼汤,鹅卵石放热能使鱼汤沸腾[一个标准大气压,鱼汤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求:
(1)鱼汤所吸收的热量为多少J?
(2)若鹅卵石放出的这些热量由天然气提供,天然气完全燃烧,需要天然气多少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D
2、D
3、B
4、A
5、A
6、C
7、D
8、C
9、A
10、C
11、D
12、B
13、D
14、D
15、A
16、D
17、B
18、B
19、C
20、B
21、D
22、B
23、C
24、D
25、B
26、D
27、D
28、C
29、A
3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甲、乙、丁; 甲、乙、丙; 甲、丙、丁;
32、近视眼 大于24cm
33、m cm
34、信息 空气 噪声
35、8.9×101 8.9
36、甲 甲
37、1.90cm 100km/h
38、直线传播 左 不变
39、托盘天平 不变
40、4.90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98 ℃ 小于 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42、自下而上 甲 b 见解析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 (1) 2×103kg/m3;(2) 2.4kg
44、 (1);(2)。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定陶县联考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单县北城三中九上物理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公共场所严禁吸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